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 亨利•卢斯 -“时代之父”及 他的“美国世纪”(2)...


遠近-1230  06/27   9447  
4.6/32 

远近: 亨利•卢斯 -“时代之父”及 他的“美国世纪”(2)
作者:远近

“美国世纪”的鼓吹者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惨记忆将 美国公众舆论推向孤立主义政策。孤立主义者主张不参与在欧洲和亚洲的冲突和国际政治中的纠缠。孤立主义政策在美国有悠久历史,总统乔治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曾告诫不参与欧洲战争和政治。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使美国享受“免费安全”成为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干预,多数民众认为,美国获得的利益和美军伤亡比起来,得不偿失。一些参议员声称,美国银行家和军火制造商为自己谋利将美国推入一次世界大战。在此背景下,美国公众的孤立主义情绪占绝对主导。1931年,日本侵略满洲和获得控制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说,美国不会承认的日本的领土侵略和违反国际协定,仅此而已。 1935年,在欧洲的紧张局势上升,纳粹德国的侵略性愈加明显,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中立法案Neutrality Acts ”,防止美国军舰和公民参与外部冲突。罗斯福不满中立法案的约束性,但因他仍然要求国会支持他国内“新政”政策,他无奈地默许。1937年,欧洲的局势继续恶化和亚洲的中日战争开始时,罗斯福发表了讲话。他将国际侵略比喻成一种疾病,其他国家必须“隔离”。然而,当时,美国人仍然没有意愿在国外冒生命危险。即使在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这种公众孤立主义意愿并不改变。只是,舆论转向,从完全中立到有限的美国经济援助盟军。

直到1941年初,孤立主义政策没有遭遇持续和有组织的反对。1941年二月,亨利•卢斯在《生活》杂志上(当时销量最大的杂志)发表一篇著名文章《美国世纪》,分析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任务。 卢斯在文中一方面敦促美国放弃孤立主义的角色,作为世界的好“撒玛利亚人”和传播民主制度。他明确呼吁美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捍卫民主价值观。另一方面,他说,美国必须替换英国作为世界领导者,通过在全球推行应用“美国原则”来带头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彻底改变旧的国际体系。卢斯认为,美国既有权利又有道义上的义务,使用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在全球促进民主和自由的更高的理想,创建一个伟大的美国世纪。卢斯在文中进一步预测,20世纪将是美国世纪。美国将领导盟国取得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并将在战后重建新秩序。卢斯有先见之明的预测到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及美国主持的人道救援计划。但是,卢斯没有预测到冷战及红色中国的胜利。

卢斯的美国世纪的愿景在短期和长期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是“美国世纪”第一次提出。卢斯首创“美国世纪”的说法,而不是一个帝国, 因卢斯相信“美国原则”的全球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具体的领土的概念。但有人把这看作是当代版的美帝国主义。卢斯的美国世纪理论成为今后数十年美国的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或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 他也因此成为国际主义的领军人物。美国后来卷入不得人心的越南战争,多数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认为他的媒体对误导美国进入战争要负责。

眷恋中国 – 顽固反共
关于卢斯的批评和争议多和中国有关。蒋介石总共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十次,其中七次在1933年到1948年,可见卢斯对蒋的好感和中国的重视。

在1937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爆发后,卢斯呼吁美国支持中国,尤其是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卢斯直接安排宋美龄1943年访美,在国会发表演讲,并筹到数千万美元捐款。宋美龄两次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二战结束后,卢斯领导了援助中国的游说,敦促大规模的援助国民党政府。当美国政府没有理会他的话,他把他的努力,转向对总统和民主党外交政策的批评,斥责他们“丢失”中国。

1941卢斯年访问中国,在重庆遇见白修德(Theodore White)。白修德当时哈佛毕业后,在中国实习,正在找工作。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7岁,还是一见如故,因为对中国的热爱,两人成为好朋友。卢斯聘请白修德做《时代周刊》在中国战争期间的记者。 在华长期采访的白修德逐渐改变对蒋介石的看法,认为蒋介石政权腐败。白修德还去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和周恩来, 并认为共产主义势力不容小视。 在抗战期间,卢斯极力希望把蒋介石塑造为重建中国的英雄,这与他后来和白修德之间发生矛盾埋下了伏笔。 从抗战后期开始,白修德不断发来关于国民党腐败的材料,并认为蒋介石已经失去历史作用,他的文章几乎完全被卢斯任命的编辑修改。白修德1945年回到美国,出书“中国来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这本书描述了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并描述了清新的上涨的共产党的力量。白修德预测蒋介石政府将在内战中输给共产党,并呼吁美国人面对这个现实。此书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卢斯和白修德决裂。白修德离开了《时代》,卢斯在后来的采访中说他开除白修德是因为后者是共产分子。白修德后来获得普利策奖,并因报道多次总统竞选而家喻户晓。

而卢斯直到晚年,还是将蒋定位为,为了维护民主原则而进行高压统治的独裁者。他指责美国政府的安抚及无作为政策,导致“丢失”中国。卢斯的美国世纪及干预主义理论也是将美国推向韩战和越战的因素之一。

对卢斯的顽固的亲中反共思想,外界常常归因于他的童年。 卢斯的全部童年(至12岁)在中国渡过,他的父母更是在中国渡过成年的31年。对卢斯来说,中国绝不是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中国是他的家乡,有他的童年的经历和梦想。他既热爱美国,又眷恋中国,真心诚意的盼望能帮助中国。

卢斯的父亲及相当多的传教士认为,通过基督教,结合现代科学,民主,自由可以拯救中国;这也是神对他们的召唤。卢斯在享有类似的看法的人中长大,在青年时代就形成如此信念,中国既需要也希望美国的援助,使她进入现代世界。后来在英国和美国学习的经验和培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参战经历,使卢斯坚信,美国必须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作家Herzstein在1993年指出,卢斯认为自由的中国是“美国世纪”的前提。对卢斯来说,事情的重要性依次为:基督教,美国对世界的使命,中国,和新闻事业。

1952年,卢斯运用他的巨大引向力帮助艾森豪威尔赢得总统选举。艾森豪威尔曾邀请亨利•卢斯担任大使,被其拒绝。卢斯在与朋友谈话中说:“当民主和自由在中国恢复后,我志愿当美国的驻华大使”。当共产党取得中国后,他拒绝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卢斯晚年时曾感慨:“我是在一个叫做登州(蓬莱)的小城长大的,现在那地方已被共产党接管,我殷切地希望能在某一天回到那个地方,看着它再次成为自由之乡。”


个人生活及晚年

1920年,卢斯遇到莉拉霍茨(Lila Hotz),一位芝加哥上层精英。卢斯被她的美丽,社会地位,家庭财富所吸引。两人相爱,结婚,生了两个儿子。1937年,两人关系破裂,离婚。1938年,卢斯和Clare Boothe结婚。Boothe当时已是时尚且著名的剧作家,编辑,记者。两人的结婚曾轰动一时,两个都是名人,且《生活》画报刚刚取得巨大成功。Boothe 此前结过婚,有一女儿。Boothe后来成功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康涅狄格州。1953年,Boothe被任命为驻意大利大使。


亨利•卢斯不爱在生活享受上花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如网球、高尔夫此类运动,也不寻欢作乐。他的衣着对于上流人士来说是土的掉渣,还经常搭配乱套,他总是一个工作狂。

尽管他的出版帝国影响无处不在,但卢斯却为人低调。 1966年5月,卢斯68岁,已退休两年,有生第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普通美国人经常阅读他的杂志,却是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卢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埃里克戈德曼在NBC采访了他。令普通观众惊讶的是,采访的重点不是在他的个人及事业的成功,而在一些有关卢斯的争义。“《时代》是否共和党的杂志?”“ 是否你的个人观点影响了杂志的内容公正?”“是否越过了底线?”“ 是否你的“美国世纪”代表了现代版的美国帝国主义?” 卢斯捍卫了自己的立场。他仍然认为美国放弃蒋介石政府是一个巨大错误。有趣的是,观众第一次知道,卢斯有时说话结巴,在镜头前显得很不安。

1967年,亨利•卢斯在菲尼克斯去世。当时时代公司股票价值10亿美元, 他拥有14%的股份。他的财富大部分被交给亨利•卢斯基金会。今天,卢斯基金会主要支持有关亚洲的项目。卢斯的去世引起的关注甚少。毕竟时代不同了,电视是新的主导媒体,他的杂志王国影响力在下降。美国卷入不得人心的越南战争,社会精英认为他的媒体对误导美国进入战争要负责,很少人再相信他的“美国世纪”和国际主义。 1972年, Swanberg 出了他的传记,其主要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精英的对他的看法。

历史真的令人着迷,到底是卢斯真的有远见还是真的巧合?1989年,前苏联倒台,卢斯鼓吹的“美国世纪”竟成为真实。布什和噢巴马上台后,都分别鼓吹用美国的实力改变世界,硬实力或软实力。2010年5月,Alan Brinkley出了卢斯的新传记《出版者》(The Publisher),在亚马孙Amazon销售名列前茅。 卢斯的在天之灵会如何想呢?

作者:远近; 微信 WeChat ID:TonyWang9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