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by 红袖添香
淡雪盈眉❄-101685 09/29 64414.0/1
共鸣(2011年10月15日)
每个人因为不同的经历,会对不同的事物触景生情,产生不一样的共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同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每一个人的反应亦会有所不同。
以前看“一地鸡毛”, 公司同事都说鸡毛蒜皮,没什么意思。而我却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剧情跟当年我们在机关里发生的事很相似。再看“颐和园”时,那会儿上大学的同事觉得特有感触,但我们其他人只是感觉很颓废,难以产生共鸣。
昨天晚上重温了“秋天的童话”。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应该是在国内的时候,当时只是觉得故事情节很唯美。昨晚再看的时候,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很多剧情,可以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初到美国的时候,跟朋友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出租屋小住过一段时间。那里喧闹的环境,破旧的房屋和墙上的涂鸦,震耳欲聋的地铁,嘲杂的中餐馆,给怀揣着梦想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我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有一天傍晚,跟朋友一起去唐人街买生日蛋糕。街边的店铺开始收摊,肉店用水龙头冲洗猪肉的脏水直接流到街上,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我们掂着脚小心翼翼地走进蛋糕店,里面同样是很破旧。除了标签上价格是标着美金外,其他全是中文。里间的人用广东话叽里瓜拉地大声讲着话,一个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在外面拖着地。这里大部分人住了一辈子都不会讲英文,也不会国语。当时我站在那儿,象打翻了五味瓶,那个不是滋味儿啊, 心想,如果要象他们这样过一辈子,我真情愿不来了。
“秋天”里的场景跟十几年前我们所经历的如出一辙,包括朋友之间的友情。虽然那时候真的是很苦,但人与人之间却是那么真诚的互相关心着。我和邓大哥还有华跟其他人一起挤在法拉盛一个公寓里。我在长岛打餐馆。每天晚上十点过下班后,老板就把我们一车人全部拉回法拉盛丢在罗斯福大街,然后我要走半小时多才回到住处,路上要经过一个坟场和一个殡仪馆。十一点左右北方大道上已经没什么人了,我把当天挣的小费塞进鞋子里一边走一边装着很潇洒地高声唱着歌儿给自己壮胆 --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也好。。。” 可每次一走到坟场附近就忍不住撒开脚丫一路狂奔,对治安的恐惧远远不及对坟场的害怕。有时候,邓大哥和华见我十二点过还没回来,就一起出来接我下班。见到他们的那一刹那,心里的那种温暖,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邓大哥在一家中国人公司找了一份订箱子的工作。那可真是坑爹的活儿啊,苦到不行,每天凌晨四点过才下班。有时候上午走出房间,看见邓大哥踡在客厅一角的地铺上睡觉,火辣辣的太阳直照在背上,就忍不住苦笑。 眼前这个可是爸爸研究所里公认的天才呀。
华先在一家中餐馆打工,有一天脚被砸了肿得老高,却一声也没吭。那份工却是没得做了。后来在中国超市找了一份收银的工作。第一天下班时我和邓大哥去接她下班。在外面张望了半天也没见人,我们开玩笑说是不是给炒鱿鱼了。华出来后果然是被炒了。经过一个雪糕店时,华飞奔进去抢着买了三份冰激凌请我们吃。我们一路边吃冰激凌一边有说有笑地回家了。生活的困苦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
开学的时候我要回宾州了,华和邓大哥要给我饯行。我们买了好多好多菜辛辛苦苦扛回来做了满满的一大桌,还喝了点小酒。华的脸上泛着红晕,带着几份醉意地说,“真希望能永远这样喝下去。。。”
那一季仲夏,三个人,重逢于异乡,相互关怀着,是一种相依为命的同甘共苦。
人,好似一叶浮萍,今日不知明日将身在何处。
离别,无奈却又充满希望,而伤感,却是一种奢侈。
十几年过去了,每天为生活疲于奔波,纽约的往事几乎很少想起过。偶尔翻开看时,却依然那么清晰,熟悉,仿佛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