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何以成为伟人?

大牛-131  01/30   7606  
4.7/3 

毛泽东何以能成为伟人?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诚实。诚实是成就任何一番事业的基本品德,无论大小,伟业当然更不例外。很多人以投机取巧的小聪明为成事的基本要件,以阴谋诡计为主要手段。但正 如毛泽东也欣赏的鲁迅说过的:“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未有。”毛泽东的诚实主要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倘若他不诚实,他就不可 能有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诚实是能够客观看待问题进而能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革命史上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克服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难、解决了无 数迎面而来的问题,没有客观看待事物的眼界和本事,焉能有此成就?不解决问题就不会有革命的成功,不会有伟业的最终建立。他带领中国人民克服的绝大多数困 难让我们望尘莫及。毛泽东是个诚实的人,诚实发展到了极处就是一种精明,这种精明自然远非常人所能了解。没有诚实打下良好的品性根基,毛泽东后期的精明就 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后来与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的这种精明充分发挥了作用。毛泽东是个功利的人,倘若不诚实他很可能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走 向虚名,甚至于沽名钓誉,这是绝大多数人犯过的常见错误。所幸的是他十分诚实讨厌虚名,才成就了后来的伟业。
  二,勤奋。这也是成就伟业的先决条件,其素质的开发可能得益于父母的勤劳。因为勤奋他读了相当多的书,因为勤奋他锻炼出一幅坚强的体魄,因为勤奋的精 神使他坚定地走上了井冈山。这种吃苦是当时唯一行之有效的革命之路,还有后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作为在今天恐怕是想也不敢想的举措。没有足够的吃苦精 神,他不能够韬光养晦、积蓄实力,没有这种骨子里的勤奋精神他将不可能无数次地避开“劫难”创造奇迹。正如他青年时代认为的“咬得菜根、百事能成”,正是 这种扎扎实实的勤奋精神成就了他惊天动地的伟业。
  三,博爱。博爱也是成就伟业的基本条件,众所周知,只为一己之私是不可能有博爱的。他具有的博爱精神的早期启蒙主要来自于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他 的母亲就带着他背着他的父亲给周围的穷人一些救济。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损人利己;一种损人不利己;还有一种就是损己利人,我 母亲就是第三种。”他在《祭母文》中也提到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不过这一点博爱基础还远远不够成就一个伟人。真正能够造就这个伟人的博爱基础是他的人生导师杨昌济先生灌输给他的非常清晰的伦理 观,简单地说就是追求公平。正是这样一个公平的伦理观深深地根植于他的意识中,成为他事业的导航标。没有博爱的基础他不会有公平的意识,而公平是人类最值 得永生追求的事业。因此他所追求的事业生命力极其旺盛,势如破竹、无坚不摧,他成就的大业几乎是水到渠成。
  四,意志。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意志,成就一项伟业意志的因素更不可或缺。他的意志笔者认为并非是有人刻意为之而培养的,应该说是他自己无意中培养 起来的。这主要得益于他小时身体虚弱后来通过锻炼使身体健康起来,以至于当他确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后所刻意进行的体能训练。这一点极为 重要,健康的自信往往和心理的自信相辅相成。他极其坚信意志和信念对健康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据他自己所言他的一生被免去领导权的次数大大小小有二十几 次,倘若没有顽强的意志他早就放弃了。种种经历使他明白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他希望拥有的状态,这也是他对自己极其自信的原因。这种意志导致他克服了 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也使得他的自信越来越强盛,但值得高度赞美的是他的自信源于一件又一件他所做成的事业,因此在别人看来似乎是过于豪情万丈,甚至几乎就 被认定为自负,但事实上他的自信却一点也不脱离实际。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若干年后你们还要用我的思想。”他极少自吹自擂,但这句听起来轻飘飘的话却 包含了对所有后人的嘲笑。他认为我们后来人甚至扩大到全世界的人都产生不了比他的思想更加优秀的思想出来。这岂不是对所有我们后来人的生命 “否定式”的嘲弄?让人尴尬的是,他说对了!至今全世界范围内尚未诞生出比他的思想实用性更好、适用性更广的思想出来。不仅如此,今天世界范围内研究他的 思想和著作的人多如牛毛。奇怪的是中国人自己却不研究,所以中国才有今天被别人捏来捏去的不舒服的局面。事实证明他的自信是非常实际的,这得源于他在诚实 基础上所成就的品德和作为。
  五,惜时。惜时也是成就伟业的条件。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在于他有伟业的支撑,而伟业却不仅仅是一两件事情能算的。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储存了极为丰富的 知识,无用的知识他从不学。他绝不浪费时间,这从他曾经多次退学的经历中可以看出,甚至于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都因为有很多无用的功课浪费了时间而 打算退学,被杨昌济阻止。杨昌济可能也因为难得一棵好苗子 ‘欲载大木柱长天。毛泽东很喜欢看书,但却不愿意上大学怕浪费时间。纵观他的一生几乎没有虚度过,主要都用来做事了。他所有其他时间的花费也是为了更好地 做事——正如他后来对李银桥说的:“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吃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这个区别。”
  六,自律。自律也是成就伟业的必然要件。毛泽东的自律精神几乎可以达到完美的地步。严格讲起来这种自律来自于他顽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无法成就如 此完美的自律。年轻时他就定了“三不谈”纪律,约束自己也约束他人:不谈钱;不谈男女私事;不谈身边琐事。凡人所思所想能恰恰跳不出这三件事的圈圈。他抢 先吃苦但绝不抢先享受。艰难困苦时曾经有人送给他们两辆小车,但无论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坐;宁让自己的子女受委屈也不让他们风光,还斥责道:“谁让你是毛 泽东的子女?”他用于关照自己人情往来的费用均来自于他的稿费;江青买个照相机还要他批准,也从稿费中支出。在他近乎完美的自律下其他不自律的人的不自律 行为即使有也不能光天化日、大鸣大放,有效遏制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通过征服自己他征服了别人。如此严格的自律精神让别人自惭形愧,不敢肆意妄为,自然也 引发了龌龊小人的妒嫉和憎恨,一旦有机会就对他实行诬蔑诽谤之能事。因为像他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自由散漫”。在 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时他曾说:“笔杆子杀人哪,那些反动文人垄断了文化,写出的东西愚弄了老百姓,这个案我们要翻过来。”可惜对于他的诬蔑案又有谁来给 他翻?好在他的思想可以诬蔑、动机可以被诬蔑,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实实在在诬蔑不了的。他不仅自律还请百姓帮助他自律,当他位高权重后把大鸣、大放、大辩 论、大字报写进中国宪法,愿意严格接受平民的监督。如此自律地领导恐怕世上绝无仅有,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七,功利。一提功利人们总会想到钱、男女私情等身边琐事,其实这是凡人的功利思维。真正的功利有更为广泛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做事的动机。小功利思维是 每做一件事都权衡一番、算计一下名利得失,而大功利思维则倾向于做所有事情都为了一个目的,当然这个目的得远大才行。倘若他不功利今天交个朋友、明天写首 诗后天又突发奇想干个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将会被虚度。毛泽东的功利则是为国家做事,其实他小时的功利意识不过是成名。他嘲笑那些富人不能于身后留名,早先 学习知识他就十分功利,“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他16岁的豪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的功利 意识也渐趋成熟。勤奋为了事业;锻炼意志为了事业;珍惜时间为了事业;勇于探索与实践也是为了事业。他追求事业的目标不断地推进、拔高,他的追求最终定格  “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平”的共产主义,最终他举世闻名。
  八,斗争。关于毛泽东的斗争精神谁也不会否认。“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是他对人生富有激情的一种游戏精神。中国古代文化 对中华民族的毒害就在于没有斗争精神的培养和灌输,因为这和儒家思想是极为抵触的。由于等级制文化的推行使整个民族缺乏斗争精神,中华民族总是在唯唯诺诺 中丧失一点又一点的主权乃至意志,以至于成为被外来民族屡屡侵犯、乃至任意蹂躏的根源。而令人可笑的是,中国历来吹捧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却是出于懒惰的私  ——为了愚民以便于更好地统治。本来想要更好地统治可却总也事与愿违——农民总是造反、政权总是被屡屡推翻,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要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规律,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与之背道而驰,自然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于是屡屡发生政权更迭事件,这就是社会弃旧迎新要进化的结果。其实更好地统治有两个 方向,一是提高统治阶级的治国谋略,这就顺应了社会的进步,反而容易长久统治;还有一点就是降低被统治者的智慧便于统治和管理。显然后者是极为有趣的一 种,暗含着统治阶级自己不努力懒惰的思维,要想统治别人岂能自己不努力?这种愚化统治也是极为有害的一种,它既不能安内也不能攘外,却让中华民族吃尽了苦 头,也让统治者狼狈不堪。人为地愚民是达不到目的的,总被人发觉而奋起反抗。再有国家也不封闭,即便是强行封闭也会被别人的枪炮打开大门,这就是懒惰的统 治的结果。再看今天我们总是主动地与别人交好,缺乏斗争意识使得我们屡屡被动,常顾此失彼只能忍气吞声。中国的国歌里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曾经就有外国人问为什么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言下之意早干什么去了,就是指的我们缺乏斗争意识。忍让对君子有用对流氓没用,对流氓不把他打痛他就会 得寸进尺以至于胡作非为。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的斗争精神从来不用于无聊地争强好胜,绝不用于欺老凌弱,而是制止不科学、不合理的言行,为追求人间正义而奋 斗。正是因为他的斗争精神以及长期的斗争经验使得他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即使在他执政期间,他的斗争精神也极大地遏制了邪恶势力,表面看起来社会动荡不 安,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光明的时期。他执政的时代乱中有静,不若当今和谐的宁静危机四伏,暗流汹涌。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斗争精神 通过文化大革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民,这将会促使中华民族发生最为重要的社进步。
  九,实践。伟业之所以是伟业在于它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海市蜃楼般绚丽的光环。知识如果不用于实践就是一堆装饰品,是好看不中用的废物。多数知识分子把 知识用于炫耀、标榜、卖弄乃至作为谋取一己之私的道具。毛泽东的书本知识非常丰富,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后得来的知识。他年轻时就有“ 读无字之书”之行为,以至若干年后仍然有“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改造这个世界”的言论。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只有百分之十是正规学校得来 的,其他百分之九十来源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实践。倘若他把自己的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他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为什么那么思考、后来 又是如何抉择的等等写出来,包括对失败原因的分析、思考和总结等,恐怕我们要多出一座极为丰富的知识宝库。在革命的实践中,他不断地总结、实践、再总结、 再实践。他的知识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几乎是日新月异。由于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他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全面,对问题的剖析越来越深刻,对事物的认识越 来越清晰,犹如站在一个又一个不断上升的高度鸟瞰全局,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如此焉有不成功之理?以至于他对事物发展的预测也极为准确、到位。他的一生中 料事如神的事件不胜枚举,许多预言在他身故后被证明非常准确。由于他对世事的看法非常超前,前瞻性的预测也时有发生,他卓越的思维使得解决处理某些很前瞻 性的问题的动机有时为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但伟人毕竟是伟人,他的所作所为等到几十年以后我们才逐渐看清,证明他对事物的预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视 野,他的思想领先于我们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