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裔送別高耀潔醫生】~魁省山寨
蒙城老張-101698 12/18 26764.0/1
紐約華裔送別高耀潔醫生
被誉为“防艾滋斗士”的高耀杰医生的葬礼和追思会12月18日星期一在纽约的芬克利夫公墓小教堂举行。高耀洁于12月10日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在最近一个星期里,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举行高耀洁追思会,来怀念这位“勇敢、正义的良心医生”。
高老太太她病重时,哥伦比亚大学黎安友教授在安排护工照顾她。
常有熱心義工去看高耀洁医生,有人些人单边开车3小时左右。
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些中国留学生常去帮助她,當然留学生有課程學業是流动性分別分摊義務的。
纽约芬克利夫墓园,距离曼哈顿有几十公里。乘坐公共交通转车,要花上2个多小时,但是在风雨中依然有两三百人赶到这里,送高医生最后一程。
礼堂坐不下,仪式结束后外面很多人排队,等着进去送花、鞠躬,对高医生表达感谢。
这个墓园是不少中国名人最后的灵魂归宿,包括宋美龄和顾维钧。
从今天开始,高医生也进入了中国文化的某种传统之中。她将被人们铭记,而她所做的事情,将成为一些中国人的思想资源。
人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反思:那些苦难是如何造成的?如何避免类似的苦难再次发生?
“防艾滋斗士”高耀洁医生
高耀洁医生是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她花费百万元自费印刷防艾滋病的宣传资料、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儿,被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她著有《中国艾滋病调查》、《揭开中国艾滋疫情真面目》等书,揭露中国农村因卖血经济而造成的大面积的艾滋病感染。她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亚洲英雄”,获得过全球女性领袖奖,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和联合国颁发的救治艾滋病奖章。2016年高耀洁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这种人为的大灾难,前所未有。然而,造成这场血祸的责任人,至今没有一个受到追究的,也没有一句道歉的话。”
中國学者艾晓明和电影人胡杰共同制作的独立纪录片《中原纪事》。
纪录片《中原纪事》是由学者艾晓明和电影人胡杰共同制作。该片导演深入河南艾滋病高发村庄,采访当地村民,讲述了高耀洁医生生前的工作和贡献。
在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工作的陈女士多次观看《中原纪事》。她告诉美国之音:她说:“我是河南人,我本科是学社会学的,比较关注社会事实。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关于河南的纪录片来看,其中就有这部片子。看完第一反应是比较震惊。影片当中的一个孩子在北京做手术,因为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我意识到中国血库里的血源已经被感染了,我其实很恐慌,我们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输血,那如何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呢?高医生的奉献和牺牲给普通人的用血安全敲响了警钟。”
華裔段女士接受了美国之音的采访,她说:“我们不仅要悼念高老师,还要看到中间的内情。高老师可能希望我们不要仅仅关心她个人的安危和苦难。只有理解造成苦难的真正根源,才是我们民族能够脱离苦难的起点。所以我们要去了解高老师一直做的,艾滋病最初在中国的爆发,很多是因为卖血、输血,而政府没有堵住漏洞的机制。但政府却用更大的力量维稳高耀洁老师这样的人。”她继续说:“我们还要反思血浆经济,以及官方的不作为。官方不去救助云南的边民、河南农村血站卖血的受害者和因为医疗输血感染的无辜的受害者。而是污名整个艾滋病患者群体,说他们都是因为行为不检点而感染的。”
从事房地产行业的May女士说:“我在片子里看到高老师亲自到邮局为艾滋病人寄资料,看到一个个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权益上访、维权、努力治病求生存的鲜活生命。尤其是小学生张静雅,特别让我触动。记者问她以后长大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想当医生去就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我特别希望她能够被救活,但是最后看到静雅也去世了,我没忍住哭了出来。非常感谢艾晓明老师他们能够把这些记录下来。这些是真实的历史。”
初创企业CEO萧先生说:“我们纪念高耀洁医生,是缅怀她高贵的人格。有高医生的慈悲心的人很多,有她的洞察力的人也很多,但是有她的勇气和行动力的人就很少了。我们纪念高耀洁医生,就是要像她一样勇敢地去行动。”萧先生进一步表示:“高耀洁医生的伟大贡献还在于以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为我们留下了详实的史料,不容青史尽成灰。中共政权只考虑它的政权稳定的私利,视老百姓生命如蝼蚁草芥的本质,它已被高医生钉在史书上了。”
年纪最大的中国流亡者
高耀洁不顾政府压力,揭露了中国农村艾滋病蔓延的真实情况和原因,她在全球获得广泛赞誉,但也因此受到官方打压,被迫流亡美国。当时82岁高龄的高耀洁医生成了海外年纪最大的中国流亡者。
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会长方先生说:“高耀洁女士是我们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2003年’杰出民主人士奖’的得奖人。大家都知道在90年代,中国农村、尤其是河南省出现了艾滋病血祸。高耀洁医生秉持道义和良知,勇敢地把血祸的黑幕公诸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耀洁女士在中国遭受到政治迫害,与我在同一年,在2009年流亡美国。她在美国依然笔耕不辍,继续用著作揭露中共。她的确是中国的良心!”
11月17日独立纪录片《中原纪事》放映会结束后,女权活动人士李思磐发表演讲。
11月17日独立纪录片《中原纪事》放映会结束后,女权活动人士李思磐发表演讲。
在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工作的陈佩琪对高耀洁女士80多岁高龄流亡美国,一直不能回中国,最终在纽约去世的现实情况,向美国之音表示了她的担忧。她说:“我现在也做科研,也会考虑这些问题。是不是这些个课题在大陆比较敏感,学术自由度就没有那么高。会不会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你想要做的实验或者你想要专注的内容无法挖得更深,无法取得学术界的认可,还可能受到打压。”
华人离散群体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活动主办方邀请到艾晓明老师的朋友、团队合作者李女士介绍了《中原纪事》的主创人员,讲述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之后,几位年轻观众上台做了简短的演讲,表达对高耀洁女士的敬佩和怀念。
李女士接受了美国之音的采访,她说起办这次观影会的动机:“对于北美的人来讲,高老师是一个高龄的流亡者。高耀洁老师曾经说过,她不能回去,但是她要在临死前,买一张去中国的机票,她要死在回家的航班上。”李女士说到这里,开始哽噎了。
她停了一会儿继续说:“流亡者是一个很大的社群。2016年我发现我在纽约认识的人几乎和我在北京认识的人一样多了。就是流亡者是一个越来越大的社群,但是他们被普通的海外华人隔离,他们被画了一个界限。我觉得不应该如此,在海外华人离散群体中,流亡者的故事是应该被听见和理解的。流亡其实是一个后果、一个代价,是他们负责任的生活在中国的代价。他们的故事应该成为在有信息自由环境里的海外华人的共同记忆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被大家拒绝了解或者无法了解的。”
高耀洁追思会在世界各地举行,但是中国官媒对此仍只字不提。
高耀洁醫生的妹妹回忆了高医生82岁逃亡时的细节。她们从郑州买火车票,先是跑到了成都。那时她们一定不知道后面是怎样的旅程。
家人的发言,使用了逃亡、流亡和远离故土这些词,面对前来吊唁的人,家人或许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能理解高医生,而高医生在天之灵或许也会感到欣慰。
一个流亡者最悲哀的,就是家人的不理解。高耀洁获得美国的奖项后,河南有关部门曾让她儿子下跪求母亲不要到美国领奖,而高医生也不得不发布声明,自己的事和家人无关。
家人感谢了黎安友教授这么多年的关爱。14年来,黎教授是高医生在美国的监护人。
小到带她买面包,大到帮她办理廉租房、保险和医院事物,都是黎教授在做。高医生在纽约第一次生病急诊,黎教授在一小时后就感到了病房。
在美国做这些事非常繁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黎教授很讨厌和政府打交道的那些麻烦事,他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哥大的官僚主义有没有给你带来麻烦”,但是,为了高医生,他在过去14年不得不和各种部门打交道。
送别高耀洁:在曼哈顿看到“更好的中国”
黎教授说,在帮助高医生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也接触到很多去看望高医生的中国人。他说,在高医生和那些照顾她、看望她的人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真正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特别的观察。过去14年,有不少人来探望高医生。他们和她聊天,帮她做事,也从她那里学习——这让高医生在曼哈顿的岁月,成为一种有创造性的生活。
这种创造是合力完成的。高医生专注于自己的写作和对抗艾资料的梳理,而那些去看她的人则帮忙传播。这不是“项目”也不是安排,而是一种自然的、自愿的协作。
这是包括医生、护士和很多哥大学生在内的一个特别的社群。高医生的医生和护士代表也到了葬礼现场。
尤其让人感佩的是这么多年来哥大的学生小组,一波又一波,传递的不仅是责任,也有黎教授所说的“中国人真正的价值观”——这是能给人希望的东西,可能也是这种精神在鼓舞着黎教授。
作为汉学家,他研究中国已经超过六十年,他热爱的东西,应该是有价值的、值得的。他内心中也会感谢高医生,这让他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一片荒原。
高耀潔医生安息。
(來源美國之音報導 網絡信息 整理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