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大脑的侵蚀(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十二)
戴 慧-2888 02/25 18651
4.5/4
雷春的读书笔记
“The Teenage Brain”
Frances E. Jensen
with Amy Ellis Nutt
1. “对电脑和其它电子产品上瘾”已经成了当代的社会问题。网络使青少年上瘾的机制与毒品对青少年大脑的“奖励和满足区”的作用相似。在青少年的大脑处于探索新奇事物的状态下,网络所虚拟的世界会使他们对现实产生模糊感,并且独处于自己的卧室、隔离社会的状况也会对他们产生精神压力。寻求最新高科技的刺激是青少年的天性,因此而产生的多巴胺与吸毒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目前美国心理学会和精神病学会都还没有正式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精神疾病,但2013年发布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已经将网络游戏症列入需进一步研究的附录中。这两个学术组织已经有些落后于时代了。不断有事实证明,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的青少年会导致忧郁症、学习成绩下降和失去控制自己上网时间的能力;事实上,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网瘾,还有不少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美国在2009年于华盛顿州的边远小城Fall City成立了第一家住院治疗“网瘾”的康复中心 “reSTART”。
2. 最新的对青少年网瘾的功能性大脑影像(fMRI)研究显示,他们上网大脑兴奋时释放多巴胺的部位和模式都和吸食可卡因和冰毒相似;它们都会改变左右大脑半球的连接形式和其它使用多巴胺作为神经传导物质的大脑部位的神经细胞连线的连接性。而且令人惊叹的是网瘾不需要其它化学物质的诱导,它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意识(mind over matter)”,完全由大脑的电路系统来自动完成的。
3. 年轻人中最浪费时间的网络强迫症是网络游戏。电子游戏是人与有声音反馈和画面反馈的界面的一种相互交流。如今,电子游戏几乎无所不在:计算机、iPads、iPhones、Xboxes、GameBoys等等。它也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它的研究仅限于人的心理测试或功能性大脑影像(fMRI)技术,而不可能有动物模型。
4. 2012年在中国发表了一项17名电子游戏上瘾的青少年和24名正常同龄、同学历、同性别人的大脑影像的对比研究:首先,瘾君子们冒险方面的考试成绩远高于对照;其次,功能性大脑影像(fMRI)结果发现他们的额叶的连接性能低,但他们其它大脑的部位的连接性类似于尼古丁等毒品上瘾的人。另一项韩国对15名有网瘾的青少年的对比研究显示他们大脑控制冒险的眼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较小,这与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病人一样。
5. 年轻人,特别是男孩子,到21岁时,平均已经玩了1万个小时的电子游戏,这些时间花在了既不赚钱也没有教育意义的“技能”上了。Malcom Gladwell 写的书《Outliers》中指出,1万个小时可以使大部分人在一般的领域成为专家。而玩电子游戏的技能除了在游戏领域或计算机模拟训练外毫无价值。拿一个本科学位也不需要这么多时间!
6. 电子游戏对大脑到底是好还是坏?这要根据情况而定。适量的游戏,如同是一种学习,是对大脑有益的。德国有一项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会使与记忆力和视觉空间相关的大脑部位变大,其中包括嗅皮质(entorhinal cortex)、海马体(hippocampus)、枕叶(occipital lobe)和顶叶(parietal lobe)。因此,利用电子游戏来对飞行员、医生和护士等进行实验模拟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7. 玩电子游戏上瘾的青少年会抵触参加其它活动,如同对毒品上瘾,对大脑有短期和长期的伤害。中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如果每周6天、每天花10个小时玩网络游戏,他们负责语言、记忆、动作控制、情绪、方向性、抑制冲动和不良行为的大脑部位的灰质神经细胞会缩小,游戏时间越长缩小的程度就越大,有的甚至达到20%;同时,大脑中连接大脑记忆中枢的神经髓鞘丰富的白质也变得不正常:其中,右海马旁回(right parahippocampal gyrus)的白质密度增加,可能是短期记忆储存和回取信息能力出了故障;与此相反的是,其它周边的负责做决定的大脑部位的白质减少,以至于连关掉电脑或停止游戏的决定都做不了。
8. 最为危险又对青少年富有吸引力的是网络赌博。有大约70-80%的青少年至少尝试过一次网络赌博。虽然只有到18岁才允许去赌场,但小到10岁的孩子就能到扑克网页玩免费的赌博游戏。青少年还可以去美国以外的没有年龄限制的网站赌博。孩子还可能从小在玩iTunes的免费赌博软件中慢慢上瘾。现有3%的成人和8%的青少年对赌博上瘾,青少年的赌瘾会比成人更难控制,而且有加剧的趋势。Morgan Stanley 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网络赌博的收入会超过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赌城的总和,达到90亿美元以上。
9. CRC Health Group列出了如下网络上瘾的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大部分课外时间用于电脑或网络游戏;在学校打瞌睡;完不成作业;成绩下降;对计算机或游戏使用情况撒谎;宁肯上电脑或玩游戏也不去找朋友玩;终止其它的社交或运动聚乐部的活动;如果没有电子游戏玩或没电脑上就会感到不安;由于键盘的过长使用而导致手指、手和手腕关节痛;睡眠不足;为了不停地上网而不吃饭;为了不停地上网不顾个人卫生和衣冠整洁;头痛、背痛和脖子痛;眼干和视力下降。
10.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还不仅限于上瘾。《普通精神科年报(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6年的研究发现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1个小时的青少年会有多种和更严重的多动症(ADHD)表象。
11. 大部分青少年都认为自己很善于一心多用。但实际研究显示,一心多用会干扰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会使他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延长25%至400%。青少年之所以喜欢一心多用,是因为那些干扰对他们是一种娱乐,让完成作业这项枯燥的任务有趣和愉快一些。但是,长期的一心多用是有很大代价的。它会使大脑释放紧张激素皮质醇(cortisol)和肾上腺素(adrenaline)。长时间高水平的皮质醇会使人脾气暴躁和冲动、损失短期记忆,甚至导致心脏病。一心多用还会导致疲惫,产生迷惑、晕厥和变得固执。如果青少年养成了一心多用的习惯,就很难改,他们到了成年也会如此。虽然一心多用会给青少年带来满足感,但研究发现,同时也伴有忧郁和焦虑的症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帮助青少年制定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养成列单子并把完成的任务划掉的习惯;一回家就把书包打开,整理作业,让他们决定作业的先后顺序;即使他们尖叫跺脚来抗议,只要你坚持只有在某些任务完成后才能看电视和上网,你就会有成功的机会;同时你自己也不要在他们做作业时看电视。耳机背景音乐会使某些青少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地做作业,但这需要家长的观察来确定。
12. 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中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同时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缺乏同情心,他们给自己和他人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生命和牢狱之灾。家长要时时刻刻抓住机会和孩子交谈,以反面教材来教育他们要谨慎自己的网络行为;同时采取措施监控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阻断某些网页。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不可能屏蔽掉所有的不良信息和行为,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出最佳判断,尽量减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