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产到户,和李XX商榷
大牛-131 03/20 6720
4.5/160
李xx,想和你说点关于包产到户和粮食的事
2014-03-20
作者:投枪匕首
李xx,听了你3月1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也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农村作村干部,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我也想和你说上几句关于我国的“包产到户”和粮食问题。
当年中国的农村真的是如你所说的这样?当年中国人的肚皮真的是如你所说的这样吗?
1978年是安徽推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粮食产量从1976年的1684.2万吨下降到1482.6万吨。减少了199.6万吨。当年一方面为了胡吹“大包干促进农业大丰收”,另一方为了解决安徽1108万个肚子的实际问题,不得不给安徽调拨了11.34亿斤小麦。这是30多年前安徽省推行包产到户和粮食产量的历史事实,可不是你对30多年前在农村作村干部的“回忆”。
李xx你如果在记者招待会上真要对“包产到户”作“举例说明”,到确实可以拿你老家安徽某个县来作说明的。当然凤阳是不行的,原因有二,一是你爸是这个县的父母官,说了会有人怀疑“替父立传”;二是对小岗村人全国人民实在不敢恭维,用凤阳作例有损安徽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形象。如果拿和凤阳自然条件相彷的滁县作为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
安徽由于当年首创了“包产到户”,结果饿死了人,滁县1962年底开始纠正,将“包产到户”和“农村干部给农民开逃荒证”等祸国殃民措施造成土地摞荒等灾难给销除了,许多个人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也解除了。第二年,即1963年播种面积迅速上升,达到了76.23万亩,到1966年,上升到82.48万亩,与“包产到户”的196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63.3%,年平均增长15.8%;农业总产值增长44.5%,年平均增长11.1%,
可到了1978年,灾难又降到了滁县农民的头上,由于安徽强逼推行“包产到户”,这一年,滁县播种面积立即从1976年的95.78万亩下降到 87.86万亩,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滁县如此,安徽全省怎样呢?一句话:大幅度减产,粮食产量只有1453.9万吨,远远低于不搞“包产到户”的1976年――1684.2万吨。
安徽如此,全国情况又怎样呢?
1980年全国大多实行了你所说的“放开搞活的承包制”,结果第一年就创造了减产新纪录,一下倒退了六年,回到了1975年以前的水平,粮食产量比1979年的6642.4亿斤减少了4.2%,只有6364.4亿斤,是1962年以来最大的减产年,这个数字实在让当局的面孔只能往裤档里钻。为了让自己这张老脸不钻裤档,后来就把数据“纠正”到6411.2亿斤,把减产率下降到3.48%。实际上6364.4亿斤也是大有水份的。
李xx,你在说“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时大概记性不好,忘记了中国曾经有过“备战备荒为人民“作为基本国策的年代,那时不但国家有三年储备粮,而且还提倡“藏粮于民”,粮区生产队也有三年储备粮,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全国就是五年颗粒无收,中国人民也不必胆心“没饭吃。
”历史的手术刀“网友在关于历史问题给你的一点诚恳建言中说得好:”对于先辈开创的历史,我们应该有足够深厚的历史情怀,怀着感恩之心去深刻把握,吸取力量和智慧; ……我们更不必怀疑前人的智慧,他们创造过人间的奇迹。“
再回过头来说,我国这五年的储备粮现在还存几何,李xx你肯定是心知肚明。不过也难说,朱总理当年去实地检查储备粮不就被人给忽悠了。也许这五年储备粮早已被你所说的”搞活“ 和”温饱“完了。不是吗? 1977年减产后我国的粮食进口年年猛增,从1976年进出口相抵不过12亿斤,到1982年就猛增到300多亿斤,坐上了世界第二大粮食进口国的宝座。2013年中国进口了多少粮食,我没有查到数据,不知李xx可否告诉全国人民一声?! 不过我看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关于我国粮食危机的文章,我不只是两眼泪水直流,更是心惊肉跳。
李xx,你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位有十三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对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品行一定要放在心上,千万千万!
另:
李xx,我也做过几年农村工作,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听了你以上的讲话,有一处我左思右想至今无法明白。不知能否告知?即:农村在人民公社时期,实行的是“三级核算,队为基础”,就是说,按排社员劳动是生产队(俗称生产小队)长的事而不是生产大队干部的事。取消人民公社重建乡村建制,村相当于生产大队,你是村干部,相当于人民公社的大队干部,整个村,相当于整个大队的“每个劳动力”怎么会由你来按排,而不是由村下一级的各组组长来按排?难道你那个曾经的人民公社实行的不是中国的《人民公社60条》和中国的 《人民公社二十三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