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保就夠了?看看這些人的遭遇

睿誠理財-1460  12/27   6242  
5.0/2 


香港保險、理財、投資、移民、醫療、教育等綜合金融資訊的個人理財諮


  公務員給人的印象通常就是,不愁吃不愁穿,國家給養老,看病有醫保,各種福利待遇更是沒得說,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我們先看看幾個真實案例。


  

一、家住成都的黃某是一個公務員,剛作完膽囊息肉手術。出院結帳花了二萬四千多,自費八千二,自付比例百分之三十三點一九。自稱這麼個小手術花了一萬多,真是得不起病了。我真是不理解,手術中必用的藥。怎麼這麼多自費的?


  二、北京的周某是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47歲,做了一個心臟的射頻消融手術共花費手術費醫療費共計11.8萬元,其中醫保只能報銷七萬多,其餘的四萬多需要自己掏腰包,結帳時指著那些帳單說,連我們公務員都快看不起病了,就別說普通老百姓了。


  三、廣州的李某是區政府的統計員,2013年因車禍股骨頭出現骨折,需要置換,但置換的股骨頭材質因為選用了比較好的,需要自費共計3.5萬元,再加上止痛藥也是需要自費的,總計自費專案花費了4.2萬元。

  看完這三個案例有什麼想法嗎?連公務員都看不起病了,就更別提我們普通老百姓了。


  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做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這樣的順口溜,都是老百姓遭遇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時的真實寫照。



商業保險補充醫保必不可少!

  事實上,社會基本醫保和大病醫保,對參保人員的保障是保而不包的,住院費用和大病醫療的自付比例和金額相對比較高。關鍵是罹患重大疾病後,很多特效藥和手術器材需要進口,基本無法通過醫保目錄報銷。而特需病房等住院費用也不在社保報銷範圍內。


  商業重疾險是一種報銷型的保險,只要你確診的疾病是符合保險條款中的保障物件,那麼就可以一次性獲得保險公司的給付,可以及時有效地提高醫療品質。


  對醫保覆蓋物件來說,重大疾病險可作為一種補充手段,而對沒有納入醫保範圍的人來說,重疾險尤其重要。


  如果因為沒有購買過重大疾病險等原因,家庭實在無力支付重疾治療費用,那麼就只能求助於社會公益組織了。


  但這種事,最好不要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此實乃下下策,屬於沒有辦法的辦法!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是上策!


                                                           圖文源自網路,僅供參考


關注 • 分享 • 讓美好與美好更近些


香港保險、理財、投資、移民、醫療、教育等綜合金融資訊分享

                                                                【温馨提示】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得分享帮助更多朋友成长! 

成功,不在于您赢过多少人,而在于您与多少人分享,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内地客户赴香港投保的流程如下:

1.在预约好的时间抵达香港保险公司办公室;
2.请示香港保险公司营业员/经理的名片,工作证;在在其指引下,填投保申请书;
3.填妥申请书后到客户服务中心验证并签署保单;
4.签署完毕后,在香港保险公司服务中心缴费处,缴付保费;并且索取缴费数据发票;
5.香港保险公司核保通过后将正式保单通过营业员/经理邮寄给投保人;
6.日后的服务直接联系理财顾问/经理


免责声明:本文章之资料只作提供资料及参考用途,不应视作本文章中提及的任何产品或投资之建议或要约。本人保留权利随时更改及修正本文章载列之意见,而毋须发出任何预先通知。就本文章提及的主题作出任何决定前,建议向适当的专业人士(如医生、营养师、理财顾问或律师等)寻求独立意见。本人明确表明概不因他人使用或诠释本文章载列的资料而承担任何责任。 

聪明的人转发了此文, 
智慧的人还关注了这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