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贴旧文: 关于美国的选举团制度

anonymous-104125  11/18   931  
4.0/1 

重贴旧文:关于美国的选举团制度

这次美国总统大选,赢得多数选民票数的高尔可能败选——如果他得到的选举团票数低於对手的话,得到较少选民票数的小布什倒可能胜出。照许多人看来,这算什么民主?这简直是笑话。

批评美国总统选举不民主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批评者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问题是,美国不但是民主制,同时也是共和制,是联邦制。美国总统与其说是由全美人民选出来的,不如更准确地说是由全美五十个州选出来的。

举个例子,假如联合国要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位负责人,有张三李四两个人竞争,谁得的票数多谁当选。这算不算民主呢?当然算民主。可是我们都知道,联合国是由一两百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不分大小,一国一席,一国一票(这里暂不考虑几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假定联合国有一百个成员国,如果张三赢得七十票,李四只得三十票,那么当然该张三当选。但是,张三得的七十票是七十个小国的票,其人口加在一起还不到世界总人口的30%;而李四的票却是得自三十个大国,其人口加起来超过世界总人口的70%。这就是说,在联合国这个世界性的机构的民主选举中,得到世界总人口70%支持的人却要输给那个只得到世界总人口30%支持的人(假定各国人民都赞同该国政府代表投的票)。这不是又不民主了吗?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在联合国里投票是根据国家的人口数量,人口多的国家票数相应地多,人口少的国家票数按比例地少。这样,单单一个中国的票数就比一百个中小国家的票数加起来还多;因此,一大批小国在投票时简直无足轻重,等於被排除在决策之外,那它们干嘛还要加入你联合国呢?

众所周知,美国最初是由十三个独立的州联合而成的,现在则增加到五十个州。在美国,州权很重要。在首都华盛顿的政府不叫中央政府,而叫联邦政府。作为联邦政府行政首脑的美国总统,从理论上讲,主要是由各州选出来的,而不是由全美的人民选出来的。考虑到各州的人口有差别,所以在选举总统时,各州的票数也不相等。大州的票数多,小州的票数少。实际上,美国的选举团制度就是在大州权益与小州权益之间的一个妥协。各州选举团的人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死名额,不分大州小州,每州两个(如同每州有两个参议员);另一部分是活名额,大体以人口比例,大州的名额多一些,小州的少一些(如同每州的众议员有多有少)。这既是民主,又是共和。这是民主加共和。

和其他任何制度一样,美国的选举团制度也是有利有弊。这次总统难产,再度引发选举团制度存废之争。主张废除选举团制度的一方无疑也有很多的道理。毕竟,美国建国已有两百多年,很多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想当初,各州之间以邻为壑,地方主义很强,现在则淡多了。再加上人口和物资的流动性大为增加,更削弱了州与州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各州间的相互依赖以及全国的一体感。在这种情况下,开国先贤们所担心的一些问题(如大州依仗人多势众而罔顾或侵犯小州利益)或许已经不再成其为问题,故而全民直选总统可能已无甚弊害。但尽管如此,主张维持选举团制度的人仍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认为,废除选举团制等於改变美国的联邦性质,那怎么行?我对这一问题研究不够,眼下并不打算介入美国人的这场争论。我只打算由此讨论中国的问题。

和很多中国朋友的看法相反,很多中国朋友见到美国总统难产,都认为美国的选举团制度落後、可笑,最不值得为中国借鉴。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如果未来民主中国也实行总统制,那么,美国的选举团制最有参考价值。

在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注),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也相当悬殊,且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地区。这意味着,如果在中国以全民直选方式选举总统,候选人很可能都会全力以赴地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展开竞选拉票,把精力都化在汉人身上,没人肯在西部、在少数民族身上下工夫,因为西部的选票、少数民族的选票微不足道。总统在施政时也会竭尽全力满足东部地区的、汉人的要求和利益而无暇西顾,甚至可能牺牲西部的和少数民族的利益去迎合东部,迎合汉人——反正他不稀罕你们那点点选票。可见,在中国实行总统制,唯有认真借鉴(当然不一定照搬)美国的选举团制度,我们才能避免上述局面。

最近,中共中央提出“开发西部”的号召。想一想,改革开放都二十多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想起要开发西部?固然,西部的贫穷落後有许多历史的、地理的和人文的原因,但是那也和中央政府长期不重视有关。为什么长期不重视?因为那里人太少,在政治上不重要。据知内情者说,现在中央提出开发西部,还是政治的考虑多於经济的考虑,因为西部那里又有藏独又有疆独,再不对西部下大投资,拉住人心,只怕当地更多的人都跟着藏独疆独跑了。我不知此说是否真确,不过西部长期不受中央重视倒是实情。

中共不靠选票上台,所以它对人数多少并不在意,只在意你的政治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部分,而农民的利益却一再被忽视、被牺牲的原因。要是在民主制下,谁敢?说起中国农民被忽视被牺牲,那真是一言难尽。共产党搞工业化是以剥夺农民利益为代价。三年大饥荒,城里人虽然吃不饱,好歹还有一份低定量供应,乡下人就只好活活饿死了。直到今天,中共还不取消城乡户口二元制。问题是,在中国,农民虽然人数多,但居住分散,联络不便。在严禁新闻自由和结社自由的情况下,农民们很难组织和发动大规模的抗争。尽管各地农民“闹事”不断,此起彼伏,但很难连成大片,连成整体,对政权难以构成重大威胁。简言之,农民好欺负,所以共产党总是欺负农民。

共产党的逻辑是,谁好欺负就欺负谁,一切以维护自家政权为准。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本来,高考制度也许是当今中国相对而言最公平的一种制度,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共产党在这里也还忘不了搞点歧视,不同地区的分数录取线不一样。照理说,首善之区的北京,各方面条件好,每个中学生头上摊到的政府教育经费比外地的高,因此在全国统考中,北京考生比外地考生占便宜。如果要平衡各种因素给不同考区规定不同的录取线,那么,外地考生的录取线理当比北京的低一些才是,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北京考生的录取线反而比外地的低,而且低很多。这不是明摆着欺负外地人吗?其中奥妙在於:因为高考关系到青少年的前途,涉及几乎所有家庭的利益,在竞争激烈、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当局宁可得罪外地更多的民众,以便收买安抚北京的人心。当局更怕北京人“闹事”,不大怕外地人“闹事”,因为北京人闹起事来对政权的威胁更大更直接。

还是回到选举制度的问题上来。如前所说,如果未来民主中国要实行总统制,我认为在选举制度上应该认真参考借鉴美国的选举团制。不过我以为,根据中国的情况,采用总统制不如采用内阁制(也叫议会制)。在内阁制下,总统是虚位,由议会间接选举产生。这也就不存在是否实行选举团制度的问题了。至於说实行内阁制的利弊以及在内阁制下宜采用何种选举制度,我先前写过几篇文章讨论。这里就不多说了。

------
【注】地理学家胡焕康在1935年告诉我们,如果从东北黑龙江的爱晖县到云南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把中国分成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的土地面积占36%,西部占64%(当时包括外蒙);而东部的人口占95%,西部只占5%。到了1985年,东部的面积占45%,西部占55%(不再包括外蒙);而东部的人口占96%,西部只占4%。□

北京之春2000年12月号首发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