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昭南读国英散文

段昭南  12/23   9939  
5.0/2 



国英的散文犹如一碗浓稠的姜汤辛辣滚烫勾勒出过往的陈年旧事,但是于此明白,历史是如此随行相伴:看了踏雪无言关于冬天的文章,也勾起了我童年许多关于冬的记忆。。。
如今,冬天来了,大家都会从衣柜深处翻出秋衣秋裤毛衣大衣羽绒服围巾,套上棉袜棉鞋棉手套。。反正换着花样颜色把自己浑身上下包裏得严严实实,打扮得漂漂亮亮。还有空调取暖器什么的,根本不用担心会冻着。于是,许多人对冬都不大有感觉了。尤其城市孩子恐怕都没见过霜更不大知道冬的滋味,记忆中的冬或许就剩下漂亮的冬衣了。
而对于我们困难时期过来的人来说,儿时冬的记忆是美妙又凛冽的。。那时是没有冬衣冬裤的,一年四季就那么几身衣服,只不过夏天少穿几件冬天多穿几件而已,偶尔有人穿双袜子,那就老招人羡慕了,如果有件毛衣那就更不得了了,绝对土豪!
记得我第一次穿袜子是小学四年级的冬天了。一个街子天母亲挑了一大担山药藤买了几块钱后买的。还记得那天晚上当我从田里捡拾完谷穗回家,特意用肥皂洗净有些皴裂的脚,小心翼翼穿上那双用灰绿色绵线织就的袜子的那一刻,感觉神圣极了,仿佛那是我人生的一件大事。。许多年过去,那种感觉一直留在我的灵魂里。。
缺衣少穿的年月,冬天最管火的就是火笼了。每到冬天,腾冲乡村五天一赶的街子上就有火笼卖。火笼用土陶烧成汤碗大小,再用竹子编起个壳和提把,有讲究的还画上花花草草或小动物,甚是好看。每每入冬,条件稍好的人家就会给孩子买个漂亮的火笼。条件不好的,找个废旧的梯盆磁盆,打两个洞,拴根铁丝丝做提把,也要给孩子弄个火笼。火笼成为冬日乡村孩子尤其是学生的宠物。
记得每天晚上母亲都要在灶眼里捂上个火碳,第二天一早起来上学,第一件事情就是扒开火碳燃火笼。偶尔,会捂个红署在里面,或抓点包谷蚕豆放在里面。到得学校,同学之间还会攀比谁的火笼漂亮,火燃得好,搞甩火笼比赛。。。常常,火笼太旺会把竹壳烧糊了,在两腿之间夹得太紧,忙于上课,也会把衣裤点着了,还有包谷蚕豆的爆炸声。于是,冬天的课堂总是状况不断。。。冬日乡村孩子的温暖喜乐也便在这些状况中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