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五章导读 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anonymous-100308 01/26 41784.0/1
“人们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 - Epictetus
非
暴
力
沟
通非
暴
力
沟通
通非暴力沟通第三要素是感受 。它让我们看到别人所说的话或者是做的事只是引发我们负面情绪的一根导火索,而不是真正的根源。
我们的感受源于我们如何看待别人所说所行,以及那个时刻我们特定的需求和期望。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会重新做情绪和生活的主人。
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如,“你是我见过的最自私的人”,我们有四种选择:
- 责备自己 。“我应该更善解人意”
- 责怪他人。“你无权这样说......”
- 了解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我听到你说我是你遇到的最自私的人时,我感到非常受伤,我需要你看到我为你做的努力。”
- 用心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你感到受伤,因为你需要更多的关心?”
我们越能将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联系起来,就越容易让别人做出富有同情心的回应。看看下面例子中哪一种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
例1
“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跟你谈一些烦心事儿。”
例2
“他们取消合同让我很烦恼!”
“当他们取消合同时,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我希望有机会重新雇用去年解雇的员工。”
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沟通模式掩盖了感受与需求的关系。
- 只提及事情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让我很生气。”
- 仅提及他人行为而忽略自己需求。
“当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觉与需求联系起来:“我感到......因为我...”
“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生气,因为我看重公司的专业形象”
“你没有吃完饭,妈妈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你能够健康成长。”
“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很多时候对他人的批评或不满实际上源于我们自己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直接表达我们的需求,其它人就更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请看下面二种表达需求的方式。
- “你们这些人就像一群纳粹分子!”
- “我希望我们能相互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的行为方式,请你能具体谈谈你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行为?”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但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求,其他人可能也不会。马歇尔的母亲在一次研讨班中曾意识到,“36年来,我一直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现在我意识到我从未明确告诉过他我需要什么”。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痛苦!
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例子,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归于别人的过错。比方说,家长经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妈伤透了心”, 言下之意,父母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这样迫使孩子感到内疚,而非鼓励孩子找到对学习的热爱。
第五章最后谈到真正做生活的主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第二阶段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开始生硬地拒绝为别人的情绪负责,然后到第三个阶段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作者马歇尔的女儿玛拉是一个百依百顺,习惯于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的好孩子。注意到这个情况以后,作者鼓励她大胆的说出心里话。玛拉哭了,“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 作者告诉她,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不久以后玛拉有了变化啊,当学校说不可以穿牛仔裤的时候,她没好气地回答“见鬼去吧”,她终于能够说出心里话。虽然她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需要,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五章的主题是感受的根源源与我们自身的需要。读完这章觉得非常的liberating,在碰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先不急于解决问题,仔细体验内心活动,在复杂纠缠不清的情绪中分解出几个重要的情绪,然后分别对每种负面情绪做内心体验,感受是什么?它们想告诉你什么?它们想表达什么需要?(这几个问题源于黄敏的讨论)
在梳理清情绪之后,如何能够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呢?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下一章我们会继续讨论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