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凝血思战争-记刘磊及他首次日军侵华文物收藏展
夏彦 09/20 14776
刀剑凝血思战争
-记刘磊及他首次日军侵华文物收藏展
-夏彦
美国硅谷汽车修理行老板刘磊突然决定在今年918记念日将自己历经20多年辛苦收藏的侵华日军实物免费对外展览。这消息犹如平地惊雷,在微信群,在湾区,甚或在整个海外华人社区激起千层的浪花。
2014年9月18日,遭干旱折磨良久的湾区飘来了珍贵的细雨,如纱如息,让人联想到80多年前死于战争的冤魂或许也感动了降临到湾区。虽然知道刘磊搜集的实物有300~400多件,但在现场看到一排排真枪,一列列刀剑,满幅墙的惨烈照片,细致入微的作战地图,。。。还是让人心跳加快,战争是那么一个让人生痛的事情。
早上到场的大多是媒体人士,一个个问题让主办人应接不暇。最多的问题是问:你为什么要收藏日本侵华的战争实物,是什么动因让你开始收藏,你为什么收藏那么多军刀,你收藏的渠道是什么,你如何鉴别他们的真假,那些是你最爱的收藏,他们的价值如何,你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中国官方与你联系过展览事宜吗,那些人帮助支持过你的收藏,。。。
在U字行的展览场中央,抬眼看到一幅巨大的作战地图,好似看到日本当年展望的景观。地图下方用浓墨重笔写到“留住历史,锁住罪恶”;“抗战胜利六十九周年”;这两个完全不关联的句子也许是今天展览的主题吧。历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专指人类社会与文明的过去事件。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要留住,要大声的疾呼,那是什么样的感情与心情啊!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痛苦,灾难,屈辱,血泪,换一个词:罪恶。这个展览要让人们看到曾经发生的罪恶,曾经发生罪恶留下的证据。抗战胜利是正义最终战胜了罪恶的结果吧。欢庆胜利六十九周年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办让人们反思罪恶终将在正义下消亡的展览?消亡的罪恶还承载着什么当今的意义?
收藏人刘磊连日来整理展品几乎少有休息,过多的说话声音已经嘶哑。但在众多的询问声浪里他没有丝毫的敷衍与疲惫而是充满热情,不厌其烦的述说着他的初衷,他的愿望,他的展品。你可以感到他的亢奋,他一人工作了20多年,他曾经打出的微信口号是“一个人的抗战”,当然现在微信群改为“旧金山华人918抗战纪念展”,20多年的坚持,世界各地几百件的收藏,每年每件收藏品的一一保养,一一上油,独自专研资料缺乏的实物,不断回答请他收购的货主,。。。收藏一旦面世,你能想像他有多少故事与思绪要奔放吗?他可以说是思绪万千,心潮蓬湃。他不希望人们忘掉战争,他不希望国人不反思自己遭受的苦难,他更不希望人们在如此大灾难之后仍然麻木不仁或错误前行。或许有太多的收藏物品想与大家分享,或许当前诡异复杂的国际形式让他按捺不住,或许只是20多年的心血已充盈满胸腔,要喷出,所以有了今日之展览。
在他知道了优雅而温文的外婆的嘴因为30年代做军服留下的伤痕后就暗暗心中发誓要为这段历史留下些什么。他无意中流露的深厚家世注定了收藏是他们的一种使命。这个展览以后刘磊可能会有另一个称谓:收藏家。不少媒体的报道已经用了这个称呼。收藏家定义为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具备了一定专业经验,并达到了相当收藏规模的收藏人。收藏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收藏物中往往承载着人类太多的意义,经验与信息。中国人对收藏的热衷,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中的一种情感。只有拥有了中国几千年文字不中断历史的悠久文化才能体会中国人对收藏的感情。但在风雨飘摇的这个世纪,在中国天翻地覆几乎被颠覆,又浴火重生的世纪,能开始收藏是多么奢侈而暇逸的事啊。
收藏的情感,对历史的责任,军人的机缘使收藏在华战场上的冷兵器进入了刘磊的心中。兵器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存在毋庸置疑的证明着战争的发生。兵器的品种,数量也间接展示着战争的水平与惨烈度。兵器在长久的历史长河里还能研究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与生活水平。抗战后中国的内乱,加上中国解放后百废待新的建设,让遗留在中国大陆的战争实物少之又少了,这无疑逼催了刘磊的动力,有了无比的紧迫感。于是刘磊游走在亚洲大地,从中国云南,东北,台湾到缅甸,像寻腥的猛兽搜索着可口的猎物。看着展示厅里有着日本战神之称的“靖国刀”就有20多把,可见刘磊这一主题的藏品是相当的壮观。对二战兵器实物的收集正方兴未艾,因为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演绎出一场人类的空前大厮杀。就兵器而言,更是众多兵器闪亮登场、叱咤风云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众多的兵器爱好者仍然对二战兵器津津乐道。然而中国做为二战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收藏动作是非常的缺乏与无力,实物收集寥寥可数。据刘磊介绍中国大多数博物馆基本都没有真品的“靖国刀”,可见刘磊先生的收藏是多么珍贵。
“靖国刀”是二战时期,日本为了中国战场,专门在靖国神社成立手工刀作坊,从全日本遍寻最一流的十几个手工刀 工匠,手工制作倾心打造的最精美最坚硬的刀具。至日本战败共打造了约8100把“靖国刀”,主要送往中国大陆战场,供前线日军将校使用。所以“靖国刀”是日本战争高级军官拥有的配物。而只有在受降以后,军刀才被缴械。收集“靖国刀”,可以说是直接刺痛了日本的尊严,奚落了日本的军魂的。因为在日本“靖国神社”那个威严神圣的地方,供奉的神魂就是一把“靖国刀” 。但如此神圣的刀却遭遇丢弃,缴收,本身就充满了讽刺的意义。由于流落在外的“靖国刀”太少了,很多博物馆的二战展览的“靖国刀”都是仿品。刘磊拿起一把曾经是陸軍大臣使用过的配刀,拔开刀鞘,刀锋依然是闪闪发亮,但仔细看有不少小小缺口,那是杀戮了多少躯体才留下的痕迹啊。为了确认这把刀的身份,刘磊专门到日本进行了鉴定,得到日本五个鉴定权威的肯定。无数场合都有人拿巨资要购买刘磊的“靖国刀”但他是坚决不卖的。真正的收藏家一定不是只为了金钱。他要承担的历史价值与情感不是任何金钱可以衡量的。刘磊希望跟专业机构合作,将收藏品保管的更好,利用的更好。
除了刀具,99枪,一些日本士兵的个人物品助证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真实,残酷。
刘先生复印展示了一本士兵证,与士兵证一起的还有他写的战争日记,那里面黑纸白字记录了后人所说的南京大屠杀,记录了他们侵占了多少个村庄,收获了多少战利。还有据说是唯一存世的记录日军登陆杭州湾的照片。照片不光有日本军事胜利的欢呼,也有普通中国人在里面木讷的身影。北大在日本讲学的贺桂梅教授在她的新书《西日本时间》有这么一段话,我想极能反映这些照片的感言吧:“
在那些旧时的画片上,我见到了被轰炸得几近残垣的中华门,见到了停泊着轮船的南京码头,也看到了破旧南京城墙外护城河边的一角风景……这些在当年的占领者眼里,都是带有异国情调的“风景”吧?有日本士兵端枪站立城头而中国人在城门中穿过的照片,有夹着枪的士兵身体松弛地站在河边的留影,也有一群中国孩子围 着一个日本士兵的亲善照片……这也是当年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记忆吧。他们的家乡在这里。女人们守在家乡,而男人们则远征到一个遥远的国度烧杀抢掠,通 过这些小小的画片,向家乡的人们展示并炫耀他们的“战绩”。在这个大概完全是展示给日本人自己看的博物馆里,我第一次意识到那段残酷的战争从一般日本国民 这一面所看到的景象。从这种眼光来看,现代日本向外扩张、侵略的多次战争,也许只不过是一种冒险般的远征吧。他们看不到残酷的杀戮,也看不到被杀戮者的仇 恨吗?那些明信片上的中国人,并不是丑化的形象,相反,这些画片似乎都想捕捉当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常态。有街边的小贩,有骑驴走过地里的农民,也有在河里 用鸬鹚捕鱼、身手不乏矫健的中国少年……日军占领南京在日语中被表述为“支那事变”,而不是“南京大屠杀”。我相信这些小画片的展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肯 定略去了许多过于直露地歌颂“皇军”丰功伟绩的画面。但是,在这个以展示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博物馆里,这些当年的日军和他们所看到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仍旧 令我无法抑制地感到强烈的排斥。他们真的相信在可怕的杀戮与暴力之后,那块土地上的人们还可以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吗?”。
虽然“锁住罪恶”的展览中人谈论最多的是收藏的行为,收藏的价值,但刘磊想说展览的目是要人们反思战争的事实,不忘过去的历史。为什么小小日本能侵占了半个中国?是该恨麻木愚昧的国人,还是恨凶猛昂扬的日军;是该批判礼仪偏安过于文弱的中国文化,还是应该谴责冷血忠诚于“天皇”的日本民族,是中国的政府腐败丑恶招来了杀身之祸,还是贪欲充斥了大脑希望统领整个亚洲的日本思维?也许虔诚基督徒的刘磊在深信的上帝哪里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但在现实中,在又遇中日领土之争的今天,又遇中美飞机空中相搏的画面,本来应该很简单的问题现在好像又有各种疑问,如何面对争端,如何定义国土,如何看待中国曾经遭受的灾难,如何保护人们幸福的生活,在当今拥共的拥国的拥中的拥西的争吵声中,硝烟四起。给本来沉重的展览又加重了沉重的思虑。展览才刚刚开始,历史的大戏还会有吗?
非常天意的是,来采访刘磊的电视台记者,她祖父是中国民国时期抗日名将万耀煌,万耀煌曾做过湖北省政府主席,后来一直工作在台湾军事教育界。万耀煌的座右铭之一是:“寸土之失,乃军人一世之耻。即使牺牲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保住阵地不落入敌人手!国家存亡之秋,军人报效之时,现在是我们为国家民族舍身赴死的时候,虽死何憾!我们一定要前赴后继,为死难烈士报仇,把阵地夺回来!”在刘磊想不要挑起仇恨的收藏展览中,如果记者的祖父在此他会有如何的心情?但刘磊的家人是支持刘磊的,她们说我们虽然不懂刀啊,剑啊的,虽然花了几个钱,但感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他高兴,看到今天的收获,我们会全力的帮助他。展览才办了一天,铺天盖地的报道已经来临。在依然热浪席卷的硅谷又升起一个热谈的话题。
写于2014年9月19~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