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發聲石老師工作室: 陳方安生 李柱銘 寧赴英搵阿媽 也不上京搵阿爺 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赴英國下議院出席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但其意見似不獲英國朝野兩黨議員支持,甚至有......

Johnson Choi-1008  07/20   4341  
5.0/1 1 2 3 4 5

為理發聲石老師工作室: 陳方安生 李柱銘 寧赴英搵阿媽 也不上京搵阿爺 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赴英國下議院出席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但其意見似不獲英國朝野兩黨議員支持,甚至有被糟質之虞



李柱銘(左)及陳方安生(右)由倫敦回港,總結訪英行程。



李柱銘和陳方安生赴英國下議院出席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但其意見似不獲英國朝野兩黨議員支持,甚至有被糟質之虞。李、陳英國之行碰壁(這是我們估,因為李、陳外訪時就有新聞直播,敲鑼打鼓;回來時就靜蠅蠅。如果「事頭婆」支持,應會燒炮仗。)可見民主、法治等概念確有不同解讀,即使是以前「事頭婆」的「獨立專家證人」也未必可以說得準。

回歸之後,香港事務應找中央傾,而李、陳二人不上京找「阿爺」,卻赴倫敦搵「養母」斟,確令人大惑不解。其實,不要以為西方國家看民主有其獨門秘方,聯合國對「民主」亦只有個較空泛的定義:「民主是一種普世價值,其基礎建立在人民為決定他們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制度以及全面參與生活各方面所自由表達的意志之上。」實踐上,聯合國有個「民主基金」,大部分資金分配給當地民間社會,用於加強民間社會組織的聲音、促進人權和鼓勵當地團體參與民主進程的各種項目。由此可見,即使聯合國在支持民主方面,在實踐上,都是以本地化為依歸,不會在當地硬推他們自己的一套。因為民主一如革命,不能輸出。

西方國家,包括英美等國,看民主只是一個大概念,無論是民主A或民主B,都是民主,就好像無論午餐A或午餐B、C餐,都是午餐中的一個可行選擇,只是各地人民選擇(口味)不同而已。我們想指出的是:民主有廣泛標準,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清楚說得出自己行的一套就是真正的民主。

印度、新加坡、澳洲等英國前殖民地,在英政府撤退後各走上不同的民主化道路,其實已印證了通往民主並不只得一條路。民主並不是一種產品,不能照一個樣辦輸出其他國家或地區,而是要經過本地化加工。可惜不少香港學者、政客、評論員都愛套用西方理論,以至甚麼國際標準(這真是諷刺,有個國家叫「國際」?他們行緊「國際」民主?)來思考香港民主發展這議題,忽略了西方理論通常涉及西方政治哲學、信念、原則和價值取向,至於它們在民主實踐上所遇上的問題、缺失,以至令人失望的後果,卻往往被刻意忽略。我們為何不肯面對、不願汲取這些失敗教訓?

正如午餐有多個選擇一樣,民主有個廣泛的光譜,英國奉行民主多年,怎會分不清「真普選」或「假普選」?如果真的是個「假普選」,或者一旦北京說會「全面接管香港」,相信在2047年前,英國朝野一定出聲。我們也相信,如果中國經濟誘因大到可使英國朝野「封嘴」,它也應該封不了美國國會議員的嘴。李、陳不妨再向美國國會告狀,看看美國國會議員又會否接狀紙?如果無旅費,建制派亦應科款予他們到美國這個「終審庭」去,去完,全港人都安樂。佔中時,佔中者大可多點討論英、美兩國對告狀的反應,就可能會實際些,回到午餐的A、B、C餐的選擇上,而不要午餐點了晚餐,亂點。(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