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欧洲,似曾相识的一幕

大牛-131  05/03   4467  
4.5/95 



公知,无论是真拿了钱的还是义务劳动的,他们是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先锋军,一直以来他们反复告诉中国老百姓,西方是如何高大上的,西方文明是如何远远超越中国的。

与此同步,五毛,当然这里指真的拿钱搞宣传的人,在传统媒体上大肆宣扬中国如何一片光明,世界人民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两种人中间,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以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世界,希望还一切以本来面目。他们代表的是正常的逻辑和相对正确的世界观,他们比盲从者的眼界要高一些,思考要深一层。我不知道该如何给他们下定义,就暂且按照目前网络上的说法,管这些人叫自干五吧。

这个群体并不真的如字面意思那样支持五毛,他们反的也并不是公知,事实上他们反的是脑残。无论公知还是五毛,谁脑残,就会受到他们的集中抨击和嘲笑。

很有意思,历史上,欧洲也曾经上演过这样一幕。

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东西方交流逐步增加,明朝一度的闭关锁国让欧洲人在亚洲商路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到明清交界时期,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越来越多。通过这些人,西方开始逐渐了解中国。

在那个时代里,西方的制度依旧是腐朽落后的领主——农奴制,天主教禁锢着整个欧洲的思想,社会僵化呆板。因此,相对平民化的东方思想一传入欧洲,就在欧洲引发了轩然大波。西方思想界中,迅速出现了一批认为“中国的月亮比欧洲圆”的公知。

伏尔泰,这位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儒家思想就推崇备至。他认为孔子的理论才是“圣人之道”,公开叫嚣说欧洲人不能像中国人一样是“大不幸”。这个迷信中国文化的公知甚至无耻的把家里的耶稣像换成孔子的。

与他相唱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其他一些精神领袖也迅速走上公知的道路,一些公知吹嘘说中国人仅仅靠“理性”就能治国,另外一些人甚至鼓吹用中国制度全面取代欧洲制度。

这些欧洲公知按照自己想象中的理想国度重新塑造了一个“中国”形象,然后用这个理想中的,根本不存在于我们这个次元的“中国”去反证欧洲制度的失败和落后。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跟今天中国的公知如出一辙,差不多可以归纳总结为这样一句话:再不按照中国的模式进行政改,欧洲必然人亡政息。

这种言论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的欧洲有着很大的市场。不少学者投身于公知行列,他们积极的翻译中国理论著作,迫不及待的向欧洲人宣传中国思想。这一时期,《论语》、《大学》、《中庸》、《礼记》、《尚书》、《周易》等著作都被欧洲公知翻译成几种文字加以传播,同时他们还写下专著去研究中国历史。

这一思潮在18世纪早期达到顶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在一个公知的蛊惑之下,效仿中国皇帝行了“籍田礼”。

今天我们可能觉得这件事没什么。但要搞清楚,在天主教的欧洲,作为一个国王,公然接受一个异教国家的礼仪制度,在当时有着怎样的意义。

统治着欧洲思想界天主教会很快就注意到了东方思想对教廷地位的挑战,他们马上派出了自己的五毛大军加以反击。反击的手段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有两种。

其一:大概的路数,可以参见20年前的新闻联播,但要反过来:欧洲形势一片大好,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代表作是一个根本没到过中国的传教士写下的一本游记,其中称中国人全都是小偷,是贼。

其二:主要路数是抬高欧洲先贤的地位,拼命贬低中国。代表作是有人杜撰了苏格拉底对孔子思想的痛斥。

如同新闻联播不能打动群众一样,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欧洲人民也不肯再接受教廷的洗脑。欧洲五毛对跪舔中国文化的公知们发起的反击,可耻的失败了。

然而,随着欧洲公知们跪舔中国文化的行径越来越无耻,欧洲思想界出现了一支新的力量。他们主张理想客观的看待中国,向欧洲人民大声疾呼中国并非天堂,欧洲并非地狱。告诉欧洲人:中国文化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中国文化同样是有缺陷的;告诉欧洲人:公知们片面鼓吹中国正面形象是不对的,欧洲文明是值得守护的;并且呼吁欧洲人要警惕公知们的“中国癖”。

这群人,恰如今天中国的自干五,他们对欧洲公知盲目崇中的言论进行了狙击和迟滞。让欧洲人得以真正了解中国。

随着产业革命的爆发,欧洲终于在生产力上全面超越中国。学习了中国先进思想,并且保持了自己精神本色的欧洲,终于意识到世界的未来是属于欧洲的。19世纪,欧洲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自那时开始,欧洲人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主宰。

有意思吗?

两个多世纪前在欧洲发生的一切,今天正原汁原味的在中国重新上演。一切世界史都是当代史,阳光之下,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是新鲜的。

我毫不犹豫的相信,如同当年的欧洲能够猛醒,能够把欧洲公知们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一样。今天的中国,同样能够破除公知对西方的迷信,能够客观的看待西方,能够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成为世界的主宰。

此为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