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山装的涵义】~蒙城老張有话说

蒙城老張-101698  08/09   10495  
4.0/1 

























中山装是用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之名命名。
天下人人皆知中山装,中国男人基本上都有一套中山服。但中山装所揭示的寓意,很多人却不多了解,也未明其意。今天将资料收集摘录整理,让我们重温国服“中山装”的寓意,着中山裝,明之意涵,遵循其義。
国共两党,两岸政府都推崇中山装,是在重要场合最高领导人的着装。
中山装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關於中山裝的誕生,目前主流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說法認為,中山装是孙文授意曾經在越南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過隆生洋服店的黄隆生先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的特點,在與孫文進行了多次探討修改后,于1923年正式定型,并命名為中山裝。

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這便是第二種說法:1919年,孙文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士官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

其一,衣服前臉四個兜各代表禮、儀、廉、恥。 其二,門襟五粒鈕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試權,監察權,這就是五權分立。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個鈕扣則分別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愛)。 其四,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其五,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

臺灣的陳永發、古偉瀛等知名歷史學教授和專家,他們大部分早先連中山裝的“三、四、五含義”都從未聽聞,國家教育研究院蕭憶梅博士回復說:“關於中山裝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政治含義應該是沒有明載在臺灣中小學教科書的, 至少在歷史教科書是確定沒有的”。
有无专家学者认定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让人们了解它所赋予政治的含义,相信的人民在了解之后,自然会通过审视思考判断,从而对它是否认同,做出其个人的回答。

中国大陆也有另外补充传说:

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而成的,目的是为现代中国人提供轻便的工作兼社交服。孙中山本身只说明推广中山装的原因,但没有讲清楚其主要灵感何来?中山装起源大概三种说法如下。

1)有关中山装的创作灵感,最常听到的说法是来自南洋华侨的企领服。它指出孙中山在1902年起越南筹建兴中会分会,委托河内一来自广东的裁缝黄隆生生产第一套中山装。孙中山采当时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代替西装的硬领,又将企领服的三袋改为四个,可放笔记、纸笔及工具等东西以方便学习或工作。

2)也有人指出中山装的主要参考来自中国。源出中国说再分广东便服说及宁波服便服说。两者均认为孙中山从中国地方便服为基础,加入西装的硬领及多袋等特色而成。有考证指出1916年孙中山托宁波(荣昌祥)裁缝王才运裁出第一套中山装。

《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折衷南洋华侨说及中国说如下:“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於衞生,便於动作,易於经济,壮於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3)南洋华侨说及中国说都似乎有意不提日本的影响。老实说什么南洋企领服、广东便服、宁波便服、甚至西装都不太像中山装,彼此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密切。最像中山装的是日本校服及陆军士官服。孙中山及革命党在日活动时间不短(曾留日者众)。据说孙中山委托日本华侨张方诚设计了中山装的草图,然后返上海后,于1916年命王才运依图生产。亦有一说是1919年孙中山将自己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装店改为便服,成为中山装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