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重量
邊走邊看-100324 07/20 56224.0/1
有一天在阳光草地上練瑜伽獨立拜天式時,突然感觉灵魂是有重量的,因為每當思緒游離時,就会歪歪倒倒無法站穩.....
前一段一个很流行的电影Interstellar又把这一切萦绕的有关灵魂问题如潮水般翻腾起来.....
虽然电影前面很长一段很冗长,很闷的交代地球的末日,后面进入到穿越黑洞和到火星那些波澜壮阔的部分才好看起来,那个穿越时间洞和几维空间带来的思维最是精彩。
谈到灵魂,涉及到多维世界,黑洞,相对论,佛教等等,太多的问题如潮水般涌现:
比如:人要是死了,把身体烧了,怎么回到过去?思维是永存的,但不能把身体带回去,这是一个遗憾,不过通过时间移动回到过去了,一个无身体的思维和有身体的过去的自己在一起?所以必须活着移回去?在十几维空间死亡是存在的吗?
比如:是不是人类可能是一个大生物体内的细菌?
又可能:人类的感官是有限的,也许我们缺少感官去探知很多东西,就象蚂蚁被踩死时以为是上帝发怒了,它们不知道世界上有人这种生物?
灵魂依托我们的身体而存在,如果想太多的问题,可能會令人崩溃,这是有限的身体承载不了无限的思维发出的信号;可是不想问题又感到无边的空虚,这是灵魂饥饿发出的求救信号......
人类只有有限的感官可以看明白三维以内的低维度事物的长宽高,只有比我们更高维度的生物才可以看到更多维度......比如看到声音的传播,看到具体时间的样子,看到它是怎样流逝的,如同看到人在时间的传送带上怎样向前走的,看到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看到灵魂的样子....
由于认知的局限,人类的心灵总是有一个空洞,人在一生的时间试图去填满,人们选择或必须让自己的身体忙碌以避免去独自面对那巨大的空洞感:大部分人为了满足身体的温饱需要一生都工作,很多人生更多的孩子以分散精力,有人吃喝玩乐,有人用毒品麻醉,当一切繁华散尽,空虚感便如期而至......
具有较高智慧的人類在思想过程中能享受思维之美,从而得到心灵的充实和满足......
據說尼采说過:“思想之美,是美中之美" 。尼采又說:“ 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也就是說思想家在某种程度上是能掌控自己灵魂的人......
“我沉沉睡去,
就像河床上的一块石头,
在我和星星的白色火焰之间,
空无一物
只有我的思想,像飞蛾一样,
轻轻漂浮在完美之树的枝间。”
(玛丽·奥利弗)
这是敏感的诗人对思想之美的某种诗意体验....但是在纷扰的世界行進的人們又有多少能享受思想之美呢?
許多人因無法掌控自己無序的思維而罹患各种精神疾患:忧郁,暴怒,暴力,茫然,無助....所以世人纷纷寻求寄托于各种可能掌握人类命运的神....这样便不必独自面对自己的空洞,而是创造出一个可以与人时刻相处又能解决问题的神,这是因为灵魂的饥渴,但人类有限的感官看不到神的存在,所以有人相信有人質疑,但相信的人有福了....为了填补心灵空洞,中国人有易经,道教,佛教;阿拉伯人有伊斯兰教;欧美人有基督教 .....后来由于互相交流的增加,神也不分种族和国界了....
每当看到看不出喜怒哀乐的人,我的心里總会萦绕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用什么来填补心灵空洞,也许他属于人群中反映迟钝的一种,或许有什么其它的特别方法......
然后我很想知道那个特别方法是什么?據我有限的探知,發現大部分喜怒哀樂不明的人确实比一般人感性思維更迟钝些,或者有什么现实的羁绊让其忙碌,或者已信教。
另外当人有了荒芜和寒彻骨髓的经历,也会变得麻木迟钝,这是身体启动的一种保护机制....迄今尚未发现其他更惊人的平衡物,為了發現些什麼,人们仍奔波在探尋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