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US Choral Society-104255  03/11   3904  
4.0/1 



如何理解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2017-03-11 

全美文摘



 

“真理让人得自由”,这是一句跨越几千年的名言。燕京大学曾经以这句话为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你得首先明确意识到,什么是真理,然后你才有条件思考,什么是自由。只有在真理和自由的定义得到足够明确的辨析之后,服务的命题才会成为可能。这里的服务,既是服务上帝,也是服务人。


圣经关于真理和自由的表述,非常严谨而且稳定,“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让人得自由。”而关于什么是真理,耶稣实实在在地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真理在圣经秩序里,从来不存在半点歧义,不存在半点可以商榷的空间。耶稣就是真理。


由此,幸运的人们终于意识到一个认识论的重大秩序:人类必须首先相信真理,否则关于自由的命题,无从谈起。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当真理一旦经过人类理性的过滤,就会变成谬误。这构成了对人性的绝对怀疑的观念秩序。这构成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状态。

 

如此,这样的辨析,终于构成了一种生命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稳稳地站立在这里,成为人性论和认识论的一个分析基准,并演化出四种生命的态势。

 

第一,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坚信惟一真理的存在,并由此展开对人类理性的怀疑与批评,确信人类永远处在一种错误的状态之中,进而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纠错。


大概英国人、美国人是这个状态。

 

第二,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但放弃终极真理的追问,由此抬高人类对真理的认知能力,确信人类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正确,甚至把人的认识能力确定为真理,形成理性的自负,进而遮蔽一种关于人性更新的可能性。只有在遭遇人性最大的挫败之后,人们才会转过头,开始重新思考真理的意义。


大概德国人、法国人是这个状态。



 

第三,不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完全反对绝对真理的存在,反对将人的行为定义为谬误。因此他们相信领袖就是真理,革命家就是真理,人类只要通过一种革命式的努力,就可以拥有根据自己的理性确认真理,定义真理的能力。由此,所有人都匍伏在作为真理的领袖脚下。


大概朝鲜人是这个状态。赵国也残留着这方面的强大基因。

 

第四,不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用多样性的思维方式,把真理的存在悬置,或者解释为多样性的真理秩序,同时也完全反对将人类的行为定义为谬误,并由此把人的行为定义为一种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是短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诉求,人生以追求当下快感为惟一使命。


大概古往今来的赵国人都是这个状态。

 

有趣的是,如果认真观察四种人类的态势秩序,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人类社会从来没有一种态势符合完全意义上的真理秩序,只有在真理的意义基准条件下,人们关于自身改进、纠错和更新的不同,才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的明显的不同。


按照这样的辨析,第一种态势基本遵循了“真理让人得自由”的价值判断,拥有良好的纠错能力,而其他三种态势,都在不同的路径上,构成了人性对于真理的漠视与背叛。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真正认识到了“因真理,得自由”的内在秩序的人们,只有四分之一,属于少数人。

 

这大概是克尔凯郭尔曾经描述过的局面,他说,真正拥有对真理的信心,得到真理救赎的人,极其稀少。要么毁灭,要么得救,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生命选择命题。天国的大门很窄,像一口针眼,而人的身体过于臃肿且庞大。若非变成小孩子的样式,若非变得像鸽子一样轻盈,你我都不可能进入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