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 Club 2015年教育研讨暨年会 总结报告

黄敏-2432  11/08   4271  
4.0/1 



PCE Club  父母子女俱乐部第十二届子女教育研讨暨年会 讲座总结报告


时间;2015年10月3日

主题:真正的成功:培育能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上的孩子

演讲嘉宾: 宾大医学院儿科教授Dr. Kenneth Ginsburg

年会报告整理:庄泰立 高中生 PCE 志愿者


 
今天Dr. Kenneth Ginsburg 在PCE教育俱乐部里认识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家长团体,他为此感到非常荣幸。今天他在这里的讲座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为以后的成功做好准备。家长常常会犯一个错误:他们看着孩子,问自己,如何让他成功?这样家长一般就会遗漏掉两件事情:快乐或者成绩。要让一个四岁的孩子高兴,这很简单,只要给他一块点心就可以了;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高兴,也很简单,给他一辆自行车;让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高兴,这也简单,只要给他买一辆汽车。但是在成绩上,家长通常看到的不是孩子本身,而仅仅是孩子印在成绩单上的数字。作为家长,不应该只是盯着眼前的孩子想他的未来,为何不闭上眼睛,想像孩子未来四十年以后的样子。倘若家长开始考虑,孩子在三十五岁时需要什么去成功,教育会轻松很多,而家长也懂了如何去换种方式教育。每个家长都想要孩子在三十五岁或者四十岁的时候高高兴兴。但是对一个四十岁的人来说,什么叫做快乐?Dr. Kenneth 对成人的快乐如此定义:快乐不是你所拥有的,而是你自己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快乐是亲情和友情;快乐是有个明确的目标和人生价值;快乐不是点心。我们需要为那个四十岁的孩子的将来做好一切准备,接受各种挑战,有爱心。需要他坚毅,勤劳,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很多人把人生比喻为一场短跑是非常错误的。假如人生确定了一个近在眼前的目标,他不顾一切地去实现了,而没有考虑以后的计划,也没有停下来帮助别人的空闲。如果他在途中跌倒了,那他很可能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目标就会变得长远。周围的人都是要互相合作,互相鼓励。就算你途中跌倒了,也没有关系,爬起来继续跑。我们需要孩子在三十五岁有创造力,因为在这个年代创新是一切。我们需要孩子在三十五岁会与他人合作,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件事是真正由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的,人必须懂得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孩子坚强。家长虽然非常想尽可能地去呵护孩子,但同时也希望孩子是一个不怕失败,跌倒后能站起来的人。家长需要现在停止关注孩子制造出了什么,并停止通过孩子现在的产品来断论孩子本身。不要管大学,不要管成绩,这样只会毁了孩子,毁了他们在二十,三十,四十岁时候成功的可能性。家长要是停止过去的思想,并用未来的眼光去教育孩子,那我们会教育出健康,有爱心,坚强的人,我们会教育出崭新的一代。
 
如果让Dr Kenneth 在成功与快乐之间为自己的孩子做选择,他会选择成功。因为他相信快乐是短暂的,而且快乐不是一个选择。去一个好大学能给你带来第一个工作,但是现在一代的孩子通常只会在第一份工作上做十八个月到两年。然而,帮助他们拿到第二份工作的是他们在第一份工作上的表现。第二个老板不会问那个员工的学习成绩如何,而是会问:那个员工有没有创造力,懂不懂接受批判,会不会与他人合作?创造力是孩子玩出来的。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那等于在阻碍孩子的成长。
 
有一个很重要的品格是自信。孩子需要自信。在美国,从小到大,孩子一直被鼓励培养自信。结果到长大了,二十三十岁时,孩子却不再感到自信。自信是需要由能力来当基础的。
 
热爱帮助也是一个重要的品性。孩子要学会如何贡献。他们要为奉献感到快乐。这样在以后,他们不会为获得而感到愧疚。帮助他人,帮助孩子学会交流沟通。
 
规矩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教育。规矩并不是去限制,而是告诉孩子要如何正确的去做。中国家长对家庭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点。对中国家长来说,家庭这个教育环境是对孩子必不可缺的。不能像美国家长一样一下子给孩子所有的自由,而是要一步一步给。
 
焦虑是人类经历几万年进化出来的。焦虑这种心态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焦虑帮助人类逃避天敌,远离死亡威胁。然而人类大脑并不知道考试与野兽追捕的区别。现代的孩子天天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每场考试都好似生死危机。坚毅的一个定义就是懂得什么该焦虑什么不该焦虑。然而,孩子并不需要完完全全的无所不摧。孩子需要经历伤痛才能成为一个关心他人的人。一个六十年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富有坚毅力,能够跌倒爬起来的人都有一个无私爱着他,对他有高要求的父母。无私爱是指的是无论孩子变成了什么,家长都会爱他。高要求指的并不是成绩,而是人格。
 
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孩子在人生中遇到很多坑洼。孩子要是想过去那必须退后几步,再努力加速助跑才能越过障碍。孩子的成长必然伴随着很多挫折,家长要站在一边,而不是急冲冲地去为孩子解决问题。如果家长为孩子做太多,并不会帮助孩子成长。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一旦长大,便不再接受家长的呵护。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家,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家长越靠近孩子,孩子越会感到窒息。家长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孩子的焦虑,而不是给孩子带来焦虑。只有家长能给焦虑的孩子带来稳定,孩子才会向父母寻求帮助。
 
完美主义是成功的坟墓。完美主义让孩子感到自卑。这一类孩子怕B+,怕失败,从不满足。这种孩子躲避不确定,从而不会去创新。要是家长让孩子害怕拿B,那就等于毁了他们的前途。孩子会怕尝试新鲜事物,怕创新,怕一切未知。要是孩子会怕让家长伤心,那他自己的创造力就被限制住了。孩子要通过失败来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认识到自己不会什么,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如果孩子现在不受到挫折,那在他三十五岁时受到挫折更加不会应对。
 
很多家长很操心,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孩子知道这一切,所以他们不希望让家长伤心。他们装得一切都很好,就是怕父母担忧。但这不是家长真正所需要的。这个循环可以由家长也可以由孩子来打破。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真实面目,孩子也可以告诉家长他们真正是什么样的人,最后家长会发现,成绩以及一切证明都变得不重要。
 
如何去让孩子成为一个高要求者?这是很多家长所想的,也是很多人觉得一切问题的所在。在中国亚洲家庭里,孩子的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有一定程度是由亚洲家庭里的完美主义造成的。在座的家长都是能够开阔心胸来接受新观点的。Dr. Kenneth希望在座家长能够把情商教育的观点散播到亚洲团体里。当团体里,家庭中的压力过大,孩子不能达到别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会寻找其他的方法解决焦虑,比如说毒品。他会尽可能地假装不在意,因为他心中太在意了。压力导致孩子去使用毒品。
 
一个教育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儿童做IQ测验。测验完之后他告诉一半的儿童他们分数很好因为他们很聪明,告诉另一般的儿童他们分数很好因为他们很用功。然后他再问所有人想不想再做一个测试。结果只有那些被告知他们很用功的儿童想要再接受测试。过后,教育学家给儿童了一份难度高的测验。那些被告知他们很聪明的儿童几乎都在挣扎焦虑着,因为他们被贴上了一个聪明的标签,有了一个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当家长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成果上时,家长忽视了过程。当家长赞美孩子的努力过程时,孩子会懂得努力。那些一直因为成果而被称赞的孩子长大成为不想要努力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花时间用功是在表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怕被批评,因为批评让他们感到不自信。
 
成功者总有一个长处。要是你很喜欢做一件事情并做得不错,却一直不满与现状一直想进步,那么这就是你未来的职业。如果你很喜欢做一件事情却一直做不好,却不断在进步,那么这就是你的爱好。如果你很费劲地做一件事情,却老是做不好,也不热爱做,那就把它给忘掉吧。
 
家长的长期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成人,而短期目标则是让孩子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意味着进常春藤,而是要找到一个时期让孩子能把自己的心沉浸下去。
 
当教育小孩子时,孩子的想法与成人并不一样。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想以后。大人则会以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并能看得更远。大人为了自我保护,会准确发现别人的真正目的。这种能力都是需要孩子从现实中获得的。孩子需要从不断地实践中成长。要是孩子一遇到问题家长就马上冲上去保护孩子,孩子不会理解。家长在保护孩子时,恐吓他,希望他能重新选择方向。但是孩子被家长吓到时不能主动思考,反而会感到愤怒。
 
家长与孩子要建立起一套秘密语言。当孩子遇到麻烦时,孩子可以通过某个特定单词来传达自己的处境,家长就可以及时配合孩子反应状况。当孩子在朋友面前不好拒绝时,可以通过家长的要求来拒绝朋友的邀请。
 
家长应该控制孩子多少?这里 Dr. Kenneth介绍了二种教育因素: 控制与放手。家长可以完全控制,也可以完全放手。完全控制的家长反而控制不了孩子,因为孩子不再告诉家长事情。完全放手的家长虽然与孩子关系很好,但是却对孩子的生活一无所知。第三种教育模式是最坏的情况,那就是家长既不约束又不关爱。最后一种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全面性教育方式:既关爱又监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最健康的快乐的。家长能够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也能让孩子继续在成功成长的路上。家长不应该盯着孩子脚下的石头,而是应该关注孩子是如何走,教育他们如何去越过路上的障碍。
 
家长在以前认为监管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不断地问孩子各种问题,了解他们的一切细节。然而现在我们已经听不到这种说法了,因为这个方法不管用。家长的不断追问只能让孩子感到厌烦,进而发展到对家长撒谎。孩子不会跟家长讲话,要是家长总是说不;孩子不会跟家长讲话,要是家长太会干涉。孩子有很多私事,他们并不想与家长分享。倘若家长强行想挤入孩子的私人空间,孩子只会越躲越远。家长总是告诉孩子“不”,告诉他们什么不能做,孩子久而久之会反感。家长要停止说不,而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样孩子才更容易听取家长的意见。孩子的成长就好比一个大拼图。家长可以帮孩子把周围的边框做好,代表着基本的道德与安全限制。剩下的,中央的拼图模块则要由孩子来自己完成。家长要停止说不,而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来达到目的。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去学会如何去适应焦虑。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去度过焦虑,孩子就会去吸毒,自残,喝酒等等来寻找释放的途径。家长与孩子要问自己,现在的问题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如果不是生死危机,那就不是个问题。要是把一切都当成是真老虎,那孩子就可能会用毒品来转移注意力。孩子要学会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躲避,才能更好的减少焦虑。锻炼也是帮助孩子减压的一个途径。锻炼能让人释放荷尔蒙,放松心情。深呼吸,冥想,等等,都能改变人的荷尔蒙,放松心情与肌肉。
 
当孩子在成长时,家长并不需要做什么,让孩子慢慢地经历一切磨难。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去迎接困难。如果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懂得如何去解决,而是把困难都埋藏在心里,孩子便会变得麻木。当孩子爆发时,心中喷涌出来的都是愤怒。大麻与酒精能够来把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帮助孩子暂时性的情绪稳定。这样做是错误的。相对于一个封闭的箱子,我们的孩子更应该拥有一个心灵上的开口分格箱。放进去东西只是为了以后能拿出来解决。一切烦恼都能被整理并逐个攻破。孩子可以用祈祷,快乐,哭泣,音乐,美术,运动,等等来解决烦恼,释放负面情绪。这样的开口箱子让孩子没有压力,因为它是开口的。




父母子女俱乐部 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 (www.pceclub.org) 是一个完全由自愿者家长组织的非营利的教育组织, 多年来致力于推广以情商为基础的家教理念,即EQParenting。其宗旨是为华人父母提供一个学习和讨论的平台,不断提高个人和子女的情商,增进与孩子的交流,提高亲子关系。在关心孩子学业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坚韧力(Grit)和抗压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