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历代志下

JL-100333  07/01   2218  
4.0/1 

31:1 本节记录了逾越节仪式结束之后,百姓打破偶像的事件。这一事件是希西家宗教改革的高潮。因为宗教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杜绝偶像崇拜,恢复真神信仰(王下18:4)。

31:2-21 希西家宗教改革的结尾部分:本章记录了总结希西家宗教改革运动的两件事:①恢复祭司和利未人的职务及献礼物(2-10):大卫制定了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代上23:6;24:1),后来通过所罗门确立了下来(8:14)。但王国分裂之后,几乎没有真正执行过,直到希西家才真正恢复了这一制度。从而明确了祭司和利未人各自的任务和职责,这意味着恢复了正确的敬拜仪式。俗话说“没有正确的形式则没有正确的内涵”,同样对于基督教来讲,正确的敬拜仪式和信仰规定同样非常重要;②公正地管理和分配十分取一之物(11-19节):希西家为了公正地管理十分取一之物,采取了两个措施:i.预备仓房(11节):他在圣殿内预备了保管十分取一之物的场所,预防闲人接近,从而避免礼物的神圣性被破坏;ii.任命专门的负责人和职员(12,13节):从而有效地管理十分取一之物。

31:4 将祭司和利未人所应得的分给他们:应得的物品包括百姓奉献的祭物中未经火的,和摇祭物、初收的土产、十分取一之物等。这是神为了保障专门从事敬拜活动却没有任何维生手段的祭司的生计而制定的。但在本文中希西家不仅把应得的分给了祭司,还命令分给利未人。这说明新约时代的教会不仅要给专职牧师,而且还应当给所有的专职人员支援一定的生活费<民18:1-32,祭司和利未人应得的份;来13:2,3,信徒的事奉和奖赏>。

31:5-6 希西家的改革运动最后发展为给神献礼物的热心运动。这一热心运动的先导者就是希西家自己(3节)。今天部分人反对教会的捐款制度,主张要废除它。但是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奉献给神是信仰热心的自然流露,况且并不违背圣经的真理。其先例有,本书中的几次宗教改革中都不例外地奉献了燔祭祭物和感谢祭祭物(15:11;24:14;35:1-19),教会初期信徒甚至卖掉自己的财产捐给了教会(徒2:45)等。但我们要禁止的是,不顾信徒的生活水平和处境,强制要求捐钱和不正当地使用教徒捐献的钱的行为<林后9:1,关于捐献>。

31:10 撒督家的:所罗门以后的大祭司是从撒督的家族中选出来的<代上24:6,祭司职务制度的变迁过程>。然而这一特定家族的独奏却向不正当的方向发展,新约时代的撒都该人很可能就是这一家族的分派。

31:12 十分取一之物:参见民18:21-32,关于十分取一之物。

31:15-19 公正地分配了所奉献的十分取一之物:分得至圣之物的人如下:①住在祭司城邑内的祭司;②任职的祭司;③家谱中有记录的祭司;④20岁以上供职的利未人;⑤家谱中有记录的祭司和利未人的妻子和子女。通过本文,应思考如下问题:①按照家谱的记录分配至圣之物(16-18节):本文所讲的家谱是指利未人或大祭司的家谱,家谱中记录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各家族成员的名字。希西家这般按照家谱分配至圣之物,从而给分配工作赋予了公正性,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分给妻子和子女圣物(18节):这是给圣职者家属的抚养费。即希西家不仅给圣职者而且还给其家属,使之无后顾之忧。这样的关怀对于今天为传教舍身忘己的牧会者来讲是迫切的需要。

31:18 分给他们会中的妻子、儿女:赡养家庭的责任给为福音奔波的服侍者带来压力。他们对自己为神工作有着坚定的使命感,并以此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本文指出,于自己的职责,从而克服困难的人,神定会为他排忧解难。

31:20-21 对希西家的宗教改革作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①他的善、正义和真实:希西家没有象过去推行过宗教改革的几位君王(12:1;16:7-12;18:1;24:17-19),骄傲或自豪。而且他也没为个人的名誉谋求什么,始终公平而正义地处理每一件事。“善”、“正义”、“真实”才是教会改革的目标;②一心推进改革:亚撒、亚玛谢等君王在统治初期推行过实质性的宗教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到了后期都犯了背离神的罪(16:2-12;24:17-19)。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整地、全力地侍奉神。与之相反,希西家“一心”把改革坚持到最后,因此取得了成功。

32:1-26 亚述的入侵及惨败:本文记录了希西家采取防备对策对付亚述的入侵(1-8节)及犹大军队在神的帮助下击退西拿基立的进攻(9-26节)。其中值得关注的是:①入侵的原因:亚述自提革拉毗尼色王以来一直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它征服撒玛利亚(B.C.722),逼迫埃及和阿拉伯等国家进贡,从而给巴勒斯坦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亚述的南侵政策威胁了犹大的安危,于是犹大便与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但结成反亚述联盟,即反亚述联合体制(王下20:12-15)。但是在亚述的第一次进攻中(王下18:13-16),最终屈辱投降,并缴纳繁重的贡品。后来犹大继续与周边国家联盟,形成了反亚述势力圈。就在这时埃及王背叛了亚述,于是西拿基立为了惩罚埃及,便决定远征。远征途中需经过犹大,于是他先攻打了犹大;②经过(9-26节):两国军队经过几次唇舌之战后,便全面开战,结果犹大军队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对这次胜利起到主导性作用的人是先知以赛亚。他劝希西家不要求助于军力或人力,要以谦卑的态度依靠神。希西家顺应先知的劝告,向神祷告,结果“一个使者”替犹大歼灭了亚述的军队(21节)。可见只要依靠神,那么即便处于困境之中,神也会让他凯旋归来;③意义: i.信仰的胜利:这次的战争与亚比雅(13:13-19)、约沙法(20:20-23)所经历的战争一样,都是敬畏神的势力和对抗神的势力之间的交战,因为西拿基立亵渎和轻蔑了耶和华神(9-19节)。可见神决不会放纵对抗神和骄傲的势力(撒但)(林前15:26;启11:18); ii.延续犹大的命脉:如果犹大在这场战争中惨遭失败,那么也会象北以色列一样,遭遇国家灭亡百姓被掳的命运。但就因这次的胜利,犹大才能够继续继承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运动<34,35章,约西亚王>,从而国家再存续了100多年。

32:1 西拿基立:(B.C.705-681) 继被害的父王Sargon Ⅱ作了亚述的王。B.C.701,征服巴比伦和以兰后,开始了对西方帝国的远征。但是围攻耶路撒冷时受耶和华的打击,这次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并在B.C.681年被自己的两个儿子所杀(王下19:35-37)。

32:7-8 希西家在本节中的表现与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的态度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次侵略时,他没有积极迎战去守卫圣都耶路撒冷,而是屈辱地缴纳了贡品(王下18:15,16)。但现在的他与上次截然不同,不仅自己依靠神,而且还鼓励惊恐不安的百姓大胆上阵作战。可见以赛亚的忠告对他态度的转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赛37:5-7)。

32:9-19 西拿基立亵渎神:从西拿基立和他的军队侮辱神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点:①对神的认识(13:15-17):西拿基立和他的军队把势如破竹的胜利归于他们所信仰的神,坚持认为战争中的胜利就是自己所崇拜的神的胜利,失败就是神的失败。因此在第一次入侵时,见犹大毫无抵抗地屈服于自己,认为自己所崇拜的神战胜了耶和华神,以为以色列的耶和华神是软弱无力的。但是神是超越人的经验和理性认识而存在的神。因此通过经验的对神的理解是片面的认识,而不是真正的认识<徒28:6,错误的神概念>。对神的认识只有通过神给予人的启示才能够获得;②肆无忌惮地亵渎神(17节):西拿基立主张自己的神才是优越的神,并且侮辱和毁谤耶和华神。可见对神的经验性的理解有其邪恶的本质。它不仅否认神的存在,更是积极地抹杀真神信仰。用理性去探究神的存在,最终得出“神已亡”(Nietzsche)的结论而否认神的存在。

32:10 你们依靠什么:这是西拿基立的亲信拉伯沙基所说的话(王下18:19)。据本文的记录,说话的对象是“犹大人”,而王下则指明是希西家(王下18:19b)。结合这两种记录,可得出如下结论,即拉伯沙基受西拿基立的命令,让三个犹大官员(王下18:18)传话给希西家王。拉伯沙基称西拿基立为“大王”,对希西家却直呼“你”。而且他还嘲讽反亚述的态度,并嘲笑说“是谁让你如此胸有成竹”(共同翻译)。由此可见,希西家很可能是在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以进贡为条件投降后,再次背叛亚述,没再献贡品。

32:18 亚述王的臣仆:指拉伯沙基。因为在西拿基立的三个亲信中就他精通希伯来语(王下18:26),常代表亚述军队说话(王下18:27,28)。

32:20 当希西家听到西拿基立派来的使者亵渎神和侮辱自己的言辞,便撕裂衣服,悲痛万分地进到神面前(王下19:1)。同时他派自己的大臣请以赛亚作祷告(王下19:2-4)。希西家的这一举动出自他的经验和教训。即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希西家担心自己的军力微弱,便马上归降亚述,并签定条约献贡品。为了筹集西拿基立要求的银300他连得和金30他连得,希西家甚至刮下圣殿柱子和门上的金子(王下18:13-16),步亚哈斯的后尘(28:21;王下16:5-9)犯下了亵渎神的罪。但是西拿基立索取庞大的贡品后不但没有撤兵,反而以更加猛烈的气势围攻耶路撒冷(10节),并强迫耶路撒冷的全民投降亚述(王下18:31)。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希西家终于醒悟了毫无反抗地投降西拿基立和不信神的过失。于是,尽管陷入了比第一次入侵时更严重的困境之中,但他未被屈服,反而跪在了神面前。这也是今天的信徒应铭记的教训。即当我们遇到试验和撒但的攻击时,如果轻易屈服,那么撒但就会用更强大的攻势来攻击我们。因此信徒不应该畏惧,惟独敬畏神(太10:28),并在患难中忍耐,祷告要恒切(罗12:12;彼前4:12,13)。

32:21 差遣一个使者:使者的到来意味着神应允了希西家的恳切的祷告,从中我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神赐恩于恳求者的爱(约壹4:18-21)。

32:23 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本书中出现的诸王中得此名誉的君王有所罗门(9:23,24)和乌西雅(26:8)。但是乌西雅却在自己的名声和荣誉达到颠峰的时候变得骄傲,而最终迎来了悲剧性结局(26:16-21)。希西家也曾经有过骄傲而堕落(25节),但立即悔改(26节),而保住了自己的名声。

32:24 耶和华应允他,赐他一个兆头:神垂听希西家的祷告,便应许将他的寿命延长15年,并作为应许的证据,把日晷向前进的日影往后退十度(赛38:8)。神为了让旧约时代的信徒确信祷告蒙应允,常赐予他们证据(士6:36-40)。

32:25 希西家心里骄傲:这句与31节有密切关系。因为希西家骄傲的原因是巴比伦使节的访问。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听说希西家奇迹般康复的消息后,便派使节带来了信和礼品(王下20:12)。这时希西家不但没有以谦虚的态度见证医治自己的神,反而骄傲,迫不及待地炫耀了王宫和国家的所有珍宝。因此先知以赛亚便宣布了王宫将被毁灭,以色列百姓将被巴比伦掳去的预言(王下20:16-18)。

32:26 希西家悔改:度过难关便忘记过去赐予的恩惠,这也许是人类的本性。但是希西家体验到神的忿怒之后便马上悔改,从而证明了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信仰人。恶人在困苦中越变越邪恶,而义人则跪拜在神的面前。

32:27-29 希西家对财产的管理:希西家有效地管理了赐予自己的财产,而受到了周围人的羡慕。今天的信徒也应当在生活中把神赐恩于我们的拯救的喜悦表现出来,从而显明基督赐予的救赎的荣耀。

32:30 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希西家在耶路撒冷城的地下修水路,引城外和基训河水储存在那里,这可能有两个目的:①供百姓饮用:巴勒斯坦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因此要确保饮用水并不容易;②备战:(3,4节)的内容是有力的证明。即希西家修建水路,是想达到在遭敌入侵时使敌方找不到饮用水,我方却顺利地获得饮用水的目的。希西家修建的地下水路后来被考古学家发掘,是高有0.6米-1.5米,宽有0.6米,总长有520米的S型的水路(王下20:20)。

32:32 本节是希西家统治事迹的结论部分。希西家作为大卫之后最伟大的明君,尽管有过两次过失(25节;王下18:13-16;20:13),但都及时悔改。因此历代志作者评价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29:2)是再恰当不过了。

32:33 葬在大卫子孙的高陵上:王下20:21记录为希西家“与列祖”葬在一起,但根据本节的记录,他可能没有葬在君王的墓室里,而是葬在了君王墓室上方的高处。当然并不是因为如约阿施(24:25)或亚哈斯(28:27)般行恶,而可能是大卫的墓室已满,没有位置。本书的作者特别提到了众人下葬希西家时“对他的死表示尊敬”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