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34《僧事百講》佛殿進出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7/09   13578  
4.0/1 





  進入佛殿以後,態度要恭敬,不得穿堂橫越或左右馳走,也不可以朝大和尚的蒲團上一跪就要去拜佛,因為大和尚的位置是神聖的,象徵領導人的位子,可以在旁邊的空蒲團上禮拜。 

   叢林寺廟,是修行辦道、僧格養成的地方。出家僧侶到寺廟參學或雲水參訪,必須對佛門的各種禮儀有所認識,才能行止如法如儀,使參學更具意義。尤其佛殿,是叢林大眾每日必到之處,舉凡早晚課誦、禮拜佛菩薩或向長老大德請法,或進出佛殿的時間、應對禮節,乃至能否收受油香等,都有一定的規矩。

   在這個講次中,就佛殿進出應注意的禮儀及相關問題,為大家作實用說明。


 問(1):進出佛殿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答:佛殿是寺院最神聖,最中心的地方。過去的叢林,平時什麼地方都開放,但是佛殿、大雄寶殿並不開放,除非是早課、晚課,全體的共修集會才開放。即使開放,所有的人都進去了,還會有一個簾子垂下來,不准許人隨意進出。 

  平時進出佛殿,大眾可以依序進殿,依序在裡面走位。進入佛殿時,不走中央大門,需從左右邊門進入,如果從右面走,就由右腳先跨入;從左面走,就是左腳先跨入,所以進門、出門,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懂不懂規矩。 

  進入佛殿以後,態度要恭敬,不得穿堂橫越或左右馳走,也不可以朝大和尚的蒲團上一跪就要去拜佛,因為大和尚的位置是神聖的,象徵領導人的位子,可以在旁邊的空蒲團上禮拜。 

  禮拜時,拜佛,都是三拜,拜人、頂禮大德,一拜就可以了。有時腿子不方便,不能行禮拜,也可以瞻仰、注視佛像,虔敬的行注目禮一分鐘;也可以圍繞佛殿三匝、七匝;甚至合掌,這些都可算是對佛的恭敬。   進入佛殿,主要的目的是拜佛,拜佛就有以上幾種禮敬的方法。 


 問(2):佛殿平時又稱「三寶殿」,還有其他名稱嗎?

 答:佛殿,也稱為「大雄寶殿」。「大雄」,是佛的德號,若稱「三寶殿」,是指佛、法、僧三寶所在的殿堂;有的殿堂稱「彌陀殿」、「三聖殿」、「觀音殿」、「藥師殿」等,這是依供奉的本尊而命名。

   中國的佛教信仰是很自由的,不管信仰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薩,感覺上都是一樣;以一個出家或信仰很久的佛弟子,就更不需要分別。即使供奉觀世音菩薩,一樣可以禮拜釋迦牟尼佛,我不認為觀世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有什麼不同。

   《普門品》提到「若人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可見觀世音菩薩也是佛;觀世音菩薩的信仰者面對釋迦牟尼佛時,也可以將釋迦牟尼佛視為觀世音菩薩來禮拜,因為佛有千百億化身,佛佛道同,彼此都是一樣,拜佛的人不必有太多的分別。佛像雖有銅鑄造的、鐵打造的、木頭雕刻的,或由玻璃纖維、水泥等材料塑造而成,既然做成一尊佛像,就已經不再是木頭、水泥,所以,不應妄加分別,單純禮拜即可。

   又如同一塊布,把它做成帽子,戴在頭上,做成鞋子就穿在腳下。如果把帽子擺到腳下,大家會感到奇怪:「那是戴在頭上尊貴的東西,怎麼能擺到腳下呢?」相對的,把腳下的鞋子擺到頭上,大家也會想:「那是踩在地下、低賤的東西,怎麼可以擺到頭上呢?」同樣是一塊布,只因為它做成帽子、鞋子,身分價值就不一樣了。

   世間上無論什麼事物,道理都是一樣的:一張紙,紙不值錢,印成鈔票就有了它的價值;一張紙,畫了一幅圖像,如果由名人、名家所畫,這幅圖就比鈔票還昂貴,價值建立在我們的心上,不是在外面。

   有人說佛教徒崇拜偶像,說起來確實是拜偶像。因為,修行要有一個目標,外在的偶像只是為了啟發、建立我們心中的偶像,真正的「偶像」可以讓我們見賢思齊,是映現在我心中的東西,這個價值是無限、是很有意義的。


 問(3):一個叢林參學的人,可以隨時想進入佛殿拜佛就自行前往嗎? 

答:要進入佛殿拜佛,如果是隨著團體大眾的早晚課,當然可以去;如果不在大雄寶殿開放的時間,個人想獨自進去禮拜,就沒那麼自由了。寺廟裡人眾很多,如果你去拜、他也去拜,還成什麼大雄寶殿呢?那就失去殿堂神聖莊嚴、清淨的意義了,因此個人不能隨興到佛殿禮拜。

   如果是透過一些關係或有什麼特殊因緣,個人偶然進入佛殿,能夠在旁邊禮拜,就已經是很難得、很有福氣的事;甚至在佛殿裡遇到大德長老,也不能就地向他禮拜,還是要先拜佛。如果是一般平輩的職事,也不可以在大雄寶殿裡諠譁、問候,只能默默頷首問訊、合掌示意。 

  殿堂是拜佛的地方,如果不得已必須交談、問候,頂多是三句、五句就不能再講了,而且還要輕聲,以表示對佛陀的恭敬。


 問(4):前面提到叢林裡,什麼地方都可以開放,就是大雄寶殿不開放。萬一在大殿關閉時,個人有特殊需要想去拜佛,可以要求開大殿的門嗎?

 答:無論個人有什麼事,都不可以要求開佛殿的門,個人是沒有特權,也沒有方便可言。除非要拿取法器,或者替大和尚、或哪一位重要的當家師進去拿什麼東西,必須事先與殿主、香燈師約定什麼時間去,香燈、當家師會事先告知你要走哪一道門,他去開門、在那裡等你,這種情況下都不宜張揚、不宜大聲,只能輕輕的開門,拿了東西以後也是輕輕的出去。不但不能在佛殿裡諠譁、大聲,即使在殿堂外面、走廊等靠近佛的地方,都是嚴格禁止大聲呼叫、奔跑跳躍。


 問(5):一般到殿堂禮佛為三拜,如果有人發心多拜幾拜可以嗎?禮拜時要觀想或默念什麼?

 答:一般在大雄寶殿裡,不容許個人有太多的禮拜,因為不能在那裡停留太久,禮佛三拜之後,就要趕快出去。至於拜的時候要觀想或默念什麼?大部分都是稱念三寶佛的名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如果佛殿裡不是供奉三寶佛,只有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可以誦念〈讚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三世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就等同於念佛。


 問(6):我們進入佛殿,除了以拜佛、瞻仰來表達對佛的禮貌之外,還可以繞佛。那麼要如何圍繞、繞行幾匝,是否有一定的規矩?

 答:繞佛,是佛門裡普遍的行法。在過去的印度,就已盛行右繞佛、塔或大德的禮法為恭敬。繞行有一定的規矩,一般是右繞三匝或七匝,如果沒有時間,右繞一匝也無妨;因為佛殿很大,繞行一匝要很多時間,繞行過就足以表達誠意了。

   繞佛時,應該身端頭正,雙眼平視,不可東張西望、昂首或低頭,口中可默念佛號或觀想佛的相好光明、佛的莊嚴德行,以表示身心禮敬。


 問(7):繞佛時,是否也和拜佛一樣,可以默念什麼佛號、偈語嗎?

 答:繞佛時,一樣可以默念〈讚佛偈〉、《般若心經》,也可以不斷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或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所謂的「默念」,就是念在心中,不出聲音,雖然口不出聲,但是心裡清楚明白,不起妄念。


 問(8):在大雄寶殿拜佛時,如果正好來了一位法師,可以一面拜佛,還要趕緊向對方打招呼嗎?

 答:這是不可以的。在佛殿裡,以佛為至尊、至高、至上,其他人等一概不必相互應酬,頂多相互點頭示意即可。即使遇到長老大德也進入佛殿,可以上前禮貌告知:「長老大德,您先請拜佛,拜過我再來為長老頂禮……。」或者在邊門角落上遇到長老,說:「長老大德,您也來了?對不起,我先去向佛陀聖像頂禮,頂禮過後,再來為您老禮座……。」這樣的禮貌是可以的。


 問(9):遇到長老的場合下,向長老說幾句話不算是閒雜話,可以容許他再問一些事嗎? 

答:遇到長老,禮貌要周全,但只能幾句話。如果沒有事先和長老約見會面、沒有說明談話的內容,突然遇到人就在那裡問東問西,長老會認為你不懂禮貌,這是不如法的應對。

   叢林裡的人,大家平日各司其職,各有各的弘法工作,各有各的修行密行,看似清閒,其實每個人都很忙,分秒必爭,在修行的道路上事情很多,因此要向長老、師長請法、問道,也要顧及對方的時間與方便,事先有所約定,才不致於失禮。


 問(10):禮拜長老有一定的規矩嗎?向長老問候時,應該有什麼禮節呢?

 答:在佛殿裡見到長老,不能在蒲團上向他禮拜,要在地下拜。拜佛可以在蒲團上拜,拜長老就要在地上,說:「長老大德,學人在這裡向您頂禮三拜。」即使旁邊有蒲團,也不能在蒲團上拜。長老回答:「不拜了」、「一拜吧」、「問訊就好」,就遵照一拜或問訊即可,學人應該以服從為恭敬,如法行禮;如果長老沒有回答「一拜」或「問訊」,也是要一拜。 

  基本上,拜人只能一拜,拜佛就要三拜。因為佛不開口,任你拜三拜,怎麼可以只有一拜呢?拜人,人會講話,你拜下去他會招呼「一拜」,習慣了這個意思,到哪裡就是拜一拜就好。再舉一個例子,向亡者禮拜可以拜三拜,因為亡者不會講話,而向人禮拜,大都是一拜就好。如果同行者還有好幾個人,應該一起禮拜,不可各自請求禮拜,以免徒增長老大德受禮的困擾。 


 問(11):一般禮貌上,總要向長老請教一些佛法;在大雄寶殿裡禮拜過長老,能否再請長老開示幾句話呢? 

答:這樣的場合下,可以問一些簡短、簡單問題,回答者不需要申論、不需要說很多的道理。如請長老開示:念佛要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好,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好呢?長老有時也不要解釋,只是簡單說:「念六個字、四個字都好,隨意!」這時候就不要再追問,殿堂不是討論的地方,長老已經回答你,這樣就好了。


 問(12):現在的社會,大家身上都帶著手機,如果在大雄寶殿禮佛時,手機鈴聲響了,這時可以馬上停止禮拜,就地接聽嗎?

 答:這是很冒犯的,所以現代人學佛「去佛時遙」,與佛的距離越來越遠。既然到了殿堂與佛接心,就不能分心、旁騖,怎麼可以在這裡一面拜佛,電話鈴聲一響,又要接聽電話,又要理會其他的閒雜事,這要如何與佛接心呢?即使是人,你來找我,卻又在那裡打電話、聽電話,我站在這裡也會不高興;人尚且會不高興,怎麼能用這種禮貌來與佛應對呢? 

  在禮拜的行儀上,不論是出家、在家,乃至今後我們要教導信徒,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拜,是很了不起、很重要的,我們這一拜,人是拜下去了,心卻昇華起來與佛的心接觸、與聖賢接觸,因此禮拜時,就只是專心禮拜,這是很莊嚴神聖的一刻。


 問(13):如果學人有事要找長老,長老正在他的寮房,我們可以直接進去嗎?

 答:不能,事前還是要有約定才能會面;或透過什麼人介紹,說明「某某清眾、某某人要請長老為他開示」,長老同意才可以去。因為叢林裡人眾多,要找哪一位長老,除非他是你的親教老師,或是你與他有經常往來,否則不可以冒失。 

  到了長老的房門口,規矩上應該要三彈指,在門上「篤、篤、篤」三下,如果他不回應,過幾秒鐘再稍微大聲一點「篤─」,如果他還是不回應,表示他不願意見客,或者他不在家,這時就應該回頭、離開了。

   不管怎麼樣,要等到長老有回應才能進去,對方不回應,就不能擅自推開他的門。


 問(14):到了寺廟,在走道或走廊上遇到長老,有什麼應對的禮貌嗎? 

答:不管在走廊、天井或丹墀遇到長老,都不可以隨便禮拜。當我們與長老迎面而遇,身為後輩的人,應該合掌、讓道,讓長老先行。長老看到我們,有時會點頭示意,等他走過去了我們再走。 

  有幾種情況也不可以禮拜,例如:長老在路上行走、長老在會客、用餐,或者剃頭、禪坐、誦經拜佛、休息時,都不宜禮拜。就如長老在坐禪時,你向他禮拜,他是要站起來,或要如何來回應你呢?這反而會造成他的不便,所以,這時候都不拜,問訊就好。 

  如何問訊?可以對著長老合掌曲躬,請問他:「長老,很難得、很高興見到您,如果有時間到佛殿,我向您頂禮。」或者說:「我們有好幾位信徒,想一起向您頂禮。」如果是長老來到寺廟,也不能隨便禮拜,可以先禮貌問他:「長老,很歡迎您,可否請到佛殿,讓我們大家向您頂禮?」長老同意了才可以去做。因此禮拜長老,在佛殿裡才可以拜,不在佛殿裡就不能隨意禮拜。 


 問(15):如果一位參學者到了寺廟,想進入大殿禮佛,正逢大雄寶殿裡舉辦法會,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答:可以走邊門進去,在佛殿後面一樣能對著佛菩薩禮拜。禮拜過後,如果要隨眾參加法會,就要好好的入班,入班要注意順序、距離,前後要對正,要看看自己的服裝是否與大眾相應。大眾都是著大袍、袈裟,你的穿著也是這樣嗎?如果你和他們不一樣,就必須離開,在後面禮拜以後,就走邊門離開,如此最為妥當。 


 問(16):大雄寶殿裡有很多法器,禮佛時可以自行拿起來敲打嗎? 

答:這是不可以的。法器是「龍天耳目」,是大眾的號令,如果私自動它、敲它,那是嚴重的不當,一個出家子弟應該懂得這樣的規矩。即使是在小廟出家,練法器也不會動用到真的法器。有的以筷子代替鼓棒敲打,甚至過去有的師父教徒弟用線香敲鼓,要以內力敲打,不能將線香敲斷,並沒有真正動用到磬子、鼓、鐘等法器來練習敲打。 

  如果要實地去敲打法器,一般是在一張黃紙條上書寫著「弟子練習經懺,動用法器,希望護法龍天不要見怪」,等於是向護法龍天打一個招呼,以表示禮貌。


 問(17):到佛殿拜佛,一般人會習慣比較這尊佛像是木雕的、銅鑄的,或者哪一尊比較莊嚴,甚至認為哪裡的佛像比較好、這裡的佛像比較差,如此對佛像進行比較是否妥當?

 答:佛像不可以比較,佛像都是一樣莊嚴、神聖、偉大,在我心上就是佛,沒有去分別這是莊嚴的佛、不莊嚴的佛,胖的佛、瘦的佛,不管是什麼樣的佛,在我的心裡都是佛,都要以一顆平等的心、莊嚴的心來看待。


 問(18):殿堂裡的法器,有的是銅做的,也有的佛像是用銅來鑄造,有沒有這方面的趣聞呢?

 答:一般民間有「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的說法,因此,信徒到佛殿拜佛,都希望敲大磬。過去就有這麼一則寓言:有一天,大磬向佛祖抗議,說:「佛祖,你是銅鑄造的,我大磬也是銅鑄造的,可是信徒來到這裡,香、花、燈、果都供養你,我都沒有;沒有也就罷了,還要敲打我,說什麼『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這太不公平了!」 

  佛祖一聽,認為他說的也沒錯,不過佛很有智慧,就說:「大磬啊,你不要生氣,你要知道,當初人們把我從一塊銅鑄成佛像,我忍受了多少辛苦?頭上多了一塊,要被工匠敲啊、打啊,耳朵多了一塊,又要被挖啊、刻啊,我是經過多少的辛苦、千錘百鍊,才能成為一尊佛像,信徒當然對我比較恭敬。你這個大磬,修養、忍耐的功夫不夠,才輕輕敲你一下,就「嗡─嗡─」的叫起來,可見你忍耐的功夫不夠啊!」 

  雖然這只是一則趣談,不過說明一個事實,無論成佛也好、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修養、忍耐的功夫很重要。忍耐的功德可以成就每一件事,甚至比布施、持戒的功德都來得不容易,也來得殊勝。


 問(19):一般人到寺廟拜佛,總希望帶水果、餅乾、糕點去供佛,拿到殿堂裡,就朝香案上一擺,這樣的供養是否妥當? 

答:人都有一個心理,認為到寺廟拜佛,要帶很多東西到佛前供養,心意才能到達,其實這樣的心態並不是很如法。如法的處理方式,比方我今天準備了多少供養,都先送到庫房,請庫房師父替我在適當的時候拿出來供佛。

   所以,叢林裡的規矩,並不是任由個人隨心、隨意,就拿供養這件事來說,還要能因應大眾的需要、對佛的敬意,以及時間適當、合宜,才是最好。 問(20):禮佛時,如果手裡捧著經本,要怎麼做才如法? 答:課誦或禮佛時,經本要以雙手捧在胸前,除了心存恭敬,舉手投足之間的觀照留意,更能使我們身心一如,從恭敬中承受法益。到了佛前,不宜將經本夾在腋下,或者一隻手拿著經本,另一手作揖,這時還是要雙手捧經,面向佛前齊眉一舉問訊,以表示尊敬。

   到了要禮拜的時候,拜下去第一拜,可以把經本擺到自己的拜墊前方,等到第三拜擺起時,再把經本拿起來。即使要休息了,經本也應該放在潔淨的地方,不可隨意擺放。


 問(21):手裡捧著經本,遇到人要打招呼、行禮時該怎麼辦?

 答:手捧經本遇到人時,和禮佛的動作一樣,可以舉半舉或全舉為禮。如果是一般社會上的人士,他不懂你舉經本的意思,這時候你也只好把經本擺到一旁,招呼他「施主好、王居士好」,接下來還是要「持經如捧水」。


 問(22):在叢林的殿堂裡,早晚課誦可以看課誦本嗎?

 答:就叢林裡的大眾、參學者來說,這是不可以的。因為《彌陀經》、〈懺悔文〉、 放蒙山的內容都不是很複雜,一個人出家幾個月、幾年了,這些都不會背誦,還需要看經本嗎?常住大概都不會准許的,我不曾看過哪一個叢林的出家人還要拿著經本課誦。

   如果對方是一位在家人,他偶爾到寺廟裡做一堂功課,香燈師、殿主還是可以有方便提供經本給他,告訴他課誦內容,並請他隨大眾一起念誦。 


 問(23):如果是在家居士自己在家裡誦經,程序上是否也像寺廟裡的誦經一般,前面要有〈爐香讚〉,結束時還有〈三皈依〉、〈回向〉等儀文呢?

 答:在家裡誦經,一個人如何唱〈爐香讚〉?我想,可以用誦念的方式,念過去就好了,或者不念,直接從經文開始誦起也無妨。課誦的儀式倒沒有一定的限制、沒有什麼強迫規定,一切順乎自然就好。 


 問(24):大殿裡有佛像、法器,除此之外,佛殿還可以有什麼樣的擺設、陳設或設備呢?

 答:佛殿是很重要的地方。佛殿應有的設備,一樣都不可以少,不應該在佛殿裡的東西,一樣都不可以多,如佛桌上只要有香爐、燭台、花瓶、供水杯這些基本的法物就可以了。

   此外,佛殿裡如果陳列十八羅漢或二十四諸天,要想再添加一尊都不行。再如佛殿裡有大鐘、大鼓,就不能在鐘鼓之外,又要再多加一個什麼物品,以維持殿堂的清淨莊嚴。


 問(25):在佛殿裡,平時有人當班、當值嗎? 

答:佛殿裡有當值的殿主、香燈,幾乎是二十四小時不離開。他們在大鼓下面有一個簡單的小房間,可以在裡面打坐、休息,當然也可以在裡面睡覺,因為他們是「佛菩薩的侍者」,發心照顧佛殿、照顧佛菩薩。


 問(26):現在一般寺廟的佛殿還有提供讓人抽籤的服務,適合嗎?

 答:神廟可以求籤,但是在佛寺裡是不抽籤的。求籤,就是請神明代人決定「好」、「不好」,「可」、「不可」。基本上佛祖、菩薩不替人定可不可、好不好,因為好不好自有因果,不是由佛菩薩來決定的。所以求籤是把自己能做的、該做的,付之於一個紙籤條來決定;究竟是不是神明的意思?我們也不敢說,但是佛教不應該這麼做。


 問(27):如果這位信徒確實有很多苦惱,很多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他來求佛菩薩,總希望能得到一些指點,這時候我們要怎麼幫助他呢?

 答:求神卜卦、算命求籤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定吉凶,也不考慮好事有好事的因果,壞事有壞事的因果。為了幫助大家解開迷悟的情結,我們在佛光山設置「大佛法語」,裡面的內容,就是採用經文裡古德開示的詩偈。來山的人能得到這麼一個法語,上面都是開示、都是指示,說明一切都有前因後果,就可以提供無助的人一些方向。他們拿回去以後,將法語的道理好好思量、深思,一定能得到消息。


 問(28):那麼這些法語,可以請教什麼人來解釋呢?

 答:透過經文的字句就能解釋了。但讀法語的人在基本上都要有一些文學、哲學、佛法的素養,一讀下來,意思就很明白了。依我的經驗,通常大家看到這些法語,都感覺很相應、很靈感,正是他心裡想知道的事情,因此,我覺得不定吉凶是最好的。


 問(29):有些信徒到了寺廟,想做功德或添油香,應該到哪裡去做才如法?

 答:一般要看是什麼樣的寺廟。如果是大叢林,就不可以在佛殿裡收受功德。香燈師、私人不可以化緣,即使有功德、油香,一定是放在功德箱裡。如果這個寺廟裡的香燈、殿主,受到常住特別交代,需要他和信徒有一些金錢上的來往,也應該將各項功德的登記、手續辦理得很清楚,屆時錢、物品一定都要交回庫房,這是有因果的。所謂「財進山門,福歸施主」,信徒到寺廟道場做功德、添油香儘管可以放心。


 問(30):如果信徒今天有特別的事來到佛殿,可以要求寺廟為他個人作一個祈福儀式,或者誦一部經嗎?

 答:信徒有特別的事到寺廟殿堂,請求常住為他做個人的誦經、祈福,這種情況下就不要到大雄寶殿,因為大殿是早晚課誦的地方,比較不適合。但可以到大殿旁的其他副殿、偏殿如觀音殿、地藏殿、彌勒殿、韋陀殿、祖師殿等殿堂,來做這些特殊的儀式。 

  因此一個寺廟裡的殿堂,主殿、副殿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宜混為一談。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