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以赛亚书

JL-100333  09/24   3319  
4.0/1 

21:1-10 巴比伦的灭亡原因。第八个对外邦的预言,对象是巴比伦。与第一个对外邦的预言(13:1-14,23)相同。神为责备犹大背弃所立之约,使用巴比伦作为工具。此时,它却成为被审判的对象。由此可以领悟深刻教训。圣经明确指出,巴比伦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废弃公义(47:5-8)。这第八个预言前半部论及巴比伦灭亡时的可怕情形(1-5节)及侵略军的威容(6-9节);后半部记录对犹太人的安慰(10节)。

21:1 海旁旷野:指巴比伦帝国。米所波大米(现今伊拉克)的古代都城巴比伦,如同要塞,被山峦、沙漠重重围绕,被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许多水沟环绕,好比漂浮在大海中的岛屿。因地理特点,巴比伦人生活奢侈淫逸,拜偶像之风尤为严重。他们服侍的主要神明有太阳神、月神等。巴比伦纠集周边势力逐渐强大,在中近东地区政治、文化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3章)。他们对以色列政治、宗教、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大,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南犹大被掳至巴比伦(B.C.586-516)。圣经描绘巴比伦为宗教、道德性罪恶及骄傲的仇敌的象征(但7:4)。考虑到犹太人的宗教信念及巴比伦统治者对犹太人的残酷惩罚,这点很容易理解。初期教会也继承了对巴比伦的此番评价,认为巴比伦象征魔鬼的领域,充满诸多亵渎神和崇拜偶像的行为(启17:5)。

21:2 位于巴比伦东南部,是挪亚之子闪的长子以拦后裔所建立的国家,曾统辖过庞大领土,北到玛代底峦地带,南疆包括波斯湾附近。波斯王古列远征巴比伦,此地沦为波斯附属国。所以,此处以赛亚提及的以拦代表波斯。对希伯来人而言,波斯是生疏的名字,以拦却耳熟能详(创14:1),如同用首都之名指称国家。玛代位于以拦东北部、海拔9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波斯王古列自即位(B.C.558)就与玛代争霸,终于在B.C.550统一玛代。玛代与以拦一样代表波斯(Persia)。这两国被波斯吞噬是必然的,因以拦与玛代是波斯攻占巴比伦的前沿阵地,是重要的战略地带。可以用“波斯啊”概括以赛亚的呼声“以拦哪……玛代啊”。古代近东帝国史与整个圣经时代,从旧约以色列王朝至主后约翰记录启示录的时期,都有深切关联。圣经一直在证明神在掌管、展开一切的历史。

21:6 设立守望的:不是让以赛亚为巴比伦设立守望者,乃是假设将要发生的事已展现在眼前。

21:9 巴比伦倾倒了:巴比伦帝国于B.C.612攻破亚述之都尼尼微,迎来全盛期。B.C.539被波斯王古列及玛代王大利乌的联军毁灭。

21:10 对以赛亚时代的犹太人而言,巴比伦曾攻陷强大的亚述,统治南米所波大米,却在倾刻间遭到毁灭,简直像是毫无根据的谣言。以赛亚告诫犹大百姓,巴比伦的倾倒是神的计划,犹大要转向神。“被打的禾稼”、“场上的谷”皆指选民,他们是“场上的麦子”,将进神的谷仓(太3:12)。

21:11-12 督促以东悔改。第九个对外邦的预言,对象是以扫的后裔以东。以东位于死海南部,与犹大邻邦。警告方式为以东地西珥有人声呼唤以赛亚,内容如同谜语般难解。对此预言,有两种解释:①以东也像当年的犹大,一直受亚述、巴比伦逼迫,以东人问以赛亚自己将来如何,以赛亚预言“早晨将到,黑夜也必再来”,即虽有短暂平安,但必再受煎熬;②寻找先知的声音是万人的呻吟,他们的灵性因罪恶世界倍受痛苦,以赛亚对此预言“完全悔改罪恶之前,如同昼夜周而复始,黑暗时代始终盘踞在那里”。

21:11 守望的啊,夜里如何:可解释为“神的仆人啊,这漆黑阴暗的时代何时结束,希望之晨何时来到?”以赛亚重复两遍,听起来更加凄惨哀伤。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失丧的灵魂向天发出同样呼求,神的仆人应该听到这个呻吟。

21:12 回头再来:出去闯荡的人重新回到出发点,回到真正的生命之道、真理之道(何6:1-3)。

21:13-17 对阿拉伯的预言。第十个对外邦的预言,对象是以实马利的后裔阿拉伯。并非指整个阿拉伯半岛,乃指西北阿拉伯,位于以东与巴比伦之间的沙漠地带。在所罗门统治之前,以色列几乎与他们没有缔结任何关系,自所罗门统治起,在商业方面与他们缔结了非常紧密的关系(王上10:14,15)。而且,他们成了阻挡好战的东方民族入侵以色列的保护墙,以色列也依靠他们。从这个角度,犹大与阿拉伯的关系好比埃及与犹大的关系(19:1-20:6)。因此,预言强烈暗示惟有耶和华值得信靠(诗33:21;52:8;119:42;约14:1)。

21:13 底但结伴的客旅啊:底但人是阿拉伯半岛上从事贸易行业的代表,他们利用陆路与远在西北的推罗也建立了贸易关系。主要出口产品有象牙、乌木、高贵的毯子(结27:15,20)。阿拉伯通过贸易积累财富,开始心存骄傲,沦为审判对象,亚述被神选择作为审判的工具。其实,亚述自B.C.700,为了确保通向阿拉伯的贸易通道,开始攻打阿拉伯。横跨沙漠的商队为了躲避亚述的袭击,常隐藏在树林中。

21:16 基达的一切荣耀:?“基达”是以实玛利十二子中的第二子(创25:13;代上1:29)。与从事贸易的底但人不同,基达人在阿拉伯本土从事游牧业,拥有强大的势力(耶2:10)。以赛亚预言基达人所拥有的一切荣耀必在一年之内归于无有。圣经并未记载此后发生的事。据西拿基立年代记,此预言得以成就。远征埃及的西拿基立自称(B.C.701)为“阿拉伯人与亚述人的王”,声称自己的军队由阿拉伯人与亚述人组成。

22:1-25 22:1-25?不肯回转的顽梗悖逆的犹大的命运。第十一个关于外邦的预言内容是外邦人入侵犹大。悖逆的犹大人最终还是不听神仆人敦促悔改的信息,遭到羞辱、灭亡。预表恶人至终拒绝接受主,将在永恒的审判台前蒙羞,被投入地狱之火的命运。并且,犹太人遭到灭亡,并非因不认识神,乃因无视神慈爱的劝导。这段经文可分为两部分 :①不知悔改的犹太人将蒙羞被毁(1-14节);②神对犹大堕落的官长的责备(15-25节)。

22:1-14 犹大的灭亡及其原因。以赛亚首先描述外邦人令人胆颤心惊的侵略及犹大措手不及的败亡(1-7节);赤裸裸地描述遭致毁灭的终极原因是信仰的堕落与不信(8-14节)。顽梗的犹太人对神心存骄傲,遇到危机,非但不思悔改,反欲利用所剩无几的时光尽量享乐。可见,被欲望牵制的恶人,灵魂已被麻痹,不仅不能做出道德判断,甚至不能判断客观道理,始终看不到通往永生的道路。

22:1 上房顶:犹太人的房顶是平坦的斜面。为了躲避仇敌的追杀、火灾等紧急状况,逃上房顶。

22:2 大有喧哗的城,欢乐的邑啊:耶路撒冷对迫在眉睫的审判毫无知觉,沉溺于享乐中。此情此景令人联想到,一味地沉浸在物质享受里的现代人,对圣经所预言的神之审判不以为然。

22:6 吉珥:米所波大米的城邑,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使掳来的大马色人居住在此(王下16:9),亦是亚拦人的发源地(摩9:7)。吉珥后被玛代统一。以拦(21:2)吉珥成为波斯附属国之前,曾是亚述附属国。

22:8-14 弥赛亚预言。以赛亚描述将要发生的事情。8-11节描绘犹大准备争战的场景,与希西家在西拿基立入侵前所作的准备相似(B.C.701,王下18:14-16)。

22:8-11 仰望……军器……不顾念:?(37:7-26;王下19:35-37),犹大面临仇敌入侵,为战斗作准备值得称赞,然而,只依靠人的力量不仰望神,却是愚蠢之举。

22:12-14 不可失去悔改时机。深刻表现出罪性使人为瞬间的快乐放弃悔改的最后机会,使人心陷入幽暗,最终为瞬间变卖永恒(耶5:23;罗1:21-28)。我们在嘲笑他人愚蒙之时,必须谨记死亡虽还未到,但每人都要面对死亡。在生命的每一瞬间,都当记念死亡,除去愚顽言行,在神面前抓住时机悔改(耶8:20;来12:17;启2:21)。

22:15-25 预言对犹大官长的审判。预言对以舍伯那与以利亚敬为首的犹大官长的审判。揭露当时掌管国库的舍伯那滥用职权、中饱私襄的不义之举,他将受审判(15-19节);论及继舍伯那之后,掌握希西家时代实权的家宰以利亚敬的堕落(20-25节)。作众民的领袖,都当记念自己之上的神,努力实现神的公义。然而,世界史却与此相反。历史上布满了掌权者的暴虐、腐败污点,记满了无辜百姓的呻吟、控诉。神不仅掌管一个国家的未来,也为每个人的命运拟定计划,我们要尽心尽力作一个良善的管家。

22:15-19 希西家王的书记(王下18:18),掌管银库,负责国家经济。舍伯那是亲埃及派的首领,他在犹大王希西家身边诱导,使王为抵抗亚述,向埃及求助而不信靠神。舍伯那的政策与以赛亚的宣告完全相悖(31:1)。先知对这些奸臣宣告严厉的审判,他们在乱世不肯全力以赴借正义与良心恢复民族信仰,反欲依靠权贵致富。舍伯那是为自己利益背叛民族的卖国奴,神的审判使他追求的荣华富贵全部归于无有(耶17:10;太11:22;林后5:10)。

22:20-25 以利亚敬的教训。继舍伯那之后,以利亚敬起初信实,随后堕落。

22:22 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他肩头上:?“钥匙”(单数)赐给被任命的管家,标志委任他有管理仓库的权力。从这个角度显明,以大卫后裔身份要来的弥赛亚有绝对的主权(启3:7)。“把钥匙放在肩头”,是当时戴钥匙的方法,可知,当时的钥匙非常大。

22:23-25 连儿女,带子孙……一切小器皿:这段经文译得比较委婉,指以利亚敬的所有家人,都凭藉他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独占所有富贵权势,造成宗族政治弊端。越是身居高位,随之而来的机会越多,更要谨慎履行所担负的责任,努力得到更大的赏赐。

22:25 钉子:指权力核心以利亚敬。挂在其上的重担:得到以利亚敬好处的所有家人。必被剪断:?“正如器皿被打碎,他们的一切权力都将被夺去。”这预言在B.C.677得以成就。因此预言是针对当时的,所以比针对其他时代的预言,更引人注目。

23:1-18 对推罗的预言。这是以赛亚对列邦的最后一个预言,即第12个预言,对象是推罗。推罗位于犹大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古代最富强的国家之一,是国际贸易和商业中心。由以色列未完全灭绝的迦南民族后裔建立。地中海沿岸有许多他们的殖民地,拥有卓越的远洋航海技术(王上7:14)。大卫、所罗门王朝之后,他们与以色列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影响以色列拜偶像(王上16:31-33)。以赛亚等众多先知都预言过推罗的灾祸(耶25:22,26;结26:3;珥3:4-8;摩1:9,10),推罗与现代商业城市一样,充满人的阴谋与骄傲,显露各样堕落与权术。与其他对外邦的预言相比,本章文笔较为华丽,直接使用比较确定的专有名词,体现预言文学的精髓。本章分为三部分:①唤出审判对象推罗(1-3节);②宣告推罗将被迦勒底(巴比伦帝国)所灭(4-14节);③预言70年后推罗将得以恢复,依然作为国际市场,充满诸般罪恶,最后悔改归主(15-18节)。

23:1 他施:有人推测,他施是今日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罗陀(Gibraltar),是推罗的殖民地之一(结37:12)。此地以生产、加工金属技术著称,很早以前就与推罗进行交易(耶10:9;结27:12,15)。“他施的船只”指运载推罗与他施交易货物的船只。代表当时运行在此航线上的大而华丽的贸易船(结27:3-7)。基提:指小亚细亚的岛国。

23:2-3 西顿的商家:指西顿的商人。地理上与推罗非常相近,与推罗的关系比任何国家都密切,共享推罗所拥有的荣耀。由于推罗与西顿的关系,诗人常将推罗与西顿混用(诗45:12;83:7;亚9:3)。

23:3 推罗与西顿的领袖施行以贸易为主的经济政策。因此,不重视农业,多数农产品只能从埃及进口,以满足需求。西曷:意指“幽暗”、“混浊”,是泥罗河的专用词(书13:3;耶2:18)。西曷的粮食:指产于泥罗河附近的粮食。大水:指地中海(诗107:23;结27:26)。埃及人用小船将出口的粮食运到推罗船只停泊的泥罗河入口,推罗船队利用地中海,不仅供给国内的需求,也与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粮食贸易。

23:4-5 政治学观点:暗示与推罗进行贸易的西顿和埃及,随着推罗的灭亡它们所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因为……说:表明终有一日,享有海中保障声誉的推罗,不再拥有殖民地(结26:1以下)。推罗的主要城市于B.C.572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B.C.333被亚历山大王完全占领。当时有30,000名推罗居民沦为奴隶,2,000名掌权者被处绞刑( 结26:3-5;26:7-11)。

23:7 欢乐的城:商业城市利用地理、经济、政治优势,藉着向别人推销奇缺的产品谋取利益。在这些都市,往往阴谋、权术多于正常商业交往,提供各种不健康的消费活动,带来物质、道德堕落。哥林多城就是如此。现代商业都市亦无太大区别。人可能认为这些地方是欢乐之城,然而,按其灵性,无疑是所多玛、蛾摩拉。受到神审判之前,所多玛、蛾摩拉仿佛是耶和华的园子,但因堕落、骄傲,受到神的审判,从地上永远消失(创13:10)。

23:8-9 以赛亚自问自答,强调是耶和华使推罗荒废,这是神早已预定的。神审判推罗的方式:第一,“要污辱一切高傲的荣耀”。荣耀或富裕本身并不违背神,圣徒的荣耀就是神的荣耀(12:4)。然而,用不正之道获取的荣耀及由此而有的骄傲,就是违背神。第二,“使地上一切的尊贵人被藐视”。任何人都不配获得尊贵,只有神赐予某些人(王上3:13;斯8:16;亚6:13;罗2:10)。人往往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可得到尊贵。推罗的所有尊贵人亦然,他们必将受到神的审判、遭到藐视。

23:12 B.C.677,西顿被亚述的以撒哈顿所灭,西顿王逃到基提,被以撒哈顿追捕,处以绞刑(G.Smith)。这是“基提不能保护西顿人”的例子。西顿人逃到基提的任何地方,都寻不到藏身之处,因他们所受的苦难正是神的审判。如同不接待基督的罪人在审判之日向山和岩石说:“把我们藏起来,躲避羔羊的忿怒”(启6:16),终究不能逃避耶和华的火焰般的眼目。

23:13 预言巴比伦帝国被亚述人征服,暂时消失,但因神的护理,他们必再兴起,建立新巴比伦帝国。如同昔日亚述人征服推罗,迦勒底人也必再征服推罗(4,5节)。

23:15-18 预言推罗将得到恢复。经文令人意外,与19:18-25预言相似。与犹大一样,推罗在B.C.605被尼布甲尼撒攻陷,70年后因玛代、波斯得到解放。推罗人因之悔改,将依靠世俗商业积攒的钱财,用于圣洁之事。

23:17-18 “与……万国行淫”(17节),与紧接其后的“利息要归耶和华为圣”(18节)形成鲜明对比。意味着在历史中,推罗将为以色列民族提供商业交易赚得的钱财,在拉3:7得到部分成就。这象征悔改归回的外邦人奉献一切,参与福音事工。在旧约时代,不洁的金钱不能奉献给神。以赛亚体现了不被律法缠累的精神——若金钱的主人完全悔改,金钱本身就不再污秽,可用于圣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