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大陸有回家的感覺】
anonymous-108388 06/14 60054.0/1
台湾女硕士:大陆最美的风景是人 来大陆有回家的感觉
发表时间:2016-06-14 15:56:23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是提到台湾时,很多人脑中出现的第一句话。而如今,一名来自台湾淡江大学的女硕士却表示:“大陆最美的风景是人”。
据中新网6月13日报道,作为第八届海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妇女论坛6月12日在厦门开幕,两岸200多名女大学生与妇女界代表、创业导师莅会,共话创新创业。这是海峡妇女论坛连续举办八届以来,两岸青年女性的首次“牵手”。同期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颁奖典礼上,一批台生创业项目获奖。
项目参与者来自台湾淡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陈臆先,曾在2014—2015年间在厦门大学当过交流生,并赴北京上海进行相关学术参访。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往来两岸的经历加深了她对大陆的认识。
“来大陆之后就是其实不用多长一段时间,就可以直接适应大陆这里的生活了,大家都觉得大陆的风景很漂亮,但是我觉得大陆最漂亮的风景还是人,大陆同学对台湾同学会特别照顾。”
陈臆先表示,来大陆之前还有些担心无法融入当地学习生活,但真正来到大陆进行长时间体验式的交流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就是来到这里真的有那种,有回家的感觉,他们就像家人一样,我觉得就是彼此都是没有隔阂的,所以我觉得就是两岸的青年真的需要多多的交流,才能互相了解对方。”
此次来到厦门和大陆学生交流关于创业的话题,陈臆先表示她看好大陆市场,两岸青年之间如果能够合作创业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那目前我也非常看好大陆未来经济的发展,那其实大陆经济发展得好,对我们就是对岸的人民来说,也是一种福利,就是我们可以凭借大陆的经济发展起来,然后台湾的经济,然后青年人的机会也会跟着多起来这样子。”
台湾女孩看大陆:大陆变化很快 回台北不习惯
发表时间:2016-05-30 14:50:50
“大陆朋友:台湾人是不是井底之蛙啊?我:你才井底之蛙。台湾朋友:大陆人是不是思想封闭啊?我:你才思想封闭。”从台湾辅仁大学毕业,2012年到北京大学念研究生,台北女孩郭雪筠就经常与人进行着这样的对话。
“问题不靠谱却很像,真是两岸同心。”郭雪筠说,“两岸交流最奇妙的是,我们都希望和对方交流,却经常只想听到‘自己早知道并且同意’的话。”
北京王府井,郭雪筠熟练地指导中国青年报记者下地铁后如何找到一家咖啡厅,然后开始了一场线下关于“台北女孩看大陆”的对话。而之前她在豆瓣网上以“爱台北”为网名写的大陆生活日志《台北女孩看大陆》,近日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很多大陆生写台湾 很少台湾生写大陆
大四上学期,郭雪筠选修了一门课——《两岸关系》。年过半百的老师是那个时代赴大陆读博士的少数“怪人”之一,现在看到有这么多学生坐在台下渴望了解大陆,老人家感动得“老泪纵横”。
从此,从天涯社区到豆瓣网,郭雪筠“打入内部”了解大陆;2011年本科毕业后,她冒出一个念头:世界这么大,说不定去北京也不错?然而,着手申请时,作为本系第一个申请大陆学校的学生,学校能给的建议非常有限,还有老师怀疑:“那里有好的老师吗?我认识的好老师都是香港的。”
但无论如何,台北女孩就这样来了大陆。来了之后,郭雪筠发现,很多大陆交换生到了台湾之后会写台湾,但很少有台湾学生来大陆后写大陆。“两岸年轻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事情是要一起讨论的,两岸对彼此都是很珍贵的存在。”郭雪筠说。于是,“台北女孩看大陆”的日志就这样在郭雪筠的豆瓣个人主页上开始连载,一写3年。
读研期间,郭雪筠跑了青岛、太原、哈尔滨、天津、上海……每一地都给她带来不同的感受。“台北和高雄都有差异,何况大陆那么大。”之后再有台湾朋友问大陆怎么样,郭雪筠答:“我只能告诉你,北京是怎么样,上海是怎么样,东北是怎么样,不要把台湾跟整个大陆比。”
有台湾朋友看了郭雪筠的日志,说她讲的都是大陆的好话。“台湾市面上讲大陆永远是地铁挤啊、人随地吐痰啊……那你去看台湾新闻就好了,不用看我的书。”郭雪筠说,“大陆交换生写台湾都是写好的方面,可其实台湾没有那么好,也有人随地吐槟榔,马路上机车乱撞。这种事刚来可以讲一讲,如果半年后还在讲这些,我觉得你很烦哎。多看点好的,自己也会进步。”
台湾花莲的小朋友个个会跳《小苹果》
初中时,中国地理让郭雪筠背到大哭,因为分不清山西和陕西;2009年,她和父母第一次到大陆旅行,去的不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是西部省份贵州。那时贵阳机场的厕所卫生状况欠佳,这让旅行团团友们一边蹲厕所一边感叹:“果真这里是大陆啊!”
一天吃早饭时,郭雪筠和一个同团的婆婆聊起这些话题。婆婆笑眯眯地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以前台湾也是这个样子啊!槟榔渣随地吐,外国人还以为台湾人身怀绝技,可以随时吐血。现在不是都没见过了?大陆也一样会慢慢进步。”
2012年刚来北京时,郭雪筠觉得台北更方便,“我家一出门就是3个便利店,北京晚上就只能吃烤串”。可没过几年,她发现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包办了她的日常生活,叫车、外卖、买电影票、交水电费……
“大陆的变化真的非常快。我跟很多台湾朋友科普微信有多好用,很多人不信。可是用过之后,每个人都迷上了。我爸妈用微信,我的男朋友是美国人,也用微信。”郭雪筠说。
最近回台北,郭雪筠还有点不适应——看电影居然要现场排队买票!“有的也能在网上买,但要现场取票,还要6元手续费,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去现场买。”有一次,她到台北101大厦附近看电影,快30摄氏度的气温,排了40分钟队,“忍不了”。
渐渐地,郭雪筠发现自己的台湾朋友们也在看《甄嬛传》《太子妃升职记》《欢乐颂》;神曲《小苹果》已经“征服”台湾,夜市里有,淡水河畔有,台湾东部花莲的小朋友个个会跳;国小的女生们都在跳TFBOYS的“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我只能说,中华民族的口味……还是很一致的。”郭雪筠说,“大陆软实力的影响,使以后两岸年轻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因为生活的语境越来越像。”
插播一段:书中台湾男人和大陆男人吵架的不同,哈哈哈哈哈
大陆的崛起给台湾年轻人更多空间
2012年,郭雪筠是台湾辅仁大学传播学院第一个申请大陆学校的学生,其他专业申请北京大学的也不多;2013年,多了不少;后来,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台湾年轻人跑到大陆工作,上海的辅仁大学校友会就有500多名成员。
有人说,大陆年轻人都在“爱拼才会赢”,台湾年轻人却只喜欢“小确幸”。郭雪筠觉得,其实两岸年轻人最大的差异不是有没有野心、有没有抱负,而是一个看着自己的家乡往下掉,一个看着往上升,这会使年轻人的想法截然不同。“台湾年轻人普遍觉得未来没希望,大陆就算有很多问题,但年轻人对未来总体来说还是蛮自信的。”
郭雪筠说,22K(台湾为鼓励企业多给毕业生工作机会,只要聘用应届毕业生就可每人每月补助22K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426元,由此出现企业以此为薪资准则——记者注)的收入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也不算太低,但问题是,不涨。
“我的一个闺蜜是美国毕业的硕士,在台北工作,起薪约合人民币7000(元),两年,呵呵,7100(元)。我的大陆朋友,可能一开始3000(元),两年后5000(元),然后七八千(元),以后更高。”郭雪筠说,“有动才会有希望,停,很可怕。比如电子商城,台湾起步比大陆早,可是发展也停滞了。”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些台湾年轻人没有看到的。”郭雪筠说,“大陆的崛起对台湾来说是很大的机会,给台湾年轻人更大的空间。台湾那么小,更需要开放,而不是怕外面的人来抢我们的工作。”
郭雪筠记得,2013年,台湾电影金马奖50周年,有媒体问李安,金马奖在华人世界很火,但西方没几个知道。李安回答,不超过10年,华语片市场会超过西方市场,到时候我们不用人家认同,人家会来找我们。蔡康永也说过,以前要得到好的资源、好的平台,台湾人得去学英语,但现在会中文是一种优势。
“写这些日志的时候,我还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角度看大陆,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外来者了。”郭雪筠说。
她还爱上了小龙虾和牛蛙,据说这也是她留在北京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台湾只要夸大陆就被批“亲中”
台湾《旺报》28日也刊文介绍2012年赴北大念书,毕业后仍选择待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女孩郭雪筠,3年来在豆瓣以“爱台北”为笔名,发表《台北女孩看大陆》系列日记,每每引爆两岸网友热议。但近期该日记集结出版,郭雪筠却一度纠结“要用本名吗?”如此纠结的原因之一在于“PTT(岛内知名论坛)网友和大学同学说我‘亲中’怎办啊?”
据郭雪筠观察,像自己这样有大陆生活经验的“陆归派”,回台湾往往会面临一些尴尬,就是不敢说真心话,“台湾的蓝绿包袱太重,很容易就被贴上‘亲中’或‘卖台’标签。”相较之下,她反而感觉大陆人对台湾人的“批评”能给予空间。
“以我的北大同学来说,确实爱谈政治,但会愿意倾听,年轻人往往有七、八成能够理解,彼此认知不同源于成长背景不同。”但每每谈及“微信适不适合台湾人”,“两岸科技谁发展得较快”,“哪里的城市比较先进”等,只要是“在大陆的台湾人”说到大陆方便、进步,就会被视为“亲中”,郭雪筠几次和友人辩论下来,归结问题仍在于“意识形态”。
对此,郭雪筠都认为,无论基于有趣也好,基于友谊建立也罢,都应该“先多问为什么、多听”,学会包容不同观点,也会发现很多特质是中华民族所共通的。她以自己的经验指出,其实两岸年轻人很容易交朋友,但有必要先搞清楚“界限”,知道什么“敏感词”会让对方不舒服。
据郭雪筠观察,大陆朋友不喜欢一直被讲“素质差”、“强国人”。“到哪都有素质差的,但不会是全部!”而台湾内部对大陆的偏见,让郭雪筠明显感觉周遭大陆友人对台湾没有好感的比例升高了,她的同事就直言:“看你们台湾老是对大陆吵吵闹闹的,不如去韩国呢。”其实,“强国人”一词在台湾人看来或许没贬意,但对大陆人来说,和“台巴子”其实是同一概念。
反观台湾人则是只要被提到“落后”,就会成为痛脚。郭雪筠也曾一听到这样的批评就跳起来辩驳,如今分析这种情绪,真正的内心活动实为:“嗯,我知道你们进步不少,我们原地踏步,但你们大陆人别讲出来嘛!你一讲出来,我就要跟你辩!”这也反映了郭雪筠眼中两岸最巨大的差别:大陆青年对未来有期待、有希望,有自信只想拼,不会抱怨政府;台湾青年茫然,需要找发泄点。
(观察者网综合中国青年报、台湾旺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