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75《僧事百講》觀音管理@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3/08   11478  
4.0/1 





  真正的管人,要具備觀音菩薩的慈悲,因為在慈悲的前面,人人都能接受;在慈悲的前面,人人都不反抗的,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是管理人而已,他更重視的是如何管理人的這一顆心。 

   佛教很早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方式,在三藏十二部經典裡,有關管理的方法俯拾皆是,不但提供明確的方向目標、修行指南,也可運用於國家、社會及各行各業的管理,如果能善加應用,必能事業成功,人我和諧。 
  在這個講次裡,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即《觀音經》),說明觀音菩薩如何圓融世間、出世間的慈悲與智慧,圓滿眾生需要,進而為我們解答現世生活的各項疑難。

 問(1):談到管理學,工廠有工廠的管理,圖書館有圖書館的管理,乃至廚房的食品、倉庫,都需要管理。觀世音菩薩的《觀音經》,談的是那一類的管理學呢? 
答:世間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各種管理。說到佛教的管理,所有經論都是一套圓滿的管理學。觀音法門的耳根圓通、無畏布施是管理,《華嚴經》法界圓融觀、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行,《勝鬘夫人經》裡的勝鬘夫人,在佛前發願受持十大誓願,這些都是管理;甚至《維摩經》裡的維摩居士,以種種方便示現佛法,他也是擅長管理的專家。   《普門品》的觀音管理,是以慈悲作為管理的思想根本,讓廣大的眾生歡喜接近,你讓眾生歡喜,有群眾的基礎,才能做好人事的管理。 

 問(2):世間的管理,主要是站在「人」的立場來管理。在《觀音經》裡,觀世音菩薩對世間、對人是如何管理呢?
 答:世間上的管理有很多種,管理物品,物品不講話;管理花草樹木,花草樹木也隨順你、聽任你怎麼管理。要管錢,錢也不會講話,隨順使用的人多用、少用,聽任他的管理;要管理人,就比較不容易,因為人有意見,人有歡喜、不歡喜;肯不肯、要不要;人,有種種的分別心,目前各種的管理,最不容易管理的就是「心」。 
  真正的管人,要具備觀音菩薩的慈悲,因為在慈悲的前面,人人都能接受;在慈悲的前面,人人都不反抗的,觀世音菩薩不是管理人而已,他更重視的是如何管理人的這一顆心。信仰觀世音菩薩、學習佛法、研究佛教的管理,應著重於研究佛教管理「心」的法門。

 問(3):普門品有「一心稱名」,運用到一個道場、一間寺廟乃至一個叢林來領導大眾,會有幫助嗎? 
答:當然有幫助。例如,我今天要找知客師講話,一定是:「知客師父你好,我要到當家師那裡去。」或者「某某當家師,你早、你好。」「大和尚,你好」、「行堂師,你好」、「殿主師,你好。」知道對方的名字、對方的職務,彼此就很親切,當然對方會很高興。再如大人看到小朋友,說「小姑娘你好」、「小朋友你好」,他也會歡喜,連小孩都要你稱呼他,何況一般大人或在社會上行走的人?稱呼對方的名字、尊重他人,就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通路。 
  「一心稱名」的法門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告訴我們,人與人的相處貴在至誠讚歎;要想獲得對方的尊重與愛護,圓滿人際關係,要學的就是愛語布施。

 問(4):有些人的性格裡,貪心、瞋恨心很重,性格粗暴,觀世音菩薩要如何來管理呢?
 答:對於貪瞋痴習氣重的這一類眾生,觀世音菩薩就不是管理,而是幫助他。例如一個性情粗暴的人,肯稱念「觀世音菩薩」,他自然就會心性改變,慢慢變柔和了。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有很大、很奇妙的功用,等於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萬德洪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也是通用無礙。例如出家人,從做小沙彌開始,就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可見觀音菩薩和我們的緣分很深。
   一般世俗的兒女,並不是很能幹、很好,會經常向父母提出要求,而我們眾生頑劣,舉凡有什麼苦難、心事,什麼缺點,會向菩薩提出一些要求,菩薩有大慈悲、大願力,只要誠心祈求,是會有感應的。所以要多多和觀世音菩薩來往,經常稱念菩薩聖號,可以感化頑劣的眾生。

 問(5):世間上的管理,最難管理的就是這一顆心。心有愚痴心、顛倒心、貪婪心、嫉妒心,這麼多不好的心,觀世音菩薩又是如何來管理呢?
 答:觀世音菩薩的管理,不是說你是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毛病,他就要用什麼藥來治療你,不管是什麼心,都是教你要「一心」。一心稱名,就不會有嫉妒心;一心稱名,還需要與人計較什麼嗎?
   「一心」,就是沒有二念。觀世音菩薩的心就是我的心,我的心與觀世音菩薩的心合而為一,自然能脫離「我執」所受的苦惱。「一心」就是慈悲、就是智慧,「一心」就是一念清淨的心。觀世音菩薩對人心的管理,是要我們一心稱名、一心禮拜、一心尊重、一心念誦觀音菩薩的名號,一心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法門。用觀音的慈悲心淨化污濁的煩惱心。

 問(6):颱風、水災、旱災等大自然災害,或者是戰爭、政治迫害等種種的恐怖、畏懼,觀世音菩薩如何來救助我們的畏懼、害怕? 
答:一般人遇到世間的苦難,會害怕、恐懼,觀世音菩薩必然有辦法來救助我們,因為他有一個稱號,即「施無畏」,意思是「布施你無畏」,讓你不要畏懼,他有大慈悲、大智慧、大力量來尋聲救苦,千手千眼救助世間的苦難。
   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最大的意義在於勉勵我們立身處世,應該要有保護眾生、幫助眾生的慈悲智勇,使他們免於恐懼。在待人處世上,也要學習觀世音菩薩「應世無畏」的膽量與智慧,主動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才是最上乘的管理。

 問(7):如果遇到有不好習慣的人,如惡口、貪小便宜、順手牽羊等等,要教他如何應用觀音的管理學來改變呢?
 答:只要誠心,再壞的習性也改得了。觀世音菩薩能觀世間的音聲,隨緣度化眾生,但要看這個人的誠心到達什麼程度,必須把一切交由觀世音菩薩。不能在觀音菩薩前稱名、禮拜是一種態度,背後又是放任習氣,這樣就無法得到菩薩的幫助。一個人祈求菩薩,要達到「所求如意」,還是要「誠心誠意」、「一心一德」。 

 問(8):娑婆世間的眾生,都需要觀音菩薩的幫忙,我們學習這樣的精神,會不會感到分身乏術呢?
 答:如果這裡需要菩薩幫忙,菩薩去幫忙他,另一邊也需要幫忙,菩薩就忙不過來,那還稱什麼菩薩呢?這裡舉一個譬喻:菩薩就如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是一個,映照在大海裡,也有一個月亮,映照在長江,江水裡也有月亮;其他像湖、河、水池,乃至一盆水、一杯茶,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會映照出一個月亮,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菩薩就像月亮,只要有誠心、清淨心,菩薩都會顯現。
   不管是哪裡祈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都能「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在待人處世,我們的心裡有觀世音菩薩的威德力,就不會感到忙不過來,也能夠神通廣大應付各項事務了。

 問(9):觀世音「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裡面有什麼管理的智慧呢?
 答:「千處祈求千處應」,沒有力量的人會感到辛苦,有力量的人就不辛苦了。比如說,一篇文章,讓會寫文章的人和不會寫文章的人來寫,不會寫的人總是感到種種辛苦,汗流浹背、搔首弄姿也沒有辦法。會寫文章的人覺得輕描淡寫,一篇文章就寫成了。 
  具體來說,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運用在現代管理學,說明管理者要具足慈悲與智慧,隨時觀照屬下的需要,適時給予幫助,必能獲得眾人的擁護與尊重。

 問(10):觀世音菩薩是以音聲來濟度眾生,所謂「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觀世音菩薩是用什麼樣的音聲來度眾生呢?
 答:這個世間的一切皆為清淨的音聲,都是菩薩說法的音聲。據我所知,很多女性選擇出家,不是因為大法師為她說法,而是看到小孩的哭泣,心裡想:「生兒育女很辛苦,乾脆出家吧。」這是小孩在向她說法。
   很多人說:「我要吃素。」吃素,是哪個大法師勸你,或者用什麼經文來要你吃素嗎?不是的。他看到屠夫殺豬,豬在叫,心裡想:「眾生的殺戮是這麼痛苦啊!」可能他就吃素,不敢殺生了。所以世間上什麼音聲都可以入道,什麼聲音都能度眾。 
  觀世音菩薩用音聲作佛事,就是理解眾生的心念,給他們一個因緣,自然就能成功的讓眾生解脫煩惱。

 問(11):在《觀音經》裡,釋迦牟尼佛一再讚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無盡意菩薩聽了很感動,於是將自己的瓔珞拿出來供養觀世音菩薩,但是觀世音菩薩不肯收。後來釋迦牟尼佛勸他收下,觀世音菩薩就把這些珍寶轉送給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塔。這一段經文的記載,就如世間人情的禮尚往來,佛菩薩之間也是如此往來嗎?
 答:講到管理學,世間的管理學、佛菩薩的管理學,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讚歎觀音菩薩的慈悲,無盡意菩薩聽了感到很好。不過慈悲,不能濫慈悲,不能亂慈悲,慈悲要有智慧、要能辨別,因為無盡意菩薩長於智慧,於是把智慧送給觀世音。
   智慧怎麼送法?無盡意菩薩頸項裡的瓔珞,代表他的智慧,於是他要將他的瓔珞珍寶送給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認為他的慈悲裡就有智慧,哪裡還需要智慧呢?釋迦牟尼佛在一旁看了,告訴觀世音菩薩:你不要這樣想,應該憫念無盡意菩薩為大家的一分心意,他們要發心、供養、要求福、要與你結緣、和你建立關係,就成全他們吧。
   於是觀音菩薩接受下來,一份送給佛陀,一份送給多寶佛塔。多寶佛塔象徵宇宙的真理,意思是把智慧歸到真理之中。就像是出家人平常收了信徒的結緣、供養,自己不收,交給常住、交給大眾,代表我個人不貪、不要,觀音菩薩也是如此。由此可知,諸佛菩薩之間的往來應對,和一般世俗的人情來往、送禮,意義是不一樣的。

 問(12):有的人稱念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幫忙,會有明顯的感應,可是有的人卻沒有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佛菩薩加被於人的好事,有所謂的「顯益」,就是現世獲得的利益,是明顯的、是表現出來的利益。有的是「冥益」,就是冥冥中看不出來、不知不覺的利益。有一位青年爬山,在山巔上不小心滑到懸崖下,還好懸崖邊有一條葛藤、一棵小樹,他一把抓住了。一看,向上是峭壁懸崖,向下是萬丈深坑,在驚慌之際,忽然想到觀世音菩薩。於是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祈求菩薩來營救他。菩薩果真出現了,對他說:「青年朋友,我要來救你,問題是怕你不肯聽我的話。」青年人一聽,趕緊說:「菩薩,到了這個時候,我還敢不聽您的話嗎?您說什麼,我必定會遵照呀。」
   菩薩告訴他:「好,既然如此,請你把手放下來。」他心想:「手放下來,那怎麼成?」他反而抓得更緊,不肯放手。觀音菩薩說:「你看,你說聽我的話,我叫你放下來,你不肯放,你不放我怎麼能救你呢?」
   娑婆世間的眾生,說要信仰虔誠、相信佛菩薩,實際上,心裡有很多的執著、自私、無明、分別,他的想法和佛菩薩不一樣,所以不容易和菩薩「感應道交」。就如這位青年,菩薩要他放下,他放不下,菩薩也救不了他,要放下來才能得救。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想觀念,也常因為執著有「我」,而產生人我糾紛的種種痛苦。觀世音菩薩的管理學,從自身放下對「我」的執著,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因為領導別人之前要先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心。

 問(13):世間有很多管理,如工廠的管理、政治的管理,醫院、飯店都有管理。有的人管理的非常好,這些管理者是不是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呢?
 答: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的示現,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你要問自己有多少慈悲?有做到菩薩多少的方便智慧呢? 
  觀世音菩薩是大智慧的示現,你的聰明智慧有多少?菩薩的神通無礙,你能擁有多少?這些都是要自我省思及學習的方向。 
  因此學習觀音管理,發願當菩薩的化身,要先對觀音法門有所認識,還要奉行慈悲、奉行智慧、奉行方便、智慧,達到所謂的「法力無邊」,讓所有的眾生得到慈悲的感化。 

 問(14):觀世音菩薩的管理,在為人處事方面能有什麼啟示?對自己應該如何管理?
 答:講《僧事百講》的用意,主要是勉勵每一位出家人「有把自己管理好嗎?」能夠將自己管理好,己利才可以利人,己達才可以達人;能夠管理好自己,身教就能重於言教。面對信徒,乃至世間的一切,必定要先做好自我管理。
   要常常自問:我的言行舉止,我的慈悲、智慧有像觀世音菩薩嗎?觀音菩薩是什麼形相、有什麼動力,他有哪些本領、有什麼特長,我都具備了嗎?如果這些都具備了,那麼運用觀音法門來管理世間,就不為難也。 

 問(15):觀音管理如此殊勝,我們應該如何來宣揚,或者勸導大家來學習管理自己、管理人事? 
答:在佛門裡,我們天天就在宣揚觀音管理了。所謂的「朝觀音,暮彌陀」,我們每天早上要誦念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晚上要念阿彌陀佛的《彌陀經》,平時不管到什麼地方,大家都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利人。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管理,不但要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觀音。觀世音菩薩能施與眾生無畏,我們也要提升自我的能量,做一個具有慈悲心、智慧力、勇猛力,眾生的保護者。 
  僧門的大眾,學習觀音管理,要先能自我健全。一旦自己健全了,無論什麼事情必定都能成辦、一切皆能圓滿。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