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新最全阵亡名单,涉及16个领域千余企业!附死因和反思!

☀️⭐️⛅️-2209  08/11   6109  
3.5/2 




80后爱面子,90后图好玩,你让他去送快餐,他当然不干。

换个叫法,叫送餐App,他觉得很时尚,干得很起劲。

不少老外感叹,日本、法国、美国的互联网,都没有中国这么火,估计与这个有关:中国人爱面子,所以做什么,都想挂着互联网。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现在,我们为您奉上中国史上最全O2O创业企业大盘点,共涉及16个领域、千余家企业,而这16个领域中目前已经死亡的有哪些,“死者”众多,一片哀鸿,请自备纸巾。

这16个领域分别是医疗、美业、婚嫁、房产、家居、出行、汽车、旅游、教育、餐饮、社区、零售、金融、服务商和其它,例举了目前O2O行业的死亡企业,并逐一分析了这16个行业的死亡原因。

医疗死亡名单

医疗02O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起的行业,政府促进医疗改革的利好信号更是促进医疗O2O发展的催化剂,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企业的一个典型。据调查,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预计2015年从事医疗O2O领域的企业将达到42.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和理疗保健呈集中爆发式发展。不过,在整个行业在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有大批医疗O2O企业默默退出市场。

死亡原因:

1.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2.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美业死亡名单

目前中国整个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美容(包含整形)的市场规模最大,剩下的就是美发业和美甲业,整个市场非常巨大。美业线下专业店有两三百万家,整个线下高度分散,未来随着美业O2O刚刚发展,其带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有人欢喜有人忧,美业O2O刚刚起步,没有能力融资持续培养用户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本次盘点的美业O2O死亡企业有7家,其中有5家是关于美发的APP平台,所在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主。

死亡原因:

1、 低频次、非刚需,美发O2O普遍不被看好。从美业融资情况看,美发基本没有融资,可见投资人对美发业O2O并不看好。其原因是,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达,线下店无数,线上很难竞争;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于选择熟知的发行店或者就近选择美发门店,美发咨询等服务需求较少。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都是难题。

2、无法标准化: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为何不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因此,美业O2O其实是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苦逼”的行业。

婚嫁死亡名单

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昨日黄花”。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对其的冲击。

死亡原因:

低频消费,缺乏资源。婚嫁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较短。在本次盘点中盘点出的已经停止运营的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稍早。由于婚嫁行业是低频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的拓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最近,品途网记者采访了刚刚获得融资的寻拍。据其CEO孙鹏介绍,他们曾拿出了两个月的试错时间。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调整步伐,从婚嫁摄影领域作为切入口而展开业务 .

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从本次的盘点中,也可以管窥到,很多基于平台的网站,无法立足于市场之中。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摄影O2O平台就在苟延残喘中。

房产死亡名单

房产O2O预计市场规模万亿。玩房产需要相当的实力。公寓租房和租售平台动辄融资过亿,如2015年6月青客公寓获1.8亿人民币B轮融资,2015年5月魔方公寓获2亿美元B轮融资、吉屋网获1亿人民币A轮融资、爱屋吉屋获1.2亿美元D轮融资。

有人欢喜有人忧,巨额的融资说明:要么行业门槛高;要么行业呈聚合现象,市场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越来越少。

本次盘点的房产O2O死亡企业有7家,其中有5家是在2013年成立,所在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主,主要从事租房业务。

死亡原因:

1. 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成为新常态。用一位从业者的话说:这个行业太拥挤了,有1000个玩家,市场只能容纳100个,900家都得滚蛋。

2. 租房领域龙头隐现。2015年初,链家租房业务零佣金,只收5天的房租作服务费。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佣金全免。前者链家,占据北京一半的二手房成交市场。后者爱屋吉屋上线4个月后,成为上海租房市场的第一。烧不起钱的公司只能让道。

家居死亡名单

相比于单纯的家居用品电商,家装才是这个行业的重头戏,互联网家装行业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个万亿级的市场。互联网家装未来的2-3年将迎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谁能率先做好模型,整合好供应链,拿到资本,实现模式可复制谁就能快速脱颖而出,有人预言目前90%的互联网家装公司都会死掉。

在本次盘点的6家“已死亡企业”中,有1家家居饰品电商,其余5家均为装修公司,涉及到了对接设计、提供监理到一站式装修服务的企业。

死亡原因:

1. 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的家装企业都主打“0曾项”、“环保材料”、“高级供应商”等口号,差异化不明显。

2. 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难以品牌化。互联网家装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家装行业自有其复杂性,目前很多企业都是紧盯价格战,以此来抢占渠道、抢占用户,699元、688元、777元等千元以下套餐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透明,可以随意比价,有些企业无法很好地整合产业链、压缩成本,为了保证利益不能加入千元以下套餐的混战,而用户本身是追求性价比的,对于质量和服务相差不多的产品,自然优先选择价位更低得一家。

当然,价格战并不是最佳选择,品牌化是更能保证市场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场热不热,品牌的那几家总是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有些企业价格战跟不上,品牌化之路还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业的漩涡中。

出行死亡名单

从打车领域看,去年和前年在滴滴和快的的疯狂补贴下,一年就烧掉24亿元人民币!搞得众多没有来得及傍上大佬的打车软件公司纷纷倒闭,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世仇的两家公司竟然在今年握手言和。而合并后滴滴快的推出了一系列出行产品,顺风车,巴士,代驾,这让众多中小创业公司亚历山大。首先一大批倒闭的就是打车软件,然后就是拼车和代驾。那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出行行业的死亡原因。

本次盘点的出行O2O死亡企业有11家,所在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主,以下为具体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

1、大佬初现,格局已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

2、投资收紧大批拼车公司面临断粮据了解,自2013年北京颁布《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鼓励搭乘之后,拼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提供私家车拼车业务的公司超过20家。

但是随着滴滴宣布进军拼车市场,投资人对拼车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拼车软件融资难度骤增。作为拼车行业三强,虽然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还是凭借其用户和市场份额,融到了大战前的最新一批“粮草”,但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批“粮草”。

汽车死亡名单

汽车后市场与出行打车平台一样,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战场。

死亡原因:

1、门槛极高: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有着极高的门槛。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服务难保证:对于汽车后市场,一个基于服务的市场来说,没有渠道可以压缩,要为消费者讨到便宜,只有一条路,给商家带去足够的客户量,薄利多销,就是团购模式。但服务资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样有库存。团购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饱和,从而引发消费者的预约和排队,降低整体的消费体验。

3、口碑与公信力不够:对于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店面,按照现在的点评方式,都不足以带来太多口碑上的帮助。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品,汽车服务项目又很多,车作为主要的服务载体不会说话,绝大部分消费者又说不明白,专家不在现场也都说不明白,那在网上的点评不是“瞎评”吗?点评公信力下降,口碑传播也因此失效,这对于运营O2O的中间商来说是一个难题。

旅游死亡名单

近5年来,旅行业电商可谓风起云涌,各类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网站和APP数不胜数,远胜于传统公司。

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某些品类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例如酒店点评——到到,以前仅做比价的去哪儿,门票为主的同程和驴妈妈等,以及综合提供商类,即不但提供自营服务,而且兼作供应商平台,如携程、途牛、去啊。

在巨头的前后夹击和资本的冲击下,华东区域出现了一批“阵亡”名单,创立时间基本都集中在近三年间。其中甚至有一家坚持了十几年的平台,依旧没能逃脱时代冲击,被迫“关门”。

死亡原因:

1、巨头布局加速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已关闭的旅游O2O项目网站绝大多数出现了和巨头业务的重叠。近年来,在线旅游巨头的触手开始从线上逐渐下移,目标就是掌控线下资源及服务环节。与此同时,线下传统旅游也开始向线上布局,在两方巨头的夹击下,旅游O2O成为“有钱人”的战场,普通人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2、渗透率低,提升缓慢早在2012年,中国的网购渗透率就超过了美国,但在线旅游渗透率却落后美国几倍。从木桶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在酒店、机票、休闲度假游各个板块的互联网渗透率都有差距,但最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渗透率低、增长缓慢。想要改变现状显然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消耗。

教育死亡名单

从2014年开始,资本持续进入教育领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截至2014年死亡以及被收购的在线教育企业不下30家,整个行业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创业者盲目进入的情况下已经进入泡沫期。为便于观看,本次盘点涉及到了26家“死亡”的教育O2O企业,我们不难发现K12领域占多数,近年来,K12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成为了热门投资领域,但资本疯狂的背后也尽是心酸。

死亡原因:

1.过于乐观,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做支撑。以K12教育来说,这类项目多为提供在线授课、辅导、答疑等服务,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被学校和传统教育企业“垄断”的,因此这类平台如果体量过小很难对抗传统,一旦占线过长,现金流又不稳定就变得很危险。最典型的是“小龙女”龚海燕的梯子网和那好网,她在失败后曾说过自己“二次创业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资”。

2.行业巨头顶半边天,小企业难发展。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产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巨头在流量上的优势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3.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最大问题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粗暴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学习要有很高很高的积极性,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学生来说会很痛苦。在线教育获取成本越来越来,同质化使得有些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餐饮死亡名单

在过去的2014年,餐饮O2O领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创业项目,尽管不少项目永远停在了2014或者2015,但正是他们在创业路上的不断的尝试,使我们有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餐饮O2O市场规模只有92.2亿元,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389亿元,预计相比2014年将增长46.8%,五年时间这一市场以超十倍的速度迅速扩大。

但与餐饮O2O市场的繁荣风光不同,几乎很少有创业者会否认餐饮是个苦逼活,即便是如今借助互联网东风迅速崛起的品牌,迟早也将回归线下慢慢“熬”。从盘点可见,无论是外卖平台、垂直餐饮、单品餐饮亦或是餐饮服务商,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企业。究其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死亡原因:

1、餐饮O2O领域巨头林立的今天,互联网巨头们更习惯于简单粗暴、有钱任性,直接用钱“砸晕”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但在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等混战背后,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因此外卖平台必须步步为营,连淘点点这样的“富二代”在过去也未能有所作为,可见外卖平台的项目难度系数之大。

2、外卖O2O有两个必须占领的“高点”:客单价能高就高,如果高不了就高频,如果这两个一个都不占,就需要保质期长一些。尤其对于垂直单品来说,服务速度掌控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品类太过单一或季节性太强,很容易陷入配送成本太高客单价上不去的局面,后期运营将一直处于打不平的状态。

3、餐饮企业做大的关键是餐品的标准化、集约化以及口感稳定性,如呷哺呷哺、海底捞,菜品单一,易标准化,而这些工业化流程最大的保障是中央厨房。但是中央厨房投入巨大,需要门店数跟得上才能平衡盈亏,因此没有跨过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关门大吉也就不足为奇。

4、在商家智能化、互联网化趋势下,不少创业者选择从卖管理软件、CRM、点菜工具等B端切入,认为做好B端,C端就能水到渠成完成O2O闭环。但在餐饮管理系统的竞争中,系统替代有较大的门槛,另外以B端为主,C端用户无感,B端和C端失衡严重,同样存在问题。反之,从排队(C端)切入,获取用户再切入商家餐饮管理系统似乎更容易最终完成交易。

社区死亡名单

社区O2O预计市场规模万亿。社区O2O是大风口。以家政综合服务和最后3公里快消品到家为例,2015年的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事件有:5月管家帮获1.2亿人民币融资、4月Dmall获1亿美元融资、3月美到生活获2500万美元融资、爱鲜蜂获2000万美元融资。

资本看好,一方面因为市场空间大,几乎没有天花板;另一方面因为终极的社区消费端口还没有被找到。但社区不像出行,土豪砸钱改变消费习惯就好,这是很脏很累的活,每个社区的资源整合和后期把控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因此,有人在挣扎,也有人倒下,而行业龙头未现。

本次盘点的社区O2O死亡企业有11家,其中有9家是在2013年成立的,所在城市以北京为主,涉及行业有家政综合服务、洗衣服务、家电后服务、宠物照顾、校园电商、物业服务。

死亡原因:

1. 在社区O2O领域,资本并非首要,线上流量也并非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是线下入口与资源。线下服务需要大量人力,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如果缺乏高额的利润,则难以为继。

2. 社区项目,如家政、洗衣、快消品到家,平均客单量几十元,需要小步快跑,即覆盖高密度的社区用户,实现高频。而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界都是难以有效逾越的障碍,限制着社区O2O企业的发展。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成本时,创业平台就会面临惨烈的淘汰过程。

3. 用户使用习惯还未形成,表面似乎生机勃勃,然而随着宣传期过后,用户热情随即冷淡。

零售死亡名单

零售市场,一直都是一块人人垂涎的大蛋糕,零售巨头沃尔玛是在近期出炉的世界500强里摘得头冠,第二则是电商零售巨头亚马逊,这个市场有多“肥美”由此可见。随着沃尔玛宣布全面控股1号店,阿里天猫超市杀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已非常清晰,零售电商的争霸赛正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死亡原因:

1. 死于差强人意的本地化

生活日常用品是零售行业的主要内容,而住户聚集地的附近,都有商店和小超市,这些实体店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当零售电商切进去,一开始可以拿着低价位“忽悠”用户群,但当补贴潮过去,当这些电商的配送花费的时间比自提还要长、或者是送来的产品不是不新鲜就是质量有问题、选择和定制了衣服却发现附近没有体验店的时,用户必然抛弃零售电商。

2. 死于消费者动力不足的个性定制

个性往往意味着小众,而当你的小众用户群的消费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营运时,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在盘点过程中,立足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零售电商不少,有卖特产的,有专门定制衣服的,而在生鲜行业,则是以提供半成品的蔬菜居多。这些创意乍看之下非常有特色,最大做强之后的远景应该也不错,但是,这种创意不适合两种零售电商。

第一种是对社区化要求比较高的零售电商,譬如提供半成品和代买的蔬菜给白领,白领会在工作日开火做饭的比较少,周末有时间和需求他们也会选择自己逛超市,买菜之余顺便补充其他生活用品,让别人代买的需求不大,所以导致零售商辐射范围内每天下单人数必然少,这种情况下,提供代买服务的零售电商存活几率就非常小。

第二种是创业型的电商,譬如对体验店要求比较高的服装电商,无论是定制还是网上选择,这些电商主打的特色基本都是线下可以试穿、体验,这种情况下,像优衣库这种规模庞大、比较成熟的服饰企业,就可以轻松完成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要求,但创业型服饰电商的体验店必然不多,这样就无法满足大多数顾客的线下体验要求,尤其是对一些定制用户而言,这简直就是不可原谅的问题,不能体验,怎么敢放心下单?

3. 死于标准化不足

标准化,是零售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则,货源,价格,品质,以及售后等,这都是衡量零售企业的硬件,在零售电商这里还需要加上配送时间。而零售电商入局之前,总是将故事讲得非常好听,一旦产生了问题,往往就陷入泥沼没有了应对之策。

金融死亡名单

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7月月报》显示,截至2015年7月底,我国正常运营平台达2136家。数据同时显示,7月出现问题平台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另外,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P2P借贷行业上半年北京地区上半年报告统计,上半年北京P2P借贷行业整体成交额约为7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倍。

死亡原因:

监管缺位乱象丛生

由于缺乏监管,P2P行业曾长时期的处于野蛮式的生长模式中。据P2P第三方评级机构安投宝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共有超过2100家P2P平台运营;而在2015年上半年成立的新平台就有约900家,许多国资银行背景的公司也加入到P2P大军。截止6月底,国资、上市公司和银行背景的P2P公司总计超过70家。但与此同时,上半年P2P行业就出现了456家问题平台,其中出现提现困难的平台占40%,而关站失联、诈骗类的问题平台更高达50%。

对于网贷问题,在出现清偿是否可以经营,也有待监管部门的细则出台。帮客网被网贷之家报道为“停止营业”;零壹财经曾报道其在6月份发出了清偿公告。但是就在7月22日出版的《山东商报》B2版面中出现了一篇题为“互联网金融管理办法落地——帮客网全面解读《指导意见》”。截止到发稿前,品途网记者并未在其官网上发现新的标的。

据了解,帮客网已经进行了A轮融资。其实,较为知名的平台也曾出现过负面新闻,比如说红岭创投出现坏账等。

除了较为严峻的网贷问题以外,众筹、消费类金融产品也需相应细则和配套措施完善。

服务商死亡名单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越来越普及,进入DT时代之日可待。正如前几次工业革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创新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止改变了生活,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战争逐渐从实体战争转化成信息战争,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当属计算机技术。

服务商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革新都与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之前,笔者曾盘出了97家服务商企业,这些企业都通过技术为行业默默提供支持。其中多个细分领域都受到了资本的大力支持,但也有许多企业在革新中不断被淘汰。

死亡原因:

1.技术革新节奏慢。服务商企业多以技术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策略跟上时代的同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也是对服务商的一个高要求。在这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企业因为技术有些跟不上,还停留在原来的步调,导致了失败。

2.缺乏创新。在服务商的企业中,许多企业早就奠定了自己领军人的地位,许多新兴企业还是走巨头的老路,生态链不够完善,资金链上也没有巨头企业雄厚的背景,发展又缺乏创新而惨遭淘汰。

运动健身死亡名单

运动健身O2O虽然还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但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对健康的关注,会迎来可观的增量市场空间。

但在早期阶段,总有人要去试水,有人要被淹没。尽管人们只会记得那最成功的几个,但创业的精神弥足珍贵。

本次盘点的运动健身O2O死亡企业有4家,全部成立于2013年,所在城市以广州和上海为主,主要从事移动应用的开发。

死亡原因: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经济时代,创业企业勾勒着用户贡献的有价值的健身信息大数据。可信息如何能尽早变现?必竟对创业企业而言,先活下来,才能谈发展。

殡葬死亡名单

本次盘点的殡葬O2O死亡企业仅有1家,2014年成立时,它以未上线即获200万融资被媒体报道。但仅一年后其网站即被关闭。

死亡原因:

1. 市场环境。国内殡葬行业牌相对封闭,且受体制影响的垄断性市场。

2. 用户消费习惯。尽管现阶段还享受着高利润的线下商家的价格不透明,但他们的经验还是被用户信赖和认可的。

3. 低频,而且除了网站搜索投放,现阶段很难有合适的方式去推广品牌。

一点总结:互联网+,天条规则

1、基于时差选行业

不同产业受到互联网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不同行业O2O项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不一样的。创业者要善于利用产业时差,去发现那些尚未被重视但是具备一定潜力的行业。当别人都在做餐饮,你可以去做家政,当别人都在做家政,你可以去做按摩。

2、基于痛点做产品

O2O只是形式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用户的刚需?是不是用户愿意为之买单?是不是高频次的消费?这些问题都将决定这个O2O项目的生命力。创业者要抛开所谓的O2O外衣,去找到这个产业的本质和用户的痛点。

3、基于内容做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人人皆媒体”的效应,使得媒介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优质的内容、事件是品牌传播的关键。叫个鸭子、鹅滴神这种项目的走红,和一个好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创业项目做传播的一定要重视内容运营的重要性。

4、基于速度做势能

对于创业者而言,有些时候,速度胜过一切。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细分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进而去融钱聚人整合资源,持续打造品牌势能。如果没能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那么很可能就会被巨头盯上,后果很可能这个市场你就出局了。

5、有选择地规避平台黑洞

各种类型的O2O项目,在线上都将面临“平台黑洞”效应,一些大 的平台携用户和数据占有入口资源,会让很多新进创业项目卷入这个“黑洞”。创业者在自身资源和能力还不具备迅速做起势能的时候,要注意回避平台黑洞,不去 跟这些大平台拼流量,最好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