人生,到㡳由谁来做主
黄敏 03/20 18170
5.0/2
最近读了几篇孩子自杀悲剧的文章后, 心情非常沉重,为这些孩子选择这条路感到无比的痛心。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杂感。
人生,由谁来做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特别是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 父母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点, 是做父母的责任。咨询一下专家们,本身也没有错。但孩子应该是人生规划的主人翁。如果孩子的人生像棋盘的棋子一样任由他人摆布, 走“最优化”的路线,以达到“最优化”的成功,而自己没有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样所谓的成功是表面的,昙花一现的。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规划你的一生》一书中写到“幸福是心灵在感受对自我实现时所处的状态。” 一个人的成功如果不是出自孩子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梦的追求,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感受过程,而是取悦于他人,那种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不管上什么名牌大学,去什么华尔街公司赚多少钱,如果她内心很不快乐, 这样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忽略对孩子精神层面上的支持和引导
我认为现在很多的父母和所谓的人生规划设计师的误区在于把职场上的成功当成了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而忽略最本质的东西, 那就是对孩子精神层面上的支持和引导。人是有灵性的,人对精神是有需求和渴望的。我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应更多的关心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精神需求,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中肯地提出我们的件事的分析和看法,鼓励孩子讲出他们的想法,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成长,而不是事事为孩子做决定。我认为有智慧的父母和人生设计师应该是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培养孩子作决定的能力;应该是启迪孩子的心灵,启发孩子去自我反思 --我是谁?人生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人生旅程不就是不断自我发现,成长的过程吗?不就是享受人生, 体验人生, 走自己的路, 追自己的梦, 活出自己的灿烂人生的过程吗?
有的人生设计师或家长似乎更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的路应该怎么走,你就放心按着我的指挥棒走好了“, 而不太关心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在关心孩子学业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的时候,与孩子一起寻求心理专业人事的帮助,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关爱和理解,及继续生活的希望,共同渡过人生的这段最艰难的日子。
从小多给孩子一些做决定的机会
我认为“最优化”的人生规划的另一个误区在于它忽略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直线,孩子就是在吃亏碰壁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人生的游戏规则:在磕磕碰碰,摸爬滚打中, 成长起来,坚强起来,成熟起来。没错,借鉴前人和他人包括父母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可以使孩子少走弯路。但是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毕竟是我们交了多少学费换来的,它们毕竟是属于我们的。借鉴是理性的,经历是感性的,当孩子的心智还没成熟时,他们的决定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孩子没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不管我们多么苦口婆心,我们的金玉良言远远不如孩子通过自己趟路过程中所学到的更有说服力,更刻骨铭心。所以,路还得靠他们自己趟,学费该交的还得交,通过大量丰富经历的积累,感性才会升华到理性,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这个自然规律,硬要把我们的经验塞给缺少经历的孩子,他们怎么可以理解呢。结果父母怪孩子不听“老人言”,孩子怪父母“你永远也不理解我”, “世界大战”由此引发。还有,我们和年轻人的想法很不一样,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比较保守,求稳;而年轻人比我们更勇于尝试。看着他们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既让我们羡慕(我当年不就是那样吗),又让我们嫉妒(没办法,老了,折腾不起了),更让我们为他们捏把汗(这样下去,他连自己都养不起,更不要谈成家了,我这不连孙子也抱不着了吗?
我同事的儿子,小时酷爱卡通,爱画漫画,立志长大后用电脑设计卡通。大学电脑专业毕业后,在公司工作一年后辞职,在家(父母家)专心设计电脑游戏,还与他的几个朋友联手,想卖自己设计的电脑游戏。开始,我同事虽然不赞同儿子辞工的决定,但也没办法,年轻人想追求自己的梦,就让他试试吧。一年多下来,他还在设计电脑游戏,买家连影子都没见。我同事有点急了,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啊,但又不好劝儿子去找工。几天前,同事告诉我们,儿子突然开始找工了,打算边工作,边继续设计电脑游戏。原因,积蓄快用完了。我认为我同事做了件最聪明最伟大的事:虽然儿子住在家里,也得交一定的生活费和房租,不能让他白吃白喝地永久住下去。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人的生存本能都是很强的,人需要是生存是人被逼而做些必要调整的最基本的原动力。
所以呀我想,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和人生的挫折,我们是否可以持有一种更开明和积极的态度,允许他们走些弯路(当然了,我们得加倍注意我们的高血压),也就是给他们一定的成长的空间。 人生本身就是一连串的酸甜苦辣,没有苦,哪来的甜; 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的喜悦。我们并不专门去追求挫折和失败,但当他们降临到我们的身上时, 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他呢?
我会给我儿子经常灌输这样的概念: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是人成长中不可多得的好老师,老师来一次可不容易,太宝贵了,咱可得好好款待老师,多讨个教,长点儿见识什么的。大老远的,咱可别让老师白跑一趟,怪不好意思的,您评评,是不是这个理儿。好了,说正经的了。我会告诉我儿子,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挫折中奋起。失败和挫折是强者或弱者的分水岭--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 弱者认输, 败下阵来 , 而强者则会变得更加坚强, 更有智慧, 人生活得更精彩。你要做强者吗?孩子小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父母不妨多撒手,不要抢孩子能做的事,给孩子多一些做决定的机会,这意味着我们有时必须眼巴巴地看着孩子作错误的决定;眼巴巴地看着孩子碰壁;眼巴巴地看着孩子吃亏;眼巴巴地看着孩子走弯路。最受罪的是,我们还得闭上我们的嘴,抑制着告诉他们“正确答案”的冲动。
举个例,我儿子每星期四晚需要我在他的“Reading Log”上签名,他有时记得让我签,有时忘记了。如果家长没签名,老师会画个大大的红园圈。我鼓励他制定一个提醒系统。情况有所改进,但偶尔仍然有忘的时候。每星期四晚上快到上床睡觉时间,看看还没动静,真有点沉不住气,几次想提醒他,但到了嘴边的话又硬被我咽了回去。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学会承担责任,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它远比追求事情的完美结局来得更重要。
如果我们视错误,挫折,失败和弯路为“不详之物”,惟恐孩子犯错误,总是带着孩子绕弯路, 走捷径,长期下来,孩子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趟路的能力,当总有一天挫折无法逃避地终于降临时,一个“束手无策”的孩子怎么抵挡得了呢?我们是责怪自己还是责怪孩子呢?
这样的孩子一旦摔跤就很难爬起来。特别是那些在众人眼里看起来“优秀完满”的孩子, 生活在一种万人仰慕的完美光环中,人生的每件事都似乎在小心翼翼地维护不要把这个光环打碎中过着,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为他人活着,由他人指挥,那是多么可悲的一生啊!很多人从小一路很顺,从小成绩名列前茅,名牌大学毕业,跻身于高薪产业,逐渐形成了只能上不能下;只允许自己在成功的大道上迈进, 而不允许自己退一步,甚至连歇一下, 喘口气, 思考一下, 调整一下, 重新出发的机会都不给自己,活着太累了。 他们太习惯于被人仰慕的感觉, 美丽的光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美丽的光环让他们丧失了真正的自我;美丽的光环让他们丧失了面对挫折的勇气。难怪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是一位差劲的老师,它会诱导聪明的人觉得:自己不能失败。(Success is a lousy teacher. It seduces smart people into thinking they can't lose.)”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自强不息,路,总是走得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比如梦想中的学校,梦想中的工作, 等等,特别是如果我们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時,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这样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呢?这确实是我们做父母需要深思的。
这里想分享一下我妹妹的故事。我妹妹从小一向是班上的好学生班干部, 但在高中时随家搬到广州, 由于人生地不熟, 再加上语言不通, 连续两年都高考落榜。她是个很要强的人,两次高考没考上, 可想对她的打击有多么的大。在那段非常痛苦的时候, 我经常与她谈心, 她后来决定上了中专。中专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工作了两年,与工人一起在车间工作,与工人一样三班倒。后来她到了一家进出口外贸公司工作。她上进心非常强,不断地利用业余时间,废寝忘食地读夜大的英语和外贸专业。她刻苦好学,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她为人正直的品德,使她脱颖而出,受到一家美国公司客户的赏识, 希望她出来为这家公司建立分公司。那个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方设法打破头地往外贸公司钻,放弃工作,还意味着放弃所有的公司福利, 包括医疗保险和房子, 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她权衡了很多因素,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砸碎金饭碗‘,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是何等的艰辛。公司刚成立时,她是公司唯一的员工, 租了间小房子, 经常跑各个县城的工厂, 受了多少次的白眼和拒绝,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度过了多少个以泪相陪的夜晚, 但她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服输的韧性及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她终于坚持下来了。大多数外贸行业的人,对产品及其流程欠缺了解,所以那段看似“最倒霉”的工厂经历,倒成了她与高手竞争的法宝;她的勤奋好学而拥有英文,外贸,专业产品知识的综合组合知识,搭成了美国,外贸,工厂三方的最佳桥梁;生活的挫折与不顺,给了她思考人生,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反而成了她的财富;为人正直,关心他人,不仅感染了员工积极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而且与客户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双赢伙伴关系,这在弱肉强食这在商场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现在的公司拥有五十多名员工,公司位于位于外企大厦林立的新城中心,现代化的装潢。她的愿望是:”希望公司能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帮助他们在各个方面成长。几年后,希望员工们都能供房买车,希望他们工作愉快、生活变得更好。” 她还经常与员工分享一些传播正能量的文章和名言,在公司的内部形成一种正能量的企业文化。鼓励每个员工去思考,去感恩,去努力。她还告诉我,在她高考落榜人生的最低谷,我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一直在鞭策着她,那就是:“如果你是一颗顽强的小草, 就是从岩石缝中,你也能钻出来的。“
培养孩子成长式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有位学生曾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在哈佛上暑期班,一样年纪的美国上层阶级的女孩子,不论是白人还是华人,都要比我成熟和老练很多。”“在麻省理工商学院,跟世界的高级人才比,我唯一的优势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同学们不光工作认真勤奋,并且十分高效和考虑周全。不光学业和工作的专业程度让我无法胜出,而且我发现他们很会说话和做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知道如何不动声色地达到他们的目的。”
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呢?
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Carol Dweck)在她的《心理定向与成功》(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书中,把人的思维模式分成两大类:成长式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与 僵固式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固定式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他们企图通过一切去证明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志力于发展能力。他们希望自己完美无缺,重聪明轻努力,重成功轻成长。他们认为聪明的才质不需要很大的努力即能收获成功。遇到挑战,他们因怕可能的失败,而选择知难而退以保护”聪明”的光环。一旦受到挫折和失败,他们便怀疑自己的才能,认为自己无能,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生活对他们因此显得那么黯然无光。
成长式思维模式与固定式思维模式恰恰相反。成长式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勤奋不断发展提升的, 成功意味着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他们更勇于挑战自己,尝试新的东西,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个宝贵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坚韧,坚信越过高山将会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前段时间在NPR 听到一段关于几个硅谷创业者或高管谈招聘员工要求的采访,他们非常看重应聘者是否有从挫折和失败中爬起来的经历,因为创新的过程一定是个?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的过程,一个没有”从失败爬起来”经历的人,一个具有很”完美”的履历表的人,拿什么来证明他的韧性呢?
仅仅以”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观念,已跟不上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个经历过适当失败锤炼并具有成长式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具有坚韧性grit 。近年来最震撼美国教育界的一项研究成果就是:成功最好的预言家是“GRIT坚韧”这一项非认知技能,而不是以智商为代表的认知技能。“坚韧”用一句话定义就是:朝着长期目标而努力不懈的毅力与激情。
我们是孩子镜子,孩子是我们的影子。
那么,我们是成长式思维者吗?
我过去是一个持有“没有把握就不做(怕出错,要面子),要做就要做好。”心态的人。这种心态让我不敢走出我的‘舒适区’(comfort zone), 不敢接受新的挑战,从而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及成长的机会。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我很感谢这个PCE (父母子女教育俱乐部 www.pceclub.org)把这本好书介绍给我,它给了我成长的精神食粮。极力推荐这本好书给大家。
有关介绍Grit 坚韧的文章和视频:
妈妈,我要去天堂了,看完心中一阵酸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YyMjQzMg==&mid=207245678&idx=8&sn=d75e7b67a07bfd283fb675cf90e119aa&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教师在女儿自杀后的教育反思,每个人都应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