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往西(转载)
anonymous-114 01/12 8170
4.5/118
title 西藏往西
西藏曾经被摆在高不可攀的位置――普通人是不敢去西藏的,而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驴友也算不上真正的驴。那些年,高海拔和神秘带来的惧怕,是进藏的两大几乎不可逾越的门槛。人们只能想象着关于西藏的标签:蓝天白云、雪山寺庙、朝圣者和活佛、净土、信仰、灵魂……然而西藏终归是不可免俗地步了其他景区发展规律的后尘:艺术家或驴友打头阵――文艺青年推波助澜――疯狂的游客蜂拥而至。
人们对西藏的向往那么浓烈与持久,因为这里,确实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西藏之旅,不仅是身体之旅,眼界之旅,也是心灵之旅。没有哪条线路的旅游会如此笃定地被上升到精神洗礼的高度。这是个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地区,宗教的力量深入骨髓。当地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在这呼吸都困难的高原,你很容易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打动,你会不由自主地拷问幸福,反思人生。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西藏。每个人都该有次西藏之旅,属于你自己的西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出发
行前有很多焦虑:线路设计、人员拼车、机票折扣……其实,紧张的工作和牵挂的家庭才是无法自由行去的最大羁绊。一次次调整着时间,中间还差点放弃。到最后各方面基本安排妥当,订下的往返机票已经比最初贵了3k,只为了最终成就这个夙愿。难道真的是年纪越来越大,顾虑就越来越多?当初那个一念起千山万水的人哪去了?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其实只要有坚定的念头,一切都不是阻碍。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以拉萨为中心,东面是林芝、南迦巴瓦,西面是羊卓雍措、日喀则,北面是纳木措、念青唐古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名组成了普通游客来西藏的常规一日两日游线路。对于费了周折请出的两周假,我自然希望能深入到西藏更原始的的地方去。经过多次做功课,计划出一条从拉萨包车一直往西,直到西藏最西边的路线。这条线少有普通游客问津,未被过渡开发,重要的是有足够吸引我的因素: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一路之隔的圣湖和鬼湖、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西藏最后的秘境吉隆沟……绝世无双的风景、厚重独特的传说,这才是西藏的精髓!
青藏高原的航拍格外让人激动
神奇的雨云、瑰丽的彩虹、通透的空间、震撼的色彩。我在旅馆天台适应着高反,却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情!
拉萨
毫无疑问,这座奇妙的天空之城是整个西藏的灵魂。
其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布达拉宫每天接待着熙熙攘攘的旅游团队,但它本身却在沉睡。以前那座耗尽人一生投奔的圣地,现在正变成人们好奇参观的建筑。与此恰恰相反的是另一座把宗教神秘和市场经济完美结合的地方――大昭寺,它逐渐成为拉萨最神圣和鲜活的寺庙。八廓街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和虔诚的朝圣者使得这片区域在成为圣城的精神高地同时,也成为藏区的商业中心。许多游客或者成为藏飘的人,大都因为这里,开始爱上拉萨。和同为高原城市的丽江相比,虽说都被认为适合发呆,但拉萨少了那些故作矫情的小资,要硬朗的多。
行程前后我在拉萨呆了好几天,在驴友客栈、连锁酒店、藏式宾馆分别住过,跟着转经的藏民穿行在大街小巷,为了取景胡走乱爬郊外的山,使劲地猜想朝圣者的精神动力,或是呆呆地坐在公园里看鸟儿飞翔。已经像天安门一样不能随地停留过长,不能蹲下的几个广场,因以往过分猎奇的镜头导致对被拍变得抵制甚至仇视的藏民。尽管拉萨依然保持着纯粹的生活方式和奇妙的文化融合,但无可否认,近20年里发生的改变比之前的几百年还要多。
遍地是全副武装的军警,空气中是弥散到骨子里的宗教气息。喧嚣的拉萨,让我惶惶,让我茫茫,我突然懂得了侯马的《望长安》。诗意如同禅师的棒喝,醍醐灌顶,痛彻心扉。他说:我必须忍受我的孤独,如远山必须忍受长安。
拉萨,一个欲说还休的省城。
向西
网上约伴的4男3女来自5个省份,前后2天抵达拉萨;同样是网上订下的2辆陆地巡洋舰,司机是定居西藏的汉人。未来十多天的临时团队就这么在真实世界中第一次会面。ok,开始西行。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是离拉萨最近的一个景点,也是西行必经之地。很多年来看过无数它的图片,一直以为如此而已,那么假的蓝我可以轻易ps出来。但当越野车驶过岗巴拉山口一刹那,我彻底惊艳了――真的有这样的蓝!海拔4700米的垭口已经停了不少车,我大叫“停车!停车!我要照相!”司机师傅哈哈笑着“别着急,前面的角度才好呢。”
江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羊卓雍措就在公路下几百米的地方,湖水呈现着异常美丽的蓝绿宝石一般的色调。光彩夺目、明艳逼人!远处是登山爱好者熟悉的7千米级雪山宁金抗沙。“羊卓”是高山牧场;“雍措”是指水碧蓝清澈如宝石。羊湖整个流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400米,湖岸线长近千公里。由于是封闭的湖泊,羊卓雍措形成了独特、迷人的生态系统。
继续西行,高原独具魅力的气候给了我们惊喜。远处世界末日般的云接天连地,肆无忌惮地拦在前行的路上。
没错,这就是我们进入这片云后的景象。一步从夏跨入冬!
一路向西,风景永远在路上。
宗山古堡――西藏绕不过的屈辱史。数百藏族军民在这里以原始武器抵抗现代火器装备的英军,全部壮烈战死,而英军仅仅付出4人伤亡的代价。随后由此进入拉萨,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电影《红河谷》即是讲述这个故事。我刺痛地想起老人的话:落后就要挨打!
人造的美到了极致,我们称赞假的就如真的一样巧夺造化;真实的美到了极致,我们称赞真的就如假的一样精致无瑕。不得不说美的境界,总是挑战语言的贫乏。这是趟“一错再错”的行程(藏族称湖为“措”),我们一路调侃真的假的,而我们的眼球大快朵颐。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是每一个登山爱好者的梦。8844.43米的高度,是地球上靠双脚能够到达的离天最近的地方。登山被赋予的意义早就让这项体育运动本身神话。那段已经流传出登山圈以外的经典对白“你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里。”的始作俑者,就是永远躺在了珠峰追梦的路上。
我幻想过无数个走进她的情景。在我心中,珠穆朗玛早已不是一座山峰,她是圣殿。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态来觐见的。我们下午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奈何浓云密布,未拍到向往中的日照金山。当晚,原计划拍摄离天最近的珠峰星轨,也因厚实的云层泡汤。靠着这朝圣的精神力量,在这高寒地带,我架着相机守候到零点多才睡下,晚上先后起来4次,渴望着奇迹发生。而对于没有类似高海拔经历的人来说,在5200米海拔处过夜绝不会是愉快的回忆。同行队员先是辗转反侧,难受的睡不着,待迷迷糊糊睡去,却又半夜被呼吸憋醒,不得不地痛苦地吸起氧来。
第2天起大早,仍是没戏。倒是因为一夜的雪,到处披上银装,愈发显得圣地圣洁了。我和另一名状态较好的队友继续往珠峰靠近,期望老天能开个眼。熬到快中午,珠峰终于揭开了她的面纱!老天呀!我激动地几乎要匍匐在地。万里而来的梦想,圣地朝觐的渴望,终于在整整一天一夜的祈祷中实现!我的珠穆朗玛,近在眼前!高达三十万的登山费用或将堵住我攀登的路,但此刻拥在你的怀里,已是我无比的幸福!
喜马拉雅山脉被誉为地球第3极,众多7千米级以上的极高海拔山峰集中呈现,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天空的云映在水中,可以想见鱼的欢愉。
在这远离尘世的净土,我们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藏野驴。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10座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十四阿哥希夏邦马峰(8012米)惊艳亮相。这也是8千米级中唯一一座完全在我国境内的山峰。
吉隆沟
西藏近几年来的开发力度很大,连户外圈中大名鼎鼎的墨脱都已通了公路,似乎如今的西藏已经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了。但喜马拉雅山深处和尼泊尔接壤的地方却有一个和高原风格迥异,鲜为人知的所在,被称为“西藏最后的秘境”――吉隆沟。
进沟的路还在修建,我们不时要从河谷中涉水通过。巡洋舰的越野优势被老道的司机发挥的淋漓尽致。尽管路程颠簸,但同行诸人均兴高采烈。对高反还未完全适应的人从海拔5千多下降到不足2千的地方去,能不让人兴奋么!何况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啊。一路越野,绝美绝险。云雾中的村庄,草场上的牛羊,参天的大树,壮观的瀑布,深谷中被浓雾掩住去路的吊桥,山顶上绝色水潭旁神秘的空房……和这几天的荒原相比,这里一派盎然生机,鲜花盛开。如果不是背景的高海拔雪山,你会忘了这是在世界屋脊。吉隆沟颠覆了人们日常经验的西藏景观,它用雪峰、青山、森林、田园等明显的垂直梯级层次和葱绿视觉,改变了人们对高原固有的感官体验。这是种完全不同的美,醉人、震撼,充满诗意。
叶芝诗云: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吉隆沟便是这样的所在。唉,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吉隆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感觉进入哈利波特中的魔幻世界。
该用世外桃源来形容它.
因地缘关系,这里的人看上去已经像尼泊尔的人了。
一路出沟,回归高原。
西藏的广袤和独特的风光能让人的胸怀、心境升华。
一路风景如画,我们不断地停车拍照。这片神奇的高原有太多的世界之最――最高、最美……一不小心,没准你就进入或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你自己的)。往西,带给人无限的兴奋和向往,引领着我们去体验,去经历。
一路向西,“一错再错”
越往西,路边出现的动物越多。藏羚羊、藏野驴、野马、雄鹰……
有时候,动物很大胆,你悄悄地*近它,能拍到更近的写真。
这些画面如此纯净地直入人心,让我们再次解读“生灵”的含义。
而文明的进程会改变世界多少?那一根根电杆仿佛切割大自然的牢笼。它们原本的乐园正急剧缩小。下次来,我们还能看到这些高原精灵吗?
原住民在这生活了世世代代,他们是高原的主人。而我们,只是匆匆过客。
玛旁雍措和拉昂措
西行第5日,我们进入阿里地区。阿里位于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面积几乎是2个江西省,人口却只有6万,是亚洲最偏远的角落。阿里地区的景观主要由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北方羌塘高原上巨大的湖泊组成,在二者之间有广阔无垠的黄色草原、尘土飞扬的荒野、沙漠、以及露出地表的矿脉将山体染成红、紫、褐、绿的缤纷颜色。这片人迹罕至,遗世独立的地区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而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措,和被称为鬼湖的拉昂措。
其实这一“圣”一“鬼”相隔并不远,同样是表现为高原湖泊那令人心醉的蓝。只是玛旁雍措是一个飞鸟守候,充满了生机的淡水湖,拉昂措却是一个牛羊无踪,湖周围没有植物的咸水湖。两者在同一座雪山下相互厮守了亿万年。相传千年前,当时两个西藏最大的势力象雄与吐蕃在这决战,最后松赞干布一统高原。为了纪念,玛旁雍措被命名圣湖,意为不败的湖。而拉昂措里,十万战败士兵阴魂不散,怨气凝为阴风,四野哀号,遂成鬼湖。多少年来,人们只将湖边的冈仁波齐称为“万山之祖”,将玛旁雍措称为“万水之源”,又有多少人知道神山圣湖后的鬼湖。或许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就如这鬼湖,因为机缘不济,走的更高的不会是你。我们的人生无人关注,我们的经历只能讲给儿女听。
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将玛旁雍措称为“西天瑶池”,可以想见一代高僧当时看到的是多么绝世的美。
圣湖相去不远就是鬼湖,她有被同行队员称为更妖艳的蓝的色彩。湖边暗红色的小山,颜色迷离,一道诡异的白色云带在山顶飘荡着。站在鬼湖旁,那些古老的传说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我有些恍惚。直到我们离开时,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才露出了面容。或许,这座“圣母之山”才是拉昂措的守候?
冈仁波齐就在两湖旁,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 6638的海拔在西藏根本算不得高,但岗仁波齐同时被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是如来佛祖的道场,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名字是“须弥山”。同时,冈底斯的另一注释是“众水之源”,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度河的发源地。每年世界各地来此转山的的信徒成千上万。据说绕冈仁波齐1圈可以消除罪恶,而转够108圈保证立即升仙,完全洗脱前生后世的罪孽。是一座宗教色彩极浓的山,据说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明令禁止攀登的雪山。
或许因为我们的心不够诚,或许是同行队员部分不适应高海拔转山活动,我们队伍放弃了原计划中的转山环节,而冈仁波齐也一直对我们掩着面纱。回来的时候我们还特意在转山的起点塔钦住了一晚,但神山方向始终是云雾笼罩。上几张山脚拍的片,期待下一次吧。
扎达
扎达土林毋庸置疑是地质奇观。在高原迷幻的光影中,奇特的山体变幻万千,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天工万象,无可尽数。丝毫不输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据专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这里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犹如神工鬼斧不间断的雕琢打磨,更使他出神入化。这样的地貌在地质学上称为河湖相。
立于土林中,你会被大自然的造化所震撼。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千姿百态,别有情趣。夕阳照耀下,土林被赋予生命的灵光,好像天生就是与人世相结合似的。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艺术,是大自然特意造出来专门向人类展示魅力的。
太阳消失于群山后,耀眼的金黄变幻成幽兰。寂寥的土林与大地融为一色,仿佛昭示着世界亘古如斯般平静。却更让人觉得神秘,依稀中感觉这土林即将上演一幕再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历史的电影。司机却声声催促,再不趁着还有光离开,就要迷失在这片峡谷中了,我才不舍地离开。事实上,从这土林腹地离开,回程途中我们确实走错一段路,两车还走散了。这古老的地域处处透着神秘,让人心存敬畏。
古格王国
就在这寸草不生、沟壑密布的冲蚀地貌上,很难想象1100年前,土林还伫立着强盛一时的古格王国。古格王朝是吐蕃王室后裔在阿里建立的政权,至17世纪中叶,王朝发生内乱,古格覆亡。然而让考古学家们震惊的是,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在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和他的十万臣民一夜之间突然像风一样从历史上消失了,只留下一座神秘的废墟。
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古格的存在。直到几十年前,在当地出土了数量极大的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这种经书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奢华程度无以复加。大量的文物挖掘,少量的历史典籍,残缺并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王国带走的似乎还有西藏西部众多难以想象的秘密。
王国遗址建在一个小土山上,从远处看,似乎只是座土司的小楼,而亲自攀登一遍之后,才会真正感觉这确实是一个王国的架势。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从现存的遗址可以想见当时气象之盛。而在古朴的古格王朝遗址里,逝去的时间仿佛在缓缓回流。即使你是一个无神论者,依然会受到一种神秘气场的感染,仿佛我们正在触碰那些那久远未解的谜团。在最后穿过一条隧道到达山顶后,开阔、原始、粗犷的象泉河谷尽收眼底,一切都在掌控。然而人事已非,让人感叹沧桑巨变。
推开门,只见时光匆匆。
班公措
离开让人感概万千的古格,我们继续往西,当天终于到达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可千万别拿内地的眼光看地区驻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小镇。但不管怎么说,已经是一路西行条件最好的了,我们在这休整。
次日早,出发前往西行最后一站――班公措。班公措藏语意思是“明媚而狭长的湖泊”,位于阿里日土县城西北12公里处,与印度交界。整个湖的面积约有600多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约有400多平方公里。该湖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由东向西水中含盐量不同的湖泊,即,东部也就是在我国境内的湖泊为淡水湖,中部为半咸水湖,西部(印度境内)为咸水湖。
班公错初一见,太过平凡,只当是普通的江南风光,山青水秀而以。待到阳光自云层斑驳隐现,天光云影始令人惊叹。景色中水草丰美,牛马悠然,平沙落雁,潇湘水云。湖水被色彩切割得斑斓一片,倒影或清晰无比,或如虚如幻。有一种美,叫做美而不自知,顾盼间天真自然。便是班公错的美。
收官
阿里因其幅员广阔,气候独特,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而在这天然动物园中,最独特的又属班公湖鸟岛。在“世界屋脊”上,能有一个鸟的世界,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它给高原增添了一大特别景观。目前,岛上约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多时可达数万只。这些鸟类绝大多数为迁徙的候鸟,冬季从班公飞往南亚大陆避寒,第二年的5月至9月飞临班公湖栖息。置身于这西藏最西边的蓝天绿水和湖光山色中,观看鸟儿展翅飞翔和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的场景,对于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们,绝对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是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绝景。
班公错初一见,太过平凡,只当是普通的江南风光,山青水秀而以。待到阳光自云层斑驳隐现,天光云影始令人惊叹。景色中水草丰美,牛马悠然,平沙落雁,潇湘水云。湖水被色彩切割得斑斓一片,倒影或清晰无比,或如虚如幻。有一种美,叫做美而不自知,顾盼间天真自然。便是班公错的美。
收官
回程的路迢迢,开始还想着换个角度拾遗补缺,后来纯粹变成补觉了。长时间的紧张活动松弛下来,大家在车上都睡的很香。一路平安回到拉萨。各人的返程票订的时间不一样,聚餐后一声珍重,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还有时间,既然叫三大圣湖,索性去把最后一个纳木措看了吧。纳木错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措藏语意思为“天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相传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湖的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形状近似长方形。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站在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湖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黑蓝,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她的美和其他几大措完全不同,如果说,其他措是静的话,纳木措就是动的,她有海一般让人着迷的浪,风情万种。
后记
归来后很长一段时间,西藏的那段远行,像是与我相处的生活完全不在一个时空中,不真实,也不虚无。我几乎没翻看拍的照片,也没想游记的事。积压的大量工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意的沉淀。
回程飞机上,一个普通的弯腰捡物动作,居然扭伤了腰。到家第二天,患上重感冒,卧床吊针。随后是嘴里长泡,很长时间都吃不好东西。他们说我在西藏的状态是太好了,这是“找补”。其实,伤病困扰的只是身体,我发现心也病了。病的真不轻,只想着放逐自己的灵魂,行走在天地间。
西行的前半段,依然如我以往出行般,有强迫症似的不安静,想着如何走一条最优化的线路,拍到最理想的风光,将一切美好一网打尽。过程中反倒被烦躁、疲劳纠缠住。进入后半段了,开始在两种状态下漂移。随着行程深入,一是觉得可以拍到更好的东西,有时候又觉得漫长艰辛的路像是在进行一种心灵的仪式。不断地按快门也好,只是静静地看着感受着也好,都是借这一片神山净土,体会生命的圣洁,生活的本质。其实收获美好很容易,安静的心,简单的方式就可以了。这趟西藏归来,不仅有美图的收获,更长远的是心灵的收获。这一点上,不敢说认知了多少,也不敢说会有多大变化,但终究是悟到了一些。
人活着,总是会有很多感触,时间久了,有些也就淡了。有的故事会很让人感动,但人和人不一样,那些只是别人的,模仿不来,你还得按照你的轨迹发展,只是做多多少少地修正。在这个价值体系早就多元化的时代,我始终认为人生不是为单位活着。在获得俗世评判标准的成功人生,和获得经历丰富的人生两者中,我更倾向于后者。旅行并不是为了最终的哪个终点,只有不断的过程。人生也是。
过去的一年,人们津津调侃于国家机器那牛b发问。回忆我们的感受,年少时幸福是种东西,得到了就幸福;年轻时幸福是种愿望,实现了就幸福;年长了幸福是种心态,放平了就幸福。幸福的西藏之旅,是不带功利性的,前提是一颗安静的心。幸福是风霜雨雪都经过,再把阳光收获。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