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83《僧事百講》聲聞羅漢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3/24 13142
五百羅漢有的長相獨特怪異,這也只是外相,不須去分別。
佛門廣大,有的羅漢是「外現羅漢相,內秘菩薩行」,外相上雖有千差萬別,但是內心裡都是菩薩發心。
一般人對羅漢的印象,多是相貌奇異,其實羅漢的形相各有不同,即使其貌不揚,也是「外現羅漢相,內秘菩薩行」。
也有的人以為羅漢不如菩薩的修行,因而以「羅漢」來嘲諷一心為求自我解脫的修行者,這是錯誤的知見。羅漢的果位是很崇高的,道德也是等同聖賢的,只是度眾的發心沒有菩薩的廣大。
常見的羅漢相,多為十六羅漢、十八羅漢或五百羅漢,而除了比丘羅漢,也有不少的比丘尼羅漢。以下是羅漢的形相與意義的說明。
問(1):一講到羅漢,大家總認為他們的相貌奇形怪狀,是這樣的嗎? 答:廣義的羅漢,指的就是出家人,無論他是比丘或比丘尼,都稱為聲聞羅漢。例如過去釋迦牟尼佛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眾弟子,就是聲聞羅漢。
說到菩薩,即使是在家人,也可以是菩薩。例如現在家相的觀音、普賢、文殊、維摩等也都是大菩薩。
不過,並不是羅漢就比菩薩低一層級。羅漢是果位,有很高的修行證悟的階位;但若為菩薩,即使是初學,也能稱菩薩。
話說回來,佛教的出家人有的慈眉善目,有的莊嚴威儀,個個都是真羅漢。五百羅漢有的長相獨特怪異,這也只是外相,不須去分別。佛門廣大,有的羅漢是「外現羅漢相,內秘菩薩行」,外相上雖有千差萬別,但是內心裡都是菩薩發心。
問(2):「羅漢」這兩個字的意義是什麼? 答:「羅漢」有好多的意思。「阿羅漢」是梵文,中國話的意思是「殺賊」,能斷除煩惱;是「應供」,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是「無生」,他已經了生脫死,不再受生於三界之中。因此,羅漢的境界也是很高超的。
問(3):羅漢是不是有果位上的不同?
答:羅漢是出家學道以後,所證得的果位,依修行的層次、境界的不同,可分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四果羅漢,梵語音譯成中文就是須陀含、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四種羅漢。例如,佛世的時候,有許多弟子證得二果,是為二果羅漢;證得三果,就是三果羅漢。
問(4):羅漢已經證得果位,是不是還要繼續修行呢?
答:如果只是初果、二果、三果羅漢,當然要繼續修行,甚至有的人雖已修到阿羅漢果,但是他想「回小向大」,轉入大乘,就要再發大心。因為阿羅漢是小乘果位,若想做大菩薩,則需發大乘菩薩心,昇華自己的能量,才能讓修行更上一層樓。
問(5):出家修行,是要學習羅漢的以道修己,或者是效法菩薩的度眾精神呢?
答:兩者都應該學習。有時候要學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人服務,為眾生做馬牛的精神;有時候要健全自己,斷除煩惱,遠離惡習,身心清淨,增進德行,逐漸地,也就能成為一個堪受人間供養的阿羅漢。
問(6):阿羅漢已經證得果位,還會殺生嗎?
答:羅漢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階位。說到初果羅漢會不會殺生?在我的看法,他平常不會殺生,但是遇到危險的時候,比方老虎、獅子、毒蛇攻擊,或者惡賊陷害時,為了自衛,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而殺傷對方,這也不是不可能。另外,二果羅漢,遇到險難,為了顧全大局,也可能殺一救百;三果羅漢歷險,則會儘量想其他方法替代,不殺生;四果羅漢,則是寧可自己犧牲,也不犯殺生戒。
所以,對一個修行人遭遇險阻,而求自衛的表現,一般人也要給予諒解。在法律上,為了自衛而殺人,尚且能獲判無罪,那麼在修行上,為了保護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問(7):羅漢會偷竊嗎?
答:羅漢平時不會偷盜,不過當肚子太餓,不得東西吃時,一旦發現身旁有食物,卻又不得辦法跟人要,初果羅漢就會先不予而取,一切等到吃飽再說。二果羅漢,則會向物主知會一聲再吃;三果羅漢,即使是飢餓難耐,還是會強忍著;四果羅漢,是寧可餓死,也不犯盜戒。
羅漢為了維護生命而有此舉動,從情理上說,也是值得原諒的。
問(8):羅漢對兩性關係是不是已經絕對斷除欲望了呢?
答:初果羅漢、二果羅漢還沒有斷除男女關係的欲望。因為初果羅漢仍須七次往來人間、天上,經過七番的生死之後,才證得涅槃。二果羅漢必須一生天上,一生人間,一次往來之後才能證果。三果羅漢,已不會再來欲界受生,所以美色當前,會給予稱讚,但不會動心。四果羅漢,則已完全斷絕淫欲。
羅漢對於兩性關係的欲望,警覺性很高,他會懂得避人嫌疑,會懂得遠離。
問(9):阿羅漢已經斷除煩惱,還會有習氣存在嗎?
答:阿羅漢已經沒有煩惱,但是習氣還是存在。舉例說,我們念誦的《阿彌陀經》裡,有一個羅漢叫作憍梵波提,翻譯成中國話,就叫作「牛司」。為什麼稱「牛司」呢?因為他過去生中當牛當了很久,牛吃過東西以後總要反芻,所以現在他即使證得阿羅漢,仍然不改習氣,嘴巴總是不停地呶來呶去。當然,這不是殺人,也不是偷盜,並不是什麼壞事,就只是習氣罷了。
大迦葉尊者是個大阿羅漢,不過他聽聞歌聲、梵唄時,仍不禁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為什麼呢?就是習氣使然。
也有的羅漢歡喜照鏡子,為什麼?因為他過去世中,當女性當得太久,已經習慣照鏡子。這就像有些女眾出家人,才剛剃頭時,雖然已經沒有頭髮了,不過他還是有撥弄頭髮的動作,這就是習氣。
所以,羅漢雖然煩惱沒有了,但是習氣並沒有完全斷除。
問(10):佛陀有一個弟子叫做畢陵伽婆蹉,他總愛喚人「婢女」,這樣的習氣有什麼因緣嗎?
答:這是一種口頭禪,講慣了就很難改過。佛陀的弟子畢陵伽婆蹉,過去生中,五百世為婆羅門,生性傲慢,呼婢喚女已經成了習慣,因此,每次經過恆河時,都呼喚河神為「小婢」,雖然佛陀教訓他不可以叫人家「婢女」,應該好言請人上來坐,但他還是免不了要說:「婢女!請上來、請坐。」甚至佛陀要他向河神道歉,他還是改不了習性,仍對河神說:「小婢!不要生氣,我向你懺悔。」
人難免會有習氣,就是「羅漢斷三界結盡,而習氣未除」,並不是他有意罵人,只是習慣了這種對人的稱呼而已。因此,面對習氣,只有自己下定決心,不斷自我鞭策,才能把某些不好的習氣消除。
問(11):阿羅漢要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達到阿羅漢的境界?可以由誰來印證呢?
答:一個人若能有無我、無執著、沒有煩惱、不計較恩怨的修為,也就是阿羅漢的境界了。
至於阿羅漢果位的印證,還是要有人來為他評定。這就好比學校裡的學生,要經過鑑定考試,來了解學習狀況;要想從事公職的人,必須經過公務員考試,來評量專業能力。
佛世時,佛陀就像學校裡的校長,經常要為弟子印證是否證得阿羅漢,以及究竟是證得初果、二果、三果或是四果。有時佛陀也會找來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來為大眾作初級考試。
問(12):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稱為「羅漢」?
答: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稱羅漢的,因為要達到一定的修行程度。出了家就稱為「僧」,也可稱為「聲聞」。如同初學的在家眾,才來佛門的第一天,就有人稱他「菩薩」,「菩薩」對於初學是一種敬稱。
因此,一個人出了家,應該說是入羅漢道,但還不是證到羅漢,就好比還在學校讀書時,不能稱為畢業生,要等到修學及格,拿到畢業證書了,才能說他是畢業生。
問(13):如果用世俗的眼光來看,是菩薩大呢?還是羅漢大呢?
答:在佛門裡,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是平等的。若要問菩薩大或者羅漢大?只能說,羅漢有修行,地位比較高一些,但是菩薩發大心、廣度眾生,境界也很不容易達到。所以,菩薩要向羅漢學習,羅漢也應該向佛、向菩薩學習。
問(14):聽說梁武帝做了羅漢,那麼其他人也可以做羅漢嗎?
答:過去,畫像裡的十八羅漢、十六羅漢,也都把梁武帝畫進去。其實,不僅梁武帝,濟公、金山活佛等顯示神異的僧人也是羅漢。只不過,在佛門裡,佛陀並不允許羅漢顯神通。
菩薩很多,羅漢很多,而佛更多,人人都是佛。所以,哪一個是羅漢?哪一個是菩薩?修行的成就是人人平等的,你到達某種程度,自然就是菩薩,自然就是羅漢了。
問(15):從羅漢、菩薩的形相上來看,有些什麼顯著的不同?
答:菩薩重視發心、給人利益、為人服務,而羅漢在發心、利眾上,則是稍微差了一點。菩薩威儀莊嚴,不侵犯人,不做怪異的動作,如同泱泱君子,而羅漢,當然也有莊嚴威儀的羅漢,只是一般的羅漢都是展現不拘小節,大而化之的形相。因為羅漢有時為了在各行各業裡度眾生,他也會隨眾,你是勞工或農夫,他就以勞工、農夫放曠的樣子和你相處。如果他是在某個叢林裡負責煮飯、行堂、挑柴、擔水,那麼他帶個斗笠、穿個圍兜兜,又怎麼威儀得起來呢?當然就不能責怪他不威儀了。
問(16):一般說到羅漢,都是比丘,是否也有羅漢比丘尼呢?
答:女眾的羅漢也很多,例如佛世的時候,優婆先那被毒蛇咬傷,舍利弗問她:「妳被毒蛇咬了,怎麼一點恐懼都沒有呢?」
優婆先那說:「舍利弗!毒蛇能咬我的身體,但是我的心已經證悟空性,牠又怎麼能咬空嗎?所以,我的氣色也就不變了。」 除了優婆先那,蓮華色女、摩登伽女也都是利根的羅漢。又例如佛陀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乃至耶輸陀羅,也都證悟了阿羅漢果。
問(17):說到羅漢,一般常提到的就是十八羅漢。如此說來,羅漢是不是只有十八位而已呢?
答:除了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的十六羅漢,或說十八羅漢,佛世時代,佛陀的十大弟子也就是十大羅漢。甚至佛滅後,在王舍城參與「五百結集」的五百羅漢,及跟隨佛陀的千二百五十人,也都是大阿羅漢。歷朝歷代,證得阿羅漢的人也很多,如近代西藏的密勒日巴尊者,他能飛行自在,也是大阿羅漢。
問(18):在十八羅漢當中,有一位長眉羅漢,他是一位證果的聖者,卻沒有辦法證入涅槃,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答:因為他違犯了佛陀制訂的戒律。
佛陀不准許阿羅漢展現神通,以奇異的方式惑眾,所謂「平常心是道」,一切都要以平常心看待。但是長眉羅漢,又叫作賓頭盧頗羅墮,他卻私自展現神通,一下上升空中、一下飛到樹上,讓一些在家人看了感到驚喜,熱烈鼓掌,直呼神通廣大,進而對他恭敬供養。
佛陀覺得長眉羅漢不應該顯神通要人讚歎,於是處分了他不准進入涅槃,必須留在凡間。
問(19):長眉羅漢化緣包子,這個有趣的故事經過是什麼?
答:長眉羅漢經常讓佛陀不歡喜。有一次,他向人買包子,問道:「一個包子多少錢?」
「一個包子兩毛錢!」
因此他就把一個小包子黏在大包子上,那麼當他拿了小包子,大包子因離不開小包子,也就一道帶走了。為了貪圖大包子,長眉羅漢戲弄人,做出偷盜行為,違反了戒律,佛陀認為他表現不當,就叫他留在人間修行。
問(20):據說佛陀的大弟子大迦葉目前仍在世間修行,還沒有進入涅槃,這段典故的內容是什麼?
答:長住世間,沒能進入涅槃的,除了長眉羅漢以外,還有一位大迦葉尊者。
大迦葉尊者也是個大阿羅漢,他現在在哪裡呢?據說在雲南雞足山裡。幾十年前,法國有一位柏克森博士到雞足山旅行,遇到了大迦葉尊者,兩個人還一起談論了很多的佛法義理。後來柏克森博士對外宣布了這件事情,引起學術界議論,一般的人認為是怪力亂神,兩千多年前的人哪裡能活到現在?但佛法是不能以世間去思惟衡量的。
問(21):在十八羅漢當中,有一位開心羅漢,為什麼他要把心剖開來呢?
答:為了讓眾生起信,覺知佛就在心中,開心羅漢想盡辦法,最後他想:「難道要我把心掏出來給你們看,大家才要相信嗎?」於是他剖開胸膛,袒露心臟,告訴大家:「我的心就是這樣了,你們還要說不知道嗎?」這也是羅漢顯現神通度眾的事例。
問(22):羅漢一般都有神通,那麼有神通究竟好不好呢?
答:有神通當然不容易,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沒有慈悲、沒有修養,是不能有神通的,否則就要痛苦不堪了。例如,平時你對我心存壞念頭,在心裡罵我、討厭我,而我在不知道情況的時候,還會把你當朋友看待,假如我有了神通,還能忍耐嗎?也就要跟你吵架了。
又或者,我有了天耳通,遠處有人批評我,我人在這裡,還會安心嗎?我有了天眼通,看到哪個地方遭受災難,怎能安心呢?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有神通不好,平常心最好。
不過,神通還是重要的。只是要想求證神通,必須具備四個條件:要安於禪定、要安於戒律、要安於慈悲、要安於智慧。如此,有了神通,也就能如如不動。所以,修行沒有修好,不能有神通,好求神通者,等到一旦有了神通,就要痛苦得不得了。
問(23):傳說濟公活佛是降龍羅漢轉世,那麼濟公活佛是真有其人嗎? 答:道濟禪師,宋代人,在浙江靈隱寺出家,由於他遊戲人間,性情瘋瘋顛顛,因此人們叫他「濟顛」。
濟顛成天拿個扇子搖啊搖的,甚至於喝酒、吃肉,百無禁忌。儘管人家看了,都要批評他、笑罵他,不過當這些人遭受苦難,給人欺負的時候,他也樂於幫助他們。由於他時常以神通來化解種種困難,因而獲得老百姓的崇敬,尊稱他為「濟公活佛」。
所以,道濟禪師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有不少救苦救難的事蹟。
問(24):還有其他像濟公活佛一般,遊戲教化世間的高僧嗎?
答:以遊戲教化世間的高僧很多,比較有名氣的,例如近代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人稱「金山活佛」,他也是阿羅漢之一。他在緬甸圓寂的時候,後事還是慈航菩薩幫忙料理的。煮雲法師曾經為他寫過一本小傳叫作《金山活佛》,在台灣各處流通,佛光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這一本書。
金山活佛本來是不顯神通的,只是因為他有個「活佛」的稱號,又救過不少人,所以人們就把他當活佛一般看待。
問(25):佛教裡有句話說:「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這首偈語主要是在說明什麼呢?
答:有師兄弟二人修行,其中一人不看經文,不講究智慧,只是苦行修福報,死後投胎到皇宮裡做了一頭大象,披金戴銀,身掛瓔珞。出身皇宮的大象,總是比較高貴、威武,可惜牠投生畜生道,雖有福報,卻沒有智慧。
另外一個師弟,平日讀經、研究,日後成就了阿羅漢果,但是卻連吃飯都有困難,經常是有一餐沒一餐的。後來他想:「我是個阿羅漢,難道國家能不供養我嗎?」於是就去找國王理論。到了皇宮裡,由於阿羅漢有天眼通,他一看到這隻大象,非常詫異,叫道:「那不是我的師兄嗎?」
忽然間,他悟到了一個道理:「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雖然大象披了瓔珞,總還是畜生,沒有智慧。「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只修智慧,不修福報,雖然已經成就阿羅漢,卻連一碗飯都很難吃到。所以,這首偈語也就是在鼓勵人要福慧雙修,要重視行解並重。
問(26):佛教經常引用「羅漢」兩個字,譬如:「羅漢菜」、「打羅漢齋」、「一個羅漢一份齋」等等,這其中有什麼特別的含意嗎?
答:「羅漢」除了指果位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是一個通俗的名稱。例如,把很多菜合在一起煮,就稱為「羅漢菜」;十方羅漢前來應供,就叫作「吃羅漢齋」;以「羅漢」作為寺廟名稱,表示裡頭供有很多羅漢。另外,也有以「羅漢」作為人名的,表示孔武有力,相貌殊異,具有羅漢相。
問(27):「一個羅漢一份齋」是什麼意思?
答:所謂「一個羅漢一份齋」,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分到一份供養的意思。等於你的戶口登記在這家寺廟,那麼你就可以擁有這家寺廟給予的一份道糧、一份供養。
問(28):什麼叫作「羅漢期」?
答:所謂「羅漢期」,也就是傳授三壇大戒時,前來受戒的戒子至少要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那麼道場在吃、住、睡、教育、禮拜方面,也就要有很大的空間、很多的老師、很多的護持者。有的寺廟大,一次容納一千二百五十個人,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例如過去寶華山每年都會舉行傳戒,且每三年就傳一次「羅漢期」。
問(29):寺廟有各種佛殿、堂口,其中有一個「羅漢堂」,它主要的用意是什麼?
答:在中國,建有羅漢堂的寺院也不少。羅漢堂就是供奉羅漢的堂口,也有寺廟建築五百羅漢堂,供奉五百尊羅漢。
問(30):羅漢對中國文化,尤其對民間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在佛教裡,菩薩對民間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有人勸善時,會說:「你可不要造孽,有菩薩喔!」對方一聽,就不敢做壞事了。也有的人,為人正直、急公好義,人家就說:「那個人真像一個羅漢。」所以,「羅漢」在社會上也是有好名聲的。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