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现了形成 历史】~魁省山寨
蒙城老張-101698 06/25 37374.0/1
【从化温泉的发现开发建设历史】~魁省山寨推荐
从化温泉与刘沛泉
刘慧娴
去年春节前,我有机会去从化温泉过了三天宁静的生活,旧地重游,在河东宾馆的第五、第六号楼附近,见到立着镌有“温泉”二字的石碑,不禁忆起温泉创建和先兄刘沛泉的往事。
温泉的发现
一九三三年,先兄刘沛泉在刚刚开办的西南民用航空公司当经理。在一次观察地形的飞行中,在从化县境内,发现有清流如带,掩映于丛山之中。低飞审视,竟是飞涛奔泻的大瀑布。这一发现使他惊奇而又高兴。因为这个大瀑布与他所知道的鼎湖、清远飞水潭等有名瀑布相比,实在壮观得多。如果让它永远埋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未免太可惜!返航之后,他立即约同名律师陈大年(解放后任广州文史馆馆长,一九六九年病故)及医药界知名人士梁培基(解放前已逝世)再次登机去观察,大家极为赞赏,认为有开发的必要。于是详细记录了方位。俟后,三人坐汽车按方位进行调查,在荒原中下车步行,披荆斩棘,来到流溪河边,拟在当地农民的指引下,寻找瀑布,无意中见到一处泥沼冒着蒸气。据当地人说,这泥沼可把鸡旦泡熟,试之果然。据此,查证了这是温泉的泉眼所在!这个意外的发现,使他们狂喜不禁。
陈大年是日本留学生,梁培基曾在日本疗养,考察过日本的医疗事业。刘沛泉也到过日本。他们都见过日本的温泉区,成为一般人民的游乐场所。刘沛泉也见过我国的一些温泉,如重庆的南温泉和北温泉,建设尚可强差人意,但泉水的温度不高;云南安宁温泉,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南京曾软禁李济深而出名的汤山温泉,也不过是在平地里建有几间小平房,除了蒋介石御用的一间卧房兼浴室外,其余两间设备还简陋,却是供达官贵人享受的。至于北京的小汤山温泉,更不是人民群众能去的处所。现在这里是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大瀑布,风景秀丽,温泉的水温又高,值得开发,三个人都下了这个决心。
经过多次艰苦的勘探,原先在空中看见的“百丈带”的大瀑布找到了。他们对这些发现,一有机会,便在大庭广众中大事宣扬,纵谈大笑,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于是人们给刘沛泉、陈大年和梁培基三个人起个绰号叫做“从化温泉三大怪”。他们在温泉泉眼旁边,立了“温泉”二字的石碑,作为开荒的标志。所以我看到石碑,便想起先兄等三人的往事。
温泉风景区的创建
建设温泉风景区的决心是下了,但是千头万绪,三几个不是当权的知识份子,从何着手?起初寄希望于“南霸天”陈济棠的支持,曾经托人辗转陈词,结果碰了钉子。吸取教训,思想较现实一些,决心立足于自力更生,争取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逐步建设。那时,陈大年的学生李务滋是从化县长,三人同去请他协助。开始李表示为难,后来被说服了,答应合作。
于是四人议定,先由李务滋投资筑一间简洁的“茶室”(茅草盖顶的大棚),四人集资建了简朴的“玉壶溪馆”,作为他们到从化时的住处和吸引游人的一个落脚点。接着,四出邀请社会名流、教授、中小学教师、医生、律师和各阶层热心的人士以及群众团体等到温泉来游览,以求协助。又请岭南大学化学系和在广州行医的德籍医生柯道对温泉水质进行化验,证明该温泉水对各种风湿关节炎、消化器官病、一些皮肤病等有疗效,又有助于消除大脑皮层疲劳,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制成“温泉水质化学分析表”印发,扩大宣传。又得岭南大学女教授冼玉清热情地撰文介绍,取得各界人士赞助。不久,于一九三四年成立了“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以下称促进会),招收会员,规定会员可以免费住宿,凡捐款三百元的个人或团体,都可在促进会购置的荒地中,分得地皮以建筑别墅、楼房。
促进会成立不久,我第一次随刘沛泉前往温泉。那时公路只修到牛步迳,下车后转乘当地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山篼”(又叫滑竿)才到达流溪河东岸的“玉壶溪馆”。该馆是一座四面走廊、中央升高半公尺的三间日本式房子,是竹木结构,茅草盖顶,墙身竹织批荡的大棚,每个房间可挤住十多人。宽阔的走廊摆着不少坐卧两用的竹床及竹椅,供游客观景和休息。馆中备有几十套被褥竹拐杖及草帽,供游人借用(这里曾有过一个晚上招待了因大雨冲坏公路而归不得广州的一百五十个游客临时留宿的最高纪录)。
玉壶溪馆后边建有小棚,内设白磁砖砌成的三个温泉浴池,可供数人同时浸浴。又在附近另一个温泉眼旁,建有排列着四个浴室的砖瓦木结构平房一间,供游人入浴。这些简朴的建筑物都集中在现今宾馆河东接待室附近。那时建筑物外是荒凉原野,杂草丛生,蛇鼠出没,疟蚊很多,游人要持杖而行。曾有一个工作人员患疟疾丧生。但困难没有把开荒者吓住。
一九三四年底,政府修筑路经从化的公路刚好筑到温泉区附近,交通方便了,开荒者每周末都必带一批亲友来游。中外官员,每到广州也以一游温泉为快。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巡视”广东省时,亦曾住在温泉。
在各方面的赞助下,促进会有了一些经费,便逐段逐块收购温泉区乡民的土地(包括房屋及荔枝树等)。请准从化县政府征拨山岗平地,雇工开路填坑,建设过程十分艰苦,没有机械施工,仅靠人力。然而有社会上热心人士的支持,如勷勤工学院部份师生,到来实习测量,顶风浴雨,爬山涉水,起了一定作用。这段时间,在河西开辟了一条通到“百丈飞泉”的山路,路上筑起了小桥,在陡峭的山崖上修好了台阶,从河西南下二里,建了一座竹木松皮结构的“二里亭”(即今清音亭所在,以其距温泉中心二里之故),从二里亭向西可转入“香粉瀑”(这是乡民利用水力推动水车春研制造线香、蚊香的原料“香粉”之处,故得名),再向上走,到达另一个较大的瀑布叫“飞虹瀑”。彩虹横跨于瀑上,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极其美丽。瀑下有深潭,可供十余人游泳。潭旁有大石横陈,可坐卧休息。再转上登高,便是壮观的“百丈飞泉”(即现在“天湖”的前身)。
建设的同时,广植树木,使之成林成景,在有竹处添插成竹林,称为“竹庄”(今竹庄区)。河西北上,有大松岗(参天的古松比今疗养区的松树要大)。在附近增植松树成松林(今松园区),松竹之外,在河中小岛种植梅花(称为梅岛)。并在附近岸上至村前亦多种梅树(今梅村区)。温泉区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是经过创业者们苦心经营培植的。
在今之碧波桥,河东的桥头附近,原建有河边小亭,沿河北上至靠东岸的大沙滩上,原来有一排温泉眼,故名为“热沙”。游人既可游泳戏水,又可在热沙埋藏鸡旦,泳罢旦熟,就地而食,别有风味。在岸边筑有大石砌成的宽阔埗头,因原计划要置游艇,埗头是为游艇客人上落之用。这个四十多年前砌成的石埗头,至今尚完整保存。
梁培基首先在河西的竹庄区建一间日本式的房屋,名“溪滨一屋”,随后,柯道医生建屋叫“柯树山房”,万国扶轮会及德商施乃德也筑有别墅,广州颐养园亦在松园建“颐养园疗养分院”,由梁尚博任驻院医生。现尚留有“天医处”的大石是该院遗迹。梁培基还捐资在河西溪边筑有砖瓦结构的凉亭(今滴翠亭)。
陈大年在河东区温泉大圆池南边筑了一平房,以当地产的鹅卵石砌墙。陈酷爱收藏古玉,曾在广州举行“陈大年个人藏玉展览会”。他饶有深意地把这所乡间小筑起名“如玉轩”,以示爱玉又爱温泉之意。
李务滋曾在河东区今桥头附近,设有冰室及浴室。
刘沛泉罄其家财,在发现第一个温泉眼处附近建房,为了纪念他坐飞机发现瀑布和说明他半生从事航空事业,因而精心设计筑成飞机形状的小楼一间(机仓机翼及机尾俱全,即今宾馆河东六号楼)。主人认为人生若梦,故称为“若梦庐”。
温泉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辟地建房,如郑道实(解放后是省文史馆馆员,一九五七年在广州干部疗养所病故)、区芳浦、利铭泽、刘纪文、胡木兰及熊克武等人分别在河东、河西建了房屋,肖松琴筑有“兰园”,后送给其母校培正的校友会使用;梁孝郁的“己酉山房”、冯渭仿的“萱荫园”也是初期的建筑物;广州女青年会亦建有房屋为其会友游览休息之所;广州明远中学校长陈伯华,把该校迁到温泉东北的东圃来。刘沛泉夫人王素贞是沪江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她在温泉区内,办了一所小学。
到了这个时候,原来拒不支持开发温泉的陈济棠也来分享别人所创的成果了。陈济棠之兄陈维周出面,看过风水,二陈分别择地在河东靠山处兴建了宫殿式的黄琉璃瓦盖顶、绿瓦镶边的富丽堂皇的别墅(陈济棠的别墅即今河东十一号楼),当时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都在大园池旁边建筑了房子。
到了一九三七年,随着游客增多,商业投资接踵而来,温泉饭店、温泉商店、温泉建筑公司、从化土产公司、旅行社及旅店等陆续兴建经营。广州白宫酒店经理黄剑锋也在此建造一所别具风格的“竹屋”为旅店,全部墙、窗、上盖与室内设施都以茅竹(当地土特产)为材料,很是雅致。
前后五年时间,温泉已开发成为名胜区。本来促进会的计划要开办矿泉水厂,修筑大桥以及利用大瀑布水力发电等,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广州而停下来。
我从这时候逃难,辗转国内外各地。一九六四年才由北方回粤探亲,重游阔别近三十年的温泉。解放后,温泉的建设更加美丽,已成为名闻中外的旅游疗养胜地了。这里接待过许多外国元首和贵宾。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也来到这里休息或举行会议。在如画的山光水色之中,宾馆、疗养院的新型建筑鳞次栉比。那跨越流溪河的碧波桥,那直通瀑布的汽车路和利用瀑布作为动力的发电站等等,这一切成就,都是当年开荒者们向往而未能做到的。
附:刘沛泉事略
刘沛泉字毅夫,广东省南海县联镳村(今之松岗公社内)人,一八九三年在乡出生。一九二○年,受云南唐继尧聘为云南航空学校校长兼第十路航空司令。数年后,云南政变被解职。一九二六年退居杭州西湖边,专心读书。北伐军到达浙江省时,委托他去上海策动上海航空界人士起义投奔革命,事成后受南京政府委派为东路航空司令。由于他不是蒋介石嫡系,不久解职。
一九二八年,云南当局聘他筹办民用航空公司。当时购买得只有四个客座的“金马”“昆明”等客机四架,作为航行滇粤间之用。当他试航成功后,备受欢迎,云南当局曾在昆明大观园内立有纪念石碑记其事(一九七○年我去昆明旅游时,发现该石碑已被打断,只剩下一截)。后因时局关系,该公司停办。一九三○年任湘桂铁路局长职。不久,在上海受任为中国航空公司经理。一九三二年淞沪抗战期间,在十九路军驻沪办事处参加抗日工作。一九三三年在广州筹办滇粤桂联合创办之西南民用航空公司,直至广州沦陷,避居香港。一九三八年任第十二集团军驻港运输处主任。一九四○年端午节之夜,在港患心肌梗塞,突然逝世,年方四十七岁。
他发现从化温泉,统筹从化温泉建设,是开发创办人之一,其创业精神,可资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