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龙如果被执行死刑, 说明我们国家的司法和政府让人彻底失望

anonymous-104125  11/14   1061  
4.0/1 

刘尔目:贾敬龙案所有罪证将在民主法庭上呈堂证供
 
 
昨日下午朋友发来截屏,贾敬龙辩护律师发的朋友圈,说是贾敬龙的死刑执行令已经签发。看了这个图片我非常沉重,本来刚刚和朋友喝茶还聊起贾案,我认为贾活了。这种突入起来的信息让我无法一时接受,因为在我的判断里贾敬龙死不了,我无法接受的不是当权者的邪恶,而是一个年轻的生命真的要被枉法杀害,无法阻挡。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很积极地参与了贾敬龙案,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体制内的维权案,本来我是一个不愿意在体制内对话的人。因为上海一个姐姐拉我进了贾敬龙的后援团这个群,在律师从内部得知贾敬龙死刑核准之后,律师都退群了,一片悲观。张耀杰老师作为一名长期参与贾案的学者,不得已发出1000元悬赏写文章,我这才写了第一篇,当然我不是冲着那个悬赏去的,事实是后来我也拒绝了悬赏,我只是希望在悲观的时候大家再次参与最后的营救。《刘尔目:克制除恶贾敬龙被死刑的话结果就是滥杀复仇》,这篇文章反响很好,紧接着一些朋友和学者教授也跟进写文章分析案情传播为贾敬龙呼吁。最后官方媒体也大量参与,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做了,而且也认为贾敬龙案子有了转机,所以就没有继续关注。
 
今天上午,肛门媒体新华社也发了一篇关键的舆论导向文章,说明所有的呼吁都对贾敬龙没有了意义,他被枉法杀害的事情已经定了。有朋友说我一直很乐观,其实对中共统治集团我从来不认为它们还有半分善意,我从来没有乐观过。但是我对它们的智商还没有彻底失望,因为某个人虽然蠢,但是他身边那些智囊不可能都是持干饭的,即使从整个统治出发,如何判决更有利于维护统治不应该看不明白。但是事实上,不仅他蠢,身边那些智囊也证明了是吃干饭的,也是蠢货。
 
贾敬龙案子是中国暴力拆迁的一个缩影,不只有石家庄有,也许在统治者看来,不杀贾敬龙无以向作恶最终端的走狗交代,也许它们认为只有团队不乱,统治就一定可以维持。我认为统治集团不应该会想到杀了贾敬龙,以后就没人敢杀村官了。杀了贾敬龙,之后照样有杀村官和暴力拆迁犯的,只是方式会有改变,不再只杀首恶,而是把首恶附庸及其家人都杀了,然后自杀。因为贾敬龙案已经证明了,被逼无奈杀一个,然后自首,要被死刑,这条路已经堵死。矛盾总是要释放,那就应该按照新的方式释放。
 
也许统治者会认为杀了贾敬龙,虽然无法恐吓贾敬龙们杀人,但是可以恐吓知识分子说话。明明确确地告诉知识分子,现在处于决策集团的就是一群敢杀人的,就是一群流氓,所有的舆论都可以视而不见。这种效果实际是有的,统治者通过耍流氓可以吓唬住讲理的知识分子,就有不少朋友劝我,统治越来越紧了,你收敛一点吧。这不正是统治者需要的效果吗?不战而屈人之兵,装装流氓,然后吓到一大片。统治者所有的邪恶,正是平民们的恐惧和懦弱纵容,每一次妥协就成了必须进一步妥协的根源。但是恐怖统治从来没有拯救过任何暴政,只是加速了暴政的灭亡,因为恐惧过度了之后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就不再恐惧了。事实是,贾敬龙案如此枉法杀人,也让一些对这个体制还存在最后一丝幻想的知识分子的心彻底走向了体制的对立面,真的死心了。
 
正如一些朋友说的,统治在加紧,如果换一个角度,不就是统治者的危机感在增加吗?需要靠强化恐惧才能维持了。从统治者的草木皆兵,可以验证这个统治实际的危机重重,我可以肯定在不久的时间它们会毁灭,我们这代人一定会迎来中国这片土地几千年来最深远的变革,迎来真正的自由,而统治者们也将迎来他们的民主法庭上的审判。
 
那些枉法审判的,是否在幻想着法不溯及既往,未来民主之后今日的枉法行为可以不被追究。一般公民的罪行也许适用,但是对于掌握公权力者,他们的政治迫害,法的惩治永远不会终止。对政治迫害的永久追究,这是对所有暴政的警示。现在中共的法律体系里没有反人类罪,因为他们就是反人类罪的真正主体,但是未来的立法体系里,应该针对中共统治期间的枉法害命行为反人类罪进行立法,那些一方大员,基层爪牙,还是手持法律的法官们,都可以在此罪之内进行审判。现在贾敬龙所有的参与法官和决策者,其所有的罪行,必将在民主的法庭上以反人类罪呈堂证供。
 
移民海外也救不了任何人,因为民主之后的政府不会只有抗议部,所有的反人类罪犯都可以抓捕归案。在立法程序上不可能惩治罪犯的家人,但是也将没有法律可以阻止民间对罪犯家人的复仇,那些罪犯的子子孙孙永远会生活在恐惧之中,直至绝种。所以,即使今日你掌握着邪恶的权力,还是为自己,为子孙,留点退路。
 
贾敬龙案,舆论风暴如此之大,我想下决定杀人的应该不是周强了,也不是孟建柱,他们都无法单独担责,而是更上一级决策层。既然当了核心了,也不能把所有的锅都让下面的人背着。未来亡党亡国的时候,一定要让中央警卫团守好那棵歪脖子树,别人人给砍了,关键时刻用得着。
 
 
 
刘尔目 2016年11月14日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