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交工具:脑电波
anonymous-1065 11/09 469135.0/1
新社交工具:脑电波
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吗?见到自己的男神或者女神,会太紧张不敢说话,却又想让她或他知道你的心动吗?
来自日本的Tomonori Kagaya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来实现人类和机器之间的交流。一直以来,人类之间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类型,Tomonori认为,除了文字型的交流和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势等非文字型交流之外,还有用大脑活动来进行的沟通。
“我去硅谷拜访了NeuroSky公司,他们开发的CPU能够探测到人的大脑电波,这个芯片被当成一个模块内置到necomimi中。”necomimi是一款外形是毛茸茸的猫耳朵状的耳机,它能够利用CPU芯片来探测微弱的脑电波,获知人类的情绪波动,从而反应到耳朵上。当你注意力集中、对人有好感的时候,“耳朵”就会竖起;当你精神放松的时候,“耳朵”就会落下。
通过检测脑电波,Tomonori Kagaya还推出了一款新型社交工具,能给你播放你喜欢的音乐;还推出了一款能根据情绪波动作出反应的“尾巴”,当你高兴时,戴在臀部的尾巴就会摇来摇去。
“全世界在2020年有370亿各种不同的智能终端连在一起,他们将会使我们能够和这些智能终端全部进行互联互通。”Tomonori Kagaya说。
IBM全球副总裁王阳认为,“五年之内,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工智能的机器就在你身边,它能够进行学习、能够掌握知识,它在任何地方,人和机器会交融在一起,我认为这就是未来。”
IBM的“大脑芯片”Watson则能分析海量内容,模仿人的思考,可以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并具备不断自学的能力。它可以被植入到很多设备当中,比如植入医疗设备,机器就可以辅助医生对症下药,甚至可以针对癌症,计算出下一个变异可能性。此外,还能创造佳肴、协助炒股、管理财富等等。
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魏武挥看来,长久以来,人工智能机器是从数据库中找寻匹配人类指令的信息,如今的人工智能则宣布踏入了新的领域:理解。
“一切都虚拟在云中”
你是否想过,给视频对话中的家人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身在纽约,也能和在上海念幼儿园的女儿一起砌积木?
随着智能硬件的更迭,人类与设备的交互方式也迎来全新的变革,键盘、鼠标正在退出舞台,人们正在迎来一场智能硬件的交互革命。
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博士Daniel Leithinger设计的3D交互界面,颠覆了我们熟知的触摸屏,让用户可以用手来感受和触摸数字信息。通过inFORM,你可以和千里之外同样坐在电脑前的人握手,一起玩传球游戏,甚至自如的挪动他面前的水果。
“现在的很多触屏设备都十分无趣,所有的功能都在一个平面里,人类身体的其他部位根本得不到满足,未来的互动应该是全方位的互动。”Daniel Leithinger说。
Daniel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人际互动,他还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互动环境:让墙壁、书桌等等都能和人类互动,“把平板电脑的屏幕向外延伸,像游戏手柄一样去操控游戏,智能手机折叠一下,就变成手表。”
在交互创新方面,迪斯尼匹兹堡研究中心工程师Rajinder Sodhi参与研发的AIREAL,采用空气触觉交互技术,让使用者不用穿戴任何装置就可以感受到虚拟的物品,体验动态变化的物品质感。这具有低成本高扩展性等特点。迪士尼就这个应用做了很多实验,未来在上海迪士尼,当你走过花园,会有蝴蝶投影到你的身上,你会感觉到蝴蝶振翅让皮肤感受到的轻轻微风。
“一个极端是我们的物理现实,这是我们所生活的地方,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虚拟现实,一切都虚拟在云当中。我的研究在这之间,可以说我们把现实和虚拟结合起来。”Rajinder Sodhi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