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囡的童年故事二》文/荷韻

荷韻-104036  02/01   3754  
4.0/1 

《三囡的童年記實故事二》

                   文/荷韻 


       上個世纪二十年代初,刚满十九歲的三囡祖父,不堪江蘇鄉下農村生活的艱難,孤身从鄉間来到十里洋場的大上海挣扎求存。憑着一己聰明勤奮,在黃浦江東岸的港口碼頭打工若干年後,在近江邊的一塊荒蕪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六間像樣的磚瓦平房,一個颇大的私家庭院,院後有一大片自耕自足的自留地。並陆續将乡間的表妹(即三囡的祖母)、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接到了上海,与祖母開枝散葉,生下三男一女,在上海落了地生了根。随着生活環境的逐漸好轉,目不識丁的他,陸續将四個子女送去學校接受了在当時来說颇好的教育。

      三囡父母的婚姻是屬于舊式盲婚哑嫁的包辦婚姻,其中的缘由乃因祖父和外祖父是姑表兄弟关系,當祖母懷上父親的時候,母親己在鄉間出生了,母親年長了父親一歲。鄉下外祖父的一次上海之行,便促成了这桩親上加親的指腹为婚的約定。

       后來三囡聽小姑回憶,母親是在二十歲那年,由祖母去乡間把母親接来上海,准备与父親完婚的。小姑当时尚未满十岁,她對三囡這樣描繪當年的印象:母親矮矮小小的個子,扎着两條粗粗的辫子,白胖的圆脸,一雙溫柔的眼睛。三囡據此推想:年轻時的母親,也算得上是個俊俏的大姑娘吧!

       喝着黃浦江水長大的父親,虽然只接受過幾年的私塾教育,却是個寫得一手好字,文筆也頗佳且自視頗高的坊间秀才,对素未谋面兼且目不識丁的乡间村姑母親自然是頗为抗拒的,一直拒绝完婚。母親生前从未跟三囡提起過這些,三囡全是从小姑嘴里知道了一些鸡零碎爪的往事 ,成年后的三囡有时会猜想:母親一個人离乡背井,远离雙親,處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下,面對被拒的婚姻,當時的她,一定是蠻悲苦淒涼的吧!

       在父親家過了四年类似童养媳”的生活後,也许是被虽文盲但尋常生活里卻處處显出聪慧能干的母親所软化吧,父親終于肯与母親完了婚。虽说是盲婚哑嫁的婚姻,三囡的童年记憶里,父母倒也一直相安無亊,从不争吵。母親是標准的傳統賢妻良母,粗活細活無不拿手,將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則起早摸黑地忙于鋼廠小科員的工作,生活雖清苦,倒也平平安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