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崇洋媚外
大牛-131 02/12 80994.0/3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崇洋媚外
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其所生活的年代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崇洋媚外和外f不是从来就有的,实际上直到19世纪以前,中国女子都很少嫁给外国人,因为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外国人都是化外之地,是生番居住的野蛮部落,嫁给外国人就给今天嫁给非洲酋长一样的可怕。
今天的民族现状,就是中国还处于追赶西方的过程中。过去二百年的屈辱,让中国人丧失了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甚至人种的自信。
今天的国际形势,就是中国是所有国家围堵的对象,这里面既包括了西方国家,也包括了非西方国家。本质上讲,这是种族竞争决定的。直接原因,是19世纪以前长达3000年的时间里,中国都太先进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中国周边的国家无法决定自身的命运的程度,强大到可以决定对周边国家生杀予夺的程度。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复兴,因为他们不愿意落到那种自己的命运由中国决定的地步(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或许能理解为什么当年的侵华日军那么穷凶极恶,那不是光残忍两个字就能说清楚的情绪,而是混杂着发泄、释放压抑、解脱的复杂情绪)。想象一下希腊神话中,一种异常强大、一直统治人类,享受人类献祭的生物被某个英雄制服的时候,人类对该生物百般羞辱的那种狂暴情绪,就能领会侵华日军对中国人的那种情绪。尽管我们中国人无法接受,但是当时侵华日军在日本人看来是近似于齊格弗里德那样的屠龙英雄,满清就是巨龙法弗纳。(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A4%AB%E7%B4%8D) 。日本人目前热衷的屠龙英雄传,其实就是隐晦的记述侵华历史(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从来都没有对屠龙英雄传的热衷),而西方如今热衷的各种屠龙游戏和神话电影,就是对鸦片战争的另类描述。(这个话题其实还可以展开,解释一下为什么最近这些年西方各种关于龙的题材的游戏和电影格外多的情况,其本质就是吹口哨过坟地--自己给自己壮胆。但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多说了)
换句话说,中国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如同巨龙复活一样,实际上是违背世界上其他各国人民意志的:)。凡是中国历史上跟中国打过交道的周边国家,譬如俄罗斯、日本、蒙古、朝鲜、越南和土耳其,没有一个欢迎中国复兴的。西方国家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不太在意中国是否复兴,因为他们最初接触的中国就是晚清时期的中国,非常落后。但是自从朝鲜战争以后,尤其是改开以后,西方逐渐认识到中国周边国家畏惧和反对中国复兴不无道理,中国未来的确有可能像传说中那样强大的时候,西方也开始着力遏制中国复兴了。
所以这种反华尤其是反对中国强大的情绪是世界其他各国固有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和中国移民的增多,外国人在得以近距离观察中国人以后,这种情绪得到了进一步放大。他们都认为华人是可怕的竞争者。他们观察到的华人的所谓可怕的品质,其实是华人优秀的品质。华人的优秀品质在于华人的聪慧、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忍耐、克己、勤奋和勤动脑。
聪慧和重视教育,使得华人能够很快的进入高等名校获得先进教育,并获得受到普遍认可的学位,从而能够从事高收入、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以及开办自己的企业。忍耐大大减少了华人犯罪的几率,增加了华人通过艰苦奋斗获得巨大成就的可能性。克己减少了华人沉溺于毒品、酒精、性以及其他各种不良嗜好的概率。勤奋和勤思则让华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脱颖而出。
由于这些品质,一个非华人的国家,除非制定专门制定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律和颁布歧视性的行政政策,否则教育资源、生活资源(房地产)、就业资源和人种资源(女性,譬如蒙古、越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都势必大幅度对华人倾斜。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凡是竞争不过华人的国家,都对华人仇视有加,当地政府也经常颁布专门针对华人的法律,譬如禁止华人任公职,禁止华人投资移民,禁止使用汉字,甚至干脆禁止华人沿袭中国习俗,禁止华人参政参军等等。这是在印尼、马来、蒙古、东欧诸国、欧猪四国和澳洲反复证明过了的。
这种地缘政治决定的国际环境,和对华人的畏惧、防堵和限制,当然会在华人中间产生抑郁的情绪。而一部分精神柔弱的华人就会因为抑郁情绪过于强烈,而倾向于否认自己的华人身份,幻想自己是其他人种,譬如白人,或者刻意回避自己的种族身份,来逃避
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倾向,又由于过去二百年中国的暂时落后,导致的前面提到的缺乏民族自信,而加重,导致逆向种族主义。症状就是试图靠否定自己的民族,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来获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的认可,从而从这种种族对抗的巨大心理和社会压力中解脱出来。
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症状叫做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較早的《精神疾病詳嗯c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在此手冊中歸類為第一軸的解離性障碍的一種。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裏住着好幾個靈魂」。
双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此時原本的人格對於這段時間是沒有意識也沒有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如果並存意識較好的,他們甚至可以內部溝通,或進行內部會議;也有一些情況,人格之間並沒有察覺彼此的存在,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通常在此分裂現象開始時,原本的人格(原人格並不一定等同主人格。原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而主人格則是在平常大部份時間主宰身體的人格。
双重人格产生的原因多数都与这种中国与中国以外民族的对抗造成的精神創傷相關。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來說,是很容易导致的。具体的说,就是自己的中国人特征,譬如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中国亲戚等等,产生的歧视、孤立,使自己痛恨自己的中国人人格,渴望拥有一个不是中国人的人格。愿望强烈了以后,就产生出另外一个非中国人种族的人格。
國際上的新知為7歲以前(黃金6年)/學齡前有衝擊過大或重覆發生的身體虐待、情緒虐待,以及強大的壓力事件,甚至源自從嬰兒開始的混亂型依附行為(Disorganized Attachment)。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越是民族不自信情绪强烈,打压中华民族氛围强烈的地区的中国孩子,越是容易从小产生崇洋媚外的情绪,男性容易发展为同性恋,女性容易发展为外f。
一句话,这是病,得治。
治疗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困难,就是一场彻底洗刷鸦片战争耻辱的巨大的战争胜利,来恢复民族自信,打垮反华的国家。否则崇洋媚外和外f将长期存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