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鸟养鸟”(二)  作者:贝先生


anonymous-104354  01/19   6896  
4.5/2 

柏拉图的名言“害一个孩子最残酷的方法,就是让他心想事成”
---从女儿最喜欢的Frozen和“Let it go" 说起。(给喜欢中国历史文化和小孩心理的朋友)

自去年二月起迪斯尼的Frozen上影,Elsa和那首“Let it go"风靡全美至今,那也成了我对女儿讲“self control”(自我控制和约束)很好的素材:我和她聊起来:“我知道你最喜欢Elsa。为什么?”她答道,“她很漂亮,有魔力。”我回答:“有魔力是不错,但如果她不能控制自己很好使用魔力并Let it go的话,那就发生她小时候无意伤害了妹妹Anna;长大成为女王后,那就会让其他人受苦了,连夏天都是frozen了。尽管Hans王子是个伪君子,但他们对Elsa这样也是能理解的有道理的。(当然Hans王子是我教育女儿另一个很好的题材,此处不展开)幸好在Elsa最后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和使用她的魔力,这样就成为一个好的大家都喜爱的女王。”

那么家长在“以鸟养鸟”的前提下,必须培养小孩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学会对情绪和欲望控制的能力,而达到内在生命的成长。而非把“以鸟养鸟”误读成小孩想要什么就什么,喜欢什么就什么的“心想事成”。 

那些小孩能自我控制,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是从小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这在心理学上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的“Marshmallow Experiment"(延迟满足欲望的糖果试验)得到验证。实验者发给4名被试儿童每人一颗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结果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从七十年代跟踪至今观察发现,那些以坚忍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以鸟养鸟与挫折与欲望控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整体与部分的范畴。所以任何哲学的难处和关键点就在于你必须从整体来看,具体“时地人事”来做判断,否则断章取义就给自己造成困惑矛盾。就如网上微信上的至理名言或百家讲坛或养生医疗单独听起来的确都有道理,实践操作起来就是纸上谈兵了。比如以庄子的无用为例,判断什么是“无用”与“有用”:一棵大树因无用没人要而不被砍伐,一个鹅却因无用不会叫而被主人杀了做菜肴,你该如何判断到底做个“无用”还是“有用”的人?如果放弃整体来讲道的话,那就像国内媒体一些人的解读把老庄片面简单讲成“无为”,“隐”,“阴”的学说。

其次,道家老庄的思路本属辩证式的发展,统一中有矛盾,矛盾中又见统一。在历代最擅长断章取义老子的帝王中,明太祖就抓住了这一点, 比如老子讲的“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公开主张愚民,因为他深切了解,人民一旦有了充分的知识就没办法控制了。老子的圣人要人民实其腹,强其骨,这确是很聪明的,因为肚子填不饱必将铤而走险,而体育身体不健康就不能去打仗或劳动,但圣人觉不许人民有自由的思想(虚其心)和坚定意志(弱其志)。太祖认为无论是愚是智,都不可一概而论。人民有时应该愚,有时又不该愚,治国有时应该不以智,有时应该以智。。。难怪后来的帝王主席都以朱元璋为历史上皇帝做的最好楷模(还有就是秦始皇)和学习榜样。

最后,要说的是西方哲学能够给解读老庄的在小孩心智成长中有许多捷径,或以迪斯尼文化与庄子的不以人类中心,万物齐一的境界来做现代诠释,帮助我们还原到当时的语境和时地人事中,而非就字论字。就如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四十年代想翻译老子新德文版时对萧师毅讲的话“你懂中文,可是你不懂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