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亞爆煲的啟示 - 投資需要有道


Dickson理财资讯室-101744  09/25   7921  
4.0/1 




看到泛亞事件,又多了22萬苦主共涉430億人民幣款項,投資涉及風險,相信一般的投資者對這意識都應該了解。但只是知道是不足夠的,問題是要清楚和行動地去儘量減低風險。


我相信大部份就這事件的投資者應該沒真正深入考證過泛亞的業務是什麼;是怎樣的運作模式;管理層是什麼人;他們的關係鏈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大家看到的只是推廣的吸引的回報有10%-13%,就一群群的湧去投資。要有10%以上的回報不是沒可能,股票,基金都能做到這種回報率,什至更高,但都是需要有條件存在配合,例如全球經濟環境理想,又或者個別國家或行業在利好發展中等等的因素才能在投資上有可觀的回報。


這次爆煲事件,先不說泛亞的內部管理層搞的一團糟,因為公司在業務上的日常怎樣運作,這也是大部份投資者不大能常常緊貼清楚了解和干預到的,這也不是我想討論的事。


投資之道由自己先負責做起,了解清楚


反而我想說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由我們自己可以做到的避免風險方法開始。每個投資者一開始考慮投資時抱著的心態,相信都是想賺錢,但賺錢也是要有道的,不要盲目看到宣傳高回報就去投資。




很多投資者不是經濟金融專家,都是靠不同平台例如銀行,證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會計師等等的專才去協助投資和打理在不同的投資範疇計劃上,所以投資者更加要在投資前慎重的考慮把資源投放到那個適合的平台上。


就泛亞來說,宣稱業務主要是和全球稀有金屬有關,風險來說已經是單一和不明朗,太著重在一種業務,一有什麼差池,就大件事了。我們在投資時差不多第一課一定要學的,就是分散投資,不可以一籃子只有一隻蛋,因為一個不小心,這隻蛋壞了或摔破了,就什麼也沒了。當然這類的業務風險大可能回報也會高,但投資者也不要把太大比例放重,好像現在一爆煲,就血本無歸了。



香港的投資平台多元化和較有信心


現在苦主都在維權上訴中,內地的有關部門在之前的專業監管和現在發生事後怎樣的處理手法我不予置評。但這也等於提醒了投資者不如自己在投資前做點功課,想賺錢之餘,先保障自己,自己也負責一點去了解一下,不要只想著單找個平台投資就可以了,投資不是一定出了錢,然後就能等收錢這樣簡單的


所以也不得不讚一讚,香港在上次雷曼事件後一直對於投資基金等等的業務的監管也越來越嚴謹,雖然未必是完全完美,但至少看到香港政府在這方面有做功夫改善,目的就是想多協助在保障投資者方面。


同業說銷售工作是難做多了,因為在銷售前對投資者要給予很適當的解釋,另外手續和文件上的確是要多做功夫和花多點時間。但換個角度看,這的確是儘量保障投資者,可令到投資者更了解自己是在投資什麼,了解多方面的資料然後才投資,這樣可儘量避免替投資者投資的平台公司和顧問以後受到被不必要的投訴。


同時令投資者明白到香港的監管體系是謹慎和有系統的,這樣更能吸引更多內地的投資者對來港投資這類基金產品的信心,維持適當的嚴謹監管和持續的改善,長遠來說應該絕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