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耶利米书

JL-100333  10/17   3889  
4.0/1 

9:1 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描述了耶利米为同胞的罪恶和罪所带来的审判,而倍感焦灼的急切心情。他全力以赴地想要破碎同胞不知悔改的顽梗之心,并且将他们的罪视作自己的过错而哀痛不已。故此,我们称耶利米为“哀哭的先知”。爱神和爱邻人的圣徒,理当对同胞的罪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9:2 在旷野……离开:字面意义是“即使是沙漠,只要有栖身之地,就想动身前去”。这就是耶利米在察看百姓之罪后所作的告白——“与其和这些悖逆作恶之徒一同住在耶路撒冷,不如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旷野”。大卫曾因仇敌的吼叫与恶人的压制甚为惊恐,便告白说“但愿我有翅膀……宿在旷野”(诗55:6,7),两者颇为相似。本节并非说耶利米采取了逃避现实而保护自己的态度,而用反讽手法来强有力地描述了耶利米欲使犯罪的百姓重新归向神的意志。

9:3 他们……说谎话:神要求人“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出20:16)。但是自亚当堕落以后,只要有利于自己,人就毫不犹豫地作假见证陷害邻人(创3:12,13)。亚哈斯王在位之时,偶像崇拜漫延于犹大,作假见证也达到登峰造极(王下16:1-4)。假见证有时会给对方带去致命的伤害(太26:59-68)。在这种意义上,耶利米把假见证比喻为“射箭杀死敌人”。邻舍不是利用的对象,而是施怜悯、行良善、相互帮助的对象(路10:25-37)。人是社会性存在,若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助,就无法生存。倘若为了满足悲劣的自我欲望,而谋害了邻舍,那么这既扰乱了神的创造秩序,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社会生存环境。

9:6 你的住处在诡诈的人中:?“诡诈”原意为“用力扔掷”或“射”,意指“为加害于人而欺骗”。如大卫的诗,住处充满诡诈,意味着邪恶得“在床上图谋罪孽,并定意行不善的道”(诗36:4)。

9:7 将他们熔化熬炼:冶炼金属是为了提炼出更纯的金属,或制造出其它有用的模具。耶利米曾把犹大人比喻为未经冶炼的金属(6:29)。本文虽然也以冶炼金属为喻,结论却大相径庭。本文表明了神的坚定意志,亦即,即使是未能冶炼成功而被丢弃的金属,神也要熔化熬炼使其重新有用。这是指,倘若以色列继续拒绝聆听先知的警告,就是通过巴比伦,神也要使他们悔改。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的审判,其目的并不是审判(赛34:5),而是试炼(诗26:2;彼后2:9)。这就彰显了神的恩慈,神并没有彻底离弃选民,他施行公义审判,且恒久存爱。

9:10-26 预言犹大百姓背道的结果:在上文,耶利米不断地痛斥了犹大百姓的罪,也作哀歌吐露了自己的悲伤。耶利米之所以在本文论及背道之人的结局,其目的如下:①使百姓认识到神是公义之神。倘若未曾指出其罪就宣告对他们的审判,百姓就必对审判提出异议,且认为神是不公义的;②使他们预先看到审判是极其惨不忍睹的,从而督促他们悔改。

9:10 山岭:意指“山脉”或“高山”,有别于意指山坡或丘陵。草场:位于水源丰富的平原和豺狼不易袭击的地方。耶利米所说的“山岭”或“草场”,可以解释为自然环境,更可能的解释是象征犹大的诗语。亦即,这些都比喻犹大百姓将自己的国家视为仇敌无法入侵的险峻“山岭”,或豺狼不易入侵的旷野“草场”。为了暗示犹大的这种想法是何等愚蒙,耶利米以比喻表示了哀悼。

9:11 使耶路撒冷变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预言由于巴比伦的侵略和自然灾害,耶路撒冷将败落为无人居住之地。亦即由于神的审判,耶路撒冷无法重现希望与欢乐。

9:12 为何……经过呢:耶利米发出叹息并非因百姓的提问,乃是因他藉着预言的灵,看到了将要临到犹大的审判。同时,这也是在提出一个问题,亦即“犹大为何要遭受如此残酷的审判?”。耶利米当然知道这个原因,他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使那些不仅不认识自己的罪,甚至还不认识审判原因的愚顽百姓,对审判提不出异议。

9:13-14 作为犹大受审判的原因,耶利米指出了以下事实,并传达了神对上述疑问的回答:①对主权者神的违反:即作为仆人过于泰然地对待对主人当尽的义务,并且漠视了其权威(13节) ;②跟随列祖和外邦的传统而拜偶像:耶利米称偶像为“众巴力”(14节),这是因为他们好似汇集周围列国的诸偶像一般拜了众多偶像,而非一个偶像<王上14:23,偶像论>。

9:14 照他们列祖所教训的随从众巴力:指出犹大百姓的罪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乃是代代相传而承袭下来的。亦即他们所事奉的巴力是迦南人腓尼基人膜拜的男神,自定居迦南之后(士师时代初期),以色列就筑坛拜这些偶像(士2:13;6:28-32)。尤其亚哈与耶洗别时代是偶像崇拜的鼎盛期,他们从国家角度支持已形成制度的巴力崇拜(王上16:31,32;18:17-40)。

9:17-18 哀歌不仅用在葬礼上,还用在民族遭受战争或饥荒等悲剧时。在葬礼上,哀歌一般由当事人的亲人,近邻或前来悼唁的人唱(创50:10;撒上25:1;撒下1:11)。但是到了后来就产生了以此为业的人(代下35:25;结32:16;路8:52;约11:33)。如此一来,吊丧就不再仅止于流泪哭涕,还要唱挽歌。这是为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遭丧之人的悲痛,同时也是为了向吊客述说已故之人的美好德性。面对犹大的灭亡,耶利米吩咐他们要招来职业吊丧者,这是为了:①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耶利米为犹大的灭亡而感到的痛苦;②刺激尚未醒悟灭亡之因的愚顽百姓,使他们悔改归向神。

9:22 人的尸首……无人收取:?“粪土”意指发出臭味的肥料。“尸首必倒在田野像粪土”,意指犹大的尸首如洒在田野中的肥料,使犹大全地发出恶臭。“禾稼”意指收割时遗落在四处的穗子。因此,“尸首象禾稼一样”意指犹大人的尸首因无人看顾而丢弃在外。不埋葬尸体,是对死人的羞辱(申21:22,23)。背弃神的人不仅要经历肉体的死亡,也要经历人格上的死亡。因此,这两个比喻用以象征将有大量犹大百姓悲惨地死去。耶利米已预见到了犹大的将来,就叫他们教导儿女和邻人唱哀歌,因为除了包括耶利米在内的特定人群之外,所有男女老少均要举哀(20节)。

9:24 本节的内容与23节相对比,指出了神子民可夸口的:①认识神:这是人的第一目的。就如加尔文所说,人若不认识神,就无法认识自己;②认识神对人的慈爱:正如本节所示,内中包含着神的仁爱、公平、正直等。神是如此不轻易发怒(诗86:15),且以怜悯为怀(诗116:5)。上述两点均可归于保罗的话,将万事看作粪土,而只夸基督(加6:14;腓3:8)。

9:25 我要刑罚……心却未受割礼:在旧约,割礼是区分神的子民以色列与外邦人的圣约之标志(创17:10-14;徒7:8),伴随着外在仪式。到了新约时代,割礼升华为属灵的割礼不再局限于外在仪式。即凡接待基督的,都成了受属灵割礼的人(罗2:29;腓3:33;西2:11)。在本节,耶利米指出了两个审判对象。亦即未领悟割礼的真正意义,而只为外在的割礼夸口的愚蒙犹太人,与在肉体和属灵上均未受到割礼的外邦人。新约时代亦继承了耶利米时代犹太人对割礼的错误认识,组织了“割礼党”(多1:10)。保罗曾竭力克服这些,受割礼与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加6:15),在基督里,受不受割礼全无功效(加5:6;西3:11)<创17:9-14,割礼和信仰>。

10:1-18 拜偶像的虚妄性:在上章,耶利米揭露犹大拜偶像的行为,并宣告其结果就是审判。在本文,耶利米转换视角,论证了拜偶像的虚妄性。耶利米之所以如此苦口婆心,是因他期待百姓兴许会认罪悔改。耶利米如此论证了偶像崇拜的虚妄性:①耶和华是“自存”的神,而偶像则是被造物人用手制造的再被造物(3节);②偶像不仅无法控制人的祸福,反而需要人的帮助(5节);③创造者神是能力的根源,而偶像却不具有任何能力(12-14节)。神与偶像的对比,昭然若揭地表明了神的超然卓越和偶像的苍白无力。属灵的瞎眼之人,漠视神与偶像之间的根本差异,反而倾向于肉眼可见的偶像,因为偶像刺激人类的世俗欲望。然而这种选择是可憎的行为,它不仅损害我们属肉体的生命,更是有害于属灵的祝福与生命。

10:2 列国的行为:? “行为”原意为“向导”,可理解为“生活规范”或“生活风俗”。所谓指外邦的异端宗教,他们通过天体的变化等天象,占卜人的命运和吉凶祸福。这些行巫术或占卜的人,甚至是那些参与这种行为的人,圣经都予以了严厉的定罪(申18:9-14)。

10:5 像棕树,是镟成的:KJY把这句话译为“圆柱”,也有人翻译为“瓜地里的稻草人”。综上所述就是:①人所制造的;②不会说话;③不能行走;④无法自己站起来。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偶像的特征,指出了偶像的虚假性和崇拜偶像之人的愚昧 。

10:6-7 耶和华……大能大力的名:强调了耶和华神的绝对性和超越性。耶和华与偶像有本质上的不同。偶像不具备位格,它不仅由人手所造,且没有丝毫能力;而耶和华却以其“权能”治理整个被造界,且运行在其中。因此,所有人均有义务单单赞美敬拜神。不称颂神是亵渎权能之神的恶事。

10:9 从他施带来的,并有从乌法来的金子:据推测,“他施”是位于今日西班牙南海岸的一座城市(拿1:3),以出产和雕琢金银著称。腓尼基人为了运来那地的金银,时而会利用“他施的船只”(赛2:16)。我们无法知道乌法的准确地点,似乎也因盛产金子而闻名于世(但10:5)。凡有利于偶像崇拜的,犹大百姓均不远千里地去吸取,狂热地拜偶像。然而,在事奉神的时候,他们却陷进形式主义,假冒伪善。他们行事诡诈,不仅作假见证陷害邻人,且将污秽的祭物献给神(6:20;赛58:2-5;66:3)。本节与6:20紧密相关。亦即,他们曾从东端示巴带来不讨神喜悦的牺牲祭来献给神,如今则从西端他施运来病态物以制造偶像。这就一览无遗地暴露了他们颠倒的价值观。

10:12-13 在上文,耶利米揭露了偶像崇拜的虚妄性,在本文,则描绘神是创造主和宇宙的主宰。藉着这种比较,耶利米强有力地论证了偶像崇拜的虚妄性。耶利米论证神的特点有以下几点:①神创造了宇宙,是所有被造物的生命之源(创1章;2:7;约壹5:12);②就两者的关系而言,神是所有被造物的供给者与统治者(诗104:4)。

10:14 各人都成了畜类,毫无知识:离弃神的人无法拥有真正的智慧(箴1:7),所以即使经历了神奇妙作为,也意识不到那是从神而来的(罗1:20-23)。亦即,背弃神的人,无法认识属灵的事,唯有忏悔才能解决此问题。

10:16 雅各的分……耶和华是他的名:强调了神和雅各亦即以色列的亲密关系。勿庸置疑,促成此事的是创造和统治万物的神(罗11:36)。具有位格的全能之神有异于犹大所追随的偶像,耶利米在此介绍这位神,欲带领他们归向真神耶和华。只有与神的联合,才能使犹大百姓和生活具有意义和价值。

10:17-18 在本文,耶利米论到拜偶像之人的悲剧性命运,警告他们不得再拜偶像。他们如同“受围困的人”亦即囊中之物一样,即将遭到灭亡。并且,他们也“好象用机弦甩出去”的石头,要被迫掳至遥远的异国。耶路撒冷灭亡之后,犹大人被掳到巴比伦,应验了此预言(王下25:11)。

10:19-22 犹大濒临灭亡:耶利米洞见了犹大的罪恶和其结果,便继8:18-9:8作了一首哀歌。这两首哀歌的特点是,均使用了第一人称的独白形式。所以,有些学者主张他们的哀歌是为先知本人而写的。然而,更为合理的解释是,爱国先知耶利米,把百姓视为一个具有人格化的群体(耶利米是其代表),感同身受地表达了百姓所将要承受的苦难。亦即,耶利米借用了由个人代表群体的原理。亦即,先知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以迫切的言辞逼真地传达了自己的哀伤,因犹大已濒临不可挽回的灭亡。

10:20 我的绳索折断:?“绳索”原意为“使之保存”。因此,这句话可以说是意指维持耶利米和同胞生命的所有生计均被切断。亦即,由于巴比伦的侵略,犹大百姓不仅失去居所,还陷入到丧失生计的悲惨境地。 我的儿女离我出去没有了:意指儿女因战争而四散。这句话可翻译为“儿女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人再支搭我的帐棚,挂起我的幔子:这是充满绝望的悲叹,犹大已陷入最低生存条件——衣食住行都受到威胁的危机,却没有一位可以打破此局面的有志青年。神曾经通过摩西指出了对选民以色列的统治原理,亦即,倘若他们顺服神话语,就可在任何困境中均能得胜(申28:7);倘若不顺服神的话语,就不仅陷入困境,甚至会受到连那克服困难的道路都被切断的咒诅(申25:15)。如今,咒诅临到以色列,耶和华的警告——败在仇敌面前,从七条路逃跑,也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开始成为现实(申28:25)。

10:21 牧人……没有求问耶和华:在本节,所谓牧者是统称政治、宗教领袖(太9:36),他们要负惹动神震怒的首要责任。他们不仅辜负了引领百姓到神面前的使命,更是像蠢笨的畜类,虽然听闻北方的敌人正准备侵略自己,却只顾寻求自己的私利而没有寻求耶和华的真意。上文已指出了领袖们的这种腐败(6:13),这是促使耶利米作哀歌(10:19-22)而吟唱的四个缘由之一。其余三个缘由是:①苦难的深重性;②任何方法都不能解除这苦难;③苦难已逼近。

10:23-25 耶利米的代祷带给我们的教训:耶利米深知百姓与统治阶层,均对自己所宣告的审判毫无反应,并且也无力指出对策以预备审判。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犯了罪,却对临近的审判采取了消极态度。为此,耶利米便为他们献上代祷,从而结束了第三篇讲道。可以说,耶利米的此番作为是出自对同胞的挚爱。服事主的工人,可以从耶利米的代祷,找到值得效法的宝贵教训。那就是,即使有圣徒不听自己奔走呼号,声嘶力竭的警告而脱离真道,也不可为此沮丧失望。反而要为他们恒切地祷告,使他们看到像耶利米一般火热的爱,最终促使他们重新踏上正道。世界上最美好的行为无非是为神辛勤作工,并爱弟兄的灵魂为之祷告(雅5:13-20)<太9:2,代祷的功效与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