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04《僧事百講》男女平等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3/26   12779  
3.0/2 





  大家遵守彼此的相處之道,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然而最好是沒有男女相。   假如我們把一切人都視為諸佛菩薩、諸上善人,沒有刻意分別男女,就不會滋生許多的是非問題。   「男女平等」,是現今時代的趨勢。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是平等無二,在佛教的七眾弟子也分男女: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甚至還列出式叉摩那(學法女),佛教不是只有男眾比丘,女眾在佛教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的承擔弘法重任,有的是本分默默耕耘以利生,各有特長。在佛教發展上,比丘、比丘尼教團有如鳥之雙翼,人之雙足,缺一不可。   在這個講次裡,就佛教男女二眾的優點、在弘法上的分工,以及兩性平權,如八敬法、轉女成男等問題提出說明。 問(1):男女平等,是當今講究自由、平等的世界風潮,針對兩性平等、男女問題,東西方各有不同的看法。佛教裡也有男女二眾,能否為我們談談有關佛教在男女平等方面的問題? 答:這個世界的問題很多,有了男女,問題就更多了,但是在西方極樂淨土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那裡沒有女人,也沒有男人,他們都是蓮花化生的「諸上善人」,所以沒有男女之分,問題就很單純了。   現在這個娑婆世界的男女問題,包括老年的長輩、父母、兄弟姐妹、兒女,乃至社會的男女問題,男女當中,有智慧的、也有不聰明的;有錢的、沒有錢的;性情溫柔的、性情暴躁的,種種的問題透過男女而展現出來,讓這個世界很混亂。   釋迦牟尼佛悟道時,曾說出一句宣言:「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即一切眾生是平等的,四姓出家同為釋氏,都以「釋」為姓。釋迦牟尼佛在佛教裡倡導的是平等法,所以他有四眾弟子、七眾弟子,其中包括出家、在家弟子,同時也注重彼此的相處之道。   比丘和比丘之間、比丘和比丘尼之間各有相處之道,在家的信徒和出家眾之間也有相處之道,一切都是平等法。大家遵守彼此的相處之道,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然而最好是沒有男女相。就如《法華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假如我們把一切人都視為諸佛菩薩、諸上善人,沒有刻意分別男女,就不會滋生許多的是非問題。 問(2):佛陀始終是促進種姓及男女之間的平等。一般的組織,最多是由男眾、女眾組合而成,佛教的教團卻由七眾弟子來組成,而「七眾」指的是哪些人? 答:佛陀成立僧團,即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式叉摩那等七眾弟子。七眾弟子之中,第一類是「比丘」,即出家的男眾,他要受過比丘二百五十戒,在佛門參學,懂得佛教,才可以稱為比丘。受過比丘尼戒法的出家女眾,稱「比丘尼」。「尼」是女性的意思,她們受的戒條更甚於男眾,共有三百四十八條戒法之多。   比丘、比丘尼之後,就是「優婆塞」,又稱「近事男」,為親近比丘、比丘尼學佛的男眾居士;接下來是「優婆夷」,又稱「近事女」,即在家的女眾信徒,也是親近比丘、比丘尼學習的社會在家女性。   還有「沙彌」,指僧團中已受過十戒,但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的出家男子,相同於此的出家女子稱「沙彌尼」。還有「式叉摩那」,是預備將來成為比丘尼的一些年輕、年幼的小師姑,這些弟子合起來就是「七眾弟子」。 問(3):佛陀住世時,最初有五比丘、十大弟子這些以男眾為主的教團,那麼女眾教團後來是如何成立的呢? 答:佛陀最初成立教團,是男眾的比丘僧團,並沒有女眾的出家者。大約兩年後,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即後來的大愛道比丘尼),帶領王宮女眷五百人到尼拘陀樹林中拜訪佛陀,請求剃度出家。佛陀起初感到為難,後來經過阿難尊者從旁協助,又以女眾同樣能證得聖果為由,希望佛陀允許她們能隨佛陀出家修道,佛陀也認為自己的姨母和這些女性都很有善根、很善良,才答應讓女眾出家,於是就有了比丘尼的教團。   大愛道領導的比丘尼僧團,遵循佛陀的教誡,每半月舉行布薩,懺悔過失;她們不議論僧團是非,也不濫收徒眾或任意化緣應供。大愛道一生為佛教奉獻努力,為此佛陀曾讚歎大愛道比丘尼的聖德美行,堪為僧眾楷模。比丘尼教團的成立,大愛道可說是功不可沒,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釋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體的註腳。 問(4):聽說當時佛陀曾提出「八敬法」,作為允許佛陀的姨母及五百位宮女出家的條件。到了現代,大師對於「八敬法」的看法如何? 答:我認為「八敬法」現在最好不要再提。為什麼呢?不僅佛法提倡男女平等,現在全世界的潮流也是提倡男女平等,今日的社會都是男女平等,這是很真實的情況,佛教裡如果再用「八敬法」來要求女眾,只會造成階級的分裂。   但是當初為什麼會有「八敬法」呢?我想,當時比丘們早已出家在先,僧團裡都有一定的相處方法,忽然來了這麼多女眾,佛陀當然要叮嚀她們,要尊敬、禮敬那許多比丘、老參,即使到了現在,我們對於一個新來的人,也會叮嚀他要尊重前輩、長老。記錄的人後來不曉得怎麼記,就記下了這麼一個「八敬法」。   「八敬法」對女性有貶抑的意味,所以現在西方很多女士知道佛教裡有「八敬法」,就有人提出如果佛教不廢止「八敬法」,她們不要出家。實在說,現在我們也不再提「八敬法」。八敬法只是因應當時社會情境的一種方便說法,然而時代已經改變,這些因緣都過去了,但也不要貿然提出「要改」、「要廢止」、「不要提倡了」之類的話,最平和的方法,就是不要提。   其實,佛法本來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人人平等。即使八敬法為佛陀親制,也是為了讓女眾出家能被當時保守的印度社會所接受的權宜之法,何況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與佛尚且平等,為什麼男女不能平等呢? 問(5):聽說女眾修行,必須由女身轉到男身才能成佛,是否有什麼意義? 答:佛教裡本來就沒有男女相,如《維摩經》裡的天女對舍利弗說:「我在這裡這麼多年了,都不知道自己是女人。」既然沒有男女相,要如何轉?所以現在佛教裡衍生出很多的葛藤,這些都是節外生枝。   對於男女問題的看法,由於東西方文化不同,對女人的評價也有很大的差異。西方看女性是天使、女神、和平女神,他們認為女性溫柔、女性慈悲,女性很有地位,所以西方把女性視為神、靈,是純潔、善美、神聖的象徵。   可是東方人看女性,猶如洪水猛獸、母老虎、蛇蠍美人、掃帚星,認為女人是禍水,凡是醜陋的、不好的名字,都加諸於女性,因此東方人沒有男女平等的素養,文化還沒進步到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沒有男女相」。   我們現在提倡世界和平,應該要先促進男女平等,要能尊重女性。在西方,凡事都「女士優先」:男士們走路,要讓女人先走;要坐下來了,女性先坐,什麼都是由男人來幫女性做一些安全動作,這些都是對女性的尊重。   如果女性是強者,當然應該尊敬,如果女性是弱者,男性更應該有尊重弱者的心態,簡而言之,就是要男女平等。男性不要有優越感,覺得「我們是男人、男人怎麼樣……」,男人就很好嗎?因此,男人、女人都不重要,做好人、善人才是最重要的。 問(6):在諸佛菩薩的信仰中,觀音菩薩的信仰可說是最普遍、最為大眾所喜歡的。而觀世音菩薩的聖像一直都是女相,是否觀音菩薩是女性呢? 答:觀音菩薩,既不是女性,也不是男性,菩薩已經沒有男女相了。不過觀音菩薩示現女相,是因為他大慈大悲,而慈悲是女性的專長,女性溫柔美麗、慈悲和氣,女人的包容力優於男人的修養,所以示現女身以表示對女性的尊重。   在佛教裡,女性出家,要成為比丘尼必須先剃頭。剃頭的意思,就是要捨除對外相的執著,現大丈夫相。現大丈夫相,即如轉女成男,應該與男眾平等視之。所以大家看到男眾比丘、女眾比丘尼不應存有分別心。 問(7):諸佛菩薩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的菩薩,聽說他曾向八歲的妙慧童女頂禮請法,這是一段什麼樣的因緣呢? 答:佛法對於倡導女權,提升青年、兒童的地位都有貢獻。   佛教真是煞費苦心,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有「法王子」的稱譽,那是何等的資格?在釋迦牟尼佛的教團裡,文殊菩薩堪稱智慧第一,是第一首座,可是在大乘佛教裡,他竟然向一位八歲的妙慧童女禮拜,可見得在佛門裡不重年齡、不重男女、不重什麼老資格,只要你有道理,就是以法為師、向法禮拜,因為你能說法。妙慧童女登台說法,這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有智不在年高,女性也是有智慧、有能力,也可以有所作為。   目前全世界有些地區只有比丘的教團,還沒有比丘尼的教團,實在很可惜。就如同人需要兩個臂膀,即所謂的「左右手」,失去了一個手臂,只有一個膀子就失去了平衡。又如兩個輪子比一個輪子的車子安全,只有一個輪子就比較危險。   佛教裡男眾的教團和女眾的教團能夠聯合起來,男女平等,對佛教未來的發展會更好。例如女眾到信徒家裡去家庭普照、家庭訪問,都比較方便;如果佛教開醫院,做一些慈善事業或到鄉村慰問等,由女性承擔也比較方便。   因此,佛教需要女眾,佛教不要排斥女眾,一旦排斥了、沒有了女眾,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佛教裡多一個人也比較好做事,何況多一位女眾、多一個女眾的教團,佛教的發展將會更好。 問(8):聽說在《維摩詰經》裡,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曾二度被天女教訓,有這麼一回事嗎? 答:前面提到舍利弗等羅漢弟子,他們一大群人跟著文殊菩薩去探問維摩居士的疾病。進到房舍以後,見到一位很美麗的姑娘在那裡走來走去,舍利弗思想比較保守,他想,這是何等莊嚴的場面,居然有一個女孩子在這裡走來走去,心裡有點不高興。   其實這些女孩子是天女,她們都有一些功行、都是不簡單的。她知道舍利弗心裡所想,於是故意在空中散了很多花朵,花落在這許多菩薩的身上,就自動掉下來,偏偏落到舍利弗身上的花,一朵朵都黏住了,舍利弗覺得身上有花很不如法,趕緊要把它拿掉,但是花黏得很緊,拿不走。   這時維摩居士就說:「舍利弗,這許多女孩子修行多少年了,自己都不記得自己是女身,所以你不可以起分別心,現在趕快向如來、向佛禮拜吧。」舍利弗感到慚愧,這一拜以後,身上的花才都落下來了。   天女看舍利弗對女性還有輕慢心,又把舍利弗變成一個女人,才讓舍利弗為之折服,可見得沒有分別心是很重要的。 問(9):自古以來,有女皇帝、女元首,社會上也有很多傑出的女性。佛陀時代的傑出女性,有法臘第一的大愛道比丘尼、神通第一的蓮花色女、福德第一的耶輸陀羅,能否為我們談一談她們的事蹟? 答:有人問:「佛陀的眾菩薩弟子當中,有沒有女菩薩?」你認為哪一個是女菩薩?哪一個是男菩薩?觀世音菩薩不是示現女相嗎?他算不算女菩薩?不一定。這些弟子當中,哪一個是大阿羅漢?女性的大阿羅漢也很多。前面提到許多傑出的佛教女性,如大愛道夫人、蓮花色女、優婆先那、摩登伽女、妙賢等人,在佛陀門下悟道的阿羅漢就好幾十人。   女眾修道,「道」,是平等的,男人修是一樣、女人修也是一樣。所以女眾不要傲慢,認為「我們是女眾……」;男眾也一樣,不要心存優越感,認為「我們是男眾,應該要如何如何……」男、女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因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就如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我如果輕視你,就等於輕視未來的諸佛;一個人如果無法生起一點平等心,就表示他的佛法素養不夠,還要在佛教裡提升自己。   國際佛光會以「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這四句偈為修持的準則,尤其「平等忍」就是一切佛法了。 問(10):佛教從阿育王時代,就一直努力將佛法從印度傳播到其他國家,聽說阿育王也曾派遣他的女兒僧伽蜜多到國外弘法? 答:佛陀涅槃百年後,阿育王統一五印度,護持佛法不遺餘力。阿育王為了讓佛法傳播到世界,甚至讓他的兒子摩哂陀、女兒僧伽蜜多出家,到錫蘭弘揚佛法,僧伽密多在錫蘭創立第一個比丘尼教團,對佛教在當地的開展有很大的貢獻。 問(11):唐代的鑑真大師,聽說他到日本弘法時,隨行還有一位智首比丘尼,像這一些比丘尼,她們很早就走上國際弘法的路線了嗎? 答:我認為女眾比丘尼並不比比丘差,她們過去對世界佛教的推展也有貢獻,只是過去中國傳統社會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不走出家庭,只留在廚房。   不過佛教的女眾不一定在廚房裡,她也可以到大庭廣眾前,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她們的參與。中國有很多位公主、很多聰明的女性出家為比丘尼,在佛教裡面發揮才華,印經書、建寺廟等等;反倒是比丘大都接受現成的,例如寺廟建好了、什麼東西都完成了,再由他來住持。可是像建寺廟等幕後作業的事,很多是由女性熱心出功德、發心捐助。   甚至我也認為一間寺廟完成後,女性的貢獻很大,因此我對於女眾只有尊重感恩,不會輕視女眾。 問(12):前面提到阿育王的女兒僧伽蜜多以公主的身分出家,在中國如南朝梁武帝的明練公主、北魏的永泰公主,還有元朝的妙嚴公主,聽說也是以公主的身分出家? 答:梁武帝的女兒明練公主,即出家後的道蹟比丘尼,相傳為達摩的四大弟子之一,法名總持。另外,永泰公主是北魏孝明帝的妹妹,她的寺院建在明練公主的塔旁,所以這一所寺院就命名為「明練寺」,到後來改為「永泰寺」。元朝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後來也出家了,她出家修行的地方,就在現在北京的潭柘寺,她住過的房子,我也曾參觀過。   一位公主在皇宮裡的生活是多麼養尊處優,到了寺廟,清茶淡飯,簡直是天壤之別。但是她們能夠捨棄榮華富貴,捨身、持戒,來到佛教過這種清苦淡泊的生活,我認為她們的德行是很了不起的,也作了一個很好的模範。   所以中國的女性,過去在文字上並沒有記載她們有多少功德、多少修行,但是她們都不計較,真正是無相布施,心中只認定:「我盡心為佛祖,做了就是了!」想到她們為教奉獻的行為、風格,我們只有尊重而已。 問(13):佛陀時代的妙賢比丘尼,聽說是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尼。在她修道的過程中,以令人非常欽佩的毅力,克服很多的困難,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 答:這一位妙賢比丘尼,原先奉父母之命和大迦葉結婚,由於他和大迦葉都有出家的志向,所以名義上是夫妻,實際上各自修行。經過十二年,他們的父母都過世了才各自出家修道。   因為她很美麗,卻為美麗而悲哀。為什麼?長得太美貌了,走到外面托缽,小孩子都跟在她的後面和她開玩笑,反而造成她的干擾,讓她無法托缽,她想:「這麼漂亮很討厭啊!帶來我的麻煩!」於是把臉上畫得醜陋一點,只為了讓自己顯得平凡,平凡就是福。   現代的女性,大家都希望要美化自己,美,固然是很好,然而光是外相上的美也不能稱為美,佛陀提倡內心的美、內在美,心裡有智慧、有慈悲,心裡面有力量,乃至於心裡有道、有佛法,那才是真正的美。 問(14):過去中國有一位法珍比丘尼,曾發起刻印《趙城金藏》,聽說她為了募化這一部大藏經,過程也是很不簡單? 答:這一部《趙城金藏》,是法珍比丘尼以斷臂來募資刻印的。她的智慧、魄力與修行,從斷臂募刻藏經的護法行動中表露無遺。她在當時這麼做,就是為了讓人感動,表示「我今天要刻印這一部經,不是為了自己求得什麼好處,而是希望大家來共襄盛舉、種福田,所以我現在自斷一隻手臂供養這事業,表示我的真心!」   由於她一心一意為刻經事業奔走化緣,還有弟子們的盡心輔佐,感動十方善信加入募款的行列,她這種護法、護教的精神,在當時更影響了社會的各個階層。   在佛教歷史上,像這樣為法門、宗門奉獻的佛門女性還是很多。 問(15):近代的佛門女性,以台灣來說,就有不少比丘尼發心建寺、弘法、辦教育,如台中的妙然尼師、屏東的圓融尼師、新竹的如學法師等等,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 答:過去,從大陸說起,楊仁山可說是帶動近代復興佛教的大功臣,她的女兒就是後來出家的圓音尼師,她在當時教化一方,也到父親成立的刻經處參與校勘經籍工作。   張聖慧,她本來是一位教授,放棄教授的職務到佛學院教書,後來也出家了,法名本空。甚至我年幼的時候,曾見過好多的老師太,她們慈祥、慈悲、莊嚴的法相,令身為比丘的我們見了之後,會想到自己應該更要精進。   在台灣,像屏東的圓融尼師、台中的妙然尼師,她們在傳授三壇大戒上有很大的貢獻;南投的如學法師,發心於建寺、創辦佛學院,也是教化一方;花蓮的證嚴法師,創立慈濟功德會,致力於慈善、救濟;還有曉雲法師,創辦華梵大學,在僧伽教育上也是盡心盡力,以及苗栗的智道法師,她們都是在當時教化一方的傑出比丘尼。   傑出的比丘尼還有很多,豈止如此而已?像佛光山的慈莊法師,在世界各國創建寺院道場,為中國佛教開創出國際化道路。慈惠法師,在全世界創辦西來、南華、佛光等四所大學,多所教育機構,肩挑文化、教育的重責大任。慈容法師,熱心慈善事業,專長於活動組織,並且在世界各地成立一百多個佛光協會,她們都是了不起的大德。   比丘尼對佛教的貢獻很大,我現在也效法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視女眾,女眾在佛教裡是很偉大的。 問(16):現在在汐止靜修禪院的玄光比丘尼,過去曾護持慈航菩薩安僧辦學,那個地方後來也安置了很多大陸來的法師? 答:過去汐止靜修禪院的住持玄光和達心尼師,請慈航菩薩到彌勒內院駐錫、講學,並創辦佛學院,當時很多從大陸來台灣的法師都去依止學習,像了中、自立、淨海、幻生、唯慈、真華等人,後來都成了佛教裡的法門龍象,在各地弘化一方。   慈航菩薩一生為教奉獻,護教護僧不餘遺力,在台灣圓寂後肉身不壞,就供奉在彌勒內院,可以說,玄光、達心兩位尼師的貢獻很大。 問(17):既然講到台灣,台灣部分佛教會的理事長也不一定都是比丘,是否也有比丘尼當選為理事長? 答:幾十年來,我所看到比丘尼擔任理事長的例子很多,包括台南的覺華法師,是台南佛教會的理事長;台中市佛教會的德熙比丘尼、苗栗縣佛教會的智道法師;還有佛光山的心舫法師,為澎湖縣佛教會的理事長;佛光山的依融法師,是宜蘭縣佛教會的理事長;基隆修慧老尼師是基隆佛教會的理事長。   過去台灣各縣市的佛教會裡,幾乎一半以上的理事長都是由比丘尼來擔任,因為她們最發心,這就是男女平等了。 問(18):既然不少佛門女性有相當的能力和領導才能,就想到當今斯里蘭卡、泰國等南傳佛教國家,雖然信仰普及,教團卻沒有比丘尼制度,這些國家是否有必要恢復比丘尼教團呢? 答:世間上的人,有的是既得了利益,就不准再讓別的人來參與。在佛門裡,可能也有部分比丘認為男眾在佛教裡有了一片天地,就不讓女眾再進來了,這樣的觀念是不當的。   我們普願天下的人都能接受佛光普照,接受法水遍灑,所以現在比丘的任務,不但要走出去弘法,更要在佛門裡先帶動比丘尼教團,讓比丘尼教團成長,共同為佛法的弘揚、法輪常轉努力。 問(19):中國大陸有很多叢林,似乎都是男眾參學的道場,有沒有女眾叢林呢? 答:在大陸有女眾叢林。如現在五台山有一個普壽佛學院,聽說有四、五百個女眾;此外,南京的雞鳴寺、四川尼眾佛學院等,都是女眾叢林;在福建一帶也有不少女眾的道場。 問(20):既然提到女性,除了比丘尼以外,佛陀時代和近代的中國,有沒有比較傑出的女居士、優婆夷? 答:佛教裡有不少傑出的女居士、優婆夷,有名的像佛陀時代的末利夫人、勝鬘夫人、毗舍佉夫人等。在中國,歷來也有很多女居士捨身捨命,為佛教犧牲奉獻,以近代來說,如清末民國初年的呂碧城居士,十九歲就做到《大公報》的總編輯,她後來發心到世界各國宣揚素食,並將佛經翻譯成英文,為佛法傳入歐美的功臣之一。   新加坡的畢俊輝居士,她是慈航菩薩的弟子,曾當選世界佛教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的主席,擔任菩提學校的校長。她在南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弘揚佛法,尤其對於培養新加坡的菩提幼苗,功不可沒。   在台灣,孫張清揚居士護持佛教、恭敬三寶不遺餘力;張姚宏影居士,一生以淨財推動佛教文化教育事業,成就不少佛門盛事。由於歷來都有一些佛教的女居士熱心護法衛教,對於整個佛教的發展,可說是功不可沒。 問(21):目前台灣佛教的教團裡,似乎女性多於男性,比丘尼也多於比丘,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全世界講到宗教,現在都是女性多於男性。男性當然也發揮很大的力量,如天主教歷來有許多大主教、神父,他們捨身衛教,為了天主,都可以奮不顧身犧牲奉獻。   希望佛教也是一樣,只要是為了佛教,不管男眾還是女眾,每一個人、每一位佛教徒,都要提升自己的信仰。因為信仰就是生命,一般世俗的人沒有信仰,就無法得到法益,等於沒有從「法」而生,佛法還沒有現前。一旦他體會佛法之後,會願意為佛法犧牲、奉獻,甚至有殉道的決心。現在很多婦女發心為佛教奉獻、擔任義工,今後的佛教會越來越好。 問(22):那麼,男眾、女眾可以共住在一所寺院嗎? 答:即便是同在一個寺院裡修行,男女二眾要有結界,男眾應該有男眾的範圍,女眾也應該有女眾的範圍。就如台灣的佛光山,男眾與女眾的活動區域是在不同的山頭,有時甚至幾年都見不到面,彼此也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即使在大陸,如普陀山、峨嵋山、五台山、九華山等許多有名的大叢林,因為地方大,男女眾的寺院也是彼此分開,所以各有居所、各適其安,有何不可呢? 問(23):有些寺廟是由男眾住持,也有的是女眾住持,您認為男、女眾住持的寺廟有什麼不同嗎? 答:男眾有男眾的優點,例如男眾的心量大、有氣魄,不過有些地方比較不拘小節,所以往往男眾道場和女眾道場相較之下,會發覺女眾的道場比較乾淨,甚至接待比較親切,端出來的飯菜要請你吃,都會好吃一點。由此可見,女眾對寺廟的照顧、對人情的招待很用心。   男眾過去主持大叢林,領導有方,讓一個叢林的晨鐘暮鼓、五堂功課規律健全,不但是佛教的模範,對社會也有很大的貢獻。 問(24):既然佛教的教團有男女僧信七眾弟子,那麼日後比丘、比丘尼在佛教的弘傳或永續方面,彼此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乃至如何互相配合? 答:佛教的男眾可以多從教會行政、佛教事業、教育等方面去發展,女眾可以對寺廟行政、寺廟管理多一些用心。假使一位比丘擔任教師、傳教士、醫師,總要有幾張執照;女眾能做護士、小學教員、幼稚園老師,能做一些社區的服務也是很重要的。   我提倡現在的出家人除了修行以外,無論男眾、女眾,要有能力、有一定的教育程度,每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三、五張執照,生存上也比較方便。   在這個講次裡,我們談到了種種男女眾的問題,原因無他,就是希望佛教能和諧、和好。尤其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佛教走向人間,佛法與生活密不可分,正是佛教動員團結的時候,各國佛教界應及早建立共識與合作,男女二眾教團要力求健全圓滿,四眾通力合作,共同推動世界和平,使全人類同霑法益。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



@慈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