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写国剧 万古流风情 段昭南戏画一简论


anonymous-114  07/09   12973  
4.5/22 

201185日 雕筠新

我和段昭南先生认识交流很多年,多在画展开幕式和艺术活动场合。那时与他的交谈已感到他是个深具文学修养,有个性的画家。段昭南先生是云南剑川人士195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他是著名的中国戲曲人物画家,教育家、劇作家。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美國加州南灣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美國卡邁爾“美國畫廊”畫家。

我们一起参加“华裔名家艺术联展”时,看到他的几张中国水墨戏曲人物画而为之一震。于是便专访他的画室叙画,又看到他从1986年到2011年很多戏曲人物画作品,有水墨画、油画和速写,他是那么善于“戏画”。他时而畅谈文学与典故,时而来首唱腔与台词,时而论画的笔墨与色彩,便感到他的人生如画,是个画痴。1986年是段昭南先生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那时中国正在实施国富修志的八五工程,他有机会从事十大文化集成的戏曲剧作工作,至此他便坚持著“画家就是作画创作,从不涉及他行”的专业精神而淡泊名利。

我真的颇为震撼,感觉遇到了知己,因为很久没看到好的能够带给心灵震撼的画了,而且是水墨戏曲人物画,又是在美国。中国这20年经济高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也火红,看到许多画家利欲当前,都不真正搞艺术了,乱象横生,特别是在海外的很多画家“回流”了,不是为搞艺术,是想搞利欲。我没想到今天在美国见到了一个为艺术献身,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戏曲人物画创作,而且画这么好,大师级水准的画家。我一遍看一遍听他介绍,百种戏画,上千场景,风情万种,新戏老戏,皆在笔下。再使我惊讶的是他的油画作品,说真的我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写意戏曲人物油画,在他的作品里都表现出中国画的六法六要的原素,也看到西画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子。

这里我要谈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我还是先简略介绍一下中国人物画的历史与发展并附图例,中国戏曲人物画和它的发展以及西洋画印象派和野兽派的艺术,我们才能从更高的境界读懂意会段昭南先生的戏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的画种。据《孔子家语》记载,早在周代,已经有了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到战国时的秦汉,以历史或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大量涌现。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发掘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人物画的基本构成是线条,以线条的组织构成人体画面架构,着色基本为平涂法,形体的刻画简约概括,变形夸张。传统中国画的18种线描,形态多种多样,它的演变、发展,贯穿着中国画的整个发展过程,而线条的形态变化无不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审美倾向等种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厚,儒、道、释三家都不同程度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人物画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从古到今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宗教信仰、道德信念,突出人物画的社会文化涵义,勾画出人物画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创建、演变、发展。下面我们简释三幅中国古代顶级工笔人物经典例作:

例作之一;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画中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洛神赋图》

例作之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体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通过观察细微,把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脸上都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把一个才气高逸,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作品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从一个侧面生动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韩熙载夜宴图》2部分

例作之三;北宋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描绘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的风光,刻划细致形象。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是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情况的历史名作。

《清明上河图》

五代时写意人物发展很快,石恪的“二祖调心图”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简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近代自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水墨写意人物画,破笔泼墨,飞速的寥寥数笔,狂放不羁的笔触,飘逸淡雅而独具当时闲逸的风格。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意画主张神似。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运用于写意人物画。我们简释三幅中国古代经典写意人物例作:

例作之一;五代石恪《二祖调心图》,是石恪重要的代表作,图中高倍的头睑手脚用淡墨勾出,身躯衣纹则以狂草的笔法用粗笔、破笔泼墨画出,再以淡墨渲染。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作者以睡虎为枕的处理方法,其匠心是以虎为反衬,表现出高僧的修行深厚法力无边。石恪把强劲飞动的笔势和潇洒奔放的泼墨结合起来,水墨淋漓,一气呵成。深的地方,浓有光彩。浅的地方,淡有韵味,达到了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艺术境地。所作不受对象的约束,到了“传神”的高度。

《二祖调心图》

例作之 二;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他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泼墨仙人图》

例作之三;清代黄慎《八仙图》,着重于写意,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郑板桥曾赠诗黄慎,称"爱着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飘设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画史上以"八仙"为题的作品很多,这幅"八仙"图没有取常见的"瑶池祝寿"、"八仙过海"等常见题材,而是撷取八仙小憩的场面加以描绘。图中张果老击渔鼓作歌,汉钟离抚掌击节,应声而和,铁拐李、荷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聆听入神。蓝采和听着歌声,拈花出神,连吕洞宾拿塵尾戏抚他的头都没有察觉到。

《八仙图》

元代之后,文人画开始流行,文人画家主导了画坛的地位。表现文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题材就渐渐多起来了。比如“竹林七贤”图(原作已不存,后多为仿本),画中的嵇康,表现出他的引琴而弹和声调绝伦的才气。阮籍,做着张口长啸的姿态。山涛,手举酒杯面对垂柳而豪饮。王戎,身旁置酒具,一只手臂挥舞。向秀,闭目凝思,似乎正在领悟着老庄之学。刘伶,面对垂柳作饮酒姿势。阮咸,怀抱四弦琵琶挽袖弹拨。由于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激烈,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去寻找精神托梦,用清谈、饮酒、佯狂等生活方式来发泄内心的苦闷。“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雅士的代表。杜牧曾有诗云:“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作品寄托了画家本人的情感和渲泄。

到了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士的雅会团体活动多了,画家们便将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文会雅集事件表现在画面中。例如吴伟《词林雅集图卷》、沈周《魏园雅集图轴》、陈洪绶《雅集图卷》等。这类画中常有表现达官显官,或在园林中,或在弈棋、或在阅书、或在评赏观画轴、或在围坐交谈,石桌上多画上笔、墨、砚、茶具等,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那时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时代特征。我们再简释三幅中国经典文人画例作:

例作之一;吴伟《词林雅集图》描绘了弘治十八年(1505)浙江按察佥事龙霓在金陵与友人雅集的场景,雅集者多为其同僚,或同级、同科进士,也有部分诗友。此次雅集兼具送行与雅会的性质,又可堪称诗社之发轫。是图创作于雅集之后不久,即弘治十八年。吴伟此图兼取了送行图、雅集图、宴乐图的创作手法,白描线条轻快简淡、而不失工谨、细劲,其独特的风貌创造了雅集图的新形式。

《词林雅集图》

例作之 二;明代沈周《魏园雅集图轴》,此画中营造了一种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围。远处峰峦陡起,轻披薄雾;近处山顶与中部山腰,露出多处缓缓向上的台地,泉水从山涧飞流直下,汇成棕棕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桥,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书童侧立一旁正听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拽杖而来。山上山下,草木葱茏,叶红似火的枫叶点缀其间,更添几分胜地雅集美景。画家皴染兼施,构筑的画面气魄雄浑沉静,画心连画家共六人题咏,实为诗书画熔为一炉的山水佳作。 本幅作品取材于五人山亭雅集之事,故这一场景被安置于图中极为醒目之处。茅亭位于溪旁,周遭杂树数株,隔水山峦耸立,山壑间若有溪泉涌来。此是沈氏四十三岁时的画作。这是一幅典型的写实性作品,从魏昌的题跋可以了解当时雅集的情景和经过。还有参加牙雅集的陈述、周鼎、刘珏等人的题诗,更使画作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魏园雅集图轴》

例作之 三;代陈洪绶《雅集图》是他的代表作。图为横幅,居中置一石案,案上端放一尊雕琢精致的观音造像和供佛用的水盂、香炉、花瓶。案前一高士,面对造像,盘坐于兽皮之上,展卷吟读。从图中署名可知,即为米万锺仲诏。紧挨他右侧,趺坐在蒲团之上,对着米仲诏若有所指的,就是愚庵和尚。在愚庵和尚之后,王静虚双手微握,鞠身而立。陶幼美扶杖伏案,黄昭素正襟危坐。陶君则背身侧首,安坐于树荫之下。在米仲诏左侧的老树丛中,依次坐着三位高士。陶周望侧身依树,手指微微拈须。袁伯修双手垂拱,端庄静穆。而袁中郎则两手支杖,身体向前微倾。画中所有人物,虽各具姿态,都沉浸在米仲诏的吟读声中。此图描绘当时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全图以写实手法,描绘了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性,突出了名士风度,与常见陈洪绶强调夸张的画格相去甚远。人物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劲。树石参以王蒙画法,行笔略呈曲折,苍劲朴实,古雅淡泊。

 

《雅集图》

我们再简节了解一下中国戏剧/戏曲人物画和它的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源远流长,始于离者,终于和,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剧真是种类繁多,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综合性艺术,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长久以来,中国戏剧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所谓人生恰如一出戏,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戏曲,在人生的舞台上潇洒风流,认识了戏曲,或许就认识了这红尘纷繁的世界。

戏曲人物画起缘于仰韶彩陶的舞人,或可将汉画像石的百戏视作戏画的起源。到了唐宋金元之后的戏人石雕,明清的年画、民间剪纸的戏画发展,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戏曲水墨人物画。戏画剪纸是我国民间最为普及的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民间的审美观念与戏曲题材的一体性。

中国戏曲人物画(中国戏画)以中国舞台戏剧为题材,即以中国戏曲艺术为绘画创作客体,它既是一们艺术而又是再生的一种艺术,中国戏曲人物画是用中国画来表现中国戏剧(曲)的画,用中国画来表现国剧的中国戏曲人物画有着典型的东方文化艺术的独特性。

随着中国戏剧应运而生的中国戏剧美术是中国绘画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尽管它历经兴衰,它还是在成长。中国戏剧美术发展到明、清、民国至解放初期数百年时期,戏剧美术基本发展规模不大,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一种新的戏剧绘画形式脱颖而出,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水墨戏曲人物画(戏画)。而近现代戏曲人物画一代宗师当属关良和高马得。他们对戏剧的热爱,对艺术的领悟,创出以简、拙、稚气、韵味、趣味,戏味,再揉合西洋画的养分到中国戏曲水墨写意之中,树造了中国戏剧美术-中国戏曲人物画。

中国戏曲人物写意画是中国画与中国戏曲艺术的艺术契合。戏剧本身是一门写意的舞台艺术,戏剧的虚拟性、象征性和夸张性的表现手法和中国画变形夸张写意手法的艺术本质是一样的,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手法同京剧手、眼、身、法、步表演程式来表现人物神韵效果的艺术手段也是一样的。中国传统的戏剧和中国的传统绘画一样,都注重它的写意传神性,是以形写神而传达,注重于人物的塑造利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戏剧舞台生活,在舞台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写意了历史,写意了社会与人生,写意了时间和空间。戏曲人物画将舞台上的戏曲表演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中国传统戏剧本身高度程式化带来的艺术形式的美感,也给戏曲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的个性化审美空间。

段昭南先生自青少年时代起,受高马得先生画派的熏陶和对关良先生戏画的阅读。也不断的研究关良的笔墨,如痴如醉地沉缅于中国戏曲人物画,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从事戏曲人物画的探索和创作。他年轻时就从事戏剧的编导和戏曲人物画创作,年轻时参与的作品已获中国文化最高荣誉飞天奖,在同龄人中无人匹敌。三十多年之久与戏曲所结下的不解之缘使他有着一种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尽管经历了十年的文化浩劫及二、三十年来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的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严重困难的时代,段昭南先生走南国游北国义无反顾地坚持走中国戏画创作之路,因他相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永远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永远会传承下去。今天段昭南戏曲人物画的成就,出自于前辈的传承,来自于文化寓意午台生活,无论是戏剧种类、题材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效果,作品数量,成就都突破并超越于前辈们。

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创作显现出的韵味、趣味、戏味和美味使作品达到完美。所谓神韵是指人物的神韵、构思,他把人物画得传神,同时还要把这画画出哲理。神韵是戏剧中的人物个性、思想、情感、气质的内在感,也是画家自已个性,思想、情感、气质的写照。通过巧妙的构思把这种韵味传达到观众的心灵,令观众寻思回味。所谓趣味,主要指戏曲人物造型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趣味,是人物外在的形象,它也是画家审美趣味的显现,这种显现是通过笔墨技法的运用呈现出画家的艺术格调,而格是有等级的。真正的艺术在于自已的创造/风格。所谓戏味,中国戏曲人物画与其他人物画的区别在于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艺术风采、唯美想象力的舞台服饰、化妆和虚拟性演技,再加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艺术词汇夸张、幽默感等激起观众的审美感,幽默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美学特征。所谓美味,即中国戏曲和戏曲人物画带给观众的由直观到心灵的反应的定位评判,因为韵味、趣味、戏味、美味是有高低、上下之分。老子曾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就是说人们都知道感悟到美是因为丑的存在,感悟到善是因为恶的存在。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虽已是年过半百的男性,他演美女贵妃醉酒或许不是很美有点老态,但他用艺术语言和表演技巧大胆地表现了艺术的审美特征,让观众感到生动可爱,感悟到美与丑、善与恶,他之所以倾倒千万观众,是千万观众的由直观到心灵的反应的定位评判。

中国画自古就有品第之分,即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一幅高品位的戏画作品,必须是表现出的韵味、趣味、戏味和美味完美的结合。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画面不求繁杂,往往了了数笔,笔不到意到,墨分五色,有点、线、面,有干墨、泼墨、破墨,他师法造化、以型写神、强调神似、气韵。2007年段昭南先生为美国明报开办的百出国剧栏目就是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系列的经典代表作,他的成就在中国戏曲人物画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点也不为过。

这里我先论述他的几幅精采水墨戏曲人物画;

1.《赵氏孤儿》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作品骨法中峰用笔,随意自然多有变化,结构紧凑简练 人物形象鲜明,有悲情感受力,笔到意到笔不到意也到的艺术效果。

《赵氏孤儿》

2.《挡马》杨八姐乔扮男装,入辽探军情,路经酒肆。酒肆主人焦光普是焦赞的弟弟,流落异域,见杨拟盗其腰牌,重返故国。八姐怀疑他是奸人。与之搏斗。后来,光普说明真情,二人同心协力杀死前来搜查的辽将,一同回转三关。画中精彩之处是打击对鱼越闪躲,应物象形,线条长短曲直刚柔粗细简朴,为形而不为,似与不似之间,笔墨潇洒自然,画风如行云流水之感,斗尺画面,仿佛戏已延伸画外,趣味,韵味,戏味十足。这幅作品是中国戏曲人物写意画与中国戏曲艺术的完美契合,通过巧妙的构思、构图把艺术的寓意传达到观众的心灵,令观众寻思回味,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挡马》

3.《锺馗嫁妹》钟馗嫁妹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传说故事,叙述钟馗有个同乡好友杜平,为人乐善好施,馈赠银两助钟馗赴试。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一怒之下,撞阶而死。跟他一同应试的杜平便将其隆重安葬。钟馗做鬼王以后,为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遂亲率鬼卒于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至此钟馗被誉为禳灾祛魅的神人。作品用水用墨大膽,浓淡虚实对比,随之赋彩,色多块面,赋而不多,用线简洁概刮意足,韵味、美味扑面而来,神品也。

《锺馗嫁妹》

4.《海瑞罢官》明朝首相徐阶告老还乡,其子徐瑛仗势霸占民田、 气死赵玉山之子,又抢走赵的孙女小兰。小兰母洪氏赴县控告。县令王明友受贿, 当堂打死赵玉山,轰出洪氏。海瑞正调任应天巡抚,得知冤情,复审此案。徐阶自恃有恩于海瑞,代子求情,提出交田赎罪。海瑞指明占田应退,犯法当诛。徐阶恼怒,唆使朝臣弹劫海瑞,新巡抚戴风翔亲来摘印。海瑞于交印前,斩了徐瑛及县令王明友。这幅作品用线精简,了了数笔若行云流水,不求繁杂,笔墨潇洒自如,画中海瑞一举手足动作变化迁动观众的心,有正气之感,画中戏味意深,深具感染力。

《海瑞罢官》

5.《野猪林》宋太尉高俅子游庙时见林冲妻张氏貌美,使林友陆谦约林外出饮酒,暗诓张氏到家。使女锦儿奔告林冲,林赶至,高逃去。陆谦又献计高俅,假卖宝刀给林冲,再使林持刀入白虎堂。诬林冲行刺,发配沧州。陆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在途中加害。林冲新结识的鲁智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解差正欲谋害林冲时,鲁救林冲脱险。林冲到了沧州,陆谦又加害林。林杀陆报仇后上了梁山。作品表现了戏曲艺术独特的艺术风采,那唯美的想象力、虚拟性的演技动作,构画出演员的肢体语言、戏曲语言、夸张、幽默感等不断的呈现在观众眼前。用线简拙,墨分浓谈虚实与空白,普以谈色,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意境笔墨似有似无之感,激起观众的审美情趣,看后直呼过瘾。

《野猪林》

6.《古城会》刘备败于曹兵,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失散,关羽暂住在曹操处。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立刻保护二位嫂嫂去找刘备。关羽保护二嫂往古城走来,途中听说张飞在古城,喜不自禁,急忙前往相会。张飞因关羽久居曹营,怀疑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许关羽进城,并出城责备。关羽正在为自己进行表白的时候,秦琪的舅舅蔡阳率军追来,张飞更加怀疑,于是关羽杀了蔡阳以表示自己对兄弟的一片赤胆忠心。张飞知道自己错怪了二哥,刘备也出面讲情,误会解除,兄弟重又相聚。 这是刘备,关羽,张飞再次相聚。画家的戏曲人物画造型各有不同特点,这幅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水墨人物造型特征,又恰到好处的树造了英雄好汉之形象。笔墨与赋色带有明显中国传统文人水墨的特点,浓淡虚实与空白,完美的表现了画面人物。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富于文人画的写意之趣,融入西洋造型处理方法到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创作中,人物形态的夸张有趣味,讲究人物比例重心,寥寥几笔,使似有似无动作的节奏感呼之欲出。他的人物造型富有趣味,同时讲究造型的美感。他关注人物形态的表现,流畅动感,寥寥数笔,切中肯紧,运笔流畅纯熟,运用中锋侧锋,赋予淡蓝,朱砂点缀,背景保留中国画传统的留白方式,也带给了观众更多情感和想象的自由空间。

 

《古城会》

7.《嫁妹》由于钟馗自古被誉为禳灾祛魅的神人,古今画家都喜欢不断的以钟馗入画。因为这幅作品是又一张钟馗嫁妹的大幅近作,画的实在是精彩,就再呈现给观众。作品用 线老辣精炼,飞白之处笔不到意到,浓淡虚实对比强烈,大片朱砂墨色浑然一体,作品体现了中国戏画浓墨重彩之味,在传统墨的技法上揉合西方绘画的主色调,加之水以泼、破使画面显得浓重而饱满,韵味十足。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则具有浓郁的戏味。作品以艺术深度的感染力触动观者的灵魂深处,读其戏画就如看戏,激发观众的真善美之情。这是一幅亦雅亦拙亦传统亦现代的精美之作。

 

嫁妹》

要理解和欣赏读懂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除了从中国水墨人物画传统层面切入,也要对西洋画的精华有认知,因为段昭南先生的画从传统入手,不断吸收西洋印象派和野兽派的艺术养分,开创和树立自已。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西方印象派和野兽派的艺术: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主张吸收大自然中光在的绘画中研究和表现,倡导走向室外,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世界,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心灵的直接感受,表现物体在光下的色彩变化。它表现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就是客观的要表现的东西。而后期印象派完全有了改变,强调先从自己主观的感情切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认为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用自我感觉的物象来表达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后期印象派认为不能像早期印象主义那样模仿自然光的世界,而是要表达画家自已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比如:你的心情不好或有伤心事,那么你所表现的光将应该是灰暗的阳光。这就是后期印象派强调的自我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的感悟和反映。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都认为用科学的方法作画,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写实主义艺术,而受到哲学及文学主观对反客观的科学的影响,艺术必须加入了自我主观的成份,意念,感悟,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自我表现。

野兽主义(Fauvism)画家们强调绘画表现主观感受,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造夸张变形的形象,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文森特·梵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意念和强烈的艺术表现。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表现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

我们看到写意中国画和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艺术理念有相通之处,读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就能意会。再看段昭南先生的几幅经典油画作品;

1.《四郎探母》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作品构成严谨,笔色顺畅,一气呵成。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有深度,在人情上有很强的感染力,离愁别恨、思念之情,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以速写方式,平直构图,多用朱红色强调气氛,在油画的表现手法上中追求中国画的韵味。段昭南先生常画这个题材,国画油画二百多张。或许也是他的“自我写照”,他从小生活就与父母常常分离,为生活和艺术走南闯北飘洋过海,其思母思乡思国之情何其之深。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画没读完,已感染心灵,眼框已湿,也曾跟段昭南先生说过我很喜欢这张画。

《四郎探母》

2.《小宴》是三国戏剧《连环计》里的一折。王允想除掉董卓,使用了美人计。他请吕布来家吃饭,桌上什么都没有,也不放筷子,只置酒壶一只,酒杯一个,王允找个机会下场,让貂蝉陪他。吕布一见貂蝉,便心慌意乱走了神,拿着酒杯不往嘴里送,却向自己脸上倒,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在美人面前的走神。作品用蓝色刻画吕布的英俊角色,后面灰色是董卓,红色和背面表现貂蝉,色块明快,冷暖对比强烈,以虚拟化的手法,俯视构图,平中求奇而和谐,主观意念强,以求达到某种效果。 作品戏味浓,让观众想象和期待,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小宴》

3.《鸿雁传书》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作品用笔精炼,笔笔到位,用色多块而相赋统一中突美出,脸部用色明显表现主观感受,蓝色的运用给观众予高贵之美、典雅之美、悲情之美,很有艺术感染力。

《鸿雁传书》

4.《别姬》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楚,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霸王英雄末路,在突围前夕,怕虞姬被掳后被淫掳,而虞姬为示忠烈,让项王无后顾之忧背水一战,自刎身亡,项王泣数行下。最后项王还是战死在乌江。画面中虞姬亭亭屹立,仿佛感觉画中有一举手足动作变化,自刎的过程,拖剑、挑剑有节奏之感,直叫人震感、心怜,死的其所。作品用大块朱红、黄、白加以灰调,红黄色表现高贵霸气,灰白色显示凄凉。画家以求在油画中达到水墨画的效果。

《别姬》

5.《断桥》是戏曲传统剧目,源于清代黄图珌《雷峰塔》传奇,即今《白蛇传》之一折。白娘子去金山寺索讨丈夫,因有孕在身,而寡不敌众,在小青的搀扶下,败退至西湖断桥,正巧许仙获释,接踵而至。猛见薄幸姑爷,小青拔剑相向。白娘子念及夫妻之情,竭力劝阻。许仙再三赔罪,自责不该误信谗言,夫妻于是重归于好,主仆相谐如初。断桥为早春二月,桥顶雪化,远处眺望,差似断桥。神话爱情结缘人间胜景,平添一种破镜重圆的凄美情愫。作品表现《断桥》中的白娘子,中国画大写意用笔用线技法表现油画人物,表现演员头上的蛇形套、九圈蟠蛇分缠左右、额头的抽花绒球、衣裙头饰。白娘子一身洁白,赋予少许淡蓝,突显人物俏丽风采。画面动感强烈,似有打斗至画外之忧,这种艺术感染力只能在段昭南先生的画中才能感受。人物造型曲线宛转流畅,感似灵蛇游动,韵味,趣味、戏味加美味而凄绝动人。

《断桥》

6. 《火凤凰》传说在鹭江有座鹭岛,一群美丽的白鹭在此建筑家园,使荒岛变成了百花争艳,飞香走红的乐园。凶残的恶雕侵袭鹭岛,赶走了白鹭,仙境般的宝岛被其摧残。白鹭不惧怕凶残,团结一心,迎战恶雕,雕王情急,向白鹭连连喷火。在烈火中战斗的大白鹭经过火的考验变成火凤凰,反将雕王烧死,宝岛再次重现昔日美丽景象。 作品用意像处理手法,表现了画家自我主观的意念和感悟,画面构图采局部表现,企圖呈现正气和力量,让火喷出画外。用色用笔随意,自然洒脱,笔笔达意,体会那种只能在水墨画中的意境之美,那种以写意传神,以形写神而传达的至高境界。

《火凤凰》

纵观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不难看出他的文学造意、艺术品格和绘画技巧。他功力深厚,他的画笔中有墨,墨中见笔,同样笔中见色,色中见骨,似与不似,笔不到意到。用水的运用恰到好处,墨非水不醒、不清、不韵,才会有神、韵、味、美。构图不拘成局,千变万化,不立于格、不留于格,不泥于法,方寸之妙,胸有成竹。作画求简、拙、稚,高于生活的自创艺术风格。

论述他的戏曲人物作品后,我们有震撼心魄之感,他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文人写意情怀,充满了坚强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会感受到段昭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已超越马得关良之上,或许是因为时代发展的关系,就存在着超越。因为一,段昭南先生文学造意深厚,精通戏剧文学艺术,他懂戏、爱戏、入戏,他笔下的戏路就有三千多种,他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戏中人物情节都表现的淋漓精致,中国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体现在张张精品之中,无论戏曲人物国画还是油画,这在当今中国画坛是不多见的。二,大胆吸收西洋画印象派和野兽派的追求更为主观意念感受,多用色块和线条构造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立足传统,呈现时代,完美结合。三,他融会贯通中国戏曲水人物画的民族精神,文化沉淀,致力于5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而醉心於儿童青少年繪畫教育,他的眾多學生作品在历次国际美展比赛中获第1名,许多學生被美國著名大學錄用,作品被许多博物館收藏,及在華盛頓國會山莊展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1986年至今段昭南先生在中美各大报刊上开辟了20多个“段昭南戏画專欄”,发表了上千幅中国戏曲人物画作品。段昭南先生接受了《美国艺术收藏》,《英国艺术品论》杂志,电视,电台,报刊二百多次专场采访报道,出版有画册多部。段昭南先生的“百出国剧”就是他的经典代表作,用中国水墨画表现了段昭南先生文学修养的底蕴,表现了中国戏剧的伟大与震撼,之所以被中国戏剧大师魏明伦赞之为:会画画的作家,会写戏的画家。

中国水墨画与中国戏剧,历经千秋,以其丰厚的历史积淀赢得了中国文化象征的美誉。 “中国戏,中国画,两大艺术瑰宝融合在一起,为“中国戏画”,使其发散着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段昭南先生的中国水墨戏曲人物画的艺术成就,称之为中国戏曲人物画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段昭南戏画”画展由美国南海艺术中心,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画店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在这里画展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上www.acaa-usa.com看到“段昭南戏画”的同步画展。画展将段昭南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典之作呈献给广大观众和艺术同仁,是海外艺坛的一大盛事。


艺海无涯,我期待段昭南先生绘出更多精美的作品。


作者: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