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为何我们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不是院士?(转)
3figs-828 11/08 6245诺贝尔奖只允许最多三个人并列申请。
523所有的参与者一再讨论,结论依旧是——四个人都是核心。领导试探的问了一句,有没有哪个谦让一下啊?
四个人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的喊道:“滚!”
为何几十年前的科研成果今日才修成正果?为何我们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不是院士?黑暗的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科技的黎明?
每一次的诺贝尔奖,都会掀起一场国内的腥风血雨。
屠呦呦。一个萌到爆的名字。如果我写小说,名为呦呦者必然伴随男主角出生入死,白头偕老。
屠这个姓,我还是不敢用的。毕竟是女主角,不太合适用这种听起来是反派大BOSS的姓。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
从名字起下的那一瞬间,“呦呦”和“蒿”再也分不开。冥冥之中,自有天命。
那么这名天命少女为什么评不上院士呢?为什么几十年以后才拿到诺贝尔呢?
我们从疟疾说起。
疟疾,是蹂躏人类时间最长的疾病之一。甚至可以占据榜首。那么,它存在了多少年呢?
中国诸葛亮南征孟获,唐天宝中李宓攻打南诏;元朝大德年出征滇南;还有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欢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古埃及公元前200年古罗马就记载了疟疾。
公元前500年的古罗马儿童体内测出了疟疾。
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木乃伊体内发现了疟疾。
最后,我们成功的在琥珀中找到了最古老的疟疾——距今一亿年。
所以疟疾究竟存在了多久,依然是个谜。除了令人恐怖的寿命外,它强大的杀伤力更是改变了人类历史。
疟疾杀死了: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抗击匈奴的霍去…… 数不胜数。
同时,疟疾直接造成了强盛的古罗马帝国灭亡。就如同血吸虫毁灭古埃及,鼠疫间接拖垮金明两朝。
如此暴力的疟疾究竟是何物?
............ (此处省略理科介绍)
(理转文分割线一条)
为何几十年前的科研成果今日才修成正果?为何我们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不是院士?黑暗的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科技的黎明?
一切,要从主席和总理说起。
1967年越战正酣,还没有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越南向中方求助。为了保证越南人民抗美成功,毛主席下令周恩来克服越南境内猖狂的疟疾。
上图可以看出,越南战争时期,那里是疟疾的温床。
恩来同志立刻组织全国所有药学专家成立“523工程”别名“中草药抗疟工程”(起初就是打算中医为核心,降低成本广泛运用到农村)
以中草药来作为核心就和赤脚医生一样。首先保证穷的没裤子穿的中国人能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别给我扯什么高科技。同年,美国人美容医疗正飞速发展,你比的了?
就是这群看上去土的掉渣的学者,硬是再及其艰难贫苦的环境下研究疟疾特效药——青蒿素。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由中国人研制出的化学类药物。
文革此时也来袭。无人有精力去歌颂科研者。所以这么伟大的发明一直没有被重视。
80年代,终于有人回过神,这么牛B的药物完全可以媲美盘尼西林啊,申请个诺贝尔分分钟啊。
可是问题就出现了。
我们是屌炸天的集体主义国家,申请诺贝尔必须以集体名义。领奖台上起码站上二十个人才能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啊。
可诺贝尔奖只允许最多三个人并列申请。
难道要重蹈60年代合成牛胰岛素的申诺覆辙?当年就是坚持集体小组名义申请被诺贝尔无情驳回。当时申请的人有多少呢?如下图:
怎么破?领导开动了脑筋。他将核心人物汇聚一堂,要筛选出核心贡献者三人。
经过采访,走访,暗访,研讨……最后,留下了四个人。
四个人……再走访询问……还是选这四个人……再暗访……依旧这四人……
领导疯了。
523所有的参与者一再讨论,结论依旧是——四个人都是核心。
领导试探的问了一句,有没有哪个谦让一下啊?
四个人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的喊道:“滚!”
我理解,我真的理解。假如我和三个哥们一起养育了一个孩子,最后孩子只认其中一个爹,我只能杀了其余三个。
于是,这回四人一起申报。结局依旧是———驳回。
必需三个人!诺贝尔铿锵有力的说道。
X。(笔者感叹)
本来80年代就能获得的大奖,拖延了下去。
接下来许多年,四个战友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当务之急,是申请个院士当一当。申请的简历上,必需写有——青蒿素。
可惜……其中一人申请,另外三人立刻举报。一人申请国内奖项,另外三人继续举报……四个人一起申请呢?驳回……
为什么举报?因为一个人拿奖或者拿到院士,就说明另外三人处于次要位置。这,简直是尊严的践踏!
所以别喷中国不给屠呦呦院士。理科生之间的斗争你不懂。而且屠呦呦本人性格也有缺陷。文章后面详解。
2007年,机会来了。美国疟疾研究者,国家科学院知名院士米勒到上海开会,会上他问道究竟谁发明了青蒿素?无人回答。
于是,诺贝尔推荐者常客米勒找到了美国卫生研究院研究员苏新专。
左米勒,右苏新专
这名中国人开始寻找青蒿素之谜。他首先问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李国桥立刻架起一座桥通往屠呦呦。屠呦呦立刻提供了部分523工程文件。
苏新专接着走访了大批523工程学者,得出了结论——屠呦呦是核心中的核心。她,应该申报诺贝尔。
呦呦——这个名字早就注定了一切。9成的实力有了,1成的运气总算来了。
那么,问题再次回到4选1。想要让屠呦呦功垂名就,其余三人必须点头。这个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抗被机智的拉斯克评委解决了。
拉斯克评委显然学过中国帝王学术,他问了四个人两个问题。
一:谁应该获得诺贝尔指向标拉克斯奖。四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我。
二:如果你获得了,那么你认为另外三个人还有谁应该获得?
三个人回答道:屠呦呦。
……
我不知道这三人回答后有木有后悔,反正要是我,我肯定后悔。
这样,屠呦呦拿到了诺贝尔风向标拉斯克奖。
接着一切顺理成章。诺贝尔颁给了屠呦呦。
诺贝尔表示:
我们和中国理念有差异,我们把奖颁发给告诉世界做这件事的,而不是具体做这件事的。我们不否认集体贡献,但我们更愿意嘉奖伟大的个人。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拾遗》中医在没有任何西方技术支持下,顽强的,持续的,恒古不变的提醒我们“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终于,屠呦呦将它发扬光大。
争议声中,诺贝尔给屠呦呦的拿奖写下了三大依据。
一:1967——1971,523工程进展缓慢。1972年屠呦呦加入,3月8日在“523”“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全体会议上,屠呦呦教授作了“用毛泽乐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报告,并率先提出中医触发的灵感——青蒿素可以有效杀死疟原虫。
二:屠呦呦提取了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中医煲药往往是高温,屠呦呦认为这样破坏了大量有效成分,她改用35摄氏度乙醚提取。
三:屠呦呦进行了第一个临床试验。并参与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她也是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发明人。
另外本次诺贝尔三人获奖,其中威廉·坎贝尔、大村智两人一同获得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颁给屠呦呦。这也是说,诺奖评委认为屠呦呦在这一奖项中含金量更高一些。
好了,大家爱听的说完了。我们也说说屠呦呦的缺点。这些缺点,在我看来其实是可爱的,优秀的一面,因为本人崇拜科学家。
她无法成为院士还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屠呦呦不够谦虚。她在自我介绍时习惯将功劳放到自己一人身上,很多人表示有些夸大。
二:屠呦呦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傲气霸道。领导对她口碑调查几乎全是差评。有人指其贪天之功为己有,有人指其压制他人,有人指其愚昧和学识不足。
三:屠呦呦渴望获得认可的情绪过于张扬。她找国家领导作出详细明确和措词严厉的批示,指出青蒿素的重大贡献并明言自己应当选,结果起了反作用。历年以来控告她的信件和材料满天飞,查下来还真有一些事得到证实。根据当时中国院士选举的惯常做法,屠呦呦也就注定要落选。
你们是不是很失望?没有看到一个谦逊的,谦让的,不在乎名利的女科学家?
别失望,这才是活生生的人,值得我们敬佩的信任的认可的崇拜的女人。她不是教科书中的那些完美的假象,她就是平凡的天才。
至此
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女人。
这是一个女强人,她有伟大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
她应该有些霸道,有些强势,有些不通情理,不懂人情世故。
她高傲,她自信,她充满男人的气魄。
她也和你我一样渴望名望,渴望认可。
她真实,立体。不像书中那些高不可攀无法理喻的圣人。她就是一个优缺点又有优点的女科学家。有自私的欲望,也有无私的精神。
我很喜欢她。你呢?
(转 都是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