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的感叹】
anonymous-108388 07/10 25404.0/1
美国网友感叹:中国三年的成就超过美国百年。---两种国家制度,两种决策效率,两种发展速度,孰优孰劣
文章说,必须承认,我很喜欢中国明亮的火车站设计,比芝加哥那个灰色阴暗的火车站强多了。中国人用伟大的工程来衡量他们的成就,为自己的工程奇迹自豪,而我们现在成天浪费时间在种族关系上。中国的交通布局意义何在呢?先看一下中国国家大通道图纸:3纵5横骨干流通网路含37个重点城市,这到底有何深意呢?
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大国梦,那大国崛起就要先瓦解美帝霸权,瓦解美帝就需要欧亚经济的整合。而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石是亚洲的发展,亚洲发展则取决于中国的崛起。一个贫穷落后的亚洲跟发达的欧洲经济一体化无异于自取其辱,任人宰割罢了。现在中国在高科技、经济、国际化和军事力量方面积极推进,这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中国开创了基建文明的新纪录。尤其高铁发展堪称典范。
中国高铁发展的思路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高铁之高,涉及钢铁、冶金、复合材料、机车、动力、底盘、制动、电源稳压、感测器、通讯、电讯、自动控制、信号集成与传输、安全控制、工程控制等几十个科研部门,涉及工程制造、机械制造、系统集成、品种保障安全监控领域等数百个制造门类,数以万计的“中国制造”品质的整体提升。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人不可思议。比尔盖茨曾惊叹,中国3年的水泥消耗量超过了美国150年。
纵观过去中国30多年的发展,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既学习别人之长,又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对别人长处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超越,最终影响世界。中国靠一国之力建设的高铁长度和品质匪夷所思,开创了人类文明以来前所未有的道路运输,使得人类路面运输达到史无前例的效率。中国修的铁路和高速道路以中国为中心,逐步向欧亚大陆蔓延,形成了新的丝绸之路。
中国已经建成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貌的高铁:既有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也有穿越飓风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既有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兰新高铁,也有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有超级高速地铁之称的贵广高铁。这些覆盖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高铁,为世界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2005年,中国技术人员参加美国高铁研讨会时还不被重视,人们只关注西门子等企业。2014年中国人赴美国推介高铁时,已是另一番景象。
美方人员全程陪同中国人,急切想了解中国高铁技术。中国确实很牛:俄罗斯代表团来,可以看哈大高寒高铁;热带国家的人来,可以看海南高铁;阿拉伯国家来人,可以看横穿大漠风沙区的兰新高铁;需要看穿越山区,可以看郑西高铁和贵广高铁;如果想看沿海建设的高铁,可以看京沪高铁。想要什么高铁,中国总有一款适合你。想要什麼樣的高鐵,中國“總有一款適合你”,嘿嘿嘿。美国网友认为,中国最可怕的人是整个国家爱无所不能的工程师。
美国网友不满地说,看看我们的波士顿工程,由于工会的贪婪,使预算超支350%,还得延期20年以上,这就是民主党的建筑效率。我们的工程师告诉缅甸那条路需要大量金钱和10年才能建成,结果中国人用很少的钱和一年就建成了。加州还在等待洛杉矶到三藩市的高铁计划得到批准,这审批已经4年了,这个时间,要是中国人早已经把铁路都造好了。我们佛蒙特州的一条环城公路已经耽误了30年了。美国到底比中国强在哪里呢?
一位美国网友说,我坐过两次中国高铁,每次一小时左右,速度有每小时200英里,票价大约20美元,非常舒服,比飞机好,空间大,而且没有安全问题。再说中国的地铁,它的总长度逼近全世界的总和,地铁总长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3年,只顾竟然多达44个城市同时拥有或在建地铁。而美国仅仅只有15个城市,日本和德国是10个,俄罗斯和意大利是7个,韩国、法国和巴西是6个,印度和大英帝国才3个。由此可以窥见发展速度的差距。
有台湾网友吐槽:台北要建一条连接桃园机场的51公里长的地铁,1996年开始建设,到2015年居然还没有建成,台湾搞政党轮替决策效率低下,这期间换了13位交通部长。但就在同一时间,从1996年到2015,將近20年,北京、上海已经建了十几条地铁,整个中国则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两种国家制度,两种决策效率,两种发展速度,孰优孰劣,应该是一目了然的。西方民主制的政党缠斗,利益熏心,外行治国的弊端暴露无遗。
美国的网友狂夸中国武汉。说2012年11月,武汉的第二条穿江地铁隧道开挖,十分羡慕。他们认为武汉的地铁首创穿越长江十分神奇,开创了人类地铁建设的新纪元。在这个探索基础上建设的南京地铁隧道,最深处在长江下58米、全长3600米,刷新了武汉的纪录。所有这一切表明,在桥梁之外,中国又掌握了一种通过江河的手段,未来隧道、大桥和轮渡将构成人类跨过江河的立体交通。中国,在基建领域,正在成为高效率和大胆创新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