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靠边站 公告背后的“党政之争”

anonymous-100127  11/03   8530  
4.0/1 

万维读者网 > 中国嘹望 > 正文
李克强靠边站 公告背后的“党政之争”
creaders.net 15-11-03 08:15 多维

  虽然五中全会已经闭幕,但是会议期间,习近平“亲自”就“十三五”规划建议作说明引发的各种猜测并未结束,近日甚至传出了诸如党政之争以及中央高层的各种传言。因为这是1985年以来,第一次由党的最高领导人——中共总书记,取代国务院总理对五年计划(规划)建议作出说明。中国过去20年来,一向是由总书记统筹政治、外交与国防安全,经济事务交由国务院总理全权负责,并主导国际经济往来。此次五中会议,中共显然已经公开打破这种模式。

  胡锦涛执政时期,作为总书记的胡锦涛主要统管党务、国防等别的领域,作为总理的温家宝拥有经济领域的实权,外界习惯性将这种组合称之为“胡温体制”。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就是投资拉动。基建带动土地开发的热潮,再加上地方政府在税制改革后的财政饥渴,同时开始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迅速成为与基建和出口并重的主要经济推手。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固然成绩亮眼,但是后患无穷。中长期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下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等。在这方面,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温家宝主政国务院时期,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四万亿”财政扩张计划。尽管这一措施使中国经济增长在2009年底复苏,但也引发了新问题,包括债务过多,房地产市场过剩,地方政府金融风险加剧。

  习近平、李克强分别接替胡锦涛、温家宝位置之初,外界依旧沿用“胡温体制”的说法,将这种组合称为“习李体制”,很快,外界发现了这种体制根本不存在。和前任领导人胡锦涛不同,习近平积极将权力覆盖到经济议题。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决定》共涵盖14个方面,经济发展为主,占六条,政治三条,社会两条,军队与生态文明建设各一条。官方媒体在报导时明确表示,这项政策是由习近平亲自拍板。这是20年以来,中国首次由中共总书记主导经济议题。而官媒在报导三中时,提及习近平的名字达34次,李克强却连一次也没有提及。

  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主要目的是经济合作。中国官方原先规划是由李克强晚宴接待,但却在最后一刻改变行程,通知英国官方改由习近平亲自接待。原先的规划中,卡梅伦仅安排与习近平进行短暂会晤。当时的《华尔街日报》指出,从这项安排可以看到中国内部领导权力的明显转变。2014年1月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同时也公布了小组的领导架构——习近平亲自领衔深改组,负责中国经济改革方针的制定,总理李克强则作为第一副组长,更多地扮演执行者的角色。

  十八大至今近三年的时间中,反腐运动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民意支持,但习近平同时也面临经济减速的风险。中国智库一位退休官员表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如果经济持续下滑,民众的不满就会增加,对中共高层构成更大的压力。而当前的现实是,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滑。所以,习近平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说法,矢言对中国经济进行广泛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减少国企垅断、减少依赖国家投资的增长模式,和开放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性货币。这是习近平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也是与过去的以财政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做出的鲜明区隔。

  同时,作为总理的李克强并非没有发过声,他多次谈及中国的城镇化、谈经济发展和行政改革,这些都属于李克强职权范围内。只不过,李克强没有就超越经济领域的事务发表讲话,而那些都属于国家主席和中共总书记的职责范围。这一点与不时喊出“政改”口号的前任对比鲜明,也是李克强的政治敏锐和务实能力的体现。

  针对五中全会的操作模式,有分析认为,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就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直接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经济治理上的分工出现明显调整。在涉及经济的战略方向、大政方针上,决策权全面纳入执政党的体系;国务院在经济治理上更多侧重于技术和运行层面。“十三五”规划由习近平向中央全会做说明,再次确认了这种分工格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