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國的現實與隱忧】~魁省山寨
蒙城老張-101698 04/29 2844.0/1












點評:
加拿大和澳洲一样,除了经济本身之外,大量移民造成人均GDP增长缓慢。
原本保守党是稳操胜券的,但由于川普的横空出世,一方面要求吞并加拿大,另一方面给加拿大人展示了右派比较极端的政策,导致加拿大同仇敌忾,支持政府来对抗川普,并且让号称加拿大川普的保守党候选人不受欢迎,从而逆转了加拿大的选情,因此将卡尼推上了总理的宝座,自由党真的要好好感谢川哥的神助选!
~𣁽省山寨


【楓葉國的現實與隱忧】~魁省山寨
加拿大国会选举结果于昨晚上揭晓,左派自由党(Liberal Party)赢得多数席位,但未能取得过半数,仍需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在全部343个国会席位中,自由党斩获168席(过半数需172席),较上届大选增加16席;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则赢得144席,较上届增加24席。极左派的新民主党(NDP)遭遇重挫,席位从25席锐减至仅7席,其领导人、锡克裔的“大胡子”主席贾格梅特·辛格(Jagmeet Singh)甚至未能保住自己所在选区的议员席位,堪称惨败,随后他宣布辞去党魁职务。同样定位极左的绿党(Green Party)也从原有2席减少至1席。而魁北克政团(Bloc Québécois)则获得23席。
全球左翼媒体纷纷将自由党的胜选解读为“反特朗普”的胜利。确实,在前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辞去党魁时,自由党的支持率一度落后于保守党。然而,新党魁马克·卡尼(Mark Carney)上任后,凭借主打“反特朗普牌”的竞选策略,成功逆转颓势,带领自由党后来居上。
然而,若仔细分析席位变化,情况并非一边倒向左派。保守党此次增加24席,增幅实际上超过自由党的16席。真正关键的变化在于极左新民主党的支持者大量流失,其席位从25席骤降至7席,这些选票似乎集中流向了自由党。这种选民的重新整合,或许是自由党胜选的真正助力。
与此同时,保守党党魁皮埃尔·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的个人表现也值得反思。他缺乏足够的政治魅力,其政见带有浓厚的“建制派”色彩,甚至在败选感言中公开批评特朗普总统,引发争议。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党魁,他竟然在本选区输给了自由党候选人,未能保住自己的议员席位。这一结果无疑暴露了他在领导力和选民吸引力上的不足,也让保守党错失了原本被看好的胜算。
加拿大社会经济的关键事实与隐忧
加拿大的经济现状令人堪忧,以下事实揭示了其深层危机:
A) 经济增长停滞:过去十年,加拿大经济几乎停止增长,其增长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垫底。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加拿大人均GDP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几乎未见起色,徘徊在4.2万至4.3万美元之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远落后于美国(约7万美元)和澳大利亚(约6万美元)。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侵蚀了实际收入,经济增长的果实未能惠及普通民众。
B) 税负沉重:即使是中等收入的加拿大人,也承受着过高的税收压力。联邦税率叠加省级税率,许多人的税负超过收入的50%。例如,在安大略省,年收入10万加元的纳税人可能需缴纳约4.5万加元的所得税和附加税。此外,加拿大高达50%的资本利得税率(对高收入者而言)持续削弱企业家留在本国的动力,导致资本外流和创新停滞。
C) 生产力危机:加拿大的生产力问题已不仅是统计数据上的疲软,而是演变为一场社会危机。工资增长长期停滞,实际购买力下降,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日益稀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加拿大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过去十年平均仅为0.7%,远低于美国(1.3%)和经合组织平均水平(1.1%)。这不仅拖累了经济,也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新当选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提出的施政纲领依然沿袭老套的凯恩斯主义路线。他将持续的政府支出美化为“对加拿大的投资”,仿佛大笔撒钱就能点燃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这种政策在过去十年已被证明收效甚微。自特鲁多政府上台以来,联邦债务从2015年的6120亿加元激增至2024年的1.2万亿加元,债务占GDP比重从31%升至近50%,却未能换来经济活力。自由党的治理似乎正将加拿大推向贫困而非繁荣的深渊。
此次大选,部分民众出于爱国情怀,或是对特朗普(川普)对加拿大潜在“野心”的担忧,选择了自由党。然而,这可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误判。加拿大不仅未因左派政策重焕生机,反而在经济停滞、地区分裂和代际矛盾中步履维艰,国家的解体风险正在悄然逼近。阿尔伯塔等产油省的分离情绪日益高涨,年轻人对保守派的支持也在上升,这些信号无不令人忧虑。
唯一的希望,或许寄托于自由党内尚存的爱国人士能够正视现实,在本届政府中推动自我修正。然而,在左倾思潮主导的当下,这种期待更像是民众的一厢情愿。这次大选暴露了加拿大左派倾向的严重性,其程度超乎想象。若不及时扭转政策方向,这个国家恐将继续在经济泥潭中挣扎,甚至走向更为悲观的前景。
尽管自由党赢得国会多数席位,但未获过半,仍需联合其他政党组建政府,这意味着新政府并非一个强势的多数派政权。此外,无论卡尼在竞选期间如何高调打出“反特朗普牌”,他上任后仍不得不面对现实:加拿大77%的出口产品依赖美国市场,其军事防御也仰仗美国的保护。与特朗普政府的合作,将是卡尼无法回避的外交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拿大两大产油省——阿尔伯塔省(Alberta)和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自由党遭遇全线溃败,保守党分别赢得了超过92%的席位。这两省居民中不乏激进声音,甚至有人提出脱离加拿大、单独加入美国的想法。阿尔伯塔省的石油产量占全国80%以上,是加拿大能源经济的命脉。卡尼若无法妥善处理与这些地区的紧张关系,恐将进一步撕裂国家凝聚力。
卡尼在竞选时频频煽动“反特朗普”“反美国”情绪,但当选总理后,如何弥合国内分歧、凝聚民心,仍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加拿大年轻选民(18至34岁)的政治倾向与美国颇为相似:保守党在这一年龄段的支持率达到44%,远超自由党的31.2%,而在年轻男性中,保守党的优势更为明显。这种代际分化或将为未来政局埋下伏笔。
卡尼本人的背景也引发争议。他从未竞选过任何公职,且成年后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要么在英国担任英格兰银行行长,要么在联合国担任气候变化特使。这些经历塑造了他鲜明的左派形象,但也让人质疑他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外界普遍认为,左派领导人往往擅长政治作秀和姿态摆弄,却鲜有在经济治理上建树的案例。从奥巴马、拜登到特鲁多,左派政府的经济表现常令人失望,卡尼能否打破这一魔咒,仍是未知数。
对于卡尼而言,当选总理后的“蜜月期”注定短暂,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真正的治理噩梦。对于支持左派的选民,这或许是“自食其果”;而对于保守派选民,则意味着又一次忍受类似特鲁多时期的左派统治。
人们不禁要问:加拿大是否仍将继续在“人人有份”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过去十年,自由党精英们难道没有看到国家经济的疲软和加元的持续贬值吗?加元汇率近年来跌至历史低点,通货膨胀高企,民生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呼吁自由党内的有识之士深刻反思:人民赋予你们执政的权力,不是为了让国家走向衰退。唯有倾听民众意愿、正视反对派的合理声音,重新审视政策方向,加拿大才能重回正轨。这不仅是我们的期盼,更是这个国家迫切需要的转机。
(𣁽省山寨·𣁽省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