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归来随想
刘以栋-2764 03/31 13267
5.0/1
中国归来随想
刘以栋
我的工作跟国内没有业务关系,而我自己因为孩子比较小,所以出国以后回去的机会很少。最近抽空去中国跑了一趟,虽然来去匆匆,但是感慨颇多。在这些感慨从记忆中淡去以前,写下这段文字,供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伟大的中国。飞机从芝加哥飞北京,来到北京以后,才发现中国变化之大。我虽然不经常出差,但出国这么些年,也经过许多大的机场,但它们跟现在的北京机场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记忆里的中关村,现在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和繁华的街道。当年经常骑车路过的白石桥路,北三环路,现在都已焕然一新。朋友带我去看了北京的夜景,除了长安街没有太大变化以外,其它地方我已经根本认不出来。
因为没有买到去江苏的动组火车票,就买了普通火车的硬卧票。我因为时差关系,很早就醒来,坐在人行道边上的台子前,看着铁路边的风景,回想二十年前乘火车是多么艰难。买票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候车室挤死人,上车有个座位就不错,卧铺根本就不要想。而这次跟我一起乘火车的人,也都是普通人。他们这些人,当年也只能跟我一样“坐”火车,如果有地方坐的话。
在中国上飞机安检也很迅速,而在美国一等一个多小时是正常事。虽然美国打死了本拉登,但从让美国耗钱耗时的角度,本拉登是赢家。美国花了很多钱雇人做安检不说,就是大家在飞机场做安检排队,也是极大的人力浪费。
有钱,国人真有钱。这次回国,除了惊叹中国的变化之大以外,就是感到中国人很有钱。中国人在海外大量购买高档消费品早已不是新闻,让我感叹的是普通中国人也都透着富有。在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如果你有两套房子,你就是百万富翁(美元)。中国房价很高,大家也都在抱怨房价太高,但那么多空置房子在那里,它们应该都有房主。那样的有房族,就是中国的富有阶层。从大城市到小城市,新房子很多,车也很多,大家的衣着也很时髦整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又没有像美国那样的税收制度和福利制度压制贫富差距,所以造就了一个很大的富有群体。一位欧洲人讲,中国十三亿人,三亿人过得像欧洲人,十亿人过得像非洲人,我不但相信这种观点,而且认为那三亿人比在美国的普通人过得潇洒。现在许多人想海归,我想也是源于这种生活的比较。
同学,永远的同学。回国期间,见到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同学。研究生同学大部分在国外,在国内的研究生同学都已成为学术权威,满世界奔波,想见也难。美国人没有同学的概念,而我们中国的同学关系则仅次于家庭成员关系。同学见面,大家都很坦诚自然。这在其它场合,就难以做到,因为许多昔日的同学,现在都已成为某方面的领导,他们要保持他们的姿态和身份。以前曾跟同学家属打趣说,你丈夫跟你结婚以前,跟我同居过。当然,现在大家子女都大了,也就不再开这种玩笑。当年的同学,现在都很安逸,不像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还在承受生存的压力。一方面,他们都在比较满意的位置;另一方面,他们都只有一个孩子。政府许诺他们有退休金,中国机关单位还没有裁人裁到他们份上,因为他们都算同龄人中的姣姣者,没有我们在异国他乡遭遇到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压力。相比而言,中学同学比大学同学过得更潇洒,更显年轻。世事难料,当年你要说考上普通学校的人会比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以后过得更舒服,你自己可能都认为自己神经有问题。
亲情,纯洁的亲情。这次回国探亲,主要因为母亲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这次见她一面,也可能是最后一面。回去以后,去我姐姐家吃饭,我看姐姐给我盛的饭太多,就去掉一部分,母亲看了很不以为然,以为我不好意思吃饱饭。吃饭的时候,她就给夹菜,让我多吃一点。大家可能认为,作为一个母亲,这是很平常的事,但对我而言,这却是心灵的震撼。要知道,我母亲老年性痴呆已到了认不清家人的地步,有时她自己的孩子,她都不能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能想到关心我,让我感到很幸福。我想在她的记忆里,她还知道我是她的孩子。
这么些年,我离开老家以后,在国内国外打拼,得到过许多朋友的关怀和帮助,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是,我母亲对我的关爱,我兄弟姐妹对我的爱护,让我感到无比的珍贵和温馨。现在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知道他们这一代人的父母离开人世以后,他们怎么体验兄弟姐妹之间的纯洁亲情。
资源,中国的暗伤。我为中国的发展高兴,但我也为中国的未来忧虑。中国的发展,是基于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我问粮食部门的朋友,如果中国现在开始闭关自守,是否可以在粮食方面能做到自给自足,朋友告诉我,如果吃得差一些,或许可以糊口。肯定有人会说,干吗闭关自守啊? 我们可以进口粮食。但是,粮食有时是战略资源,是否可以进口未必都是我们的选择。大家现在都想开车,公路拥挤不说,以后的汽油来源可能就是问题。
大家的财富都在房子上,但是房价未必总是往上涨。房子空在那里,不产生现金流,本身就是资源的浪费。现在大家都在想着退休以后拿退休金,但以独生子女这一代的人口基数,我为退休金来源捏把汗。日本经济萎缩20年不见起色,其主要原因是资源问题和人口增长问题。跟日本相比,中国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可能要差一些。或许我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但我认为居安思危是件好事。
留学,仍然有市场。当海外的我们想着海归时,国内的朋友在想着怎么把孩子送到美国来留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发展固然很惊人,但那是纵向比较。如果跟美国相比,中国还是有许多差距的。老家的人问我国外有什么好,我说,中国是50个人在一百亩土地上生活,美国是10个人在100亩土地上生活,这就是差距。如果美国面临同样的中国人口和资源问题,那么美国人也潇洒不起来。
相对而言,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现在许多中国家庭以孩子上美国名校为荣,你见过几个美国家庭以孩子上中国名校为荣的。不要说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国去留学,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有几个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国去留学的。我最近有机会跟许多中国留学生打交道,许多人愿意留在美国工作,而非学成回国。
结束语。过去二十年,我们把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外国。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跟曾经年轻的朋友们重相会时,我们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高兴,也为自己对中国的发展毫无贡献而悔恨。看着中国的惊人变化,我们高兴中带着失落。愿中国的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