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于品海被香港法院颁令破产】~魁省山寨

蒙城老張-101698  04/11   6465  
4.0/1 













【南海控股操盘人于老板被法院颁令破产】~ 魁省山寨

2023年10月,建银国际海外有限公司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于品海破产。2024年3月26日,经破产呈请诉讼后,高等法院暂委法官唐思佩正式颁令于品海即时破产。

于品海(英语:Yu Pun Hoi)1958年—),出生于英属香港,籍贯山东。
于品海出生于香港平民家庭,1967年转读慈幼学校小四年级,曾就读昔日位于北角的伊斯兰英文中学,亦曾到日本半工读。197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电视新闻系录取并计划入读,但最终因无法负担学费而转到加拿大萨克其万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在学生时代开始接触媒体,从加拿大的大学电台中文节目《中国同学之音》开始,到19岁独自创办加拿大中部三省唯一一份中文手抄报纸。
         现为南海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国数码信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最大股东。目前是中国IT行业、电影文化产业和媒体经营者,同时为北京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与理事长。

加拿大回流人士
1978年12月,于品海曾在加拿大百货公司偷窃价值200加元的物品,被法院判罚款。1994年,《香港经济日报》揭露于品海1979年在加拿大读书期间存有案底;于品海据此发表个人声明,他曾于15年前在加拿大使用他人支票及信用卡,涉及总金额约4,600元加币,并藏有手枪,曾服刑4个月。于品海事后辞去《明报》董事局主席及香港报业公会主席的职务。加拿大政府于1995年颁布赦免(pardon),将于品海的案底撤销。

金庸先生曾经看好,着力裁培的接班人,金庸都被他哄得團團轉,說明這人情商很高。靠空手套白狼過了大半輩子榮華富貴的生活,不能只算運氣好,而是此次人智商一流的,以前的香港特殊地位賺錢太容易,膽子或者智商高點的,不發財都难。
万万没想到,欠银行4亿还不上,这个巨变的时代,将曾经靠世界一体化的弄潮儿打回原形。
66岁豪宅大佬破产,他是金庸“最希望成功”的人。于品海,早在90年代他就曾以0成本撬动杠杆拿下一家上市公司,而被资本市场称为“神奇小子”;在1994年更是打败香港李嘉诚,成为了金庸“钦点”接班人;巅峰时刻,他曾手握报纸电视全媒介,被誉为“中国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如今,香港高等法院颁下于品海破产令。新闻破产令一出,让人唏嘘不已。

于品海的破产其实早有端倪。早在2022年6月,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就将于品海及其旗下的2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连本带利偿还到期债券共4.16亿港元,这才将这位消失已久的香港传媒大亨再度带到人们眼前。原来,建银国际在2017年买入于品海实控的债券,本该在2021年3月就到期的3.84亿港元却迟迟未归还。

但要知道身为一代传奇大佬,于品海名下的公司有很多,当时挂名的就有两家上市公司:中国数码董事会主席以及南海控股主席。怎么能说破产就破产了?果不其然,于品海拿出了BVI公司持有的54.6%南海控股股份的估价就有约7.15亿港元,表面上似乎足能够还上建银国际的欠款。但实际上,南海控股和中国数码早已成为“卖不掉”的“仙股”,股价长期为0.035港元/股,和0.02港元/股。

当年,金庸有意出售《明报》消息一出,就有十多个财团上门想要接盘,比如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拍档、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香港首富李嘉诚、香港首席洋行恰和以及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于品海和日本德间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于品海则担当顾问角色。虽然最终没有一家财团谈拢,但于品海却给金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传言,于品海长得极像金庸的长子査传侠,并且二人还恰巧是同年。要知道,19岁时査传侠的去世一直是金庸一生的痛。
后来金庸否认了这个传言,但也表示“潜意识里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于品海为了获得金庸认可花了不少心思:他花了很多时间陪金大侠看戏、食大闸蟹,又不时大谈办报理想,令金庸老人家十分开心。甚至还有传言说于品海认了金庸做“义父”。当然从后续事情的发展来看,他的这一番努力也没有白费。

金庸有多喜爱于品海呢?当时,于品海如果想要收购明报50%的股权,就需要支付4.53亿港元,但向来“空手套白狼”的于品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金庸便自己注资明报,以明报的名义出资3.43亿港元收购了于品海的南海发展50%的股权,而于品海仅仅出资了1.13亿港元就买下了明报,成为了明报的第二代接班人。

在于品海表示自己没钱需要分期购买《明报》股权时,金庸也大方同意了。对于这件事,连于品海自己都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颇感意外的是,本来我们估计需要支付些现金,后来所有的收购完成之后,不但不用我们支付任何现金,而且手上还多了9000多万的现金。”

于品海接任后,《明报》曾刊出金庸讲话,其中提到:“过去大约10年中,我热衷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于品海先生这样似乎度身订做的、比我所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可是,于品海真的是金庸先生口中的“良人”吗?

借着金庸的名头,于品海曾经在香港轰动一时。1993年,于品海因为上市公司《明报》股价的飙升,身价高达13亿港元。作为名义上金庸赞誉的接班人,时年35岁的于品海还被推举为“香港报业公会会长”,一时间可谓风光无俩。

树大招风,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于品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很快暴露出来。
仅仅在于品海接任《明报》主席半年后,《香港经济日报》便曝出其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曾犯偷窃、冒签支票、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私藏枪支等7项罪,被判入狱两年。

于品海对此事供认不讳,随后在一片骂声中被迫卸任报业公会、明报企业的主席之位。但能够让商业大厦走向坍塌,显然他的事绝不单单如此。后来,于品海私下利用《明报》获得的贷款去加拿大投资赌业,违反了与银团之间的贷款协议,最后以将《明报》股权出售给了马来西亚从事木材生意的富豪张晓卿才摆脱了困局。

今年3月26日,《香港01》表示,于品海作为《香港01》创办人,但未有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又指其破产案只牵涉其个人财务安排,《香港01》不受影响,公司将继续如常运作。而后,有专业人士表明,如果个人被颁令破产后,法庭会安排会计师清算破产人的资产,之后将其变卖用作还债,此意味于品海持有的《香港01》股份亦有机会被卖出。

于品海收购海外多维新闻媒体更是一战扬名海外,同时因多维网政治风向逆转,也引出对于品海是“白手套和政治代理人”的八卦疯传。

2009年,于品海收购多维新闻网,多维网站称多维总部在美国纽约市。但据自由亚洲电台消息,被于品海收购后的多维网,尽管其地址仍在纽约长岛的大颈(GreatNeck),但实际上总部迁往了中国数码的北京办公地点数码庄园。2022年4月26日16时起,多维新闻网站与APP关闭,北京编辑部亦停止运作,编辑部员工约50-60人大部分被遣散,少数转至香港01。
《经济学人》杂志(Economist)报道,于品海称多维只是“一家非常小的企业”,但是该杂志分析称,这家媒体机构关注中国政治新闻的业务将越做越大。2015年,于品海筹划创办香港01,并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运作。

收购多维网当年曾经是上了常委会议题,当年主管大外宣李常委制定了十年内搞出每年五百亿人民币的收购和打造外宣计划,最高领导人阅准。计划内容实施用于多维收购一揽子计划不少于五亿美金外加上海八佰一大块宝地与北京亦庄一块地皮,为新多维媒体办公区(事后于卖掉了获几百亿)。而这个项目实施一直延续几任公安部领导。
91年于收购明报时,凤凰卫视离出生还差5年。于通过孙某介绍给多维老板、何再将于介绍给其中一投资人过去的学生领袖李某,一切操盘都由孟老板亲自指挥部署。

多维真正的大投资人熊老板愤怒指出:“Li X、He X、Chang  X, 清楚我投多维压上我和家人的身家性命,我们都签了保密协议。多维如日中天时,被卖给孟老板下属于品海,谁出卖了我、置当时在国内的我于死地?
No other investor has a life story quite as unbelievable as Li Lu | Financial Times.
美国金融时报称李某人如今是资本家了,哪有资本家是这样投融资的?把多维搬回北京,令我即使不出让股份也无法管控,这不是华尔街的玩法也不是大陆的路数。我投给多维的钱超过其它所有人和机构的总和,喜马拉雅的股份不足20%,金融时报很清楚,竟刻意写成不足50%,应证芒格所说的“资本就是人吃人”?他们出卖的不止是灵魂还有肉体。在2008年的电话董事会上,李某一提出要出售股份,我立即说“好吧,那我买了”,何某接话“那就让杨xx、常x作手续”,我们谁都没提. 李某曾经到处说的:“多维的投资一辈子不出售”。听李某人说过此话的朋友们,出来证实一下,也算爷们,金融时报说李某否认曾经说过。而我再次确认:常x在各种场合听到过不少于10次。李某当年还说过多少次:“没有熊兄,多维没有今天的辉煌”?哈哈,过眼云烟。附图是在纽约长岛我公司员工宿舍,何某、小平与身边美女笑得多开心!至于我右手边的黑衣人,且听下回分解…。”
由此可以看出,熊老板被人欺骗玩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个层面,也可看到于品海当年所依托的利益集团势力范围是多么强大,可以说是在中西方商界江湖曾经藐视一切。
中国有句老话,从来只有新人笑,哪里听到旧人哭。这个世界从来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几十年,曾经的辉煌都有落幕的一刻,于老板的传奇故事无非又是这一教科书的例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