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七大禁忌

Sonia-100999  10/22   6526  
4.0/1 

青少年的七大禁忌

黃心怡 心靈工作坊心理諮商師

2007-11 天下雜誌 384

 

 

與子女相處許多錯誤是父母犯得不知不覺的,心理諮商師黃心怡點出七大禁忌,讓父母小心青少年的地雷區。

 

 二十一世紀父母最需要學習的課題是成為有覺知的父母。什麼叫有覺知?就是你要對自己常說的話有覺察,要清楚自己常對孩子說些什麼

 

 據統計,父母最常對子女講的話是「快一點」,不管是快一點起床、快一點出門、快一點上學、快一點念書、快一點關電腦…等等催促的語言,也許父母應試著想這些提醒對孩子是否真有幫助?他們是否因此更快了些?假使沒有,為何我們還要不厭其煩的繼續呢?認真的父母當你有這樣的發現,是否可以幫自己「停下來」原有的教養方式,再重新思考如何將生活的責任交還給孩子。

 

 青少年跟兒童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有許多好奇與冒險心,還有更多的行動力與自主性,反叛性相對的也呈現出來。

 

 因為青少年階段很特別,在這個時期,親子間壓力提高,教養上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原則:

 

禁忌:拒絕孩子叛逆與冒險

 青少年需要透過冒險,確立自主性。

 但冒險行為分兩種,一種是健康性的冒險行為,像不由父母接送,讓孩子自己搭公車,或由孩子決定自己的打扮,露肚臍、胯褲、煙熏妝等等,在這種事情上嘗試很多冒險,就不需去做更危險性的嘗試來證明自己的獨立。

 

 另一種是危險性的冒險,像飆車或輟學的孤男女同居玩樂、接觸毒品就是危險的。值得留意的是,什麼樣的青少年會去做危險的事?如果在家庭的依附關係穩定,或有很多時間嘗試健康性的冒險,就不太會尋求危險性冒險,因為有很多機會可以滿足他們冒險的需求。

 

 從發展的觀點來說,什麼時間發生該發生的事,代價最小。因此,我會跟父母說,你的孩子要叛逆,在青春期叛逆最好,如果在日後青年期或在婚姻裡叛逆,代價往往更高。

 

禁忌二:多說少聽

 

 青春期到了,家裡的「背景音樂」就該改了。青少年跟父母的互動十幾年了,父母講的多是重複的話語,如果講了多年都沒有改變,孩子長大,他們會覺得很老套,自然而然會關起耳朵。青少年很容易在自己大了、有能力以後,向父母親表示,「你很煩耶」

 

 在青少年時期的親子衝突經常是,父母不滿意青少年的態度。那個不良態度包括對父母吼、怒目相視,甚至有孩子會推父母,推囉嗦的媽。

 

 因此,想多了解孩子應該多聽少說,而非多說少聽。這階段父母都說自己了解青少年,其實都是父母在講話,反而是青少年了解父母。

 

禁忌: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不少父母多多少少會去翻孩子的東西、看手機簡訊,你做任何事跟孩子隱私權有關的,切記一定要有本事不讓孩子發現。

 

 早期,我聽過有家長跟孩子說:你日記上錯別字太多。父母講得很自然,可見父母覺得可以做這件事。但父母不要小看這個問題,當父母不覺得侵犯,自認為是監護人可以偷窺時,一不小心便踩到孩子心裡的地雷區。

 

 在個別心理諮商,你會聽到很多青少年的密,孩子會想用報復的方法,寫你要看的。她也許交一個男友,她會寫她交五個男友,讓妳氣急敗壞;曾有個孩子知道媽媽偷翻她日記,但自己還是想寫,於是就把紙撕成一張一張,塞在床底下等等。

 

 關於孩子的隱私權,父母要把握能物歸原處。很多父母很粗心,像有父母趁孩子洗澡,去看他們的簡訊,了不該的東西,孩子都知道,有些孩子明著跟你吵,那反而好,但如果知道而不跟你吵,他多半可能會用別的方法回應這件事,暗著來,或是把事情藏得更深。

 

 

禁忌四:批判孩子的朋友

 

 

 你罵你的孩子,他可能氣個五分,但罵他的朋友,他會氣十分。

 

 為什麼?

 

 其實,父母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有個更深的意涵是,他在練習「自主」,如果你批評他的朋友,你不是在批評那個人,而是批評孩子的判斷。

 

 表面上,青少年認同你,但心裡,因為你是他的父母,他們在乎你的看法,卻無法表達,因此你的批評會矮化孩子的自尊。面對這種衝突與矛盾,他會起而捍衛朋友,但內心卻充滿矛盾與自我懷疑。

 

 很多人說要讓孩子有自信,但如果孩子每次選什麼,父母就說:怎麼老是交這樣的朋友、穿這樣的衣服?每天都講這個,孩子怎麼會有自信?

 

 青少年表面上認同你,但他還沒發展出清楚的自我認同,其實他在乎任何人的批評。父母的眼光也許很好,但當孩子慢慢建構自我認同時,父母最好不要太快批判,因為那是一種否定。

 

 當有這種情況時,我建議,把他的朋友當朋友、善待他的朋友。

 

 善待他朋友的好處是,如果那位朋友似流氓、不是規矩的小孩,你請他吃個飯,也許他下次打架時還特地不讓你的孩子去;善待的另一個原因是,你跟他見過面後,萬一有天孩子抱怨朋友,你就有機會鬆動他的想法,你可以順勢說,媽媽很好奇喔,你跟他氣質不太一樣,怎麼會在一起呢?

 

  有機會鬆動,就有機會分化。否則,一下子就批判,後面就沒得做了。

 

禁忌五:阻止孩子慾望

 

 你愈想阻止孩子做的事,愈要放慢腳步。你愈阻止,反而助長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尤其是兩性交往的議題,父母愈阻止,年輕人的愛情愈是美。青少年父母學習「等待」的功夫很重要,魯莽行事,將消耗親子的能量。

禁忌六:三天兩頭跑學校

 

 

 青少年很討厭父母去學校,他們覺得很丟臉,覺得父母把自己當小朋友一樣。

 我看到許多國、高中母親在晚自習到校值班,還會把愛講話的學生名字記起來。

 結果,同學就說:你媽機車了。接著,便開始排擠他。

 

 父母過度執著於對的事情,欠缺彈性,反而讓這階段,特別重視同儕關係的青少年處境尷尬。所以,沒事的時候,不要經常往教室跟孩子say hi

 

禁忌七:永不道歉

 

 如果父母犯錯,良好的身教示範,宜對孩子道歉。每位父母都有可能情緒化,但如果做錯了,還死鴨子嘴硬,孩子以後犯錯也將不肯認錯。

 

 總之,能夠放下身段的父母,較能與青春期子女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