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的培养-畅销书《A Curious Mind》


快乐妈妈专业做  01/22   7037  
4.0/1 



A Curious Mind》是著名的好莱坞电影Producer Brian Grazer自传畅销书。他成功推出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譬如《阿波罗13号》、《A beautiful mind》等。这本书围绕着Brian的独特特质-“好奇心”之一主题展开的。


Brian说他小时候有阅读障碍,坐下来安静读一本书,并记住书中的内容对他来说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即使到了成年,当遇到因工作需要而阅读,比如看剧本等,他也并不享受这个过程。在学校,学习无法通过阅读获得,不难想象他的成绩有多好。如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他妈妈相当着急。但,他的姥姥却慧眼识英雄,不关注他的成绩,反而夸奖他的“好奇心”,“你对事物充满好奇,将来你的好奇心一定能派上大用途!”在Brian灰暗的童年生活中,姥姥对他“好奇心”的认可成为他未来人生的一道曙光,植入他幼小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父母都希望挖掘出孩子的独特特质,并将之发展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那道曙光。做到这点不容易!大多数华裔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在孩子学习成绩低落时候能稳坐钓鱼台的,少之又少!大多数父母会无意识用社会的成功标尺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当看到邻居的孩子因拿了因特奖或领导力突出进入名校了,回家后,不管孩子乐意与否,给孩子报数学加强班或功利性地推孩子在学校俱乐部当一个头目什么的。我为学校做义工时,曾看到有的俱乐部已经失去培养并发挥孩子独特性的意义。


曾经,我也陷入这样的陷阱。2016年,我要做到的是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两个儿子,静下心和他们探索他们与生俱来的独特地方,全力将之开发出来。比如,老大与生俱来的特质是爱动手。小时候,他看到好奇的东西,比如一朵花或者一个电器,不管危险与否,先动手摸摸。直到现在,获得灵感的和拥有成就感的东西都和“动手”做相关联。老二则完全相反,偏爱脑子里盘算各种各样的公式,把学数学做题目当成一种乐趣,随身带着爷爷给的书和本子,抽空就来两道。我想,下面的艰巨任务便是如何将他们的独特性变成未来人生的那道曙光。

Brian从他的“好奇心”中获得信心后,他立刻将“好奇心”转化为行动。从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就可窥见他的行动力有多强!

本科毕业在升法学研究生的那个暑期。他想要找一份和法律相关的暑期工。那天真是幸运!在他宿舍的窗户底下,两个同学在闲聊。一个说今天我辞掉了一份实习工作。另一个人问什么工作。这个人说在法律事务所跑腿,并道出了公司名字和他老板的名字。Brian是充满好奇心的人,他立刻记下了两条重要信息“公司”和“老板”。于是,询问电话咨询台,获得公司的电话后,他立刻拨打过去向老板毛遂自荐。老板说你明天下午3:15来我办公室吧。第二天3:30分,Brian已经坐在办公室这家律师事务所为重要文件分类并准备派送了。

在实习的过程中,Brian对他派送文件的大人物充满好奇,这些大人物是如何成功的?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安排的。为此,他用要求门卫“这个文件要亲自交给XX”的方法和大人物展开他所说的“Curiosity Conversation”。


之后,Curiosity Conversation便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在其职业生涯中,他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和一个陌生人展开一次Curiosity Conversation。在他主导大型影片制作时,他将Curiosity Conversation变成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激发同事们的潜力。BrianCuriosity Conversation好处多多,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放学了,你可以充满好奇地和孩子成为朋友:“你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呀?”、“你的足球队上,今天选谁当队长啦?”、“你对此事,感觉如何?”、“你是咋想的?”.......


Brian强调,问不是关键,听他们回答才是!必要时请求他们帮助,或给他们多种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双方的沟通空间,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策略才会涌现出来。下达指令不是Brian的风格。他喜欢请同事帮忙,把问题摆出来,邀请他们成为问题解决的一部分。正是因为Brian淋漓至今地发挥出他的curiosity mindset, 成就了他的一部又一部电影佳作。



总体看来,该书唤起了大家对“好奇心”的探索,归纳和梳理他个人的人生经验。Brian讲的更多是基于他的个人特色-对人的好奇。但我没有看到他对具有普及意义的“好奇的思维模式”进行归纳和梳理。拿起此书前,我期待能从书中能够找到一套系统的实用方法,科学地发现儿子特质,并将之开发。这样的期待也许要通过学者或研究人员来完成,会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