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子练琴心得
anonymous-1182 05/08 12915
4.5/64
文/Crysta Lu
让孩子学钢琴或小提琴,在北美中国家庭中是相当普遍的。在湾区,钢琴小提琴老师的学生里一多半是华裔。我们家也是这艘拥挤的船里的一员。我的两个儿子,大的10岁,小的8岁。老大练钢琴算有一点点天赋,小有成绩,在我们当地的比赛中得过奖。老二学了两年半,不太喜欢,后来就退出了。
学钢琴,在很大程度上像围城,城外的一定要进去,城里的深谙其中的酸甜苦辣,却又欲罢不能。这五年多的酸甜苦辣,为我积累了一些粗浅的心得,现在记录下来。这都是我们一家人非常‘个人’的经历,并不全面,更不权威,供分享、参考而已。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琴
有的家长认为一定要越早越好,其实不然。如果有天份,晚开始并不一定阻碍孩子的音乐成长。我有一个美国同事的女儿十岁才开始学钢琴,在之前没接触过其他乐器,但自己非常喜欢也有天赋,结果在大学修钢琴minor,四年没有要父母一分钱,全靠在外面弹琴挣钱供自己读书。周围家长有不少孩子四五岁甚至三岁开始让孩子学的,结果并不一定如人意。
我认为何时开始学琴有几个因素。第一,孩子对音乐有没有兴趣。几岁的儿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少能说出个道道,家长可以从他对唱儿歌的兴趣,以及对妈妈晚上哼唱催眠曲的兴趣上有一定认识。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弹琴,看音乐会,听收音机里的音乐则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这都是感兴趣的迹象。第二,你的孩子有没有天赋。天才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小的孩子对音乐、节奏有一定敏感度,可能这个孩子多少就有些天赋。如果没看出来,也不一定没有,也许他的天赋需要培养和启发。这前两个因素是有关品质的;第三个因素是孩子的成熟度,这是有关性情的。学乐器是一件极其枯燥、辛苦的事,大人不能低估这个过程对孩子意志力的考验。如果孩子做事能专心、坚持,能在一项任务上花上半小时而不厌烦,坐得住,那这个孩子在性情上就准备好了。因为每天练琴基本上需要至少半小时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除非孩子在品质方面在很早就显很突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比较成熟的时候才开始,不必强求早。过早开始只能让孩子觉得弹琴是一个负担,阻碍他自由自在地学、玩,结果大人小孩都很痛苦。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我就深感成熟度的区别对他们学琴的影响。老大很有耐心,性格温和,坐得住。他五岁九个月开始学琴,从一开始就每天能弹45分钟,每天都练,包括节假日和生日。老二则容易烦躁,从来坐不住,我们就一直压着他不让他早开始,后来在他多次请求之后,六岁半开始的。我还是觉得他不够成熟,其实完全可以再推后。
学乐器需要耐心,恒心,坚持不懈,如果孩子因为年龄小不能fulfill commitment,大人宁可等到他大一些成熟一些才开始不妨。
关于家长扮演的角色
在协助我两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我有成功也有失败的经历。老大现在学了四年多了,非常喜欢弹琴,现在每天练一个小时以上,周末和比赛表演之前可能达到1.5-2小时,从很早就自觉去练,不用催。老二学了两年停掉了。资质是老大高,老二比哥哥低一些,但老师说他也是很好的料。
哥俩开始学琴的头两年,我除了每周上课陪着上(这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除非孩子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反倒受影响),更是每天陪着练,有一年多因为两兄弟都练,我每晚花在陪琴上的时间就至少两小时。我略懂一些音乐,耳朵也很好,所以对他们的指点多一点。如果家长不懂音乐,即便是陪着,也是好的。
孩子日复一日面对钢琴,有时候一首曲子就要反复弹奏几十遍,十分枯燥,也十分孤单。即便是大人,你让他一人独自坐在那里完成枯燥的任务,他也会心烦,没有积极性。家长陪伴是一种精神支持,更传递一个信息——家长非常committed。有的家长每天让孩子一旁练琴,自己或工作或做家务,对刚起步的孩子是一个不公平的要求。如果家长陪练,也最好不要看手机、看书或看电脑,心不在焉。
因为我每天的陪伴,儿子们觉得妈妈很care,很committed,他们不孤单。如果烦了或遇到困难,有我在旁边抱抱他们,说几句鼓励的话,帮他们度过。
当然我有做得很不好的地方。我的脾气急躁,做事力求完美,所以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我忘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忘了学习有一个过程,要求他们一口吃一个大胖子。弟弟因为我的这种作风出现了很大的情绪反弹。他放弃钢琴,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对他要求过高,老用哥哥的标准要求他,不切合实际,鼓励也不够。他其实也有强的地方,参加比赛还得过奖,但我对他的高压,让他最终丧失了兴趣。
学钢琴除了练琴之外,还要学习乐理。建议家长也跟着一起学习,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自学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在家辅导。其实乐理不难,尤其是跟着孩子从基础的学起,很容易掌握。家长辅导的另一个好处是老师可以把更多时间腾出来教弹奏。(这里要感谢我的母校成都七中当年的音乐启蒙,音乐课开到高二,我们的音乐老师舒老师自己制定教学内容,让我们学习了基本乐理。那时教的五线谱、调式现在还记得,让我这个妈妈在孩子面前不是白纸一张!)
关于考级
一定要摆正对考级的看法。考级绝不是目的,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至少在美国是这样。我们观察到的考同级的孩子中间良莠不齐,差距相当的大。所以不要把考级看得太重。
当然每隔一两年还是可以去考一次的,孩子可以有一个成就感。对弹琴积极性不太强的孩子来讲,可以借考级的乐理、听音、视读、弹奏几个部分督促孩子水平的提高。
如果孩子有动力,家长对孩子弹琴的期待值较高,不必通过考级的形式,可以参加一些比赛。但要注意比赛也不能完全反映水平。越是高级别的比赛,评委的主观评判占的比例越大。艺术是没有对错的,不能量化,每个人的理解、诠释都有偏差,所以不得奖并不能说明孩子弹得不好。一定要用参与第一的态度对待。
关于选择老师
儿子到目前为止一共有过两个老师,都是俄罗斯人。第一个老师其实蛮好的,她是一个studio的几个老师之一,但正因为这个系统,她不能对生源和教学节奏有完全的控制。而lead老师(也就是老板)似乎更偏重商业效果,这样的环境对大儿子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现在这个老师我们大人和孩子非常满意。她是一位年纪较大的俄罗斯老师,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她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水平的孩子各有一套办法。从对我的两个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就看得出她捕捉孩子心理很到位。在钢琴弹奏技术的教学上,她很有办法,对各项基本功要求严格,扎实。我个人觉得既然学琴,就要抓基本功,如果基本功欠缺(包括手形,指法,弹奏的柔软度、流畅度、弹性,弹scale等等),对以后水平的提高会造成巨大的障碍。培养兴趣可以不必牺牲基本功训练。
每个老师的背景不同,风格也不同。以我自己的经历,选择老师可以参考几条原则。1)老师对基本功要求严格。原因我上面说了。严格不等同于严厉,老师态度可以非常和善,但可以从不降低标准。2)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到老师家上课,而有的老师上门授课。不要图省事,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有一定资历,甚至是抢手的老师绝没有时间上学生的门,因为他们的时间供不应求。3)听学生的recital。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起初找老师的时候对钢琴了解浅显,很难判断老师的优劣。有效的策略就是去听一场他/她的学生的recital。即便对老师的教学风格吃不准,但总能感觉得出来学生的水平高低,尤其你对比几个老师的recital你就能评判差别。好老师调教出来的学生presentability,坐姿、手形、难度、表演质量的整体水平都会很高。再退一步,如果你对音乐根本一窍不通,没关系,就看学生中间有多少大孩子。初高中生没有或者零星三两个,其他都是初学的很小的孩子,那很有可能老师水平有限。原因:孩子一旦大一些,水平上去了,这个老师不能推动他们的进步,于是家长带着孩子另请高明了。
关于选择乐器
我对钢琴这个乐器了解有限,简单说说我的看法。钢琴是一个相对于别的许多乐器来讲投资比较大的,和任何其它乐器一样,优劣相差很大,价钱差别幅度也很大。选择钢琴要听音色是否饱满圆润,过大过小都不好;琴键触感要适中,太重太轻都不好;共鸣要长,高低音过渡自然,等等,等等。初学者和初学者家庭对琴声不敏感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辨别是很难的。我的建议是就买名牌,日本的Yamaha, Kawai都是性价比非常好的。如果你抵制日货,欧洲一些品牌也不错,但同等价钱总没有日本的实惠,经久耐用。
有的家长认为可以先买一个差一点的琴,因为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坚持下去,过几年愿意继续弹下去再换一个更好的琴。我们的想法有些不同。学钢琴是一个长期的承诺,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孩子不懈努力和家长巨大的支持关怀。一架好的琴提供的是一个态度——做爸爸妈妈对你的音乐历程非常在意,当作一件大事,愿意投资,你学琴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可含糊。其次,好琴弹出来的质量确实不同,孩子一年听几百小时听着自己的音乐,让他能够享受一些,这是多大的鼓励!苦练有成果是不是他就更有动力了呢!第三,在琴上投资的差价,相对于每年交给老师的学费其实并不多。以我们家的情况为例,每年仅学费一项一个孩子$4000,两年半就是一个Yamaha baby grand。买琴还真只是个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