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子台湾周游印象记 (太平雅子)


北美華艺-2135  02/09   8104  
5.0/2 


     2015新年的喜庆气氛让我意犹未尽,临时决定随旅游团从美国旧金山出发去台湾进行一周台湾环岛旅行。一月下旬的台湾气候与加州没有太大差别,是温暖的冬季。

      初次台湾之行,跑马观花从台北—花莲—屏东—高雄—南投—台中苗栗—台北,看了很多东西和景点:体验了台北现代化的高鐡;参观了中正纪念堂,袖珍博物馆;踏足了九份山城,南天宫,七星潭,太鲁阁国家公园,瑞穗牧场,佛光山,美浓客家村,春秋阁,梦时代购物中心,日月潭,孔雀园,文武庙,三义木雕老街,忠烈祠,101购物中心以及品尝了六合夜市,士林夜市,饶河夜市特色美食等等 。

       然而要说台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应该说一是台湾的佛教文化;二是台湾的饮食文化。

      台湾佛教界有“四大山头”之称,指的是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及中台禅寺。分别由星云大师,圣严法师,証严法师及惟觉老和尚带领。四大佛教团体旗下信众至少超过五百万人,并有“九大门派”和“五大团体”之分。

       旅游车途经慈济精舍,慈济大学,慈济医院,让我大为惊叹其建筑规模之大,之雅。大片灰白建筑的慈济精舍坐西朝东,面朝太平洋,背靠台湾中央山脉,极其精致而典雅。位于花莲市中央路上的慈济大学也是一所非常正规的大学,培养着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紧相临的慈济医院是真正为普通百姓服务的机构。早期慈济的创立主要目的其实就是去帮助那些付不出生活费与医疗费的贫苦人。慈济的宗旨是济贫与教富。让我所感慨的是这位“証严法师”,一个文弱女子经过45年努力,从无到有,是怎样支撑起一个慈济世界?

       我之所以关注到慈济是缘于一次北加州慈济广播电台团队邀我去宣讲关于“播音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课程。记得是个周末时间,当我走进那间临时教室,看到满屋子学员身穿深蓝色的慈济制服,每个人脸上都是真诚和蔼的微笑,话语轻柔缓至。这一切給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心平气和”,我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而生敬意。整个课程期间,他们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认真做笔记,做练习以及提问和回答问题。俨然像求知欲极强的小学生,他们做事认真的态度再次震撼了我。最后我说:“我坚信以你们的素质,这支团队一定会越做越好”。之后我从电视里,报刊上常看到他们慈济人的身影出现在发生自然灾难的世界任何地方,任何角落。慈济人的无私品德和无偿奉献,这份大爱征服了我的心灵,所以这次在台湾看到如此宏伟建筑的慈济大本营,甚为感佩欣慰!

       中外最负盛名的台湾第一大佛寺——佛光山寺位于高雄市大树区,寺内建筑疏落有致,除主要寺院建筑外,佛光山最具特色的是大佛城,甬道尽头正中的接引大佛高达120英尺,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四周还有480尊小型金身阿弥陀佛塑像围绕,景象庄严。大佛下面则是佛教文物陈列馆,珍藏了古今中外佛教文物数千件。佛光山最热闹的时节是农历春节到元宵节,满山挂满花灯,入夜后一片灯海。如果今年我能够晚一个月到台湾,或许正好赶上这个热闹场面。

      旅程中另一个象征佛教文化的是位于日月潭北边山腰处的文武庙,形势陡峻,金黄色的殿宇,依山势而筑,背山面湖,大有尽揽江山的磅礴气势。文武庙精神所在“文能安境,武能定国”,为各方信士所敬仰,也是百姓之所爱。我们的导游是个在佛教文化下长大的台湾人,他的满口经纶,脖上腰间都充满了其信仰。

     据说佛教原产于古印度,公元67年传入中国。近两千年来,佛教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道家和儒家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曾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台湾的土地上我看到比较完整保留和继承下来的这份佛教文化。

 

       对于台湾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饮食文化。去台湾前耳闻台湾各色美食名称,早已经是垂延三尺。百闻不如一见一吃。其实台湾的饮食文化是在历经无数次的各国殖民向台湾岛迁徙所产生的一种饮食习惯。从早期台湾原住民饮食到荷兰,西班牙及日本的殖民经济,再到后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移台湾而带去中国各省的饮食文化,发展成了大江南北,不拘一格的特殊食物结构。在这种饮食文化发展中,以往的路边摊,夜市成为了市民百姓及观光客的最爱,同时也最能体现出台湾的风土人情。

       我们在台湾逗留的一周里,光顾了三个著名夜市:高雄市新兴区的六合夜市,台北的士林夜市和饶河夜市。因为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所以渔产丰富,故而海鲜是夜市常见的料理之一。比如我们这次吃到的“蚵仔煎,蚵仔面线,焗烤生蚝,炭烧龙虾”等。各式冷热饮品也是夜市不可或缺的,闻名世界的“珍珠奶茶,爱玉冰,木瓜牛奶”自不必说,导游推荐我们品尝一个冷饮“洛梨牛奶”其实是“牛油果牛奶”味道和口感极好。另一个是“粉圆烧仙草”,让我同行的一位姐妹驻足难返。“红豆奶油冰沙和咸汤圆”也是让我们大呼过瘾。大肠包小肠,大饼包小饼,红豆松糕,黑胡椒肉饼也让我们观光客流足了口水,难抵美食的魅力。除了夜市的美味小吃外,不能不聊聊“九份山城”的小吃。

       九份是台湾新北市瑞芳区的一个地区,早期因为盛产金矿而兴盛,矿坑挖掘殆尽后而没落。据说在台湾清领时代初期的时候,这地方的村落只住了9户人家,每当外出到市集购物时都是每样要“九份”,久而久之后来“九份”就成了这村落的地名。由于九份环山面海,拥有变化多端的山海美景,为这小小山城,保有着一种纯朴和原貌。整个小镇坐落在山坡地上,有独特的山坡和阶梯式建筑景色。沿着山城小道拾阶而行,两边小吃摊比比皆是,紧紧相邻。早就耳闻的“臭豆腐”首先飘进鼻孔,女友禁不住诱惑买了一盘,我还是无法接受那浓重味道,乐得她独享其盘。红糟肉圆是九份独特美食,当然要尝鲜。肉圆的外皮是由红麴和糯米发酵制成,非常薄而透;里面包裹猪肉,花生,香菇等,碗中加上糖水和香菜,味道咸中带甜,确实特别。浓郁的杏仁奶茶和黑糖姜茶也极受欢迎,我们也是一人一杯在手。九份的美食还有味道像芋头的芋仔番薯。 香嫩爽口弹牙的九份芋圆。以及黑猪肉香肠,鱼羹,肉羹等等。

       因我喜欢欣赏九份的古朴建筑和山海美景又太贪恋美食,结果耽误了集合时间。让导游和团员们好生着了一通急,结果喜得一绰号“九份姐”。

       旅游车行到台湾南部,有一个独特客家风情小镇——美浓。恬淡静谧,绿茵悠悠。这个“美浓民俗村”保留了客家传统的美食和油纸伞,陶艺等传统工艺。我们一行人非常满意地饱餐了一顿客家菜肴。客家菜的特点是用料多以肉类为主,水产品比较少。又称为东江菜,与潮州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咸,香,肥”一直是客家菜的特色。我们那天品尝到了极具特色的客家小炒,白斩鸡,梅干扣肉,锅煲猪蹄,客家板条等。客家菜肴风格鲜明,肉油油亮亮,腌菜咸咸香香。吃完客家特色美食又欣赏了村头客家艺术展销厅中各式创意产品,深感这是一处极具台南纯朴民情,地杰人灵的好地方。

       我们一周环岛旅行回到台北的最后一顿集体餐是在台湾很有名气的“五角船板”餐厅就餐。一听这餐厅名字就够特别,下车抬眼望去,一座形象怪异的楼宇外墙好似“八爪鱼”,色调灰暗,质感粗糙。仔细琢磨这似抽象派的巨型雕塑,惊讶发现原来是两个狂舞的女人。长发飘荡,落地裙摆似八爪。镂空大字“五角船板”的鐡皮招牌就显露在雕塑后面的屋顶上。

        进入餐厅更是别有洞天,让我目不暇接,无心吃饭,只想好好欣赏这艺术宫殿,用相机留下一处处艺术之手笔。整个餐馆的平面为矩形,大约有四千坪左右吧。总共四层的钢构架,从四周到顶棚都是和餐厅外观相类似的抽象而粗糙饰件。中心位置是上下贯通的共享空间,地面中央不规则水池里有成群的白色鲤鱼在随波游动,水面上是一条破损陈旧的小木舟,不远处水面上矗立着几尊珊瑚红的舞女陶雕,优美耐看。水池四周还有古朴,写意的雕塑和短柱。走道旁更有些佛像,图板的陈列。从一楼到四楼,所有的餐台全部是随意的开敞空间,没有固定的间隔。硕大的餐桌虽显得格外笨拙,但平面却很光洁。除了筷子,餐具都是不甚规则的陶器,有些份量,这可是在一般餐厅没有体验过的。

       听说这个艺术特色餐厅是出自一位名叫谢丽香女孩子之想象和实施。她是个在台湾农村长大,不喜欢读书的乖孩子。父母都是种田之人,任女儿自由追寻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粗通了一点陶艺的她在自己家乡营造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餐馆,以个人的天赋和近乎于疯狂的想象,设计并创造出一座座有个性,不雷同的“怪屋”。说起台北内湖这家连锁餐馆“五角船板”名称由来,其实源自一次她在海边漫步,无意中见到沙滩上的一块破船板,上面还嵌着一枚台湾早期的五角硬币,有感而发选定了餐馆名字。

        因为我一直流连徜徉在这个艺术宫殿中,所以那天那顿午餐的菜肴印象并不太深刻,基本不记得吃了些什么。我只好说餐厅的建筑特色也应该算是饮食文化之一吧。

        最后还必需提到台湾著名的“鼎泰丰”小笼包。我们这次没有能够在“鼎泰丰”餐馆吃到这闻名的小笼包,但是却在“鼎泰丰”师傅自己开的小笼包店吃到了“鼎泰丰”质量的小笼包。皮薄肉嫩,鲜香可口,确实值得称赞!

        初次宝岛台湾一周旅行收获满满,印象深刻。台湾景色好;人平和;情谊浓;美食多。期待再度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