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胜选后遗症 和 1%决策因素
望远镜-102084 11/10 36874.5/2
2016-11-10
10月8日星期二晚上刚过午夜,女儿打电话来问我是否在看美国大选电视转播。她说正与一群朋友在大学宿舍看实况,看来川普会胜出,身边不少女生在哭。听她声音还正常,我问她自己感受如何?她说很惊讶结果,但还算心平气和。打电话来似乎是我俩对一场冠军球赛支持不同的队,现在我的队要赢了,她来提醒我一下。另外她自己队的球迷过于悲伤,她不知道对朋友该怎么安慰,征询我一下。
这次总统大选结果是几十年来最震撼的。昨晚几个大城市中有数千人游行抗议,美国精英层一片错谔和反思,微信群里不少家长讨论如何处理子女的沮丧愤怒甚至绝望。这个选后的反应和情绪,我就称之为"川普胜选后遗症"。而我女儿的大学据说约95%的学生包括她自己倾向希拉莉,她却没有严重的川普胜选后遗症,究竟为什么?
在她暑假近结束返校前,我花了几个小时与女儿讨论总统候选人,这也是她感兴趣的话题。我坚持先不问不答支持谁,以免先入为主的立场和印象恶化讨论气氛。我们尽量列出两位候选人的优劣之处并逐条分析甚至辩论。了解到一些各自没想到的议题和不同的视角,开扩我们双方的眼界。然后不设立场的分析争辩理清思路。发现我们对两位候选人的优劣之处大部分认同一致。有几方面不认同而各执己见,但也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原因。所以最后虽然选择支持不同候选人,但是也蛮理智的。我告诉她我有很多地方不喜欢川普及其主张,但认同之处可能略多一点点,就算50.5%吧。她也承认不是100%认同希拉莉,可能也是多一些吧。她说学校里认识的所有朋友似乎都是支持希拉莉,她也没法对别人不认同之处象同我这样与人争辩,怕冒犯朋友。此时她已经明白"政治正确"也有对独立思考和言论自由的负面影响。
世上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或对错分明,有时只是因为仅仅50.5%的倾向而做出选择,哪怕1%的不同因素造成就会有相反的决策结果。当一个人能够理解异见人士可能与自己只是小小的1%认同差别因素,就比较能更心平气和地容忍和接受与自己认同相反的决策结果。谁也不能绝对保证只有自己对,而且当时对不保证长远未来对。当然这次大选结果,可能一方完全就没看到另一方的观点,认知差异岂只1%决策因素不同。但若能回头去努力了解对方,理解1%决策因素可能造就不同结果,川普胜选后遗症可以减轻或痊愈。
我从小鼓励女儿对我不认同之处明说,也可找理由争辩,但是要有理有据,并倾听理解他人意见。有本事就说服我。我也尽量如此,不以势压人,且一定有我被"说服"的时候。虽然多花时间,但多交流促进双方亲情和成长。(我也还年轻,在成长。)这次她没有得川普胜选后遗症,表明其心智成熟不少。我很欣慰。对自己的往日子女教育的经历,也小小地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