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们 不 能 这 样 对 我】——浅析低层农民工家庭困境(作者:齐速)
齐速-101392 02/18 6977
4.0/1
每年春节、暑假,类似上面报道中的场景总是不停在我身边,也在全国各地朋友身边不停上演。上文报道中的已属温和,更多场景,是无法用言辞来表述出当事人的凄惨与无奈的。
孩子,父母是不能这样对待你们!可是,父母又能怎样呢?
现实中我见过少部分不爱孩子的人渣父亲,但除了个别现象,基本上没有见过不爱孩子的母亲。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如果可能,估计除了个别享乐至上主义者,绝大部分女性农民工是会千方百计把孩子带在身边,陪着孩子成长的。
外出务工 能否带上孩子,其实最主要障碍是孩子受教育问题和收入问题。没有哪位低层农民工朋友希望孩子将来走自己的老路子,复制自己奔波劳碌收入有限的人生。
3000x12x2—10000x2—30000=2.4(万元)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一般农村青年平均结婚费用已突破12万元钱,建一栋标准的三层楼房更是高达30万元钱以上。妈呀,低层农民工俩人工作5年才够儿子娶一媳妇,工作13年才能居有屋。大家要明白,农村没新房,是很少有人愿嫁入的。
如果把孩子留在老家呢,结果是怎样?这样一个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民工家庭年均节余又是多少呢?
孩子不在身边,夫妻俩在节衣缩食情况下大约总花费在1.8万元在右。孩子在老家读书不用钱,甚至国家还有一些补助,另外,食用蔬菜口粮不用钱(家中老人自种),单个小孩总费用一般不超过0.5万元钱。有了这些数据,我可以计算出该家庭把孩子留在老家的状况下年均节余收入:
2.4万元钱 VS 4.4万元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在每一分收入都粘着血汗的时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必须费用年年上涨的时代;在可以预见未来极不稳定的时代,不难想像:绝大多数低层农民工会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
虽然他们明白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尽管他们也明白陪伴幼(少)儿成长是应尽义务,同时他们中大部分人或许做过尝试把孩带在身边。
近年来不少地倒是出现了少数以第三种方式存在的低层农民工家庭。
那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也不尽然,首先得从国家层面去解决。例如用教育券随人走的方式提高流入地教育部门的积极性;解决民工子弟学校教职工后顾之忧等等各方面入手。不过,宏观层面的东西一时半会还看不到希望。
最确实可行的办法还是得靠农民工朋友自己自己想办法。
现实中我见过少部分不爱孩子的人渣父亲,但除了个别现象,基本上没有见过不爱孩子的母亲。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如果可能,估计除了个别享乐至上主义者,绝大部分女性农民工是会千方百计把孩子带在身边,陪着孩子成长的。
外出务工 能否带上孩子,其实最主要障碍是孩子受教育问题和收入问题。没有哪位低层农民工朋友希望孩子将来走自己的老路子,复制自己奔波劳碌收入有限的人生。
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可真不容易。
这段时间我对部分身边和老家农民工朋友做了些调查,下面的数据全由此所得。鉴于隐私,不具实名。
以我老家和我务工地的大部分70年生至85年生的农民工妈妈来看,普遍都有2~3个孩子,而她们个人文化水平往往只有初中甚至更低,多为背井离乡在外地的工作一般是流水线上的普工。
根据国家最新调查公布,农民工平均工资是三千零几十元钱一个月。据我调查,我熟知的农民工在保持每周65~75个小时工作量的状态下,收入基本是国家这个数——3000.00元。
我们再来看看流动儿童在珠三角城市接受教育现状。
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一般是实行积分入学制,即使农民工侥幸凑齐了十几二十几个证件取得了候选资格,也还要待本地儿童报名完毕才从高分至低分录取。剩余名额一般不多,由于公办学校不允许收费,学校也不可能有额外资金进行扩招。这样一来,大部分入不了公校的孩子只好入读民校了。
我们再来看看流动儿童在珠三角城市接受教育现状。
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一般是实行积分入学制,即使农民工侥幸凑齐了十几二十几个证件取得了候选资格,也还要待本地儿童报名完毕才从高分至低分录取。剩余名额一般不多,由于公办学校不允许收费,学校也不可能有额外资金进行扩招。这样一来,大部分入不了公校的孩子只好入读民校了。
我们 以四口之小家为例来讨论。
先看看教育费用。以珠三角收费最低的民工子弟学校为例,一年下来在校所有费用至少一万元。
再接着看看生活消费。
再接着看看生活消费。
据我测算和调查,把租房费、伙食费、年节回家费、看病费等所有费用包括进去,四口之家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无论怎么省吃俭用一年总费至少三万元。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也不考虑流动儿童节日、周末无人看管危险重重的状况,也不考虑农村中年老父母所需的费用。仅仅从物质收入上来考虑,我们很快能测算出双职工(普工)民工家庭年度节余纯收入: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也不考虑流动儿童节日、周末无人看管危险重重的状况,也不考虑农村中年老父母所需的费用。仅仅从物质收入上来考虑,我们很快能测算出双职工(普工)民工家庭年度节余纯收入:
3000x12x2—10000x2—30000=2.4(万元)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一般农村青年平均结婚费用已突破12万元钱,建一栋标准的三层楼房更是高达30万元钱以上。妈呀,低层农民工俩人工作5年才够儿子娶一媳妇,工作13年才能居有屋。大家要明白,农村没新房,是很少有人愿嫁入的。
如果把孩子留在老家呢,结果是怎样?这样一个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民工家庭年均节余又是多少呢?
孩子不在身边,夫妻俩在节衣缩食情况下大约总花费在1.8万元在右。孩子在老家读书不用钱,甚至国家还有一些补助,另外,食用蔬菜口粮不用钱(家中老人自种),单个小孩总费用一般不超过0.5万元钱。有了这些数据,我可以计算出该家庭把孩子留在老家的状况下年均节余收入:
3000x12x2—18000—5000x2=4.4(万元)
数字都出来了就好比较了:
数字都出来了就好比较了:
2.4万元钱 VS 4.4万元钱
看看,后者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在每一分收入都粘着血汗的时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必须费用年年上涨的时代;在可以预见未来极不稳定的时代,不难想像:绝大多数低层农民工会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
虽然他们明白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尽管他们也明白陪伴幼(少)儿成长是应尽义务,同时他们中大部分人或许做过尝试把孩带在身边。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们的家庭不得不忍受常年天伦撕裂的煎熬之苦。
近年来不少地倒是出现了少数以第三种方式存在的低层农民工家庭。
这类取折中方式——父亲他乡务工挣钱,母亲留在老家陪伴孩子,同时打零工或做小生意补贴生活费。这种家庭年均节余介于上面两种状况的中间水平,单纯物质收入还是勉强令人满意。
很 但这种方式的家庭往往会种下大隐患——夫妻常年分居。
在外男人肉体上精神上很难经受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独居男性农民工有乱交的、狂买六合彩等不良行为的并不鲜见。
而在家女人也难。即使勉强闯过了独自管理幼儿、独自扛下农活、独自照顾老人等关卡。但精神上不堪越来越多的农村新老光棍们和乡恶村霸们常年搔扰(这是当今中国偏远农村不容忽视的一大毒瘤),导致抑郁症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家庭破裂的几率由此大幅上升,在当今社会,孩子或许能明白也能接受父母缘尽之后的分手。
但以父亲出轨或母亲不堪人辱导致的父母反目为仇,最终孩子受到的伤害远远大于留守的伤害。
那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也不尽然,首先得从国家层面去解决。例如用教育券随人走的方式提高流入地教育部门的积极性;解决民工子弟学校教职工后顾之忧等等各方面入手。不过,宏观层面的东西一时半会还看不到希望。
最确实可行的办法还是得靠农民工朋友自己自己想办法。
比如留在家乡务工,挣钱育子两不误。或许你会说,回家务工?说得轻巧,哪那么容易?
不错,老家是人情社会,各种利益盘根错节。但凡能挣钱的工作都已被相关人士占据,而想单纯以种田来维持一家数口生计的,那你就真是“很傻很天真!”了。 可大家忘了,目前农村有个行业是极度火爆的——新农村建设!我估计这农林建筑行业还能火个十年八年,这个行业常年缺人,工价又高。
我有个同学,去年因孩子在外入读无门,无奈之下,一家四口返回了阔别近二十年的老家定居。这老兄是非常吃得苦的主,没有什么犹豫,只要不下雨就跟亲戚风吹日晒去搞建筑,他老婆则在村里种田(林)。一年下来,在只开足8个月工的情况下家庭总收入也达到了6万多。鉴于他头脑灵活人勤快,包工头今年计划升他为大工,准备每天多加50元钱工资。
保守估算今年收入不会比夫妻双双外出收入少,但花费却少了不少,最重要是陪伴在父母儿女身边。特别是一双儿女分别入读中心小学和全县最优质农村中学,综合教学质量远非珠三角民工子弟学校能比。不过,我曾经做过建筑工,挑沙砌墙确实辛苦无比。但是,既然你选择生下了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就必须为了他们而可以牺牲自己一切,流血流汗又算得了什么。生而不陪,枉为父母!
借用《留守中国》一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或许有一天,被国家和社会常年亏待的、累计数亿的留守儿童成年之后,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致命一击!
温馨提示: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注:本文讨论对象仅限于1970年至1985年生已为人父母的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朋友。
下文为齐速农民工题材网文中最受欢迎的《农民工-苦楚》一文,谢谢点阅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