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再爬起 “美国现象”李林笛旋风

纽约代伟-102179  04/24   7963  
4.0/1 

薛海培
像邻家女孩般向选民自我介绍。(本报档案照)
像邻家女孩般向选民自我介绍
李林笛与孟昭文。(本报档案照)
李林笛与孟昭文
李林笛于费城梁彼得示威。(本报档案照)
李林笛于费城梁彼得示威
“李林笛”成为一个华人青年一代投入公共服务的响亮名字。(本报档案照)
“李林笛”成为一个华人青年一代投入公共服务的响亮名字
人气及募款数字扶摇直升,李林笛成为青少年公共服务榜样。(本报档案照)
人气及募款数字扶摇直升,李林笛成为青少年公共服务榜样

“妳还这么年轻,请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妳的初衷和梦想。请让我引用妳自己所说的那句话:‘我生来就是为公众服务的’。我将一直关注妳从政的道路,希望看到妳再次参选时,更加坚强”。随着宾州法官这一番语重心长对李林笛(Lindy Li)的谆谆告诫,这场关于她是否有资格参选宾州第六国会选区的案件,经历三天数十小时的庭审,终告结束。李林笛败诉,不得不退出今年的选举,也结束了这半年多在全美华人社区刮起的旋风。


李林笛退选的消息即刻在华人社区引起了许多关注、猜测、不解,甚至嘲讽。毕竟,华人社区竞选公职的人历来就不多,20多岁的90后小姑娘竞选国会议员就更是凤毛麟角。华人对美国选举政治了解有限,都处于一个“边干边学”的阶段。李林笛是谁?到底李林笛这股旋风是怎么刮起来的?她又是为什么最后连选票都没有上呢?


去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在从纽约回华府的火车上,费城资深侨领朱峰先生来电说起他们费城有位年仅24岁的小姑娘要竞选国会众议员,并把她邻居王玉明律师的电话给了我。通过王律师,我终于和正在去新泽西路上的李林笛和她父亲联系上了。那是4月13日,李林笛说她一直记得那一天。


我和她大概聊了十几分钟,当时印象中她讲话很有热情。王律师和我说过李林笛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一家人都很传统,我就问她为什么是要以民主党身分参选。她说她受中国节俭文化影响很深,在花钱等问题上其实很保守,认为政府不能透支花钱。她以民主党身分参选,主要的原因是她觉得共和党只顾商业利益,不大关心环境问题。我心里一亮,多难得的孩子啊!看来这一代的年轻人还是有点理想的,要鼓励一下,感觉和她的关系一下拉近了许多。当时我就在想,她是我们华人社区如此年轻就竞选国会的第一个,也是国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参选人之一。这个“第一个”我们一定要好好鼓励才行。以她的年龄和热情,一定有希望让华人社区的叔叔阿姨们动起来,让我们的下一代动起来,参政议政。这不是我多年来一直的期盼吗?所以后来我说,李林笛对我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那天那通电话使得我下决心要把她介绍给华人社区,介绍给各地的叔叔阿姨们,要去“走透透”。


这里也想分享两个她的小故事,对我触动不小。当她在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时,为了遏制学生宿舍的用电浪费现象,她发起了“Do It in the Dark”(“别把宿舍的灯都开着”)活动,它至今在普大仍有影响。另一个她母亲告诉我的故事是,她高中时去住家附近的加油站工作,当发现加油站的员工根本就不做回收,把大量可回收的材料都当垃圾处理,十分心痛,于是每天下班后,就把可回收的废纸捆绑起来,自己拉回家里(当时她没有驾照)。想想我们周围的孩子们,读常春藤大学的不少,又有几个能做到这点?


果不其所然。就像触动了某个神经,在短短几周内,有关她参选的新闻铺天盖地,从中文媒体到美国主流媒体,都在追星,都在争相报导这位年轻胆大的小姑娘。各地的叔叔阿姨们也纷纷为她募款,网上线下,情况比我预期要好得多。但很快一些不同看法也出现了。比如,有些华人认为自己是共和党,不愿意支持一个民主党候选人;有些人认为她参选国会议员的资历不够,希望她能从基层一步步做起;还有一些人认为她根本就赢不了这场国会选举,干嘛现在还要折腾?甚至有些阿姨们为她不会化妆而担心。她自己则是不为所动,每天老老实实地做着一个参选人应该做的:打电话、募款、见选民、上微信、跑步健身,说服宾州各级民主党大佬们为她背书。


很快,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一个支持李林笛竞选的委员会,并在十多个城市建立了支持的微信群,她在脸书上的点赞率也远远超出了她的对手,在全国各地赢得了一大批喜欢她的叔叔阿姨们。她的募款金额也在快速成长,从1万,到5万、10万、20万、30万。各地不少政客名人也站出来为她背书,这包括亚裔国会众议员刘云平、孟昭文、本田等。李林笛这个名字也渐渐在华人社区为人知晓。


可是我心里还是有点数的:李林笛在国会第七选区的普选对手Patrick Meehan是位资深共和党议员,选区关系深厚,做得也不错,手头还有200多万元的竞选资金,要想赢他,唯一可能就是今年宾州刮起一场对民主党有利的选举“完美风暴”。是啊,既然赢的可能性那么小,我们为啥还折腾?


下面这段话是李林笛在新泽西华人社区去年六月募捐餐会宣传单子上的文字,应该说是很好地总结了“既赢不了为啥还要支持她”的答案:“下周五,我们有幸把李林笛和她父母请来普林斯顿和大家见面,好好聊聊。无论明年选举结果如何,她的精神已经赢了!我们华人社区已经赢了!我们的下一代已经赢了!无论是与她同辈的孩子们,还是我们这些叔叔阿姨们,我们从今天起,就要和妳一同启程,一起努力,一起改变我们的社区,改变我们的人生,改变美国!”这段话真挺感人的,这也是我记忆中第一次看到“李林笛精神”这一提法,而这个精神的核心我想就是她的勇气、坚韧和公共服务精神。


但是就在她全力以赴在宾州第七国会选区努力竞选时,意外发生了。众议院民主党全国竞选委员会并未太看好她今年在第七选区的前景,反而发掘出了一位实力很强,并在当地很有名望的牧师,并为他披袍上阵,参选第七国会选区。这使得李林笛不仅面临大选挑战,现在甚至连初选也玄了。在各方紧急商榷之后,她决定回到她原本就想去参选的,也是她成长之地第六国会选区,因为这个选区民主党的初选对手并不可怕,而且大选时共和党的对手也不是很强,应该说她在第六选区赢的概率大幅提升了。


但是这一意外事件以及竞选团队转场决定时间上的消耗,使得她转入第六国会选区后,距离收集参选联名书(nominating petition) 的截止时间只剩下不到三个礼拜了。这时,她临时搭起来的专业选举团队数次向她和我们理事会打保票,一定可以搞定参选联名书的1000个签名这个最低门槛的要求,这导致我们理事会也疏忽大意,过于信任了所谓的“专业团队”,没有把这事当成是头等大事,结果各类离奇错误都同时出现,简直就成了墨菲定律(Murphy’s Law)的活生生的证明,阴沟里翻了船。我本人也曾打电话给竞选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问他这个参选联名书有没有问题,回答是绝对没有问题;我又问他是否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回答是不需要了。我也就信任了这个回答。


我们这个团队到出事时,已经共计募捐了超过50万元,这在华人竞选历史上也是少有的,而对手只有两万多;我们在第六选区的民调也是大幅领先对手,本来这场初选我们应该是胜券在握的,但是结果却是大意失荆州。现在除了自责,还是自责。唯一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就是:人生无小事,更何况是选举大事!但愿这一事件能为今后华人参选公职预先交了一笔学费。


当然,因为参选资格不合格而被对手指控并被刷掉的事时常发生,这包括欧巴马总统的前对手,还有孟昭文,和这次芝加哥华埠一位华人参选人。现在的关键是要把善后工作做好,尤其是剩余竞选资金的处置,因为她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远。李林笛竞选理事会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就对外发布声明,其中对剩余资金是这样说的“关于李林笛退出本次竞选后募款的处理,我们将遵循美国选举惯例和相关法律,对募款做出详尽准确统计后,尽快做出一个完整的对捐款人负责任的善后办法”。目前,竞选委员会正在清理帐目,并在联邦选举委员会(FEC)2016年第一季度的报表4月15号公布于众之后,立即拿出一个有公信力的善后解决方案,以便再次赢得华人社区的支持和信任。


李林笛竞选理事会的全体同仁们在事发后的总结,是对李林笛这大半年来风雨历程的最完美的总结:“李林笛”已经成为一个华人青年一代投入公共服务的响亮名字;“李林笛精神”也已成为带动华人参政议政的新精神;李林笛全国各地热情支持者们已成为“点亮下一代年轻人心中的梦想”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李林笛这一年的竞选是相当成功的,对华人社区参政议政的推动功不可没!


至于大家关心的她下一步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答案就在她竞选时曾写过的一封叫做“我为什么要参选?致关心我的华人大家庭”的信里。信中曾这样写道:“今天,仅仅是个开始。我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集流成河,我期望我的参选会使更多的华裔青年投身服务社会的崇高事业。”


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她退出2016国会竞选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她已跌倒爬起,满怀信心,在她故乡宾州走上了投入2016年总统大选的新征途。


(作者为李林笛选举全国委员会理事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