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8:八十年代的仕坑村】(作者:老古)

齐速-101392  09/28   3612  
4.0/1 



我爱我家8:八十年代的仕坑村
文:老古

自从生产队解体,分田分山到各家各户后,仕坑村也开始步入新的变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演变。
上学伊始,我刚十岁的年纪,经常和村中一些大龄学哥学姐们,一同走路去学校读书,那时,邱陂学校还没有中学,没有照明电灯,夜晚读书都是学生各自从家中自带的灯盏。
印象最深刻的事,记得我时常早早背好书包,先去裕平家等他吃早饭。然后,两人又去前面转弯角,传清家等他,他家的厨房在老屋后面。我和裕平直接去他厨房内找传清,传清总是在灶前帮忙烧柴火,传清家的早饭熟的较慢,他奶奶年纪也大,做饭菜比较磨时间,每次看传清吃饭,都是吃得那么香。
吃完后,我们三人就一路有说有笑,前往学校读书去。跟着什么样的人,就能走出什么样的路,裕平和传清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而我比较顽固,捣蛋,只有语文成绩一直被老师看好。我们读书那阵,除了学校老师教导,回家学习每个人都是靠自己自学,农家的孩子一般在校时间不超过十年。没几年,传清和裕平先后结了婚成了家。
那时村中没有自来水和私家水井,家家户户必须挑水。我个子比较矮小,木水桶又大,家又住在村尾上,每次挑水都很吃力。大家挑水都要到村中古樟树下,那口古井据说是村中水质最好的。每天清晨,村中比较勤劳的人家,都会很早起来先安排把自家的水缸挑满水,总之,每天排队挑水做早饭,是仕坑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砍柴也是我们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每天从学校回到家中,就会和邻居家的小孩,匆匆赶去村尾。在小山上砍些木柴回家,晒干起堆存进柴房备用。每到周末,上山砍柴的大队伍,更是壮观,全村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男女齐上阵,磨砺柴刀,浩浩荡荡走进大坑山中,挑好的杂木树枝,捆好用肩挑回家中,用于生火做饭。那时,上山砍柴的日子,村民们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一有闲时,就会三五成群入山砍柴,人人日子虽然清贫但过的很安逸。
仕坑村是一个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当时每家的人口劳力也多,农忙时节,村民纷纷下田抢种水稻,以及耙土栽种农作物,每一条坑,田段,除草,打药,施肥,到处可见壮年村民奔忙的身影。孩子们这时多半在放牛和打猪菜,拔青草,用茶枯饼加辣蓼草去河下毒鱼,摘野金银花晒干,砍布芹树去买,用蚯蚓去钓鱼,更是用松树节骨去夜晚照光叉鱼,这些都是60后和70后的伙伴们经历过的童年时光,儿时难忘的的成长经历,已深深地刻在每一位仕坑村民的记忆中。



在那个比较封闭的年代,村中居然有外来人口。原来,仕坑的泥土品质挺不错,适合制作砖瓦的白心泥土,先后开办过3个瓦窑。开办最久的是后头背的砖瓦窑,老板是来自浙江的,经营方式很有头脑,产品质量让人无可挑剔。还给村里安排一些青年就业,又收购村民的木柴,让村民有些零花钱用。有个师傅叫老余,老余说话很风趣,人又喜欢搞怪,说的家乡话,我们也听不懂。有一次他请我们大家去吃野猪肉,喝高梁酒,大伙吃得开心,笑得乐乎,他才说那猪肉是在路过捡到的死猪,大伙听到以后,哭笑不得。
当年最值得怀念的应该是去附近干墩村看黑白电视节目,无论刮风下雨,每晚准时赴约,有时饿着肚子也要赶着去看西游记,当时我们村还未通电。
除了普通的水稻,人十年代村中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西瓜。西瓜引进村中的时间,应该在一九八一年,一个叫老杨的师傅,把他的技术推广在大坑里的良田上栽培,那一年西瓜大丰收,而仕坑人好多都是第一次,吃上了又大又甜的马兰瓜,皮厚籽大肉甜。价格也便宜,几分钱一斤,但是,当时百姓也是说买不起,吃不起。因为,当时的物价较低,猪肉每市斤九毛五,大米才一毛二每市斤,上饭店点一盘毛豆炒牛肉才3元钱,好多人还舍不得去吃呢。
没多久,全村家家户户发起种西瓜,吃西瓜,去水南镇上卖西瓜,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农民创富的好门路。村中出了好多种瓜大户,也出了不少种瓜能手,率先富裕起来的家庭,添置了自行车,板车,还有手扶拖拉机。有些村民开始建造石头、青砖、红砖混搭的砖瓦房了。村民们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
记忆最深刻的是放水。农田每年到夏秋两季,最缺水了。水库的水远远不够灌溉村民的粮田,一到看水的日子,大家着急,分白班和夜班在看水,水路较远的,等水插秧的,更是愁的白了头。不过,大家在看夜水的时候也挺好玩,一条小溪从坑头一直流下来,分了好几路入不同人家的田。大伙没有什么意见的话。就全体聚在一块,听着长辈们讲讲他们儿时的故事,听着听着,又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一九八七年三月份,仕坑村中终于安装上电灯照明,当时,村民高兴的乐呀,14吋黑白电视机,各种卡式录音机陆陆续续进入仕坑的各家各户,从此,仕坑村民的生活又进入一个更为光明的时代。







【作者简介】黄年孝,笔名老古,客家人,农民工,现居广东东莞市。中山齐速读书会会员,中山民工文学社会员。

分享快乐邮箱:2598373043@qq.com





公众号战略伙伴联盟【垣曲人家】:



文字:老 古 图片:张远英 编辑:张裕华
出品:中国-中山齐速啃书会&齐速微动博
阅读 4

201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